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液壓拖車的拉手裝置,包含一拉桿梁,所述的拉桿梁的頂部設有一拉手操作部,所述的拉桿梁的底部設有一向上彎曲的翹起部,所述的拉桿梁通過所述的翹起部與一滾輪部可分離地相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液壓拖車的拉手裝置利用拉桿梁的底部設有一向上彎曲的翹起部,能明顯提高拉手裝置的有效抬升高度,使用者只需要移動一個較小的距離,整個拖車就能上升一個較大的高度,大大降低了使用者的勞動強度。該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搬運裝置,更確切的說,是一種液壓拖車的拉手裝置。
技術介紹
液壓拖車是一種無污染、手動液壓式起重運輸車,常常用于物流運輸中的貨物的轉運作業。現有的液壓拖車的拉手梁的底部采用直線型的連接頭,拖車的有效抬升高度過大,無形中增加了使用人員的勞動強度。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主要是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技術問題,從而提供一種液壓拖車的拉手裝置。本技術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一種液壓拖車的拉手裝置,包含一拉桿梁,所述的拉桿梁的頂部設有一拉手操作部,所述的拉桿梁的底部設有一向上彎曲的翹起部,所述的拉桿梁通過所述的翹起部與一滾輪部可分離地相連接。作為本技術的較佳的實施例,所述的翹起部包含一連接段和一翹起段,所述的連接段的設置方向與所述的拉桿梁平行,所述的翹起段與所述的連接段成120°角。作為本技術的較佳的實施例,所述的連接段與所述的拉桿梁焊接連接。本技術的液壓拖車的拉手裝置利用拉桿梁的底部設有一向上彎曲的翹起部,能明顯提高拉手裝置的有效抬升高度,使用者只需要移動一個較小的距離,整個拖車就能上升一個較大的高度,大大降低了使用者的勞動強度。該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I為本技術的液壓拖車的拉手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中的液壓拖車的拉手裝置的立體結構分解示意圖;圖3為圖2中的輔液壓拖車的A區域的細節放大示意圖;其中I、液壓拖車的拉手裝置;21、拉桿梁;22、拉手操作部;23、翹起部;231、連接段;232、翹起段;3、滾輪部。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技術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液壓拖車的拉手裝置。如圖I至圖3所示,一種液壓拖車的拉手裝置1,包含一拉桿梁21,該拉桿梁21的頂部設有一拉手操作部22,該拉桿梁21的底部設有一向上彎曲的翹起部23,該拉桿梁21通過該翹起部23與一滾輪部3可分離地相連接。該翹起部23包含一連接段231和一翹起段232,該連接段231的設置方向與該拉桿梁21平行,該翹起段232與該連接段231成120°角。該連接段231與該拉桿梁21焊接連接。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 于此,任何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權利要求1.一種液壓拖車的拉手裝置,包含一拉桿梁(21),所述的拉桿梁(21)的頂部設有一拉手操作部(2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桿梁(21)的底部設有一向上彎曲的翹起部(23),所述的拉桿梁(21)通過所述的翹起部(23 )與一滾輪部(3 )可分離地相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液壓拖車的拉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翹起部(23)包含一連接段(231)和一翹起段(232),所述的連接段(231)的設置方向與所述的拉桿梁(21)平行,所述的翹起段(232)與所述的連接段(231)成120°角。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壓拖車的拉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段(231)與所述的拉桿梁(21)焊接連接。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液壓拖車的拉手裝置,包含一拉桿梁,所述的拉桿梁的頂部設有一拉手操作部,所述的拉桿梁的底部設有一向上彎曲的翹起部,所述的拉桿梁通過所述的翹起部與一滾輪部可分離地相連接。本技術的液壓拖車的拉手裝置利用拉桿梁的底部設有一向上彎曲的翹起部,能明顯提高拉手裝置的有效抬升高度,使用者只需要移動一個較小的距離,整個拖車就能上升一個較大的高度,大大降低了使用者的勞動強度。該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文檔編號B66F13/00GK202766246SQ20122046928公開日2013年3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5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5日專利技術者侯如升 申請人:侯如升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液壓拖車的拉手裝置,包含一拉桿梁(21),所述的拉桿梁(21)的頂部設有一拉手操作部(2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桿梁(21)的底部設有一向上彎曲的翹起部(23),所述的拉桿梁(21)通過所述的翹起部(23)與一滾輪部(3)可分離地相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侯如升,
申請(專利權)人:侯如升,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