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LDS鐳射旋轉夾具,它包括夾具主體(1)、壓料塊(2)和氣缸(3),夾具主體(1)設有定位凸塊(4)、設備連接座(5)、安裝座A(6)、安裝座B(8)和氣體流道A(13),安裝座A(6)連接有連接件A(7),連接件A(7)上的氣體流道B(23)與外部氣源連接,壓料塊(2)安裝于安裝座B(8)上,壓料塊(2)的下端設有氣缸連接件(12),氣缸(3)的活塞桿與氣缸連接件(12)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加工順暢,質量有保障;可實現工件的360度自由旋轉,控制簡捷、穩定;確保工件裝夾穩固牢靠、定位準確,使得一些零部件能夠在LPKF?Fusion?3D機床上批量生產。(*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激光直接成型加工輔助裝置
,特別是一種LDS鐳射旋轉夾具。
技術介紹
LDS是激光直接成型(Laser Direct Structuring)的縮寫,是由德國LPKF公司獨創的一種專業錯射加工、射出與電鍍制成的3D-MID (Three-dimensional mouldedinterconnect device,即三維模塑互連器件)生產技術。其原理是將普通的塑料元件/電路板賦予電氣互聯功能、支撐元件塑料功能和塑料殼體的支撐、防護等功能,以及由機械實體與導電圖形相結合而產生的屏蔽、天線等功能結合于一體,形成所謂的3D-MID。LPKF公 司專利技術了 LDS技術,采用添加有某種非導電性有機金屬復合物的塑料為原料,直接把激光光束投射在注塑件表面上,被照射過的部分可化學沉積金屬,最后制成3D-MID。LDS制作3D-MID的工藝是一種完全加成法工藝,主要工藝流程為I、注塑成型,以可激光活化的改性塑料為原料,采用普通的注塑成型設備、模具和技術注射出塑料本體。2、激光活化,用聚焦激光束投照塑料表面需要制作導電圖形的部位,活化、粗糙圖形部位表面。3、金屬鍍覆,用化學方法在被激光活化的圖形部位沉積上導電金屬,從而實現在三維塑料件上制造導電圖形,形成互連器件。這種技術,可以降低互連結構的重量,減小它占用的空間,設計開發活動將可以利用全部三維空間,利用空間中的任意空白表面,重新進行設計,實現在空間中的自由創新,LPKF-LDS技術開啟了全新的可能性。LPKF-LDS技術的工業化制造設備若要更好的實現LPKF-LDS技術,就必須得應用工業化的制造設備,而LPKF Fusion 3D是激光成型模塑互連器件的最先進機型,是基于軟件系統的生產設備,只需簡單地變更電路設計文件就能改變電路圖案。但現有激光成型加工機床并未設有針對具體產品的工裝夾具,使得一些零部件因不能裝夾定位于機床上,如圖I所示的工件18其設有多個開口 19、通孔20和圓形通孔21,位于其兩端設有導電圖形22,因其沒有相應的夾具將其裝夾于機床上,使得其不能采用激光直接成型工藝,無法實現該工件的批量生產。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裝夾穩定、定位精度高的LDS鐳射旋轉夾具,使得一些零部件能夠在LPKF Fusion 3D機床上批量生產。本技術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LDS鐳射旋轉夾具,它包括夾具主體、壓料塊和氣缸,夾具主體的上表面設置有與產品上的開口或通孔配合的定位凸塊,夾具主體的后端上設有設備連接座,夾具主體的左端設有安裝座A,安裝座A的左端連接有連接件A,夾具主體的前端設有安裝座B,壓料塊通過設置于其左右兩端的插銷活動安裝于安裝座B上,壓料塊的上端設有支腳,壓料塊的下端設置有安裝座C,安裝座C上設有通過轉軸活動安裝于安裝座C上的氣缸連接件,氣缸固定設置于夾具主體的下端,氣缸的活塞桿與氣缸連接件固定連接,夾具主體上設有與氣缸連通的氣體流道A,連接件A上設有與氣體流道A連通的氣體流道B,氣體流道B與外部氣源連接。 所述的設備連接座的前端面上設有連接孔A。所述的夾具主體的右端連接有連接件B,連接件B上設有連接孔B。所述的夾具主體的上表面上設置的與產品上的圓形通孔配合的定位凸塊為圓錐形定位柱。所述的壓料塊的上端設有三個支腳。所述的三個支腳中位于中間位置的支腳的長度長于兩側位置的支腳。本技術具有以下優點本技術針對被加工的產品的天線設置于工件的兩端,因此將壓料塊設置于夾具主體的中部,能夠為天線相關的所有面進行讓位,加工順暢,質量有保障;本技術能夠順利安裝于激光成型加工機床,可實現工件的360度自由旋轉;本技術通過控制氣缸動作實現對工件的夾緊與放開動作,控制簡捷、穩定;壓料塊上設有三個支腳,既不會干涉工件的加工工位,又能確保工件裝夾穩固牢靠;夾具主體上設置有與產品上的開口或通孔配合的定位凸塊,且與產品上的圓形通孔配合的定位凸塊為圓錐形定位柱,能夠實現工件的準確定位,且圓錐形定位柱方便加工完畢后工件的自由落料;本技術使得一些零部件能夠在LPKF Fusion 3D機床上批量生產。附圖說明圖I為加工工件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的左視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的右視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的夾具主體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技術的夾具主體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中,I-夾具主體,2-壓料塊,3-氣缸,4-定位凸塊,5-設備連接座,6_安裝座A,7-連接件A,8-安裝座B,9-插銷,10-支腳,11-安裝座C,12-氣缸連接件,13-氣體流道A,14-連接件B,15-連接孔A,16-連接孔B,17-圓錐形定位柱,18-工件,19-開口,20-通孔,21-圓形通孔,22-導電圖形,23-氣體流道B。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做進一步的描述,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圖2、圖3、圖4、圖5所示,LDS鐳射旋轉夾具,它包括夾具主體I、壓料塊2和氣缸3,夾具主體I的上表面設置有與產品上的開口 19或通孔20配合的定位凸塊4,如圖6、圖7所示,夾具主體I的后端上設有設備連接座5,夾具主體I的左端設有安裝座A6,安裝座A6的左端連接有連接件A7,夾具主體I的前端設有安裝座B8,壓料塊2通過設置于其左右兩端的插銷9活動安裝于安裝座B8上,壓料塊2的上端設有支腳10,壓料塊2的下端設置有安裝座Cl I,安裝座Cl I上設有通過轉軸活動安裝于安裝座Cl I上的氣缸連接件12,氣缸3固定設置于夾具主體I的下端,氣缸3的活塞桿與氣缸連接件12固定連接,夾具主體I上設有與氣缸3連通的氣體流道A13,連接件A7上設有與氣體流道A13連通的氣體流道B23,氣體流道B23與外部氣源連接。如圖3所示,所述的設備連接座5的前端面上設有連接孔A15。如圖2所示,所述的夾具主體I的右端連接有連接件B14,連接件B14上設有連接孔 B16。如圖6所示,所述的夾具主體I的上表面上設置的與產品上的圓形通孔21配合的定位凸塊4為圓錐形定位柱17。所述的壓料塊2的上端設有三個支腳10。如圖2所示,所述的三個支腳10中位于中間位置的支腳10的長度長于兩側位置的支腳10。本技術的工作過程如下將本技術通過設備連接座5的安裝孔A、連接件的連接孔B16和連接件A7固定安裝于LPKF Fusion 3D機床上,并將連接件A7的端部與外部氣源連通。加工的工件18如圖I所示,其設有多個開口 19、通孔20和圓形通孔21,位于其兩端設有導電圖形22,裝夾時,將工件18安裝于夾具主體I內,并由定位凸塊4實現對工件18的精確定位,然后外部氣源通過氣體流道A13和氣體流道B23向氣缸3充氣,推動氣缸3的活塞桿相前運動,活塞桿推動設置于壓料塊2 —端的氣缸連接件12,使得壓料塊2繞插銷9旋轉,從而使得壓料塊2另一端的支腳10壓緊于工件18上,從而實現工件18的裝夾、壓緊定位。然后由LPKF Fusion 3D機床完成對工件18的加工,加工完成后,外部氣源停止充氣,氣缸3活塞桿收回,通過氣缸連接件12帶動壓料塊2反向旋轉,使得壓料塊2的支腳10離開工件18表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LDS鐳射旋轉夾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夾具主體(1)、壓料塊(2)和氣缸(3),夾具主體(1)的上表面設置有與產品上的開口(19)或通孔(20)配合的定位凸塊(4),夾具主體(1)的后端上設有設備連接座(5),夾具主體(1)的左端設有安裝座A(6),安裝座A(6)的左端連接有連接件A(7),夾具主體(1)的前端設有安裝座B(8),壓料塊(2)通過設置于其左右兩端的插銷(9)活動安裝于安裝座B(8)上,壓料塊(2)的上端設有支腳(10),壓料塊(2)的下端設置有安裝座C(11),安裝座C(11)上設有通過轉軸活動安裝于安裝座C(11)上的氣缸連接件(12),氣缸(3)固定設置于夾具主體(1)的下端,氣缸(3)的活塞桿與氣缸連接件(12)固定連接,夾具主體(1)上設有與氣缸(3)連通的氣體流道A(13),連接件A(7)上設有與氣體流道A(13)連通的氣體流道B(23),氣體流道B(23)與外部氣源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令磊,張新勝,王周燕,劉文剛,
申請(專利權)人:成都宏明雙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