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多介質油田采出水過濾器,包括罐體,罐體上部的側壁上設置有進水口、底部設置有出水口,罐體內從上至下依次設置有無煙煤濾料層、海綠石濾料層、磁鐵礦濾料層、金剛砂濾料層和石英砂濾料層,污水從進水口進入罐體,流經各濾料層過濾后從出水口排出。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中,通過采用多層的濾料,污水由上而下均勻經過各種濾料,逐層過濾,使篩除作用和吸附作用有效地結合起來,大大的提高了污水處理效果。同時,可采用由下而上均勻穿過各種濾層進行沖洗,通過逆流及加藥作用,充分清洗濾料。(*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多介質油田采出水過濾器。·
技術介紹
老式過濾器采用單一濾料,污水經上部進水口進入慮罐,后經過核桃殼濾層過濾后,經下部篩板滲出,從水出口流出。反沖洗時與過濾過程相逆。其存在的主要缺陷為I、進水不均布,以一個水柱的形式沖擊慮床,污水得不到均勻過濾。2、慮層單一,污水過濾效果差。3、篩板結構不能迫使污水在濾料截面積內均勻過濾,容易使污水在濾料層中的水阻力較小的地方優先通過,污水得不到充分過濾;反之,反沖洗時清水也不能均布的通過濾層,反沖洗效果較差。4、篩板結構簡單,容易產生漏料現象。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經過改進、具有過濾效果穩定良好、污水處理充分等優點的多介質油田采出水過濾器。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多介質油田采出水過濾器,包括罐體,罐體上部的側壁上設置有進水口、底部設置有出水口,罐體內從上至下依次設置有無煙煤濾料層、海綠石濾料層、磁鐵礦濾料層、金剛砂濾料層和石英砂濾料層,污水從進水口進入罐體,流經各濾料層過濾后從出水口排出。進一步,所述無煙煤濾料層中的無煙煤濾料的粒徑為I. 2-1. 6mm,所述海綠石濾料層中的海綠石濾料的粒徑為O. 8-1. 2mm,所述磁鐵礦濾料層中的磁鐵礦濾料的粒徑為O.6-0. 8mm,所述金剛砂濾料層中的金剛砂濾料的粒徑為O. 4-0. 6mm,所述石英砂濾料層中的石英砂濾料的粒徑為4-8_。進一步,所述罐體內的頂部設置有進口旋流器,該進口旋流器包括上部的圓桶和下部的錐筒,圓桶的上端與所述罐體的內頂壁固定密封連接;圓筒的側壁上設置有若干個出水孔,所述進水口通過水管與錐筒側壁上設置的端口連通,錐筒的底部端口通過水管與反沖洗出水口連通。進一步,所述出水孔上連通設置有上篩管布水器,該上篩管布水器包括連接在各個所述出水孔上的布水管,若干個布水管整體組合后的布水面積覆蓋所述罐體的橫截面。進一步,所述罐體內的下部設置有反沖洗布液器,該反沖洗布液器包括橫向的主管和若干個縱向上的支管,該主管和支管之間相連通,主管通過水管與所述出水口連通,支管的管壁上布滿貫穿的環形螺紋狀水槽,若干個的支管的布水面積覆蓋所述罐體內的橫截面。進一步,所述反沖洗布液器上設置有水力旋流搓洗器,該水力旋流搓洗器包括相連通的主管和若干層布水結構,主管與所述反沖洗布液器連通安裝,主管沿其高度方向設置有若干層布水結構,每層布水結構包括以放射狀均勻分布的若干個布水板。進一步,所述罐體的側壁上設置有人孔和用于觀測罐內的視鏡。進一步,所述罐體的底部設置有放空孔。進一步,所述罐體的上端對應于所述圓桶端部的部位上設置有第一收油孔,所述罐體的上端對應于所述圓桶端部之外的部位上設置有第二收油孔。本技術中,通過采用多層的濾料,污水由上而下均勻經過各種濾料,逐層過濾,使篩除作用和吸附作用有效地結合起來,大大的提高了污水處理效果。同時,可采用由下而上均勻穿過各種濾層進行沖洗,通過逆流及加藥作用,充分清洗濾料。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剖視圖;圖2為本技術左視圖;圖3為本技術俯視圖;圖4為圖I中A-A向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I中B部放大圖;圖6為上篩管布水器結構示意圖;圖7為水力旋流搓洗器結構示意圖;圖8為水力旋流搓洗器的俯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參考附圖,對本技術進行更全面的說明,附圖中示出了本技術的示例性實施例。然而,本技術可以體現為多種不同形式,并不應理解為局限于這里敘述的示例性實施例。而是,提供這些實施例,從而使本技術全面和完整,并將本技術的范圍完全地傳達給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為了易于說明,在這里可以使用諸如“上”、“下” “左” “右”等空間相對術語,用于說明圖中示出的一個元件或特征相對于另一個元件或特征的關系。應該理解的是,除了圖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間術語意在于包括裝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圖中的裝置被倒置,被敘述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將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術語“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兩者。裝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轉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這里所用的空間相對說明可相應地解釋。如圖I至圖8所示,本技術多介質油田采出水過濾器,包括罐體及其支撐式支座1,罐體包括上橢圓封蓋18、筒體16和下橢圓封蓋5,筒體16的側壁上設置有進水口 3、反沖洗出水口 2、人孔6和用于觀測罐內的視鏡17,下橢圓封蓋5的底部設置有出水口 27,罐體內從上至下依次設置有無煙煤濾料層、海綠石濾料層、磁鐵礦濾料層、金剛砂濾料層和石英砂濾料層,污水從進水口 3進入罐體,流經各濾料層過濾后從出水口 27排出。其中,無煙煤濾料層中的無煙煤濾料的粒徑為I. 2-1. 6mm ;無煙煤顆粒表面粗糙,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孔隙率大(>50%),有較高去油能力,因質輕,所需反沖洗強度較低,可節省大量反沖洗水量及電能。海綠石濾料層中的海綠石濾料的粒徑為O. 8-1. 2mm,海綠石濾料吸附面積大,截污能力強,對含油污水處理效果好。磁鐵礦濾料層中的磁鐵礦濾料的粒徑為O. 6-0. 8mm,磁鐵礦濾料濾料對除鐵、除錳、除氟效果明顯。金剛砂濾料層中的金剛砂濾料的粒徑為O. 4-0. 6mm,金剛砂濾料可有效去除水中的懸浮物及其他雜質。石英砂濾料層中的石英砂濾料的粒徑為4-8_,石英砂濾料可有效去除水中的懸浮物,并對水中的膠體、鐵、有機物、農藥、錳、細菌、病毒等污染物有明顯的去除作用。罐體內的頂部設置有進口旋流器19,進口旋流器19包括上部的圓桶28和下部的錐筒29,圓桶28的上端與上橢圓封蓋18的內頂壁固定密封連接;圓筒28的側壁上設置有若干個出水孔30。出水孔30上連通設置有上篩管布水器41,上篩管布水器41包括連接在各個出水孔30上的布水管42,若干個布水管42整體組合后的布水面積覆蓋罐體的橫截面。進水口 3通過水管13與錐筒29側壁上設置的端口連通,水管13與錐筒29側壁上的端口的連接端為方管23。錐筒29的底部端口通過水管14與反沖洗出水口 2連通。水管13的外端伸出筒體16,水管13與筒體16的交接處設置有補強圈24,水管13的外端口上設置有松套法蘭25。水管14的外端伸出筒體16,水管14與筒體16的交接處設置有補強圈4,水管14的外端口上設置有松套法蘭26。本實施例中,筒體16的側壁上設置有兩個人孔6,人孔6上設置有向外伸出的管體,該管體與人孔6的交接處設置有補強圈13,人孔6的外端口設有法蘭7及法蘭蓋8,其通過螺栓9、螺母10、平墊圈11及輕型彈簧墊圈12相連接。罐體內的下部設置有反沖洗布液器31,反沖洗布液器31包括橫向的主管32和若干個縱向上的支管33,主管32和支管33之間相連通,主管32通過水管34與出水口 27連通,其中,支管33包括外管39和內管40,內管40的外徑小于外管39的內徑,內管40套裝在外管39內,內管40和外管39的管壁上均設置有若干個通孔35或沿其長度方向設置有環形螺紋狀水槽35,環形螺紋狀水槽35具有阻砂滲水的作用,外管39和內管40之間的間隙內填充有不銹鋼絲網40,該不銹鋼絲網可有效防止通孔35被堵塞或漏料。若干個的支管33的布水面積覆蓋罐體內的橫截面。本實施例中,外管39采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多介質油田采出水過濾器,其特征在于,該過濾器包括罐體,罐體上部的側壁上設置有進水口、底部設置有出水口,罐體內從上至下依次設置有無煙煤濾料層、海綠石濾料層、磁鐵礦濾料層、金剛砂濾料層和石英砂濾料層,污水從進水口進入罐體,流經各濾料層過濾后從出水口排出。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立剛,王長江,杜召來,賈魯濤,
申請(專利權)人:勝利油田興通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