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具有不導磁隔離結構的磁性材料粉末成型模具,其包括有陰模及隔離結構,所述陰模包括有前側板、后側板、左側板及右側板,所述前側板、所述后側板、所述左側板及所述右側板圍繞形成一模腔,所述左側板及所述右側板在其位于模腔內的一側均設有與所述隔離結構相配合的凹結構,所述隔離結構位于所述凹結構內,所述隔離結構為不導磁材料制成。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在所述左側板及所述右側板的內側設置不導磁的隔離結構,克服磁粉在模腔內移動受到左側板及右側板的吸引力,避免磁粉被左側板及右側板吸引到模腔的左、右兩邊,而導致最后制成的毛坯形成兩端大中間小的腰縮形狀,提高通過本模具制成的毛坯的品質和性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模具制造領域,尤其是指一種具有不導磁隔離結構的磁性材料粉末成型模具。
技術介紹
如圖I所示,目前使用的模具由陰模和上壓頭5、下壓頭6組成,陰模由前后左右四塊側板組成,其中左側板I、右側板2使用導磁材料,一般為Grl2鋼或GGrl5鋼;前側板3、 后側板4為不導磁材料,一般為304不銹鋼、無磁模具鋼,無磁硬質合金等,上壓頭5、下壓頭6也為不導磁材料。磁性粉末在壓制過程中需要有磁場取向,使粉末的磁化方向與外加磁場的方向相同。取向用的線圈安裝在壓機上,當線圈通電時,壓機框架、極頭,前、后側板、模腔構成磁路。現有該類模具的好處在于整體磁阻較小,只需要較小的電流便可以使模腔內的磁感應強度達到技術要求。但是,上述模具只考慮了磁場的強度,未考慮模腔內磁粉的移動。事實上,如果磁粉在一個均勻的磁場中,那么磁粉會處于靜止狀態或僅作轉動,轉動到磁粉的磁化方向和磁場方向一致為止;而當磁場不均勻時,磁粉則會朝磁感應強度高的地方移動。很明顯,目前使用的模具,由于其左、右側板使用了導磁材料,其模腔內磁場的分布情況是越靠近左右側板處磁感應強度越高,在中間的時候磁感應強度最低。直觀上看,就是左、右側板在磁場中磁化后,產生了對磁粉的吸引,這就導致了取向時磁粉向左右兩端移動,從而使得壓制出來的毛坯材質不均勻,最終表現在燒結后的毛坯成兩端大中間小的腰縮形狀。此外,由于磁場分布的不均勻,也導致了壓制出來的毛坯在各個部位的取向方向不一致,也會影響其性能。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不導磁隔離結構的磁性材料粉末成型模具,其能夠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使通過該模具制造出的毛坯材質均勻,性能良好。本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具有不導磁隔離結構的磁性材料粉末成型模具,其包括有陰模及隔離結構,所述陰模包括有前側板、后側板、左側板及右側板,所述前側板、所述后側板、所述左側板及所述右側板圍繞形成一模腔,所述左側板及所述右側板在其位于模腔內的一側均設有與所述隔離結構相配合的凹結構,所述隔離結構位于所述凹結構內,所述隔離結構為不導磁材料制成。在設置所述隔離結構后,能夠導磁的所述左側板和右側板離磁粉具有了一定的距離,因而會減弱左側板及右側板對磁粉的吸引力;當左側板及右側板對磁粉的吸引力與磁粉自身產生的吸引力平衡時,磁粉就不會移動了,這時,模腔內的磁場也會成為一個均勻的磁場。所述隔離結構可以為隔離板,其包括有兩塊隔離板。也可以為空心的柱形體,所述柱形體的兩個相對側位于所述凹結構內,另外兩個相對側分別與所述前側板、所述后側板的內側緊貼。通常所述隔離結構的厚度為4-30_。作為隔離結構的優選方式,所述隔離結構的厚度為7_15mm。 所述凹結構的寬度與所述隔離結構的厚度相配合。所述凹結構的長度大于所述模腔的寬度。所述凹結構的高度與所述模腔的高度相配合。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術通過在所述左側板及所述右側板的內側設置不導磁的隔離結構,克服了磁粉在模腔內受到的左側板及右側板的吸引力,避免磁粉被左側板及右側板吸引到模腔的左、右兩邊而導致最后制成的毛坯形成兩端大中間小的腰縮形狀,提高了通過本模具制成的毛坯的品質和性能。附圖說明圖I為現有技術磁性材料粉末成型模具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具有不導磁隔離結構的磁性材料粉末成型模具實施例I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具有不導磁隔離結構的磁性材料粉末成型模具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左側板、2-右側板、3-前側板、4-后側板、5-上壓頭、6-下壓頭、11-上壓頭、12-下壓頭、13-前側板、14-后側板、15-左側板、16-右側板、17-模腔、18-凹結構、19-凹結構、20-隔離結構。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I :如圖2所示,本技術所述的具有不導磁隔離結構的磁性材料粉末成型模具,其包括有上壓頭11、下壓頭12、陰模及隔離結構20。所述陰模包括有前側板13、后側板14、左側板15及右側板16,所述前側板13、所述后側板14、所述左側板15及所述右側板16圍繞形成一模腔17,所述上壓頭11、所述下壓頭12與所述模腔17匹配,分別從所述模腔17的上方、下方壓向所述模腔17內。所述左側板15及所述右側板16位于模腔17內的一側分別設有凹結構18、19,所述隔離結構20與所述凹結構18、19配合,且所述隔離結構19采用不導磁材料制成。這樣,在設置所述隔離結構20后,能夠導磁的所述左側板15和所述右側板16離磁粉具有了一定的距離,因而會減弱左側板15及右側板16對磁粉的吸引力;當左側板15及右側板16對磁粉的吸引力與磁粉自身產生的吸引力平衡時,磁粉就不會移動了,這時,模腔17內的磁場也會成為一個均勻的磁場。所述隔離結構20的厚度為4_30mm ;當該模具應用于燒結釹鐵硼粉末成型時,所述隔離結構20的厚度優選為7-15mm。所述隔離結構20的材質可為304不銹鋼、306不銹鋼或奧氏體不銹鋼等任意一種不導磁材料制成。如圖2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隔離結構20包括有兩塊隔離板,兩塊所述隔離板分別位于所述凹結構18及所述凹結構19處。所述凹結構18、19的寬度與所述隔離板20的厚度相配合,所述凹結構18、19的長度大于所述陰模模腔20的寬度,所述凹結構19的高度與所述陰模模腔17的高度相配合。使所述左側板15、所述右側板16在所述陰模模腔17內與磁粉隔離開來。實施例2 如圖3所示,所述隔離結構20為空心的柱形體,其橫截面可為正方形或長方形,所述柱形體的兩個相對側分別位于所述凹結構18、19內,另外兩個相對側分別與所述前側板13、所述后側板14的內側緊貼。采用本實施例,使隔離結構20作為一個整體,便于安裝。采用本實施例時,所述前側板13及所述后側板14需要適應性的縮短長度,即擴大所述模腔17·的面積,然后將所述隔離結構20套于所述模腔17的內壁,安裝方便。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技術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技術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因此,本技術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具有不導磁隔離結構的磁性材料粉末成型模具,其包括有陰模,所述陰模包括有前側板(13)、后側板(14)、左側板(15)及右側板(16),所述前側板(13)、所述后側板(14)、所述左側板(15)及所述右側板(16)圍繞形成一模腔(17),其特征在于,其還包括有隔離結構(20),所述左側板(15)及所述右側板(16)在其位于模腔(17)內的一側均設有與所述隔離結構(20)相配合的凹結構(18、19),所述隔離結構(20)位于所述凹結構(18、19)內,所述隔離結構(20)為不導磁材料制成。
【技術特征摘要】
1.具有不導磁隔離結構的磁性材料粉末成型模具,其包括有陰模,所述陰模包括有前側板(13)、后側板(14)、左側板(15)及右側板(16),所述前側板(13)、所述后側板(14)、所述左側板(15)及所述右側板(16)圍繞形成一模腔(17),其特征在于,其還包括有隔離結構(20),所述左側板(15)及所述右側板(16)在其位于模腔(17)內的一側均設有與所述隔離結構(20)相配合的凹結構(18、19),所述隔離結構(20)位于所述凹結構(18、19)內,所述隔離結構(20)為不導磁材料制成。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具有不導磁隔離結構的磁性材料粉末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離結構(20)為隔離板,其包括有兩塊隔離板。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具有不導磁隔離結構的磁性材料粉末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離結構(20)為空心的柱形體,所述柱形體的兩個相...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蔡報貴,周鐵夫,金小平,胡勇,毛華云,岳崇斌,
申請(專利權)人:江西金力永磁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