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機械加工中的鋼管加工
目前,電廠鍋爐以及其它行業的管道、管路檢修中,常需更換局部或全部破損鋼管,更換鋼管部位需倒30°~35°的坡口后再行焊接,加工坡口現通常采用鋼銼或角向磨光機,這種加工即費時、費力且加工質量也不好。外定位式坡口機因體積大,不能在管路排列密布的場合中使用,減小坡口加工機械的體積并使其適宜各種施工場地使用,是管路檢修急需的設備。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便攜式內定位鋼管坡口機。本技術主要由手電鉆、內定位芯軸、坡口切削機構三部分組合構成,手電鉆是加工機械的原動力部分,加工坡口時,將內定位芯軸的頭部置于鋼管內定位,其核心部件芯軸(17)內,裝有一個活動拉桿(20),(20)的一端裝有螺母(9),另一端為錐形底托,旋轉鏍母(9),可使拉桿(20)延本體軸線方向移動,在芯軸(17)上裝有三個夾緊塊(21),(21)置于芯軸端部的三個支撐槽(19)內,(21)的兩側設有2個孔,通過兩個可變大小的鋼絲圈(18)將(21)與芯軸(17)保持一體。當拉桿(20)延軸線方向移動時,錐形底托推動夾緊塊(21)運動并與鋼管內壁夾緊定位。坡口切削機構設有2個刀片(16),用于切削鋼管坡口,(16)與刀盤(15)聯接后再與主軸(14)聯接,(14)通過傘形齒輪(4)與手電鉆的傘齒嚙合,主軸(14)通過前后軸承(3)、(6)、上下壓蓋(2)、(7)固定于殼體(5)內,芯軸(17)尾部的外螺文上裝有一個手輪(8)、螺母(10),(8)、(10)通過螺釘(23)聯接成為一個整體,旋轉手輪(8)可以實現加工坡口時進退刀。為保證主軸的正常轉動其前后端分別裝 ...
【技術保護點】
一種便攜式內定位坡口機,由手電鉆、內定位芯軸、坡口功削機構組合構成,其特征在于:內定位芯軸有一個置于芯軸(17)內的活動拉桿(20),(20)的一端裝有螺母(9),另一端為錐形底托;芯軸(17)上裝有3個夾緊塊(21),(21)置于3個支撐槽(19)內,用兩個鋼絲圈(18)將(21)保持于支撐槽(19)內,使(21)與芯軸(17)保持一個整體。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汪春虎,張寶成,劉能獻,劉力生,韓志仁,
申請(專利權)人:汪春虎,張寶成,劉能獻,劉力生,韓志仁,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13[中國|河北]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