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自動調配膠的控制裝置,控制裝置包括安裝在調膠容器(1)底部的稱重傳感器(9)、與稱重傳感器(9)輸出端相連接的信號處理電路、與信號處理電路輸出端相連接的強弱電耦合電路、以及與原料罐(3,4,5)的進料泵(6,7,8)相連接的強電控制電路;所述強弱電耦合電路的輸出端與強電控制電路的輸入端相連接;所述的信號處理電路包括溫度補償電路和兩級差分放大電路;所述強弱電耦合電路設有雙向晶閘管;控制方法采用重量定量調膠法。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裝置結構簡單,易于加工制造、成本低;控制方法簡單易行、維護方便;工作精度高、效率高。(*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在木材加工生產中調膠程序使用的電控設備,具體涉及了一種自動調配膠的控制裝置及控制方法。
技術介紹
隨著我國森林資源的日益匱乏,大徑級木材越來越少。而為了滿足工農業建設及·人民生活的需要,木材工業只能大量使用小徑材,或通過膠黏劑進行膠合,或制造人造板。這使得木材工業的用膠量越來越大。調膠,在木材加工生產中是一個極重要的工序,就是將原膠、水、添加劑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攪拌均勻,調制成符合工藝要求的膠液。所調制的膠水的質量將直接影響木制品的質量。目前國內采用得較多的調膠方法是容積定量調膠法和定量泵調膠法。容積定量調膠法簡單易行,但自動化程度低,且須采用較多的電磁閥,由于調膠間濕度大,故工作可靠性差,導致配膠精度低,調膠質量差,降低了木制品的粘結強度。定量泵調膠法則需采用精度較高的定量泵供料,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定量泵會因磨損而使定量精度逐漸下降,直接影響配料精度和調膠質量。因此,開發一種性能好、技術先進、工作可靠性高而且經濟適用的調膠系統,對木制品生產尤其是人造板生產將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控制操作簡單、精度高、效率高、易于加工制造、便于維護的自動調配膠的控制裝置及控制方法。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自動調配膠的控制裝置,該控制裝置包括安裝在調膠容器底部的稱重傳感器、與稱重傳感器輸出端相連接的信號處理電路、與信號處理電路輸出端相連接的強弱電耦合電路、以及與原料罐的進料泵相連接的強電控制電路;所述強弱電耦合電路的輸出端與強電控制電路的輸入端相連接;所述的信號處理電路包括溫度補償電路和兩級差分放大電路;所述強弱電耦合電路設有雙向晶閘管。上述的稱重傳感器是電阻應變式傳感器。上述的稱重傳感器內設有惠斯登電橋,將電阻改變信號轉換為電壓/電流信號。上述的兩級差分放大電路的輸出端分別與相對應的雙向晶閘管的信號輸入端相連接。上述的溫度補償電路由二極管D和集成運算放大器A2組成。一種自動調配膠的控制方法,該方法是重量定量調配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驟①安裝調試自動調配膠的控制裝置所述控制裝置包括安裝在調膠容器底部的稱重傳感器、與稱重傳感器輸出端相連接的信號處理電路、與信號處理電路輸出端相連接的強弱電耦合電路、以及與原料罐的進料泵相連接的強電控制電路;所述的信號處理電路包括溫度補償電路和兩級差分放大電路;所述強弱電耦合電路設有雙向晶閘管;所述的兩級差分放大電路的輸出端分別與相對應的雙向晶閘管的信號輸入端相連接;②安裝調試好控制裝置后,確定需要向調膠容器注入三種原料的各自重量,設定各個進料泵的啟動值;先啟動攪拌電機,然后啟動進料泵M1,開始向調膠容器中注入原料罐I中的原料,這時KM1動合觸點開關閉合、KM1動斷觸點開關斷開;③隨著原料的注入,稱重傳感器輸出的信號開始改變,當原料的重量達到第一個設定值時,雙向晶閘管T1導通,KM2動合觸點開關閉合,進料泵M2開始啟動工作,向調膠容器中注入原料罐II中的原料;同時KM2動斷觸點開關斷開,進料泵M1停止工作;④稱重傳感器輸出的信號開始改變,當原料的重量達到第二個設定 值時,雙向晶閘管T2導通,KM3動合觸點開關閉合,進料泵M3開始啟動工作,向調膠容器中注入原料罐111中的原料;同時KM3動斷觸點開關斷開,進料泵M2停止工作;⑤當原料的重量達到第三個設定值時,雙向晶閘管T3導通,KM4動斷觸點開關斷開,進料泵M3停止工作,攪拌電機繼續工作,將原料攪拌均勻后即可得到膠水成品。在控制方法中,所述的稱重傳感器是電阻應變式傳感器。在控制方法中,所述的稱重傳感器內設有惠斯登電橋,將電阻改變信號轉換為電壓/電流信號。本技術給出的控制裝置及控制方法,能按重量自動完成各配膠原料的配置、攪拌、出膠等控制任務。其主要工作原理是采用電阻應變式傳感器為稱重傳感器,當注入容器中原料的重量作用于稱重傳感器時,使惠斯登電橋失去平衡而輸出電信號;各設定重量下輸出的電信號經放大后,觸發強弱電耦合電路中按信號強弱順序設置閥值的晶閘管(可控硅),使強電控制電路中的交流接觸器依次動作并啟動各原料進料裝置,依次向調膠容器中注入膠、水、添加劑等原料。該自動控制裝置經調試設定后,可按要求自動實現定量下料、定時攪拌、定時出料等順序控制,與目前的容積定量調膠法相比,具有自動化程度高、精度高、效率高等特點。本技術的電路利用雙向晶閘管代替一般交流控制電路中的開啟開關,并與多個交流接觸器配合,起到順序控制,順序開啟的作用。電路的操作和動作程序如下①先按SBstO — KM線圈通電一KM動合觸點開關閉合一攪拌電機M啟動②按下SBst — KM1線圈通電一KM1動合觸點開關閉合一M1泵啟動一開始進原料I丨KM1動斷觸點開關斷開一斷開相應支路③原料I的增加一G1極輸入觸發電壓V1 —雙向晶閘管T1導通一KM2動合觸點開關閉合丨IKM2動斷觸點開關斷開M2泵啟動丨I斷開相應支路開始進原料2I原料I停止加入④原料2的增加一G2極輸入觸發電壓V2 —雙向晶閘管T2導通一KM3動合觸點開關閉合丨IKM3動斷觸點開關斷開M3泵啟動丨I斷開相應的支路開始進原料3I原料2停止加入⑤原料3的增加一G3極輸入觸發電壓V3 —雙向晶閘管T3導通一KM4動斷觸點開關斷開一原料3停止加入一斷開控制電路。晶閘管(Thyristor)是晶體閘流管的簡稱,又可稱做可控硅整流器,以前被簡稱為可控硅;晶閘管是PNPN四層半導體結構,它有三個極陽極,陰極和門極;晶閘管具有硅整流器件的特性,能在高電壓、大電流條件下工作,且其工作過程可以控制、被廣泛應用于可控整流、交流調壓、無觸點電子開關、逆變及變頻等電子電路中。在本技術中選用的是雙向晶閘管,相當于一對反向并聯的普通晶閘管,它們共用一個控制極G,具有雙向導通的性能,可應用于交流電路。本技術中使用的稱重傳感器是電阻應變式傳感器,其構造主要由彈性體、電阻應變片、檢測電路等三部分組成。其工作原理是基于電阻應變效應原理,用金屬電阻絲制作成電阻應變片并將其粘貼在彈性體上。測量時,當彈性體受力變形時,應變片的敏感柵也隨同變形,使電阻值發生相應變化(電阻應變效應),通過轉換電路(惠斯登電橋)將電阻改變信號(變形信號)轉換為電壓或電流信號。這種傳感器具有靈敏度和精度高、性能穩定可靠、測量速度快以及體積小重量輕、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等優點。例如,在本技術中可以選用TJH-2A型平行梁傳感器(蛘埠市天光測控儀表廠),該傳感器的特點是①最大秤臺平面600X600mm ;②經四角誤差修正,保證在額定受載平面內各點輸出一致適用于固體、液體流動秤、配料秤、案秤及精細化工配比秤。主要技術參數額定載荷100 700kg ;綜合精度0.05(線性+滯后+重復性);靈敏度2. OmV/V ;蠕變±0. 05% F S/30min ;工作溫度 _20°C +65°C。本技術的優點I.本技術使用的自動調配膠的控制裝置結構簡單,易于加工制造,便于維護,可按要求自動實現定量下料、定時攪拌、定時出料等順序控制。2.本技術的自動調配膠控制裝置的注料精度與進料泵的質量和精度無關,克服了目前企業中使用定量泵供料因泵體磨損而造成定量不準的弊端。3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自動調配膠的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控制裝置包括安裝在調膠容器(1)底部的稱重傳感器(9)、與稱重傳感器(9)輸出端相連接的信號處理電路、與信號處理電路輸出端相連接的強弱電耦合電路、以及與原料罐(3,4,5)的進料泵(6,7,8)相連接的強電控制電路;所述強弱電耦合電路的輸出端與強電控制電路的輸入端相連接;所述的信號處理電路包括溫度補償電路和兩級差分放大電路;所述強弱電耦合電路設有雙向晶閘管。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自動調配膠的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控制裝置包括安裝在調膠容器(I)底部的稱重傳感器(9)、與稱重傳感器(9)輸出端相連接的信號處理電路、與信號處理電路輸出端相連接的強弱電耦合電路、以及與原料罐(3,4,5)的進料泵(6,7,8)相連接的強電控制電路;所述強弱電耦合電路的輸出端與強電控制電路的輸入端相連接;所述的信號處理電路包括溫度補償電路和兩級差分放大電路;所述強弱電耦合電路設有雙向晶閘管。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自動調配膠...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刁海林,
申請(專利權)人:廣西大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