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對麻花鉆、中心鉆、絲錐等孔加工刀具進行開口加工的孔加工刀具開口磨床。它包括有安裝在固定機座上的主軸,主軸前端可夾持孔加工刀具并由動力驅動旋轉;主軸前方一側設置有砂輪,砂輪的轉軸中心線與主軸的轉軸中心線之間具有銳角夾角,砂輪安裝在移動座上;移動座可沿直線導軌移動,直線導軌的走向與砂輪軸向相垂直;固定機座上還安裝有傳動軸,主軸通過嚙合齒輪帶動傳動軸同步旋轉;傳動軸一端通過偏心軸與連桿的一端鉸接,連桿的另一端鉸接在移動座上,使砂輪周期性接近和離開主軸中心線。本發明專利技術結構簡單、安裝和調試方便、加工過程振動小、加工工件的規格和長度所受限制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對麻花鉆、中心鉆、絲錐等孔加工刀具進行開口加工的孔加工刀具開口磨床。
技術介紹
麻花鉆、中心鉆、絲錐等孔加工刀具,其尖部通常被溝槽分隔出2-4個主切削刃,對于新的麻花鉆、絲錐或中心鉆,未開口加工前,其尖部主切削刃及其后刀面位于一個標準的圓錐面上,此時主切削刃的后角為0,無法進行切削,因此需要對后刀面進行刃磨,即開口加工。開口加工對后刀面的磨削量要求是從主切削刃至后刀面未端,磨削量逐漸增加,使后刀面的輪廓逐漸偏離初始的圓錐面,從而形成后角。對此,現有開口磨床通常設置一個旋 轉中心固定的砂輪,而將刀具(如麻花鉆)裝夾在一個軸心與砂輪主軸具有一定夾角的甩頭機構上,砂輪主軸旋轉時帶動甩頭機構作圓錐形旋轉,同時調整工件的姿態,對后刀面進行磨削。這種結構的設備存在以下缺陷1、結構復雜、精度要求高、安裝調整困難,甩頭機構上的傳動齒輪外露,易受到砂輪灰、切屑的侵蝕,極易磨損,造成精度降低;2、不適宜加工大規格的工件,工件越大,裝夾部件和傳動部件也相應增大,旋轉過程中離心力產生的振動也越大,影響了加工過程的穩定性;3、不適宜加工較長的工件,因為工件加工時是作圓錐形旋轉,過長的工件尾部會與機床其他部位發生干涉。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安裝和調試方便、加工過程振動小、加工工件的規格和長度所受限制小的孔加工刀具開口磨床。本專利技術的孔加工刀具開口磨床包括有安裝在固定機座上的主軸,主軸前端可夾持孔加工刀具并由動力驅動旋轉;主軸前方一側設置有可對孔加工刀具尖部主切削刃的后刀面進行磨削的砂輪,砂輪的轉軸中心線與主軸的轉軸中心線之間具有一個銳角夾角,砂輪安裝在一個移動座上并由動力裝置驅動旋轉;所述移動座安置在一個直線導軌上并可沿直線導軌移動,直線導軌的走向與砂輪軸向相垂直;所述固定機座上還安裝有一個傳動軸,主軸通過一對嚙合齒輪帶動傳動軸同步旋轉;傳動軸一端通過一個偏心軸與一個連桿的一端鉸接,連桿的另一端鉸接在移動座上,使偏心軸、連桿及移動座構成一個曲柄滑塊機構,帶動移動座往復移動,使砂輪周期性接近和離開主軸中心線。所述移動座上還安裝有能夠分別驅動砂輪軸向移動和徑向移動的軸向進給機構和徑向進給機構。所述偏心軸相對傳動軸中心的偏心距可調節。所述主軸與傳動軸之間的傳動比為I :2至I :4。所述主軸與傳動軸之間的嚙合齒輪為可更換結構,以方便進行傳動比的調整。本專利技術優點體現在1、采用工件繞固定中心旋轉,砂輪同步直線的方式進行加工,整體結構簡單、體積小、制造和調整方便、加工精度高;2、加工過程中動作部件的行程小,振動小,對部件的強度要求低、加工過程穩定性好,能夠適應大規格工件的加工;3、由于工件旋轉中心固定,其軸向長度可任意延伸,不受限制。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 圖2是圖I的A向剖面展開 圖3是圖2的B向放大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該孔加工刀具開口磨床包括有安裝在固定機座上的主軸1,主軸前端可夾持孔加工刀具并由動力驅動旋轉;主軸I前方一側設置有可對孔加工刀具尖部主切削刃的后刀面進行磨削的砂輪2,砂輪2的轉軸中心線與主軸I的轉軸中心線之間具有一個銳角夾角α,砂輪2安裝在一個移動座3上并由動力裝置驅動旋轉;所述移動座3安置在一個直線導軌4上并可沿直線導軌移動,直線導軌4的走向與砂輪2軸向相垂直;所述固定機座上還安裝有一個傳動軸5,主軸I通過一對嚙合齒輪6帶動傳動軸5同步旋轉;傳動軸5 —端通過一個偏心軸7與一個連桿8的一端鉸接,連桿8的另一端鉸接在移動座3上,使偏心軸7、連桿8及移動座3構成一個曲柄滑塊機構,帶動移動座3往復移動,使砂輪2周期性接近和離開主軸中心線。在加工過程中,隨著工件的旋轉,從主切削刃口開始,砂輪逐漸深入后刀面,直至一個后刀面磨削完成,砂輪又逐漸離開至初始位置,開始下一個后刀面的磨削。所述移動座上還安裝有能夠分別驅動砂輪軸向移動和徑向移動的軸向進給機構9和徑向進給機構10。砂輪的軸向進給和徑向進給的作用是在與一定位置的修整刀具(圖中未給出)配合進行砂輪修整時,用來調節修整量和進行修整過程中的進刀。所述偏心軸相對傳動軸中心的偏心距可調節,由此可調節砂輪往復移動的幅度,進而調節工件后刀面的磨削量。所述主軸與傳動軸之間的傳動比為I :2至I :4。其中,I 2的傳動比適用于具有兩個溝槽的麻花鉆(此時工件尖部有兩個后刀面),此時主軸和工件旋轉一周,傳動軸旋轉兩周,相應地砂輪往復運動兩次,對兩個后刀面進行磨削;而I :4的傳動比適用于具有四個溝槽的絲錐(此時工件尖部有四個后刀面),此時主軸和工件旋轉一周,傳動軸旋轉四周,相應地砂輪往復運動四次,對四個后刀面進行磨削。主軸與傳動軸之間的嚙合齒輪為可更換結構,以方便進行傳動比的調整。權利要求1.一種孔加工刀具開口磨床,其特征是包括有安裝在固定機座上的主軸(1),主軸前端可夾持孔加工刀具并由動力驅動旋轉;主軸(I)前方一側設置有可對孔加工刀具尖部主切削刃的后刀面進行磨削的砂輪(2),砂輪(2)的轉軸中心線與主軸(I)的轉軸中心線之間具有一個銳角夾角,砂輪(2)安裝在一個移動座(3)上并由動力裝置驅動旋轉;所述移動座(3)安置在一個直線導軌(4)上并可沿直線導軌移動,直線導軌(4)的走向與砂輪(2)軸向相垂直;所述固定機座上還安裝有一個傳動軸(5),主軸(I)通過一對嚙合齒輪(6)帶動傳動軸(5)同步旋轉;傳動軸(5) —端通過一個偏心軸(7)與一個連桿(8)的一端鉸接,連桿(8)的另一端鉸接在移動座(3)上,使偏心軸(7)、連桿(8)及移動座(3)構成一個曲柄滑塊機構,帶動移動座(3)往復移動,使砂輪(2)周期性接近和離開主軸中心線。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孔加工刀具開口磨床,其特征是所述移動座上還安裝有能夠分別驅動砂輪軸向移動和徑向移動的軸向進給機構(9)和徑向進給機構(10)。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孔加工刀具開口磨床,其特征是所述偏心軸(7)相對傳動軸(5)中心的偏心距可調節。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孔加工刀具開口磨床,其特征是所述主軸(I)與傳動軸(5)之間的傳動比為I :2至I :4。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對麻花鉆、中心鉆、絲錐等孔加工刀具進行開口加工的孔加工刀具開口磨床。它包括有安裝在固定機座上的主軸,主軸前端可夾持孔加工刀具并由動力驅動旋轉;主軸前方一側設置有砂輪,砂輪的轉軸中心線與主軸的轉軸中心線之間具有銳角夾角,砂輪安裝在移動座上;移動座可沿直線導軌移動,直線導軌的走向與砂輪軸向相垂直;固定機座上還安裝有傳動軸,主軸通過嚙合齒輪帶動傳動軸同步旋轉;傳動軸一端通過偏心軸與連桿的一端鉸接,連桿的另一端鉸接在移動座上,使砂輪周期性接近和離開主軸中心線。本專利技術結構簡單、安裝和調試方便、加工過程振動小、加工工件的規格和長度所受限制小。文檔編號B24B3/26GK102962734SQ20121045317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13日專利技術者王仲林 申請人:丹陽市盛力機械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孔加工刀具開口磨床,其特征是:包括有安裝在固定機座上的主軸(1),主軸前端可夾持孔加工刀具并由動力驅動旋轉;主軸(1)前方一側設置有可對孔加工刀具尖部主切削刃的后刀面進行磨削的砂輪(2),砂輪(2)的轉軸中心線與主軸(1)的轉軸中心線之間具有一個銳角夾角,砂輪(2)安裝在一個移動座(3)上并由動力裝置驅動旋轉;所述移動座(3)安置在一個直線導軌(4)上并可沿直線導軌移動,直線導軌(4)的走向與砂輪(2)軸向相垂直;所述固定機座上還安裝有一個傳動軸(5),主軸(1)通過一對嚙合齒輪(6)帶動傳動軸(5)同步旋轉;傳動軸(5)一端通過一個偏心軸(7)與一個連桿(8)的一端鉸接,連桿(8)的另一端鉸接在移動座(3)上,使偏心軸(7)、連桿(8)及移動座(3)構成一個曲柄滑塊機構,帶動移動座(3)往復移動,使砂輪(2)周期性接近和離開主軸中心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仲林,
申請(專利權)人:丹陽市盛力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