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降低甲胎蛋白防治肝癌的中藥湯劑,其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中藥原料制作而成的:白花蛇舌草30份、三棱10份、白術20份、莪術10份、梔子10份、連翹10份、茵陳15份、蒲公英10份、紅花10份、桃仁10份、夏枯草10份、半枝蓮10份、柴胡10份、黃芪10份、人參5份、甘草5份。本發明專利技術組方中白花蛇舌草、三棱、白術共為君藥以清熱解毒去濕,解郁化瘀通絡,益氣扶正;莪術、桃仁、梔子、連翹、半枝蓮共為臣藥以助君藥活血利濕、解毒散結;佐以紅花、蒲公英、夏枯草、柴胡、黃芪、人參以增益氣、清熱利濕解郁之功;甘草為使藥以調和諸藥。諸藥配伍,共奏清熱利濕解毒、活血軟堅散結、益氣扶正之效。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降低甲胎蛋白防治肝癌的中藥湯劑。
技術介紹
原發性肝癌(簡稱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世界發病每年約100萬例。我國為高發區之一,世界每年新增病人的40% 50%發生在我國。據20世紀90年代統計,肝癌死亡率在惡性腫瘤死亡順位中,城市和農村都為第2位,我國每年約11萬人死于肝癌,約占世界肝癌死亡數的45%。 甲胎蛋白(AFP)是肝癌發生、發展過程中表達的蛋白質,被認為是標志性蛋白而用于肝癌的早期診斷。甲胎蛋白(AFP)作為肝癌的篩檢指標之一,具有早期診斷和評價治療效果、估計術后復發及預后等多方面的價值。全國肝細胞癌研究防治協作會議確定的AFP診斷肝癌的標準為對流電泳法或放射免疫法> 400ng/L,持續4周以上,并排除活動性肝病、妊娠、生殖腺胚胎源性腫瘤。臨床上可通過檢測血清AFP的含量來診斷原發性肝癌,陽性率可達90%左右,其準確性僅次于肝活檢,且可發現無癥狀病例。最近研究發現AFP有極其復雜的生物學功能,肝癌細胞所表達的AFP具有既能抑制免疫系統又能促進癌細胞生長的雙重作用。其可能的作用機制是①誘導淋巴細胞凋亡抑制免疫功能這是由于AFP具有改變⑶4+和⑶8+等T淋巴細胞亞群的比例和導致淋巴細胞死亡的作用。②促進肝癌細胞生長AFP始終伴隨胎兒的發育,該過程是細胞分裂最旺盛時期;AFP又是由胚肝合成,當人體發育成熟時,AFP基因基本停止表達;當發生肝癌或肝臟受損再生修復時,肝細胞的AFP基因就重新被激活而開放,表達大量的AFP。體外觀察發現,小劑量的AFP對人肝癌HepG2細胞的生長有明顯促進作用。AFP可通過細胞膜上的AFP受體介導,影響淋巴細胞或肝癌細胞的腫瘤壞死因子(TNF)家族及其受體的表達,導致肝癌細胞逃避機體免疫監視;同時又能促進癌基因表達,引起肝癌細胞生長。慢性乙型肝炎伴高AFP血癥患者肝癌的發病率明顯高于其它人群,被認為是肝癌前狀態。AFP的低水平升高或一過性升高(<200ng/ml),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常是肝損傷后肝細胞再生的指標;而AFP持續高水平升高(>400ng/ml),往往預示著癌變傾向或是早期肝癌已經形成,尤其是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下降而AFP未同步下降的患者,發生肝癌的危險性更高,對這類人群實施有效的干預性治療可望降低肝癌發生率。肝癌是一種多因素、多階段、發病機制復雜的惡性腫瘤,一旦發生,治療起來非常困難,復發率高,預后較差。因此尋找一種有效降低AFP的方法對于預防、阻斷肝癌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技術實現思路
基于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降低甲胎蛋白防治肝癌的中藥湯劑。其技術解決方案是—種降低甲胎蛋白防治肝癌的中藥湯劑,其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中藥原料制作而成的白花蛇舌草25 35份、三棱8 12份、白術18 25份、莪術8 12份、桅子8 12份、連翹8 12份、茵陳12 16份、蒲公英8 12份、紅花8 12份、桃仁8 12份、夏枯草8 12份、半枝蓮8 12份、柴胡8 12份、黃芪8 12份、人參4 6份、甘草4 6份。 優選的,各中藥原料的重量份配比為白花蛇舌草30份、三棱10份、白術20份、莪術10份、桅子10份、連翹10份、茵陳15份、蒲公英10份、紅花10份、桃仁10份、夏枯草10份、半枝蓮10份、柴胡10份、黃芪10份、人參5份、甘草5份。本專利技術的藥理及有益效果如下申請人:通過臨床觀察結合慢性乙肝濕熱疫毒致病的病因,認為肝癌癌前病變的病機主要為濕毒內蘊及肝絡瘀阻,同時兼有正氣虧虛,濕郁、血瘀、毒蘊、正虛四者互相影響,互為因果,終致氣血同病,虛實夾雜,纏綿難愈,日久則逐漸形成癌變。在治法上結合《素問 至真要大論》“堅者削之,結者散之,留者攻之”理論,擬定了以清熱利濕解毒、活血解郁散結為主,兼顧益氣扶正為組方原則的中藥湯劑。該中藥湯劑既清熱利濕解毒,又可活血解郁散結,兼顧益氣扶正治療,能有效降低AFP,一定程度上阻斷肝癌的發生率。方中白花蛇舌草、三棱、白術共為君藥以清熱利濕解毒、活血解郁散結、益氣扶正。白花蛇舌草味苦、甘,性寒,歸心、肝、脾、大腸經。功能清熱解毒,利濕。《泉州本草》“清熱散瘀,消癰解毒。治癰疽瘡瘍,瘰疬。又能清肺火,瀉肺熱。治肺熱喘促、嗽逆胸悶”。《廣西中草藥》記載“清熱解毒,活血利尿”。三棱味辛、苦,性平,歸肝、脾經。功效破血行氣、消積止痛。《日華子本草》“治婦人血脈不調,心腹痛,落腰消惡血,補勞,通月經,治氣脹,消撲損瘀血,產后腹痛血運,并宿血不下”。《湯液本草》云“治氣脹,血脈不調,補五勞,通月經,消瘀血。色白,破血中之氣”。《景岳全書》“能行血中之氣。善破積氣,逐瘀血,消飲食脹滿,氣滯腹痛,除痃癖癥瘕,積聚結塊,通月水,亦墮胎及產后惡血,撲損瘀血,并治瘡腫堅硬”。《本草求真》三棱專入肝。味苦氣平,皮黑肉白,大破肝經血分之氣。故凡一切血瘀氣結,瘡硬食停,老塊堅積,靡不藉此味苦,入以血分,行其氣滯,俾血自氣而下。但此若以血藥同投,則于血可通;以氣藥同入,則于氣可治”。白術味苦、甘,性溫,歸脾、胃經。功效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日華子本草》治一切風疾,五勞七傷,冷氣腹脹,補腰膝”。《藥類法象》除溫益燥,和中益氣,利腰臍間血,除胃中熱。去諸經之濕,理胃”。《醫學衷中參西錄》“性溫而燥,氣香不竄,味苦微甘微辛。善健脾胃,消痰水,止泄瀉。治脾虛作脹,脾濕作渴,脾弱四肢運動無力,甚或作疼。與涼潤藥同用,又善補肺;與升散藥同用,又善調肝;與鎮安藥同用,又善養心;與滋陰藥同用,又善補腎,為后天資生之要藥。故能于肺、肝、腎、心四臟皆能有所補益也”。方中莪術、桃仁、桅子、連翹、半枝蓮共為臣藥以助君藥活血利濕、解毒散結。莪術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功效行氣破血、消積止痛。《日華子本草》“治一切氣。開胃,消食,通月經,消瘀血,止撲損痛下血,及內損惡血等”。《本經逢原》蓬莪術入肝破血,治婦人血氣結積,痰癖冷氣,跌撲損痛,下血,及內損惡血,通肝經聚血,蓋此藥專破氣中之血也”。《本草新編》“血分中藥也。專破氣中之血,痃癖可去,止心疼,通月經,消瘀血,治霍亂,瀉積聚,理中氣。……專入于氣分之以破血,雖破血,然不傷氣也”。桃仁味苦、甘、性平,入心、肝、大腸經。功效活血祛瘀、潤腸通便。《神農本草經》“主治瘀血,血閉瘕邪氣……”。《名醫別錄》消心下堅,除卒暴擊血,破瘕癥,通月水,止痛”。《本草經疏》“桃核仁稟地二之氣,兼得天五之氣以生。入手、足厥陰經。夫血者,陰也,有形者也。周流乎一身者也。一有凝滯,則為癥瘕,瘀血血閉,或婦人月水不通,或擊撲傷損積血,及心下宿血堅痛,皆從足厥陰受病,以其為藏血之臟也。苦能泄滯,辛能散結,甘溫通行而緩肝……”。桅子味苦,性寒,歸心、肝、肺、胃、三焦經。功效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本草衍義補遺》“屈曲下行降火,又能治塊中之火”。《本草備要》“瀉心肺三焦之火”。《本草分經》“瀉心肺之邪熱,使之下行,由小便出。解三焦郁火,最清胃脘之血”。連翹味苦,性微寒,歸肺、心、小腸經。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神農本草經》“主治寒熱,鼠瘺瘰疬,癰腫,惡瘡,癭瘤,結熱,蠱毒”。《藥性賦》“瀉諸經之客熱,散諸腫之瘡瘍”。《本草備要》“輕宣,散結瀉火”。《本經逢原》“連翹輕清而浮,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降低甲胎蛋白防治肝癌的中藥湯劑,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中藥原料制作而成的:白花蛇舌草25~35份、三棱8~12份、白術18~25份、莪術8~12份、梔子8~12份、連翹8~12份、茵陳12~16份、蒲公英8~12份、紅花8~12份、桃仁8~12份、夏枯草8~12份、半枝蓮8~12份、柴胡8~12份、黃芪8~12份、人參4~6份、甘草4~6份。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焦克德,吳惠娟,閆風華,蘇超,薛淑英,張淑華,萬健,
申請(專利權)人:焦克德,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