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治療髖關節疾病的動態穩定髖關節支具系統,其特征是具有一綁定在人體腰部的固定座,在固定座的側部設置有固定座側耳;一綁定在人體膝部的活動座,在活動座的側部、處在膝蓋以上位置處設置有活動座側耳;一提供運動動力的動作執行器,動作執行器以其動作執行器座和動作執行器桿鉸接在固定座側耳和活動座側耳之間,以可伸縮的動作執行器桿通過活動座帶動髖關節被動擺動。通過對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實施,可以實現髖關節在安全范圍內被動擺動,有效促進組織重建,加快組織修復,進而有效提高髖關節疾病治療效果、縮短治療時間;避免因長期不運動所帶來的關節僵硬、肌肉萎縮、骨質疏松等傳統治療方法關節固定綜合癥。(*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醫療器械,更具體地說是一種用于治療髖關節疾病的醫療器械。
技術介紹
小兒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又叫小兒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是小兒比較常見的先天性畸形之一,是一種對兒童發育影響比較大的疾病,也是導致兒童肢體殘疾的主要疾病之一。在我國發病率為4%。,歐洲則高達I %,女孩多于男孩,左側多于右側,雙側脫位比較少見。主要由于髖白、股骨頭、關節囊、韌帶和附近肌肉先天性發育不良或異常,導致關節松弛,半脫位或脫位。患兒一般開始行走的時間較正常而晚,單側脫位時,會出現跛行;雙側脫 位者,站立時骨盆前傾,臀部后聳,腰部前凸特別明顯,行走呈鴨行步態。此病若不采用正確的方法積極治療,易產生多種并發癥,如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髖關節運動受限或僵硬,會給人行動帶來不便。現在醫學上治療方法主要采用外展支架固定法與石膏固定法,如蛙式石膏,或者改良的各類蛙式支具進行固定,但是,這種固定的方式限制了關節的活動,同時要保持長期臥床,因此往往在治療疾病的同時導致關節僵硬、肌肉萎縮、骨質疏松等關節固定綜合癥的發生,極大地影響了患者的康復;這類已有的治療方式時長大約一年,如此長的時間給患J L帶來痛苦,也給患J L家庭帶來較大負擔。現代生物科學技術和醫學臨床實踐均已證明,關節的被動活動可以提供有效的應力刺激使關節和周圍結構的組織重建,加快組織修復的生物進程。但是,迄今為止,在對于髖關節發育不全這一類疾病的治療上,還沒有相關的器械能夠用來對這一研究結果進行應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是為避免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用于治療髖關節發育不全等髖關節疾病如髖關節脫位、關節壞死一類臨床常見疾病的治療髖關節疾病的動態穩定髖關節支具系統,通過關節的被動活動促進組織重建,加快組強修復,以提高治療效果,縮短治療時間。本技術為解決技術問題采用如下技術方案本技術治療髖關節疾病的動態穩定髖關節支具系統的結構特點是具有一綁定在人體腰部的固定座,在所述固定座的側部設置有固定座側耳;一綁定在人體膝部的活動座,在所述活動座的側部、處在膝蓋以上位置處設置有活動座側耳;一提供運動動力的動作執行器,所述動作執行器以其動作執行器座和動作執行器桿鉸接在固定座側耳和活動座側耳之間,以可伸縮的動作執行器桿通過所述活動座帶動髖關節被動擺動。本技術治療髖關節疾病的動態穩定髖關節支具系統的結構特點也在于所述活動座和對應設置的動作執行器為單側設置,或為雙側對稱設置。所述固定座呈腰帶狀。所述活動座按照患者腿部的尺寸制作為呈護膝狀,所述呈護膝狀的活動座是按膝蓋自然彎曲的狀態呈ー彎曲的角度。與已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有益效果體現在I、通過對本技術的實施,實現了關節部位的髖關節的被動擺動,一方面有效促進組織重建,加快組織修復,進而有效提高治療效果、縮短治療時間;另一方面,有效避免了因長期不動作所帯來的關節僵硬、肌肉萎縮、骨質疏松等關節固定綜合癥;2、本技術將固定座綁定在人體腰部,將活動座綁定在人體膝部,這ー結構形式極為合理,有效地將髖關節結構固定在正常生理位置上,配合動作執行器的動作,保證了使髖關節的動作穩定可靠;3、本技術根據患兒的患病情況可以任意設置為單側或雙側,通過對部件的拆 裝即可改變形式,部件通用性好、適用性強、作為專業的醫療單位可以有效降低費用、降低使用成本;4、本技術中呈護膝狀的活動座按膝蓋自然彎曲的狀態呈ー彎曲的角度,極大的提高了使用舒適性;5、本技術可以全天佩戴而不影響患兒休息,達到最為有效的治療效果;6、本技術以動作執行器作為動カ源,安全性好,噪音低、重量輕,便于使用。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號1固定座;2固定座側耳;3動作執行器;4活動座側耳;5活動座;6髖關節。具體實施方式本實施例中治療髖關節疾病的動態穩定髖關節支具系統的結構設置為一綁定在人體腰部的固定座1,在固定座I的側部設置有固定座側耳2 ;一綁定在人體膝部的活動座5,在活動座5的側部、處在膝蓋以上位置處設置有活動座側耳4 ;一提供運動動力的動作執行器3,動作執行器3以其動作執行器座和動作執行器桿鉸接在固定座側耳2和活動座側耳4之間,以可伸縮的動作執行器桿通過活動座5帶動髖關節6作被動擺動。具體實施中,相應的結構設置也包括活動座5和對應設置的動作執行器3為單側設置,或為雙側對稱設置,根據需要選擇。固定座I呈腰帶狀,活動座5按照患者腿部的尺寸制作為呈護膝狀,呈護膝狀的活動座5是按膝蓋自然彎曲的狀態呈ー彎曲的角度,這ー彎曲角度使人更加舒適。也可以根據患者和治療需要設計成伸直位。動作執行器3可以采用電動、氣動或液動器件,設置ー控制器,由控制器控制動作執行器運動的幅度、頻率和動作強度;圖I所示在狀態位A和狀態位B之間髖關節6的轉動角度為e,由動作執行器的運動帶動支具系統運動,繼而帶動髖關節在設定的安全范圍之 內做被動擺動。權利要求1.一種治療髖關節疾病的動態穩定髖關節支具系統,其特征是具有 一綁定在人體腰部的固定座(I),在所述固定座(I)的側部設置有固定座側耳(2); 一綁定在人體膝部的活動座(5),在所述活動座(5)的側部、處在膝蓋以上位置處設置有活動座側耳(4); 一提供運動動力的動作執行器(3),所述動作執行器(3)以其動作執行器座和動作執行器桿鉸接在固定座側耳(2)和活動座側耳(4)之間,以可伸縮的動作執行器桿通過所述活動座(5)帶動髖關節(6)被動擺動。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治療髖關節疾病的動態穩定髖關節支具系統,其特征是所述活動座(5)和對應設置的動作執行器為單側設置,或為雙側對稱設置。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治療髖關節疾病的動態穩定髖關節支具系統,其特征是所述固定座(I)呈腰帶狀。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治療髖關節疾病的動態穩定髖關節支具系統,其特征是所述活動座(5)按照患者腿部的尺寸制作為呈護膝狀,所述呈護膝狀的活動座(5)是按膝蓋自然彎曲的狀態呈一彎曲的角度。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治療髖關節疾病的動態穩定髖關節支具系統,其特征是具有一綁定在人體腰部的固定座,在固定座的側部設置有固定座側耳;一綁定在人體膝部的活動座,在活動座的側部、處在膝蓋以上位置處設置有活動座側耳;一提供運動動力的動作執行器,動作執行器以其動作執行器座和動作執行器桿鉸接在固定座側耳和活動座側耳之間,以可伸縮的動作執行器桿通過活動座帶動髖關節被動擺動。通過對本技術的實施,可以實現髖關節在安全范圍內被動擺動,有效促進組織重建,加快組織修復,進而有效提高髖關節疾病治療效果、縮短治療時間;避免因長期不運動所帶來的關節僵硬、肌肉萎縮、骨質疏松等傳統治療方法關節固定綜合癥。文檔編號A61H1/02GK202761645SQ20122050358公開日2013年3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7日專利技術者胡大勇 申請人:胡大勇, 合肥新脈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治療髖關節疾病的動態穩定髖關節支具系統,其特征是具有:一綁定在人體腰部的固定座(1),在所述固定座(1)的側部設置有固定座側耳(2);一綁定在人體膝部的活動座(5),在所述活動座(5)的側部、處在膝蓋以上位置處設置有活動座側耳(4);一提供運動動力的動作執行器(3),所述動作執行器(3)以其動作執行器座和動作執行器桿鉸接在固定座側耳(2)和活動座側耳(4)之間,以可伸縮的動作執行器桿通過所述活動座(5)帶動髖關節(6)被動擺動。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胡大勇,
申請(專利權)人:胡大勇,合肥新脈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