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變速器氣助力換擋的氣路控制裝置包括離合器踏板、總泵、儲氣筒、助力器、換擋氣缸控制閥、換擋助力氣缸、控制閥和連桿,助力器包括隨動閥、油缸和氣缸,離合器踏板位于總泵上方,總泵的輸出口與隨動閥的開啟控制端和油缸連接,隨動閥的進氣口和關閉控制端與儲氣筒連接,出氣口與氣缸連接,連桿的上下兩端分別與控制閥的開啟控制端正對和與氣缸內的助力活塞固定,連桿上端與控制閥的開啟控制端之間的距離與離合器完全分離時氣缸內助力活塞的位移相等,控制閥的進出氣口分別與儲氣筒和換擋氣缸控制閥的進氣口連接,換擋氣缸控制閥的兩個出氣口分別與換擋助力氣缸兩個腔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氣路控制裝置能實現變速器的安全換擋。(*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變速器氣助力換擋的氣路控制裝置
本技術涉及變速器氣助力換擋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變速器氣助力換擋的氣路控制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為了使變速器換擋輕便、減輕駕駛員強度且增加舒適性,變速器換擋會利用整車高壓氣體通過氣缸來助力。但是,由于高壓氣體很難控制,換擋沖擊較大,如果離合器未完全分離用氣助力換擋會導致變速器同步器早期損壞。如圖I所示,現有的變速器氣助力換擋氣路控制裝置包括離合器踏板10、總泵11、 儲氣筒12、助力器13、換擋氣缸控制閥14和換擋助力氣缸15。其中,助力器13包括隨動閥131、油缸132和氣缸133。油缸132內的推力活塞與氣缸133內的助力活塞通過一活塞桿134連接,且活塞桿134伸出氣缸133的一端通過撥叉與離合器(未圖示)連接。離合器踏板10位于總泵11的控制桿111上方,總泵11的輸出口 u與隨動閥131的開啟控制端x 和油缸132連接,隨動閥131的進氣口 a和關閉控制端y均與儲氣筒12連接,隨動閥131 的出氣口 b與氣缸133連接,氣缸133與換擋氣缸控制閥14的進氣口 c連接,換擋氣缸控制閥14的第一出氣口 d和第二出氣口 e分別與換擋助力氣缸15的前腔151和后腔152連通。工作時,換擋氣缸控制閥14從助力器13取氣來控制換擋助力氣缸15進行換擋,從而實現對變速器的換擋助力。然而,在上述變速器氣助力換擋氣路控制裝置中,由于離合器踏板10踩下后,不一定能保證離合器完全分離,這樣,當離合器未完全分離時,換擋氣缸控制閥14也能從助力器13中取氣并控制換擋助力氣缸15進行換擋,從而導致變速器同步器的早期損壞。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改進的變速器氣助力換擋的氣路控制裝置來克服上述缺陷。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變速器氣助力換擋的氣路控制裝置,它保證換擋時離合器完全分離時才實現變速器的氣助力換擋,從而延長了變速器同步器的使用壽命。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一種變速器氣助力換擋的氣路控制裝置包括離合器踏板、總泵、儲氣筒、助力器、換擋氣缸控制閥、換擋助力氣缸、控制閥和連桿,其中,助力器包括隨動閥、油缸和氣缸,油缸內的推力活塞與氣缸內的助力活塞通過一活塞桿連接,且活塞桿伸出氣缸的一端通過撥叉與離合器連接,離合器踏板位于總泵的控制桿上方,總泵的輸出口與隨動閥的開啟控制端和油缸連接,隨動閥的進氣口和關閉控制端均與儲氣筒連接,隨動閥的出氣口與氣缸連接,連桿的上端與控制閥的開啟控制端正對,連桿的下端與氣缸內的助力活塞固定連接,且連桿的上端與控制閥的開啟控制端之間的距離與離合器完全分離時氣缸內的助力活塞的位移相等,控制閥的進氣口和出氣口分別與儲氣筒和換擋氣缸控制閥的進氣口連接,換擋氣缸控制閥的兩個出氣口分別與換擋助力氣缸的前腔和后腔連接。較佳地,控制閥為二位三通閥。較佳地,儲氣筒內的氣壓為6 lOBar。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氣路控制裝置設有控制閥和連桿,一方面,由于連桿的上端與控制閥的開啟控制端正對,連桿的下端與氣缸內的助力活塞固定連接,這樣實現了控制閥與助力器的聯動,另一方面,由于連桿的上端與控制閥的開啟控制端之間的距離與離合器完全分離時氣缸內的助力活塞的位移相等,這樣在控制閥與助力器聯動的前提下,可確保只有在離合器完全分離時,控制閥才能由連桿控制開啟,使整個氣路導通,從而實現變速器的安全換擋。通過以下的描述并結合附圖,本技術將變得更加清晰,這些附圖用于解釋本技術的實施例。附圖說明圖I為現有變速器氣助力換擋氣路控制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變速器氣助力換擋氣路控制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現在參考附圖描述本技術的實施例,附圖中類似的元件標號代表類似的元件。參考圖2,本實施例的變速器氣助力換擋的氣路控制裝置包括離合器踏板20、總泵21、儲氣筒22、助力器23、控制閥24、連桿25、換擋氣缸控制閥26和換擋助力氣缸27。其中,助力器23包括隨動閥231、油缸232和氣缸233。油缸232內的推力活塞與氣缸233內的助力活塞234通過一活塞桿235連接,且活塞桿235伸出氣缸233的一端通過撥叉與離合器(未圖示)連接。具體地,離合器踏板20位于總泵21的控制桿211上方??偙?1的輸出口 uO與隨動閥231的開啟控制端xO和油缸232連接。隨動閥231的進氣口 aO和關閉控制端yO 均與儲氣筒22連接,隨動閥231的出氣口 b0與氣缸233連接。連桿25的上端與控制閥24 的開啟控制端f0正對,連桿25的下端與氣缸233內的助力活塞234固定連接,且連桿25 的上端與控制閥24的開啟控制端f0之間的距離與離合器完全分離時氣缸233內的助力活塞234的位移相等??刂崎y24的進氣口 g0和出氣口 h0分別與儲氣筒22和換擋氣缸控制閥26的進氣口 CO連接。換擋氣缸控制閥26的第一出氣口 d0和第二出氣口兩個出氣口 e0 分別與換擋助力氣缸27的前腔271和后腔272連接。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的連桿上25上還安裝有限位件(未圖示)。當離合器磨損后,氣缸233中的助力活塞234會向左移動,但是,由于連桿25上裝有限位件對連桿25 向左移動的位移進行限定,因而,當氣缸233中的助力活塞234向左移動時,連桿25的上端仍然能保持與控制閥24的開啟控制端f0間的距離保持不變,從而保證本實施例的變速器氣助力換擋的氣路控制裝置的長期使用效果。下面結合圖2對本技術的工作原理做一詳細的說明。踩下離合器踏板20時可使總泵21的控制桿211動作,從而開啟總泵21。總泵21開啟后輸出液壓油,液壓油一路使隨動閥231開啟,液壓油另一路進入油缸232中,推動油缸232中的推力活塞向右運動。隨動閥231開啟后,儲氣筒22中的高壓氣體通過隨動閥 231進入氣缸233中推動氣缸233中的助力活塞234向右運動。這樣,在油缸232作為主動力源且氣缸233作用輔助動力源的情況下,活塞桿235可向右移動即氣缸233內的助力活塞234向右移動,從而通過撥叉使離合器分離。而且,在助力活塞234向右運動的同時,連桿25在助力活塞234的帶動下也向右運動相同的位移。當助力活塞234運動至離合器完全分離時,連桿25的上端與控制閥24的開啟控制端恰好接觸,控制閥24開啟,從而使控制閥24的氣路導通,這時,儲氣筒22的高壓氣體可依次經過控制閥24和換擋氣缸控制閥26 進入換擋助力氣缸27,實現換擋的操作。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技術的氣路控制裝置設有控制閥和連桿,一方面,由于連桿的上端與控制閥的開啟控制端正對,連桿的下端與氣缸內的助力活塞固定連接,這樣實現了控制閥與助力器的聯動,另一方面,由于連桿的上端與控制閥的開啟控制端之間的距離與離合器完全分離時氣缸內的助力活塞的位移相等,這樣在控制閥閥與助力器聯動的前提下,可確保 只有在離合器完全分離時,控制閥才能由連桿控制開啟,使整個氣路導通,從而實現變速器的安全換擋。權利要求1.一種變速器氣助力換擋的氣路控制裝置,包括離合器踏板(20)、總泵(21)、儲氣筒(22)、助力器(23)、換擋氣缸控制閥(26)和換擋助力氣缸(27),其中,助力器(23)包括隨動閥(231)、油缸(232)和氣缸(233),油缸(232)內的推力活塞與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變速器氣助力換擋的氣路控制裝置,包括離合器踏板(20)、總泵(21)、儲氣筒(22)、助力器(23)、換擋氣缸控制閥(26)和換擋助力氣缸(27),其中,助力器(23)包括隨動閥(231)、油缸(232)和氣缸(233),油缸(232)內的推力活塞與氣缸(233)內的助力活塞通過一活塞桿(235)連接,且活塞桿(235)伸出氣缸(233)的一端通過撥叉與離合器連接,離合器踏板(20)位于總泵(21)的控制桿(211)上方,總泵(21)的輸出口(u0)與隨動閥(231)的開啟控制端(x0)和油缸(232)連接,隨動閥(231)的進氣口(a0)和關閉控制端(y0)均與儲氣筒(22)連接,隨動閥(231)的出氣口(b0)與氣缸(233)連接,換擋氣缸控制閥(26)的兩個出氣口(d0,e0)分別與換擋助力氣缸(27)的前腔(271)和后腔(272)連接,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控制閥(24)和連桿(25),連桿(25)的上端與控制閥(24)的開啟控制端(f0)正對,連桿(25)的下端與氣缸(233)內的助力活塞(234)固定連接,且連桿(25)的上端與控制閥(24)的開啟控制端(f0)之間的距離與離合器完全分離時氣缸(233)內的助力活塞(234)的位移相等,控制閥(24)的進氣口(g0)和出氣口(h0)分別與儲氣筒(22)和換擋氣缸控制閥(26)的進氣口(c0)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蔚連浩,張常武,謝浩,黃遵國,葉愛鳳,何秀校,
申請(專利權)人:東風汽車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