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灌裝機,包括灌注泵系統、儲液箱和過度穩液箱,所述過度穩液箱位于所述儲液箱上方且連接所述儲液箱,所述灌注泵系統連接所述儲液箱和所述過度穩液箱,所述過度穩液箱內設有相互連通的進液槽和灌裝槽,所述進液槽連接至所述灌注泵系統,所述過度穩液箱內還設有使過度穩液箱的液面保持穩定的溢流槽,所述溢流槽連接至所述儲液箱。本發明專利技術的灌裝機提高了灌裝機的灌裝精度,且清洗方便。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生產包裝行業中的機械設備,尤其涉及一種灌裝機。
技術介紹
自流式液體灌裝機,是利用液體的液位壓力差把液體灌裝到容器里面,其工作方式是把液體泵到高于灌裝嘴的液位然后讓液體在重力的作用下往下流,利用控制時間來確定液體的灌裝量,屬于一種等重量灌裝機,目前在業內普遍存在一個問題 是灌裝的精度比較差,其原因是儲液箱內的液體液位是通過高低兩個液位檢測器來通知加液泵在低液位時補充液體,在高液位時停止補充液體,這樣高低液位檢測器之間必定有一個高度差。在液體在灌裝時,液體自儲液箱內通過灌裝嘴流到容器里面,在液位高的時候液壓大,在液位低的時候液壓小,由于其是通過一定的時間來控制灌裝量的,這樣就導致了高液位與低液位灌裝的容量不同,隨著現在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所以對于灌裝的精度要求也越來越高。這種自流式灌裝的模式逐漸被高精度流量計灌裝方式所取代,而流量計灌裝的機械設備成本遠高于自流式灌裝的機械設備,且清洗困難,維護比較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灌裝機,既能保證灌裝的精度又能使得設備易于清洗、維護且成本低廉。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灌裝機,包括灌注泵系統、儲液箱和過度穩液箱,所述過度穩液箱位于所述儲液箱上方且連接所述儲液箱,所述灌注泵系統連接所述儲液箱和所述過度穩液箱,所述過度穩液箱內設有相互連通的進液槽和灌裝槽,所述進液槽連接至所述灌注泵系統,所述過度穩液箱內還設有使過度穩液箱的液面保持穩定的溢流槽,所述溢流槽連接至所述儲液箱。較佳地,所述過度穩液箱內沿長度方向設有一隔板,所述隔板將所述過度穩液箱分隔形成所述進液槽和所述灌裝槽,所述灌裝槽的至少一端進一步分隔出至少一所述溢流槽。較佳地,所述灌裝槽的兩端各分隔出一所述溢流槽,且所述灌裝槽于所述的兩個溢流槽之間進一步分隔出多個子灌裝槽。較佳地,所述隔板上設有多個連接口,所述進液槽通過各所述連接口連通至各所述子灌裝槽。較佳地,所述溢流槽的下方設有連通至所述溢流槽的溢流口,所述溢流口上連接有管道,所述管道連通至所述儲液箱。較佳地,所述進液槽下方設有連通至所述進液槽的管道口,所述管道口上連接有連接管,所述連接管連接至所述灌注泵系統。較佳地,所述灌注泵系統設有灌注泵、第一角閥、三通、第二角閥和補料管道,三通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一角閥,另一端連接所述第二角閥,第三端連接至灌注泵的進液口,所述第二角閥的另一端連接至補料管道,所述灌注泵連接至所述連接管。較佳地,所述儲液箱設有出液口,所述第一角閥的另一端連接在所述出液口上。較佳地,還包括機架、輸送帶、灌裝升降機構、攔截定位接余料機構和控制系統,所述的儲液箱、過度穩液箱、輸送帶、灌裝升降機構、攔截定位接余料機構和控制系統均位于所述機架上方,所述的灌注泵系統、儲液箱、輸送帶、灌裝升降機構和攔截定位接余料機構均連接至所述控制系統,所述儲液箱位于所述輸送帶的后側,所述灌注泵系統位于所述輸送帶的下方和所述機架的一側且還連接外設儲液筒,所述灌裝升降機構位于所述儲液箱的前側,所述灌裝升降機構設有多個灌裝嘴,所述灌裝升降機構上安裝有氣缸、導柱和多個灌裝閥,各所述灌裝閥下端連接有一所述灌裝嘴,所述灌裝嘴通過所述氣缸驅動沿所述導柱做上下運動,所述攔截定位接余料機構位于所述輸送帶輸送方向的兩側,所述灌裝槽連接至所述灌裝升降機構的灌裝嘴。 較佳地,所述灌注泵系統的灌注速度大于所有灌裝嘴的灌注速度之和。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灌裝機由于所述過度穩液箱內還設有連接至所述儲液箱的溢流槽,溢流槽可使過度穩液箱的液位在灌裝的時候始終保持在一個穩定的水平面上,使得在重復灌裝的時候灌裝嘴的液體出口處液體的壓強始終處于一個穩定的狀態,從而提高了灌裝機的灌裝精度,且清洗方便。通過以下的描述并結合附圖,本專利技術將變得更加清晰,這些附圖用于解釋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灌裝機的整體示意圖。圖2為圖I中的灌裝系統的示意圖。圖3為圖I中的升降機構的示意圖。圖4為圖I中的攔截定位接余料機構的示意圖。圖5為圖2中的過度穩液箱的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現在參考附圖描述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附圖中類似的元件標號代表類似的元件。請參閱圖1,本專利技術公開一種灌裝機,其包括機架1,儲液箱2,過度穩液箱3,輸送帶4,灌注泵系統5,灌裝升降機構6,攔截定位接余料機構7及控制系統8 ;機架I用于固定支撐作用,輸送帶4設置于機架I上,且與地面保持平行,可以理解,機架I與輸送帶4可固設為一體。輸送帶4可以承載、送入及送出容器41。攔截定位接余料機構7均設置在機架I上且位于輸送帶4兩邊。儲液箱2設置在機架I且位于灌裝升降機構6的后方。過度穩液箱3位于儲液箱2的上方可用支撐板固定過度穩液箱3到機架I上,控制系統8控制整個灌裝機的電路。請參閱圖2和圖5,儲液箱2的下方設有出液口 57,第一角閥155 —端連接在出液口 57上,另一端連接有三通54,三通54的一端口連接第二角閥253,第三端口連接灌注泵52的進液口,第二角閥253的另一端口連接補料管道51,灌注泵52的出液口通過連接管56連接在過度穩液箱上。過度穩液箱3位于儲液箱2的上方,所述過度穩液箱3的下方設有管道口 38通過連接管56與灌注泵52連接,所述過度穩液箱3的下方設有灌裝管34與角閥31連接,角閥31通過軟管65與灌裝閥64連接,灌裝閥64下端連接有灌裝嘴63 ;所述過度穩液箱3下方的兩端設有溢流口 33,所述溢流口 33通過管道32與儲液箱2連通。請參閱圖3,灌裝升降機構6是通過底座66固定在所述機架I上,氣缸62的端面固定在安裝板67上,所述氣缸62輸出軸固定連接升降板68,升降板68通過軸套裝配在導柱61上,在所述氣缸62的作用下升降板68沿導柱61做上下運動。請參閱圖4,攔截定位接余料機構7通過支架71固定安裝在機架I上,攔截結構72可左右調整的安裝在支架71上,所述攔截結構72可在氣缸的作用下伸出縮回攔截板76,所述攔截結構72上安裝有檢測電眼用于檢測容器瓶的數量;定位機構73可上下調整的安裝在支架71上,所述定位機構73可在氣缸的作用下伸出縮回定位板75 ;回收接料槽74可上下調整的安裝在支架71上,所述回收接料槽74可在氣缸的作用下伸出縮回回收接料槽74。 請參閱圖5和圖2,過度穩液箱3可支撐的安裝在機架I上,其底面成水平放置,所述上過度穩液箱3設有隔板37、隔板35、隔板36,所述隔板37把過度穩液箱3分割成相互連通的進液槽和灌裝槽,所述隔板37上設有多個連接口 39。所述隔板35把灌裝槽分割成子灌裝槽,各所述子灌裝槽通過一所述連接口 39連通至所述進液槽。所述隔板36位于所述隔板37兩端的延伸方向上,且與所述隔板35把灌裝槽進一步分割成溢流槽,溢流槽位于灌裝槽的兩端。在其它實施例中,也可以在灌裝槽的一端設置一個溢流槽或者在灌裝槽的一端設置多個溢流槽或者在灌裝槽的兩端設置多個溢流槽,只要能夠使過度穩液箱3的液面保持穩定即可。進液槽的下方連接有管道口 38,所述管道口 38連接連接管56,灌裝機的灌裝液體在灌注泵52的作用下通過所述連接管56,管道口 38進入到過度穩液箱3內;灌裝槽的下方連接有灌裝管34,灌裝管34上連接有角閥31,所述角閥31通過軟管65連接灌裝閥64,容易理解的過度穩液箱3中的液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灌裝機,包括灌注泵系統、儲液箱和過度穩液箱,所述過度穩液箱位于所述儲液箱上方且連接所述儲液箱,所述灌注泵系統連接所述儲液箱和所述過度穩液箱,所述過度穩液箱內設有相互連通的進液槽和灌裝槽,所述進液槽連接至所述灌注泵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過度穩液箱內還設有使過度穩液箱的液面保持穩定的溢流槽,所述溢流槽連接至所述儲液箱。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順,文子健,黃文明,陳家翹,
申請(專利權)人:廣州市冠浩機械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