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輕質保溫材料的磚,它屬于一種建筑用材料,所述磚的結構為陶粒的表面披覆連結有混合黏著材料,所述陶粒為圓形顆粒;陶砂的表面披覆連結有混合黏著材料,所述陶砂處于所述陶粒之間,所述陶砂的體積小于所述陶粒體積。這種磚的材料可在現場澆注成墻體,一次成型,形成的墻體強度高、表面光潔程度好、無接縫、不龜裂、不易變形,與框架主體連接固定效果好。(*該技術在2021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建筑用磚,尤其是一種具有保溫性能的保溫隔音墻磚。
技術介紹
目前的建筑大多是框架結構,建筑過程中要在框架之間填充建筑材料,以構成外墻和內墻墻體。以前的填充用建筑材料為紅磚,但取土燒磚會耗費大量土地資源,已逐漸被禁止。其它的填充建筑材料如砌塊以及內墻用的預制材料都存在墻體超重,易發生開縫、龜裂、起鼓等質量問題,且施工速度慢,整體性差。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重量輕、隔熱性能好的保溫隔音墻磚,以加快施工進度,提高墻體質量。一種輕質保溫材料的磚,其特征在于,所述磚為長方體。所述磚的內部具有圓形顆粒狀的陶粒,所述陶粒的表面披覆連結有混合黏著材料。所述陶粒之間有陶砂,所述陶砂的表面披覆連結有混合黏著材料。所述陶砂處于所述陶粒形成的空間中。所述陶粒為圓形顆粒。所述陶砂為不規則形狀的小顆粒,所述陶砂的體積小于所述陶粒體積。所述陶粒的半徑為5_18mm。所述磚的長為240-720mm,寬為 115_345mm,高為 53_400mm。所述磚的長為480mm,寬為230mm,高為116mm。所述陶粒和所述陶砂的體積占所述磚的體積的60%—87%。一種輕質保溫材料的磚,其特征在于,所述磚為長方體;所述磚為陶粒、陶砂和混合黏著材料均勻混合且凝固所形成的顆粒復合磚,所述陶砂處于所述陶粒形成的空間中,所述陶粒和所述陶砂通過所述混合黏著材料連接,所述陶粒為圓形顆粒,所述陶粒體積占所述磚的體積的50%—83%。一種輕質保溫材料的磚,其特征在于,所述磚為長方體;所述磚為陶粒、陶砂和混合黏著材料均勻混合且凝固所形成的顆粒復合磚,所述陶粒和所述陶砂通過所述混合黏著材料連接,所述陶粒為圓形顆粒,所述陶砂為不規則形狀的小顆粒,所述陶粒體積比所述陶砂的體積大20-200倍。本技術的混合黏著材料為粉煤灰、水泥、酰胺、膨脹珍珠巖、礦渣、硅灰、減水劑、膨脹劑、水玻璃和水的混合物。本技術的混合黏著材料為粉煤灰、水泥、草酸和水的混合物。本技術的混合黏著材料為粉煤灰、水泥、酰胺、膨脹劑和水的混合物。這種磚的材料可在現場澆注成墻體,一次成型,形成的墻體強度高、表面光潔程度好、無接縫、不龜裂、不易變形,與框架主體連接固定效果好。墻體輕,墻體外表面可直接進行刮瓷、刮膩子等,門口、窗口構件及電源線路、管盒等可直接澆筑在墻體上,安裝牢固、節省人工。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磚的立體結構圖。圖2是本技術的帶有局部放大圖的磚的立體結構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2所示,本技術的磚I為長方體,所述磚為陶粒2、陶砂3和混合黏著材料4均勻混合且凝固所形成的顆粒復合磚,所述陶粒2和陶砂3的表面均被披覆連結有混 合黏著材料4,所述陶粒2和所述陶砂3通過所述混合黏著材料連接4。輕質磚材料制作過程如下將上述重量的陶砂、陶粒、膨脹珍珠巖和礦渣加入攪拌機,噴淋加入水總量的1/3,進行攪拌;攪拌均勻后依次加入水泥、粉煤灰、硅灰、減水劑、膨脹劑、水玻璃和剩余的水,繼續攪拌;最后加入酰胺,攪拌均勻成為混合料,將混合料注入模具,吸水,靜停和養護。酰胺能夠為墻體材料制品提供韌性、耐磨、耐熱、耐寒、耐腐、抗水、抗老化等性能。可以采用市售的酰胺產品。所述的水泥為普通硅酸鹽水泥。所述陶粒為圓形顆粒。所述陶砂為不規則形狀的小顆粒,所述陶砂的體積小于所述陶粒體積。在優選的實施例I中,所述磚為陶粒2、陶砂3和混合黏著材料4均勻混合且凝固所形成的顆粒復合磚,所述陶粒2和陶砂3的表面均被披覆連結有混合黏著材料4,所述陶粒2和所述陶砂3通過所述混合黏著材料連接4。所述陶粒的半徑為5-18_。在優選的實施例2中,所述陶粒和所述陶砂的體積占所述磚的體積的60% —87%。在優選的實施例3中,所述磚的長為240-720mm,寬為115_345mm,高為53_400mm。在優選的實施例4中,磚長為480mm,寬為230mm,高為116mm。在優選的實施例5中,所述磚為陶粒、陶砂和混合黏著材料均勻混合且凝固所形成的顆粒復合磚,所述陶粒和所述陶砂通過所述混合黏著材料連接,所述陶粒為圓形顆粒,所述陶砂為不規則形狀的小顆粒,一種輕質保溫材料的磚,其特征在于,所述磚為長方體;所述磚為陶粒、陶砂和混合黏著材料均勻混合且凝固所形成的顆粒復合磚,所述陶砂處于所述陶粒形成的空間中,所述陶粒和所述陶砂通過所述混合黏著材料連接,所述陶粒為圓形顆粒,所述陶粒體積占所述磚的體積的50%—83%。一種輕質保溫材料的磚,其特征在于,所述磚為長方體;所述磚為陶粒、陶砂和混合黏著材料均勻混合且凝固所形成的顆粒復合磚,所述陶粒和所述陶砂通過所述混合黏著材料連接,所述陶粒為圓形顆粒,所述陶砂為不規則形狀的小顆粒,所述陶粒體積比所述陶砂的體積大20-200倍。下面進一步說明本技術。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現場生產輕質磚的材料,所述的磚材料由下述配比的原料制成。稱取粉煤灰200kg,水泥260kg,陶粒180kg,陶砂50kg,酰胺O. 7kg,膨脹珍珠巖200kg,礦渣25kg,硅灰70kg,減水劑3. 5kg,膨脹劑4kg,水玻璃50kg,水450kg。將上述原料混合攪拌均勻,制成現場生產輕質磚的材料。或者,稱取粉煤灰280kg,水泥240kg,陶粒100kg,陶砂70kg,酰胺I. Okg,膨脹珍珠巖250kg,礦渣50kg,硅灰50kg,減水劑4. Okg,膨脹劑6kg,水玻璃70kg,水400kg。將上述原料混合攪拌均勻,制成現場生產輕質磚的材料。或者,稱取粉煤灰250kg/m3,水泥300kg/m3,陶粒230kg/m 3,陶砂60kg/m3,酰胺I.Okg/m3,膨脹珍珠巖 400kg/m3,礦洛 40kg/m3,娃灰 100kg/m3,減水劑 3. 7kg/m3,膨脹劑 7kg/m 3,水玻璃80kg/m3,水550kg/m3。將上述原料混合攪拌均勻,制成現場生產輕質磚的材料。制備本技術磚的材料也可以現場生產輕質墻體,其制作方法是,將傳統模板或機械模具在墻位現場安裝固定。按重量比取上述原材料并混合攪拌均勻,然后將其注入模板內,無需震動,10小時后可拆除模板對墻體進行修整,就會得到成品墻體。門口、窗口構件及電源線路、管盒等可直接澆筑在墻體上。這樣比墻體制成后再安裝更牢固,且節省人工。墻體的厚度可根據工程需要進行調整,增加了房屋居住的私密性和使用面積。所述的水泥為普通硅酸鹽水泥。制備得到的產品的性能如下,本產品在抗沖擊性能、抗壓強度、面密度、干縮收縮值和吊掛力等性能方面比同類的墻體材料有大幅度的改善和提高。 物理性能(墻厚20cm)權利要求1.一種輕質保溫材料的磚,其特征在于,所述磚的內部具有圓形顆粒狀的陶粒(2),所述陶粒(2)的表面披覆連結有混合黏著材料(4)。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輕質保溫材料的磚,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粒(2)之間有陶砂(3),所述陶砂(3)的表面披覆連結有混合黏著材料(4)。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輕質保溫材料的磚,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砂(3)處于所述陶粒(2)形成的空間中。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輕質保溫材料的磚,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粒(2)的半徑為5-18mm。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輕質保溫材料的磚,其特征在于,所述磚的長為24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輕質保溫材料的磚,其特征在于,所述磚的內部具有圓形顆粒狀的陶粒(2),所述陶粒(2)的表面披覆連結有混合黏著材料(4)。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子現,
申請(專利權)人:李子現,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