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環形金屬密封圈加工工具,其主要由內切刀、外切刀、脫桿、脫柱、脫環和銷釘等組成。內切刀和外切刀為同軸兩圓柱體。內切刀刀口的外徑尺寸決定金屬環的內徑。外切刀刀口的內徑決定金屬環的外徑。脫環裝置由脫桿、脫柱、脫環和銷釘等組成。先將要求厚度的金屬片平放的一平臺上,將切刀結構的刀口朝下放在金屬片上,對內切刀上端面作用力,讓切刀切穿金屬片。然后讓切刀離開平臺,用力按下脫桿,脫桿推動脫柱,脫柱上的銷釘帶動脫環,從而把成型的金屬環從切刀結構上取下。本發明專利技術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針對其他形狀的金屬密封環,只需要改變刀口形狀,加工的密封環能夠與各種結構尺寸的填充槽匹配。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金屬加工技術,具體是指一種環形金屬密封圈加工工具,它用 來加工低熔點的軟金屬密封環。
技術介紹
低熔點的軟金屬,由于具有熔點低、材質軟的特點,其作為密封介質在紅外探測器封裝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例如專利021551929低溫工作多元紅外 探測器氣密管殼中,帶有紅外窗口的管帽和管帽座之間通過軟金屬銦環的密封 連接;專利200610025044.5低溫金屬杜瓦的窗架與光學窗口的真空密封焊接 方法中,同樣采用銦環作為密封介質。在這些應用中,銦環成型方法一般是通 過銦絲彎曲成環,銦絲的頭尾連接處采用擠壓或熔燒而成一體。針對紅外探測 器的真空密封使用的場合,這種方法存在如下缺點(1)由于銦填充槽為矩形, 銦絲彎曲而成環無法填滿密封槽,在槽內存在間隙,有間隙就會殘留空氣;(2) 銦絲的頭尾連接處無論是采用擠壓還是熔燒而成一體,在接頭處的尺寸與其它 部分尺寸存在不一致性,這使得密封槽內的間隙進一步擴大。這兩個缺點直接 影響到密封的氣密性和強度。因此,現有銦環成型的方法無法使紅外探測器實 現高質量的真空密封。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加工矩形截面的環形金屬密封圈的工具,解決密 封環尺寸不一致和無法填滿密封槽的問題。本專利技術環形金屬密封圈加工工具結構如附圖l所示,它包括內切刀l、外切刀2、脫桿3、脫柱5、脫環7、銷釘6和復位彈簧4。內切刀1和外切刀2為同軸兩圓柱筒。內切刀1的刀口101的外徑尺寸等于金屬密封環的內徑;它中間的圓筒被一個隔離圈將圓筒分割成兩部分,圓筒103用來安置脫柱5,圓筒 104用來安置脫桿3,在隔離檔圈上開有一個使脫桿3的螺柱301可以穿過與脫 柱5的螺孔501相連的小孔;它與脫環7相配合的軸105上開有上下兩個導向槽 102。外切刀2刀口201的內徑等于金屬密封環的外徑。脫柱5為是一個圓柱體, 它的中間有一個安裝銷釘6的孔502; —端有一個可以與脫桿3相連的螺孔501。 脫環裝置由脫桿3、脫柱5、脫環7、銷釘6和復位彈簧4組成,脫桿3套上復位 彈簧4后裝入內切刀1的圓筒104中,端部的固定螺柱301穿過內切刀1圓筒103 與圓筒104之間的隔離檔圈上的小孔與脫柱5上的螺孔501相連,銷釘6穿過脫 柱5的小孔502,內切刀1的兩個導向槽102將套在內切刀1軸105上的脫環7固定 在脫柱5上,最后將安裝好脫環裝置的內切刀1插入外切刀2的圓筒中,內切刀 l和外切刀2通過三個螺釘8固定在一起,構成一個完整的環形金屬密封圈加工 工具。本專利技術環形金屬密封圈加工工具的使用方法為將具有一定厚度的金 屬片平放在一平臺上,將工具上的刀口端朝下放在金屬片上,對內切刀l上端 面106作用力,使切刀切穿金屬片,然后讓切刀離開平臺,用力按下脫桿3, 脫桿3推動脫柱5,脫柱5上的銷釘6帶動脫環7,脫環7把成型的金屬環從內外 切刀的間隙中推出。'本專利技術的優點是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針對其他形狀的金屬密封環, 只需要改變刀口形狀,加工的密封環能夠與各種結構尺寸的填充槽匹配。附圖說明圖1為環形金屬密封圈加工工具結構示意圖。圖中l一內切刀;101— 內切刀刀口;102— 銷釘6的導向槽;103— 脫柱5在內切刀內安裝孔;104— 內切刀1內安裝脫桿3的孔;105— 內切刀1上安裝脫環7的軸;106— 內切刀l受力端面;2— 外切刀; 201—外切刀刀口;3— 脫桿;301— 脫桿螺柱;302— 脫桿受力端面; 4一復位彈簧;5— 脫柱;501— 螺紋孔;502— 銷孔;6— 銷釘;7— 脫環;8— 螺釘。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實施例是加工風云系列氣象衛星的紅外探測器管殼氣密封裝和紅外焦平 面杜瓦光學窗口焊接工藝用金屬銦密封環的工具,它主要由內切刀1、外切刀2、脫桿3、彈簧4、脫柱5、銷釘6和脫環7等組成。內切刀1采用45鋼材料,并在內切刀上預留刀口 101 (厚度L為0.08mm)、兩個銷釘6的導向槽102、脫 柱5在內切刀1安裝孔103和脫桿3在內切刀內安裝孔104。外切刀2同樣采 用采用45鋼材料,并在外切刀上預留刀口 201 (厚度L為0. 08mm)。機械加工 完成后進行淬火處理(加熱溫度為820。C-840。C,硬度可以達到服C55-60)來 加強刀口201的硬度。其他零件采用不銹鋼材料。切刀機構的裝配步序如下 將復位彈簧4如圖1所示套在脫桿3上,隨脫桿3插入內切刀1的圓柱孔104。 然后將脫柱5插入內切刀1的圓柱孔103,并通過螺紋孔501和螺柱301將兩 者配合固定。再將脫環7套在內切刀(2)的軸105上,將銷釘6穿過銷導向 槽102插到脫柱的銷孔502中。最后一起插入外切刀2中,通過三個螺釘8將 外切刀2與內切刀1固定。銦環的加工過程為先將銦片平放的一平臺上,將切刀結構的刀口朝下放 在銦片上,對內切刀1的端面105處作用力Fl,讓切刀切穿銦片。然后讓切刀 離開平臺。讓內切刀1的端面105固定,對脫桿3的施力面301作用一定力F2, 這樣脫桿3推動脫柱5,脫柱5上的銷釘6帶動脫環7,脫環7將銦環從內、 外切刀的間隙中推出,從而完成對銦環加工。權利要求1.一種環形金屬密封圈加工工具,它包括同軸安裝的內切刀和外切刀,其特征在于它還有一個脫環裝置,脫環裝置由脫桿(3)、脫柱(5)、脫環(7)、銷釘(6)和復位彈簧(4)組成,脫桿(3)套上復位彈簧(4)后裝入內切刀(1)的圓筒(104)中,其端部的固定螺柱(301)穿過內切刀(1)圓筒(103)和圓筒(104)之間的隔離檔圈上的小孔與脫柱(5)上的螺孔(501)相連,銷釘(6)穿過脫柱(5)的小孔(502)、內切刀(1)的兩個導向槽(102)將套在內切刀(1)軸(105)上的脫環(7)固定在脫柱(5)上,最后將安裝好脫環裝置的內切刀(1)插入外切刀(2)的圓筒中,通過三個螺釘(8)將外切刀(2)與內切刀(1)固定在一起,構成一個完整的環形金屬密封圈加工工具。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環形金屬密封圈加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 說的外切刀(2)采用45鋼材料,刀口(201)的內徑等于金屬密封環的外徑, 刀口厚度為0.08mm,機械加工完成后進行淬火處理,加熱溫度為820°C至 840°C之間,硬度達到HRC55至服C60。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環形金屬密封圈加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 說的內切刀(1)采用45鋼材料;刀口(101)的外徑等于金屬密封環的內徑, 刀口厚度為0.08mm;內切刀(1)中間的圓筒被一個隔離圈將圓筒分割成兩部 分,圓筒(103)用來安置脫柱(5),圓筒(104)用來安置脫桿(3),在隔離 檔圈上開有一個使脫桿(3)的螺柱(301)可以穿過與脫柱(5)的螺孔(501) 相連的小孔;內切刀(1)與脫環(7)相配合的軸(105)上開有上下兩個導 向槽(102);機械加工完成后進行淬火處理,加熱溫度為820°C至840。C之間, 硬度達到服C55至HRC60。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環形金屬密封圈加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說的脫柱(5)是一個不銹鋼的圓柱體,其中間有一個安裝銷釘(6)的通孔 (502);其一端還有一個可以與脫桿(5)上的螺柱(301)相連的螺孔(501)。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環形金屬密封圈加工工具,它包括同軸安裝的內切刀和外切刀,其特征在于:它還有一個脫環裝置,脫環裝置由脫桿(3)、脫柱(5)、脫環(7)、銷釘(6)和復位彈簧(4)組成,脫桿(3)套上復位彈簧(4)后裝入內切刀(1)的圓筒(104)中,其端部的固定螺柱(301)穿過內切刀(1)圓筒(103)和圓筒(104)之間的隔離檔圈上的小孔與脫柱(5)上的螺孔(501)相連,銷釘(6)穿過脫柱(5)的小孔(502)、內切刀(1)的兩個導向槽(102)將套在內切刀(1)軸(105)上的脫環(7)固定在脫柱(5)上,最后將安裝好脫環裝置的內切刀(1)插入外切刀(2)的圓筒中,通過三個螺釘(8)將外切刀(2)與內切刀(1)固定在一起,構成一個完整的環形金屬密封圈加工工具。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三根,張亞妮,王小坤,洪斯敏,吳家榮,龔海梅,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31[中國|上海]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