一種永磁直驅式無機殼風力發電機裝置,包括前后端蓋、設于前后端蓋間與前后端蓋連接的定子及設于定子中部的轉子,所述定子包括復數片沿著軸向相互疊壓的定子沖片,每片定子沖片由復數片帶有散熱片的扇形片組成,相鄰間的定子沖片以30°角錯開疊壓。該發電機裝置的磁路合理,磁場分布均勻,鐵損最小,齒諧波最小;電機轉子磁路合理,漏磁最小,磁場分布均勻,永磁材料的有效利用率最高,永磁材料的用量最省;繞組端部最短,繞組的漆包線最省,方便繞線和嵌線,易于實現機械化自動嵌線,便于發電機裝配,同軸度高,發電機散熱效果顯著,電機溫升慢,可抵御惡劣環境。(*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風力發電行業,更具體地說是指一種永磁直驅式無機殼風力發電機裝置。
技術介紹
隨著工農業生產的高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對電力的需求量迅速增力口,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目前發電方式主要以火力發電和水力發電為主體。對一個國家來說可供發電的水力資源是有限的,而火力發電是以煤為燃料,火力發電對環境會造成一定污染,特別是煤是不可再生能源,且為寶貴的化工原料,而地下儲量是有限的,而風力和太陽能,則是取之不盡的廉價潔凈能源,有著良好的市場前景,因此應大力開發、積極推廣應用。然而,目前已知的風力發電機風力發電機繞阻損耗大、鐵耗大、機體溫升高、機械損耗大、整機重量大等問題比較突出,因此,研究一種解決上述現有問題的風力發電機顯得越來越重要。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的一種永磁直驅式無機殼風力發電機裝置,其目的在于克服現有風力發電機繞阻損耗大、鐵耗大、機體溫升高、機械損耗大、整機重量大的缺點。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永磁直驅式無機殼風力發電機裝置,包括前后端蓋、設于前后端蓋間與前后端蓋連接的定子及設于定子中部的轉子,所述定子包括復數片沿著軸向相互疊壓的定子沖片,每片定子沖片由復數片帶有散熱片的扇形片組成,相鄰間的定子沖片以30°角錯開疊壓。所述散熱片為設于所述扇形片上的齒形散熱片,所述每片定子沖片由六片帶有齒形散熱片的扇形片拼接而成。所述定子還包括與前端蓋固定的定子前壓圈及與后端蓋連接的定子后壓圈,所述定子沖片設于前后壓圈間,沿著軸向相互疊壓且通過氬弧焊接形成一整體定子鐵心,所述前后壓圈及定子鐵心通過定子筋固定連接。所述定子沖片的內圓邊緣上均布有半閉口的槽口。所述槽口為偶數個。所述帶有散熱片的扇形片采用冷軋硅鋼板制成。所述轉子包括復數個轉子扇形鐵心組成的整圓及設于該整圓內與轉子扇形鐵心連接的帶軛轉軸,每個轉子扇形鐵心由復數片轉子扇形片沿著軸向疊壓成一體,每片轉子扇形片的中間設有用于放置磁鋼的矩形開口,位于矩形開口的兩側設有條形空間。所述轉子扇形鐵心為30個,所述轉子扇形鐵心的內圓面和外圓面采用気弧焊接將轉子扇形片焊接形成一體。所述每片轉子扇形片的兩側分別設有一個直角形的豁口,該豁口通過連接板及緊固螺絲將30個扇形鐵心固定成一個整圓。所述轉子扇形片采用冷軋硅鋼板制成。通過上述對本技術的描述可知,和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優點在于I、本技術的電機定子鐵心由兩端定子壓圈和定子筋形成一整體鐵心,再以定子鐵心內圓定位,精車定子鐵心壓圈止口,此止口為發電機前后端蓋的裝配止口,以保證發電機裝配的定、轉子同心軸。2、本技術的磁路合理,磁場分布均勻,鐵損最小,齒諧波最小;電機轉子磁路合理,漏磁最小,磁場分布均勻,永磁材料的有效利用率最高,永磁材料的用量最省;繞組端部最短,繞組的漆包線最省,方便繞線和嵌線,易于實現機械化自動嵌線,便于發電機裝配,同軸度高,發電機散熱效果顯著,電機溫升低,可抵御惡劣環境。3、用以形成轉子的扇形鐵心采用50WW600冷軋娃鋼板材料制造,用以形成定子鐵心的帶有齒形散熱片的扇形片采用50WW600冷軋硅鋼板材料制造,結構更加牢固。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主視圖;圖3是扇形定子沖片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定子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形成整圓的轉子扇形片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帶軛轉軸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轉子的結構示意圖;圖8是每片轉子扇形片的結構示意圖;圖9是轉子扇形片與連接板及緊固螺絲間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參照附圖說明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參考圖I、圖2、圖3、圖4、圖5、圖6、圖7、圖8、圖9, 一種永磁直驅式無機殼風力發電機裝置,包括前后端蓋11、12、設于前后端蓋11、12間與前后端蓋連接的定子2及設于定子2中部的轉子3,定子2包括與前端蓋11止口定位連接的定子前壓圈21、與后端蓋12止口定位連接的定子后壓圈22、設于前后壓圈21、22間的復數片沿著軸向相互疊壓的定子沖片23及將前后壓圈21、22固定連接的定子筋24,所述定子沖片23通過氬弧焊接形成一整體定子鐵心,定子鐵心上固定連接有定子線圈,定子線圈繞組采用分數槽集中繞組,雙層分布,特點是線圈可直接繞在定子沖片23的齒上,每片定子沖片23由六片帶有齒形散熱片231的扇形片232拼接而成,相鄰間的定子沖片23間以30°角錯開疊壓,第二個拼接整圓與第一個拼接整圓需錯開30°角度,第三個拼接整圓再與第二個拼接整圓再錯開30°角度,以此類推,直到疊到要求尺寸高度。再用定子前后壓圈21、22和定子筋24將定子沖片23采用亞弧焊接工藝,焊接成一整體定子鐵心。每片定子沖片23的內圓邊緣上均布有半閉口的槽口 233。該槽口 233為偶數個。參考圖I至圖9,轉子3由30個轉子扇形鐵心31組成的整圓及設于該整圓內且與轉子扇形鐵心31連接的帶軛轉軸32,每個轉子扇形鐵心31由復數片轉子扇形片311沿著軸向疊壓成一體,轉子扇形鐵心31的內圓面和外圓面采用氬弧焊接將轉子扇形片311焊接形成一體,焊縫在上下內外圓面的中間部位,焊縫寬度要小于5_,深度小于2. 5mm,以減小鐵心的渦流損耗,每片轉子扇形片311的中間設有用于放置磁鋼5的矩形開口 312,位于矩形開口 312的兩側分布設有條形空間313、314,以減小漏磁。每片轉子扇形片311的兩側分別設有一個直角形的豁口 3111、3112,該豁口 3111、3112通過連接板41及緊固螺絲42將30個扇形鐵心31固定成一個整圓,同時緊固螺絲42將轉子扇形鐵心31與帶軛轉軸32的軛體固定連接。為了使發電機的結構更加牢固,帶有散熱片231的扇形片232采用50WW600冷軋娃鋼板材料制造。轉子扇形片311采用50WW600冷軋娃鋼板材料制造。本永磁直驅式無機殼風力發電機裝置的定子鐵心由定子前后壓圈21、22和定子筋24形成一整體鐵心,再以定子鐵心內圓定位,精車定子鐵心壓圈止口,此止口為發電機 前后端蓋11、12的裝配止口,以保證發電機裝配的定、轉子同心軸。本技術的磁路合理,磁場分布均勻,鐵損最小,齒諧波最小;電機轉子磁路合理,漏磁最小,磁場分布均勻,永磁材料的有效利用率最高,永磁材料的用量最省;繞組端部最短,繞組的漆包線最省,方便繞線和嵌線,易于實現機械化自動嵌線,便于發電機裝配,同軸度高,發電機散熱效果顯著,電機溫升慢,可抵御惡劣環境。上述僅為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技術的設計構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構思對本技術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應屬于侵犯本技術保護范圍的行為。權利要求1.一種永磁直驅式無機殼風力發電機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后端蓋、設于前后端蓋間與前后端蓋連接的定子及設于定子中部的轉子,所述定子包括復數片沿著軸向相互疊壓的定子沖片,每片定子沖片由復數片帶有散熱片的扇形片組成,相鄰間的定子沖片以30°角錯開疊壓。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永磁直驅式無機殼風力發電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片為設于所述扇形片上的齒形散熱片,所述每片定子沖片由六片帶有齒形散熱片的扇形片拼接而成。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永磁直驅式無機殼風力發電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還包括與前端蓋固定的定子前壓圈及與后端蓋連接的定子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永磁直驅式無機殼風力發電機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后端蓋、設于前后端蓋間與前后端蓋連接的定子及設于定子中部的轉子,所述定子包括復數片沿著軸向相互疊壓的定子沖片,每片定子沖片由復數片帶有散熱片的扇形片組成,相鄰間的定子沖片以30°角錯開疊壓。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梁泊山,
申請(專利權)人:福建亞南電機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