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是關于一種用于手術臺的旋轉裝置,其系包含一基座、至少一壓力缸,該基座包含一底座、二支撐壁及一旋轉軸,該二支撐壁分別設置于該底座上的兩側,該旋轉軸的兩端分別樞接于該二支撐壁,且該旋轉軸下方設有至少一通槽,而該壓力缸的下端樞接于該底座的一端,該壓力缸的上端樞接于該旋轉軸的一側;其中,該壓力缸的伸縮帶動該旋轉軸的旋轉,且該壓力缸呈伸長時,該壓力缸的上端容置于該通槽內,如此使該旋轉軸的高度降低并獲得更好的空間利用性。(*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旋轉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具有高安全性及高空間利用性的用于手術臺的旋轉裝置。
技術介紹
外科手術簡稱手術,又俗稱開刀,凡指透過外科設備或外科儀器,經外科醫師或其它專業人員的操作下,進入人體或其它生物組織,以外力方式排除病變、改變構造或植入外來物的處理過程。目前為止,為了便利外科手術的進行,世界各國已發展出各種不同的手術臺,用以在外科手術時,支持并放置外科患者。一般而言,習知的手術臺具有下列的功能床體的上升與下降、床體的左右側轉、床體的前后翻轉及床體的背部、臀部以及腳部段的獨立上升與下降。如,中華民國專利公告號503737,其系一種手術臺運動變換及偵測裝置,系包括有一基座,其上垂直設有一升降機構,而有一運動變換機構裝置于升降機構上用以進行前后左右的運動變換功能,前述運動變換機構包括有一主架組件與升降機構結合,而主架組件具有一組左、右油壓缸用以推動主架的左右方向轉動,而一油壓缸則設于升降機構的體側,并與主架連接用以推動主架組件進行前后方向轉動。然,其僅利用一油壓缸設于升降機構的體側,并與主架連接用以推動主架組件進行前后方向轉動,由于油壓缸系設于升降機構的外側,造成使用的空間增加,且線路管路均需遷設于較外側處,使外部線路管路較為混亂,易被使用者無意的碰撞或拉扯,因而造成危險。又如,中華民國專利公告號382262,其系一種醫療用超低位型手術臺的運動變換裝置,包括有一基座供一升降機構樞設于其上,而升降機構用以推動手術臺進行升降運動,前述升降機構系結合一運動變換裝置用以變換手術用橫臥臺的支撐架進行向前或向后或向左或向右或旋轉的運動變換,前述運動變換裝置包括有一向前或向后推動機構及一向左或向右推動機構,且兩者系固定于一管體內、外面上,而該管體即連接于該支撐架下方。然,雖然此手術臺設有二向前或向后推動機構(油壓管),具有較大的支撐力,由于兩外側設有二向前或向后推動機構,故導致用于向前或向后推動機構的管路及線路必須接于外部,因此較易因碰撞或拉扯到該些管路或線路而造成危險。此外,向前或向后推動機構系主要支撐橫臥臺的支撐架的傾斜重量,且向前或向后推動機構(油壓管)的伸縮行程較長,向前或向后推動機構需要較多的時間以調整角度,而較長的支撐臂易使向前或向后推動機構損壞。因此,如何突破、解決習知技術此類問題缺失,進而提升手術臺的安全性與經濟效益,誠為業界或有智之士目前應努力解決、克服的重點項目。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種用于手術臺的旋轉裝置,其具有高安全性。本技術的次要目的在提供一種用于手術臺的旋轉裝置,其具有高空間利用本技術為達到上述目的與功效所采用的技術手段包括一基座、至少一壓力缸,該基座包含一底座、二支撐壁及一旋轉軸,該二支撐壁分別設置于該底座上的兩側,該旋轉軸的兩端分別樞接于該二支撐壁,且該旋轉軸下方設有至少一通槽;該壓力缸的下端樞接于該底座的一端,該壓力缸的上端樞接于該旋轉軸的一側;其中,該壓力缸的伸縮帶動該旋轉軸的旋轉,且該壓力缸呈伸長時,該壓力缸的上端容置于該通槽內。實施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本技術透過壓力缸的伸縮使旋轉軸旋轉,具有較高的安全性,且,該壓力缸呈伸長時,該壓力缸的上端容置于一通槽內,可降低旋轉軸的高度并獲得更好的空間利用性。附圖說明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圖I為本技術的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圖2為本技術的另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一;圖3為本技術的另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二;圖4為本技術的另一較佳實施例的部分區域立體圖;圖5為本技術的另一較佳實施例的俯視圖;圖6A為本技術的另一較佳實施例的部分區域剖視示意圖一;圖6B為本技術的另一較佳實施例的部分區域剖視示意圖二 ;圖6C為本技術的另一較佳實施例的部分區域剖視示意圖三;圖6D為本技術的另一較佳實施例的部分區域剖視示意圖四;圖7為本技術的另一較佳實施例的實施側視示意圖。圖號對照說明I 旋轉裝置10基座100底座1002第一凸出部1004第二凸出部102支撐壁104旋轉軸1040第一通槽1041通槽1042第二通槽1044第一承載壁1046第二承載壁1048固定部11 壓力缸12第一壓力缸120第一缸體122第一伸縮軸1220第一端1222第二端124第一樞接軸126第三樞接軸14第二壓力缸140第二缸體142第二伸縮軸1420第一端1422第二端144第二樞接軸146第四樞接軸20床板30手術臺伸縮支撐結構具體實施方式為使對本技術的結構特征及所達成的功效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與認識,用以較佳的實施例及附圖配合詳細的說明,說明如下于先前技術的支撐旋轉結構大多設于手術臺下方支撐柱的外側,因而造成外部管路與線路的雜亂,再者,大多數的支撐旋轉結構均系支撐于支撐柱與床板間,當支撐旋轉結構失去作用時,易使上方的病人發生危險,故設計此用于手術臺的旋轉裝置以達成高安全性及高方便性的目標。請參考圖1,其為本技術用于手術臺的旋轉裝置的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如圖所示,本技術的一用于手術臺的旋轉裝置I主要包含一基座10及至少一壓力缸11,該基座10包含一底座100、二支撐壁102及一旋轉軸104,該二支撐壁102分別設置于該底座100上的兩側,該旋轉軸104的兩端分別樞接于該二支撐壁102,且該旋轉軸104下方設有至少一通槽1041 ;該壓力缸11的下端樞接于該底座100的一端,該壓力缸11的上端樞接于該旋轉軸104的一側,且可位于該通槽1041之下。該壓力缸11的伸縮可帶動該旋轉軸104的旋轉,且該壓力缸11呈伸長狀態時,該壓力缸11的上端容置于該通槽1041內。請一并參考圖2與圖3,其為本技術用于手術臺的旋轉裝置的另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一、二,本技術如前述僅利用一該壓力缸及一該通槽即可,為更方便于說明,于此實施例以二該壓力缸及二該通槽作一說明,并未限制該壓力缸及該通槽的數量。其中,該旋轉裝置I包含一基座10、一第一壓力缸12及一第二壓力缸14。首先,該基座10包含一底座100、二支撐壁102及一旋轉軸104,該二支撐壁102設置于該底座100上的兩側,而本實施例的該二支撐壁102以呈三角形板狀的外觀表示,并非以此為限。該旋轉軸104的兩端分別樞接并穿設于該二支撐壁102,所以該旋轉軸104可自由旋轉并受該二支撐壁102的支撐,且該旋轉軸104下方設有一第一通槽1040及一第二通槽1042。再者,該第一壓力缸12的下端樞接于該底座100的前端,該第一壓力缸12的上端樞接于該旋轉軸104,且位于該第一通槽1040的后端。又,該第二壓力缸14的下端樞接于該底座100的后端,該第二壓力缸14的上端樞接于該旋轉軸104,且位于該第二通槽1042的前端。如此透過該第一壓力缸12及該第二壓力缸14的伸縮可使該旋轉軸104產生旋轉,其中該第一壓力缸12及該第二壓力缸14可為油壓缸、氣壓缸或其它類型的壓力缸。請一并參閱本案圖4、圖5、圖6A、圖6B、圖6C、圖6D,其系上述實施例的一較佳實施例的部分區域立體圖、俯視圖、部分區域剖視示意圖一至四,于此再進一步說明該旋轉裝置I的動作方式。如圖所示,圖4為該旋轉軸104、該第一壓力缸12及該第二壓力缸14的立體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手術臺的旋轉裝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基座,該基座包含一底座、二支撐壁及一旋轉軸,該二支撐壁分別設置于該底座上的兩側,該旋轉軸的兩端分別樞接于該二支撐壁,且該旋轉軸下方設有至少一通槽;至少一壓力缸,該壓力缸的下端樞接于該底座的一端,該壓力缸的上端樞接于該旋轉軸的一側;及其中,該壓力缸的伸縮帶動該旋轉軸的旋轉,且該壓力缸呈伸長時,該壓力缸的上端容置于該通槽內。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解燕喜,
申請(專利權)人:鼎眾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