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無劃傷收料裝置,其通過在將輕薄材料由水平輸送帶傳送至收料架的過程中,以沿輕薄材料輸送方向依次設置在位于傳送帶末端與收料架之間的中轉傳送機構內的兩個以上風口朝上向輕薄材料表面輸送氣流,使多片輕薄材料以站立狀態依次通過中轉傳送機構,并于收料架中以站立狀態疊合集中。藉由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使輕薄材料在收料過程中,全程表面無接觸,而只用側面引導,使輕薄材料之間不致彼此劃傷或與收料架碰撞劃傷,進而大幅提升良品率,降低廠家的生產成本。(*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收料工藝,尤其涉及一種片材等的無劃傷收料裝置。
技術介紹
在手機、筆記本電腦等電子裝置及其它精密機械裝置的生產過程中,通常需要對片材等輕薄材料進行拉絲等加工,其后統一收集,以便在后續工藝中應用。傳統工藝中一般是采用人工方式收料,其效率低下,成本高。故而,其后人們廣泛采用自動化生產線進行此類輕薄材料的輸送和收集,其雖然可大幅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但輕薄材料由輸送帶轉入收料架的過程中,往往出現輕薄材料相互碰撞劃傷或與收料架撞擊劃傷的問題,導致輕薄材料表面損毀,從而導致良品率大幅下降,并增加廠家的生產成本。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出一種無劃傷收料裝置,其能防止輕薄材料在收料過程中彼此碰撞劃傷或與收料機構碰撞劃傷,進而大幅提升良品率,降低廠家的生產成本。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技術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無劃傷收料裝置,包括水平輸送帶和收料架,所述水平輸送帶和收料架之間設有中轉傳送機構,所述中轉傳送機構內設有沿輕薄材料輸送方向依次設置的可輸出豎直向上氣流的兩個以上風口;其中,所述水平輸送帶高于中轉傳送機構,并且水平輸送帶與中轉傳送機構的高度差值和相鄰兩道風口之間的距離均小于輕薄材料于豎立狀態時的高度;同時,最為接近水平輸送帶的風口設于輕薄材料在由水平輸送帶時轉向中轉傳送機構時輕薄材料上位于水平輸送帶末端與中轉傳送機構之間的部分的下方。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中轉傳送機構包括沿輕薄材料輸送方向依次設置在傳送帶末端與收料架之間的第一風口和第二風口,該第一風口和第二風口之間安裝有可繞自身軸線旋轉的水平導向輪。作為又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收料架采用沿輕薄材料輸送方向逐漸向下傾斜的結構。一種無劃傷收料方法,它是在將輕薄材料由水平輸送帶傳送至收料架的過程中,以沿輕薄材料輸送方向依次設置在位于傳送帶末端與收料架之間的中轉傳送機構內的兩個以上風口向輕薄材料表面輸送豎直向上的氣流,使多片輕薄材料以站立狀態依次通過中轉傳送機構,并于收料架中以站立狀態疊合集中;其中,所述水平輸送帶高于中轉傳送機構,并且水平輸送帶與中轉傳送機構的高度差值和相鄰兩道風口之間的距離均小于輕薄材料于豎立狀態時的高度;同時,最為接近水平輸送帶的風口設于輕薄材料在由水平輸送帶時轉向中轉傳送機構時輕薄材料上位于水平輸送帶末端與中轉傳送機構之間的部分的下方。優選的,所述中轉傳送機構包括沿輕薄材料輸送方向依次設置在傳送帶末端與收料架之間的第一風口和第二風口,該第一風口和第二風口之間安裝有可繞自身軸線旋轉的水平導向輪。尤為優選的,所述收料架采用沿輕薄材料輸送方向逐漸向下傾斜的結構。藉由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可使輕薄材料在收料過程中,全程表面無接觸,而只用側面引導,使輕薄材料之間不致彼此劃傷或與收料架碰撞劃傷。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一優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及一優選實施例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說明。參閱圖1,本優選實施例涉及的無劃傷收料裝置包括水平輸送帶I和收料架2,所述水平輸送帶和收料架之間設有中轉傳送機構,所述中轉傳送機構內設有沿輕薄材料輸送方向依次設置的可輸出向上氣流的若干風口;其中,所述水平輸送帶高于中轉傳送機構,并且水平輸送帶與中轉傳送機構的高度差值和相鄰兩道風口之間的距離均小于輕薄材料于豎立狀態時的高度;同時,最為接近水平輸送帶的風口設于輕薄材料在由水平輸送帶時轉向中轉傳送機構時輕薄材料上位于水平輸送帶末端與中轉傳送機構之間的部分的下方。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中轉傳送機構包括沿輕薄材料輸送方向依次設置在傳送帶末端與收料架之間的第一風口 31和第二風口 32,該第一風口和第二風口之間安裝有可繞自身軸線旋轉的水平導向輪4。作為又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收料架采用沿輕薄材料輸送方向逐漸向下傾斜的結構。本實施例是在將輕薄材料5由水平輸送帶傳送至收料架的過程中,以沿輕薄材料輸送方向依次設置在位于傳送帶末端與收料架之間的中轉傳送機構內的兩個以上風口向輕薄材料表面輸送豎直向上的氣流,使多片輕薄材料以站立狀態依次通過中轉傳送機構,并于收料架中以站立狀態疊合集中。進一步的講,本優選實施例的過程為輕薄材料由輸送帶送往收料方向,在從輸送帶上落下之后,進入導向輪,導向輪旋轉時,由于角度變化,增加第一風口輸出的風吹到輕薄材料的面積,使輕薄材料保持站立狀態通過第一風口,而后,第一風口輸出的風即變成后風,不僅可防止輕薄材料后倒,也產生令輕薄材料前壓的效果,但同時或稍后輕薄材料前側就受到第二風口輸出的風的作用,使得其不致完全向前傾倒以及與其他輕薄材料碰撞,在輕薄材料越過第二風口后,第二風口輸出的風即變成后風,使輕薄材料倒向收料架。由于收料架是往下傾斜,在風壓的輔助下,輕薄材料漸漸靠攏,并以表面站立貼合的狀態集中,而不致相互碰擦形成劃痕。盡管本技術的實施方案已公開如上,但對于熟悉本領域的人員而言,可容易地實現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離權利要求及等同范圍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技術并不限于特定的細節和這里示出與描述的圖例。權利要求1.一種無劃傷收料裝置,包括水平輸送帶和收料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輸送帶和收料架之間設有中轉傳送機構,所述中轉傳送機構內設有沿輕薄材料輸送方向依次設置的可輸出豎直向上氣流的兩個以上風口; 其中,所述水平輸送帶高于中轉傳送機構,并且水平輸送帶與中轉傳送機構的高度差值和相鄰兩道風口之間的距離均小于輕薄材料于豎立狀態時的高度; 同時,最為接近水平輸送帶的風口設于輕薄材料在由水平輸送帶時轉向中轉傳送機構時輕薄材料上位于水平輸送帶末端與中轉傳送機構之間的部分的下方。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無劃傷收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轉傳送機構包括沿輕薄材料輸送方向依次設置在傳送帶末端與收料架之間的第一風口和第二風口,該第一風口和第二風口之間安裝有可繞自身軸線旋轉的水平導向輪。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無劃傷收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料架采用沿輕薄材料輸送方向逐漸向下傾斜的結構。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無劃傷收料裝置,其通過在將輕薄材料由水平輸送帶傳送至收料架的過程中,以沿輕薄材料輸送方向依次設置在位于傳送帶末端與收料架之間的中轉傳送機構內的兩個以上風口朝上向輕薄材料表面輸送氣流,使多片輕薄材料以站立狀態依次通過中轉傳送機構,并于收料架中以站立狀態疊合集中。藉由本技術,可使輕薄材料在收料過程中,全程表面無接觸,而只用側面引導,使輕薄材料之間不致彼此劃傷或與收料架碰撞劃傷,進而大幅提升良品率,降低廠家的生產成本。文檔編號B65H29/24GK202765925SQ201220081920公開日2013年3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7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7日專利技術者陳志強, 蔡為松 申請人:尼爾金屬(蘇州)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無劃傷收料裝置,包括水平輸送帶和收料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輸送帶和收料架之間設有中轉傳送機構,所述中轉傳送機構內設有沿輕薄材料輸送方向依次設置的可輸出豎直向上氣流的兩個以上風口;其中,所述水平輸送帶高于中轉傳送機構,并且水平輸送帶與中轉傳送機構的高度差值和相鄰兩道風口之間的距離均小于輕薄材料于豎立狀態時的高度;同時,最為接近水平輸送帶的風口設于輕薄材料在由水平輸送帶時轉向中轉傳送機構時輕薄材料上位于水平輸送帶末端與中轉傳送機構之間的部分的下方。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志強,蔡為松,
申請(專利權)人:尼爾金屬蘇州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