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機械和電子控制的
,具體是電控竹竿舞娛樂機的上下運動裝置。
技術介紹
竹竿舞是我國南方少數民族的一種特色舞蹈,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的竹竿舞需要有四到八個人來操縱竹竿,這樣不僅操作一致性差,節奏感低,而且消耗人力,又使得操作者不能加入到舞蹈行列中去,更重要的是在人少的時候,竹竿舞便無法進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電控竹竿舞娛樂機的上下運動裝置,能夠解決人們在跳竹竿舞娛樂時,由于人員不夠而無法進行娛樂的問題,以及減輕娛樂者的勞動強度和增加娛樂者的參與人數,不用娛樂者去控制竹竿而直接參與跳竹竿舞。既能使竹竿舞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休閑娛樂活動之一,又能繼續弘揚傳統民族文化。本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達到上述目的一種電控竹竿舞娛樂機的上下運動裝置,由曲柄機構、底座和電機組成,曲柄機構通過軸承和軸承軸與底座相連,軸承軸通過軸承套與電機相連。以電機作為動力源,由曲柄機構把電機的圓周運動轉換成娛樂機的上下往復運動。所述曲柄機構由兩塊圓柄和兩根短軸組成。所述上下運動裝置的上下往復運動的行程為60 70毫米。本技術突出的技術效果在于,該裝置可以像人工操縱竹竿一樣運動,很好地以機械代替人力來解決舞動竹竿上下運動的問題,使竹竿舞娛樂機能夠在學校、公園和一些公共活動中心等人群多的場合使用,也可供個人和家庭使用,運用廣泛。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所述的電控竹竿舞娛樂機的上下往復運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的俯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如圖I和圖2所示,本技術所述的電控竹竿舞娛樂機的上下運動裝置,由電機 ...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控竹竿舞娛樂機的上下運動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由曲柄機構、底座和電機組成,曲柄機構通過軸承和軸承軸與底座相連,軸承軸通過軸承套與電機相連。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曉紅,韋志康,劉慶生,蒙國全,彭偉,玉板,謝維妙,段月星,
申請(專利權)人:廣西大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