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層間單元幕墻結構,包含單元幕墻組件、上槽鋼、下槽鋼、單元幕墻板塊組件;單元幕墻組件包含單元幕墻上口轉接橫梁、單元幕墻上橫梁、單元幕墻下口轉接橫梁、單元幕墻下橫梁;上槽鋼、單元幕墻上口轉接橫梁、單元幕墻上橫梁依次相連接;下槽鋼、單元幕墻下口轉接橫梁、單元幕墻下橫梁依次相連接;單元幕墻板塊組件安裝在單元幕墻上橫梁與單元幕墻下橫梁之間;這種層間單元幕墻結構改變了通常幕墻的施工流程,實現先裝檐口的裝飾面板,這個階段沒有層間幕墻的隔離,對檐口的腳手的輔助設備就容易實現,可以對工程全面展開作業面實現交叉作業,不受施工順序的限止可以并列施工,大大提高了施工進度。(*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層間單元幕墻結構,特別是一種可以優化安裝工序的層間單兀.墻結構,屬于超聞層.墻施工
技術介紹
超高層建筑圍護結構的最佳選擇是單元幕墻。由于單元幕墻自重輕,抗位移能力強,整體安裝等特點必定導致單元幕墻成為超高層建筑外圍護結構的唯一選擇。由于建筑設計的要求,樓層梁部位的檐口設計的特殊性,加上擦窗設備的設置,需要一種層與層之間的成為獨立的單元幕墻系統;這就意味著一旦完成層間單元幕墻的安裝,施工人員就無法到達室外面操作,必須通過吊籃的輔助設備進行檐口的飾面安裝,而由于檐口造型的特殊性,吊籃施工的作業面與裝飾面不能一次到位,還有單元幕墻的外部密封處理也給工程施工帶來了進度和效率的限止。而如果先將檐口飾面板安裝,則給層間單元幕墻的安裝帶來了很多不便,具體反映在幕單元幕墻的系統不配套,與檐口飾面板的節點難以實現密封處理。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可以優化安裝工序的層間單元幕墻結構。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層間單元幕墻結構,包含單元幕墻組件、上槽鋼、下槽鋼、單元幕墻板塊組件;所述單元幕墻組件包含單元幕墻上口轉接橫梁、單元幕墻上橫梁、單元幕墻下口轉接橫梁、單元幕墻下橫梁;所述單元幕墻上口轉接橫梁安裝在上槽鋼的下端;所述單元幕墻上橫梁連接固定在單元幕墻上口轉接橫梁的下部;所述單元幕墻下口轉接橫梁安裝在下槽鋼的上端;所述單元幕墻下橫梁連接固定在單元幕墻下口轉接橫梁的上部;所述單元幕墻板塊組件安裝在單元幕墻上橫梁與單元幕墻下橫梁之間,并固定在單元幕墻上橫梁與單元幕墻下橫梁上。優選的,所述單元幕墻上口轉接橫梁與上槽鋼、單元幕墻下口轉接橫梁與下槽鋼之間通過角碼連接。優選的,所述單元幕墻上口轉接橫梁與單元幕墻上橫梁之間通過帶有向內傾斜的斜度的掛鉤相連接。優選的,所述單元幕墻上口轉接橫梁上設置有壓板組件;所述壓板組件安裝在單元幕墻上口轉接橫梁的槽中,并壓緊單元幕墻上橫梁。優選的,所述單元幕墻下口轉接橫梁上設置有導向定位凸臺,單元幕墻下橫梁上設置有導向定位槽;所述單元幕墻下口轉接橫梁與單元幕墻下橫梁通過導向定位凸臺與導向定位槽的配合相連接。由于上述技術方案的運用,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本技術方案的一種層間單元幕墻結構改變了通常幕墻的施工流程,實現先裝檐口的裝飾面板,這個階段沒有層間幕墻的隔離,對檐口的腳手的輔助設備就容易實現,可以對工程全面展開作業面實現交叉作業,不受施工順序的限止可以并列施工,大大提高了施工進度;通過層間單元幕墻上口轉接橫梁和單元幕墻下口轉接橫梁,與檐口鋁板骨架相結合形成一個完整的收口,滿足了檐口鋁板骨架的功能的要求;并改變了常規單元式幕墻通過立柱的掛碼傳遞到建筑結構形式,采用橫梁掛接的傳遞到上口轉接橫梁上,然后傳遞到建筑結構上;上口轉接橫梁上設置向內傾斜的掛鉤,與單元幕墻上橫梁的掛鉤相匹配,組合時形成一個爬坡的組合,當單元板塊向外推到位時,便之板塊有一個提升的過程,達到單元板塊的懸掛功能;再通過單元幕墻壓板組件鎖住單元幕墻上橫梁;下口轉接橫梁與單元幕墻下橫梁組合成一個滑塊槽,使得單元板塊具有抗平面內變形的能力,同時使單元板塊可以在規定的折線范圍內轉折。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說明附圖I為本技術所述的一種層間單元幕墻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本技術所述的單元幕墻上口轉接橫梁的結構示意圖;附圖3為為本技術所述的單元幕墻上橫梁的結構示意圖;附圖4為為本技術所述的單元幕墻下口轉接橫梁橫梁的結構示意圖;附圖5為為本技術所述的單元幕墻下橫梁的結構示意圖;其中1、單元幕墻上口轉接橫梁;2、單元幕墻上橫梁;3、單元幕墻下口轉接橫梁;4、單元幕墻下橫梁;5、上槽鋼;6、下槽鋼;7、單元幕墻板塊組件;8、壓板組件。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如附附圖說明圖1-5所示,本技術所述的一種層間單元幕墻結構,包含單元幕墻組件、上槽鋼5、下槽鋼6、單元幕墻板塊組件7 ;所述單元幕墻組件包含單元幕墻上口轉接橫梁I、單元幕墻上橫梁2、單元幕墻下口轉接橫梁3、單元幕墻下橫梁4 ;所述單元幕墻上口轉接橫梁I通過角碼安裝在上槽鋼5的下端,單元幕墻上口轉接橫梁I上安裝有壓板組件8 ;所述單元幕墻上橫梁2通過帶有向內傾斜的斜度的掛鉤連接在單元幕墻上口轉接橫梁I的下部,并被壓板組件8壓緊,使掛鉤無法錯開;所述單元幕墻下口轉接橫梁3上設置有導向定位凸臺,單元幕墻下口轉接橫梁3通過角碼安裝在下槽鋼6的上端;所述單元幕墻下橫梁4的下部設置有導向定位槽;并通過導向定位凸臺與導向定位槽的配合與單元幕墻下口轉接橫梁3相連接;所述單元幕墻板塊組件7安裝在單元幕墻上橫梁2與單元幕墻下橫梁4之間,并固定在單元幕墻上橫梁2與單元幕墻下橫梁4上。由于上述技術方案的運用,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本技術方案的一種層間單元幕墻結構改變了通常幕墻的施工流程,實現先裝檐口的裝飾面板,這個階段沒有層間幕墻的隔離,對檐口的腳手的輔助設備就容易實現,可以對工程全面展開作業面實現交叉作業,不受施工順序的限止可以并列施工,大大提高了施工進度;通過層間單元幕墻上口轉接橫梁和單元幕墻下口轉接橫梁,與檐口鋁板骨架相結合形成一個完整的收口,滿足了檐口鋁板骨架的功能的要求;并改變了常規單元式幕墻通過立柱的掛碼傳遞到建筑結構形式,采用橫梁掛接的傳遞到上口轉接橫梁上,然后傳遞到建筑結構上;上口轉接橫梁上設置向內傾斜的掛鉤,與單元幕墻上橫梁的掛鉤相匹配,組合時形成一個爬坡的組合,當單元板塊向外推到位時,便之板塊有一個提升的過程,達到單元板塊的懸掛功能;再通過單元幕墻壓板組件鎖住單元幕墻上橫梁;下口轉接橫梁與單元幕墻下橫梁組合成一個滑塊槽,使得單元板塊具有抗平面內變形的能力,同時使單元板塊可以在規定的折線范圍內轉折。以上僅是本技術的具體應用范例,對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不構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變換或者等效替換而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技術權利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層間單元幕墻結構,包含單元幕墻組件、上槽鋼(5)、下槽鋼(6)、單元幕墻板塊組件(7),其特征在于所述單元幕墻組件包含單元幕墻上口轉接橫梁(I)、單元幕墻上橫梁(2)、單元幕墻下口轉接橫梁(3)、單元幕墻下橫梁(4);所述單元幕墻上口轉接橫梁(I)安裝在上槽鋼(5 )的下端;所述單元幕墻上橫梁(2 )連接固定在單元幕墻上口轉接橫梁(I)的下部;所述單元幕墻下口轉接橫梁(3)安裝在下槽鋼(6)的上端;所述單元幕墻下橫梁(4)連接固定在單元幕墻下口轉接橫梁(3)的上部;所述單元幕墻板塊組件(7)安裝在單元幕墻上橫梁(2 )與單元幕墻下橫梁(4 )之間,并固定在單元幕墻上橫梁(2 )與單元幕墻下橫梁(4)上。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層間單元幕墻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單元幕墻上口轉接橫梁(I)與上槽鋼(5 )、單元幕墻下口轉接橫梁(3 )與下槽鋼(6 )之間通過角碼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層間單元幕墻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單元幕墻上口轉接橫梁(I)與單元幕墻上橫梁(2)之間通過帶有向內傾斜的斜度的掛鉤相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I或3所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層間單元幕墻結構,包含單元幕墻組件、上槽鋼(5)、下槽鋼(6)、單元幕墻板塊組件(7),其特征在于:所述單元幕墻組件包含單元幕墻上口轉接橫梁(1)、單元幕墻上橫梁(2)、單元幕墻下口轉接橫梁(3)、單元幕墻下橫梁(4);所述單元幕墻上口轉接橫梁(1)安裝在上槽鋼(5)的下端;所述單元幕墻上橫梁(2)連接固定在單元幕墻上口轉接橫梁(1)的下部;所述單元幕墻下口轉接橫梁(3)安裝在下槽鋼(6)的上端;所述單元幕墻下橫梁(4)連接固定在單元幕墻下口轉接橫梁(3)的上部;所述單元幕墻板塊組件(7)安裝在單元幕墻上橫梁(2)與單元幕墻下橫梁(4)之間,并固定在單元幕墻上橫梁(2)與單元幕墻下橫梁(4)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梁秉業,周金國,崔敏,楊欣,管玉磊,萬俊,韓耀家,黃曦,王曉君,蔡青,楊文杰,桑姚,袁鑒,沈裕,朱靜,陳銘,周潤毅,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金螳螂幕墻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