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為一種簡易鞋拖鞋,包括與鞋底相匹配的基體,基體用以覆蓋鞋底,還包括一下壓件,下壓轉桿,雙向復位裝置;下壓轉桿前后向轉動連接于基體中前部,下壓件連接下壓轉桿,下壓件和下壓轉桿共同構成一鞋面夾持結構;雙向復位裝置設置于基體和夾持結構之間,雙向復位裝置用以使夾持結構分別構成穩定的對鞋面的夾持狀態和非夾持狀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以下優點:結構簡單合理,制造安裝方便,穿脫可由腳驅動,占用空間小。(*該技術在2021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鞋拖鞋。
技術介紹
在家居生活中脫鞋,換拖鞋的過程給居民帶來不便,申請號86206928的技術作了有益改進,設計了一種由前掌片,后跟片,后跟片拉簧及舌拉簧構成的鞋拖鞋,通過上述部件協同操作把鞋拖鞋固定于鞋子底部,但這一技術有其局限性在實際操作中需得到手的幫忙不方便,閑置時占用空間過大不美觀。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現狀,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制造安裝方便,穿脫可由腳驅動,占用空間小的一種簡易鞋拖鞋。本技術解決上述問題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簡易鞋拖鞋,包括與鞋底相匹配的基體,基體用以覆蓋鞋底,還包括一下壓件,下壓轉桿,雙向復位裝置;下壓件與鞋面相匹配;基體的中前部一側轉動連接一下壓轉桿或者基體的中前部兩側分別轉動連接一下壓轉桿,下壓轉桿前后向轉動,下壓件連接在下壓轉桿相對于連接基體一端的另一端,下壓件和下壓轉桿共同構成一鞋面夾持結構;雙向復位裝置是指這樣一種裝置,它包括本體和相對于本體往復移動的著力點,當正向驅動該著力點,起先本體對該著力點施加阻止正向驅動的反抗力,但該著力點沿正向行進至臨界點后本體對該著力點施加正向驅動的協同力使該著力點自動正向彈出,反之反向驅動該著力點亦然;雙向復位裝置設置于基體和夾持結構之間,具體為基體連接本體,夾持結構連接著力點;在穿鞋時正向驅動著力點對夾持結構施一后向力使夾持結構對鞋面夾持,在脫鞋時反向驅動著力點解除著力點對夾持結構的后向施力。本技術的技術方案為在穿鞋時操作者用力正向驅動著力點,起先遇到本體的對抗產生阻力,但沿施力方向行進一段路徑后,著力點自動正向彈出,向夾持結構施一后向力使夾持結構自然地夾持在鞋面上;反之脫鞋時,操作者用力反向驅動著力點,起先遇到本體的對抗產生阻力,但沿施力方向行進一段路徑后,著力點自動反向彈出解除著力點對夾持結構的后向施力。雙向復位裝置設置于基體和夾持結構之間,對鞋拖鞋來說尤為重要。優選的,雙向復位裝置包括一基桿,基桿的兩端之間設一向上拱起的弧形導軌,導軌上滑動一滑塊,滑塊從導軌的弧頂向導軌的端部滑動過程中滑塊與基桿中心的距離逐漸縮小,滑塊和中心之間設有一拉簧,基桿和導軌構成本體,滑塊構成著力點;滑塊通過一短繩連接下壓轉桿,基桿固定連接于基體上,滑塊從導軌的前端滑向后端時帶動下壓轉桿前后向翻轉。穿鞋時操作者用力驅動滑塊從導軌的前端滑向后端,滑塊從導軌的前端滑向導軌的弧頂過程中滑塊到基桿中心的距離逐漸變大,在拉簧的作用下本體對滑塊的運動產生阻力,滑塊從導軌的弧頂滑向導軌的后端過程中滑塊到基桿中心的距離逐漸變小,在拉簧的作用下滑塊自動正向彈出,滑塊的上述運動過程帶動夾持結構并使夾持結構自然地夾持在鞋面上;脫鞋過程是這一過程的逆過程,當然由于滑塊和夾持結構存在聯動關系,操作者用力反向驅動滑塊的動作也可變為操作者用力把夾持結構頂離夾持位。優選的,雙向復位裝置包括一橫桿,橫桿的兩端之間設一向上拱起的弧形滑軌,滑軌上滑動一動磁塊,動磁塊從滑軌的弧頂向滑軌的端部滑動過程中動磁塊與橫桿中點的距離逐漸縮小,中點設一靜磁塊,動磁塊和靜磁塊相互吸引,橫桿、滑軌、靜磁塊共同構成本體,動磁塊構成所述著力點;動磁塊上下向滑動連接于下壓轉桿,橫桿固定連接于基體上,動磁塊從滑軌的前端滑向后端時帶動下壓轉桿前后向翻轉。穿鞋時操作者用力驅動動磁塊從滑軌的前端滑向后端,動磁塊從滑軌的前端滑向滑軌的弧頂過程中動磁塊到橫桿中點的距離逐漸變大,在磁力的作用下本體對動磁塊的運動產生阻力,動磁塊從滑軌的弧頂滑向滑軌的后端過程中動磁塊到橫桿中點的距離逐漸變小,在磁力的作用下動磁塊自動正向彈出,動磁塊的上述運動過程帶動夾持結構并使夾持結構自然地夾持在鞋面上;脫鞋過程是這一過程的逆過程,當然由于動磁塊和夾持結構存在聯動關系,操作者用力反向驅動動磁塊的動作也可變為操作者用力把夾持結構頂離夾持位。·優選的,雙向復位裝置包括一基架,基架上沿上下向滑接一頂塊,基架與頂塊彈性相連以向頂塊施一向下彈力,還包括一三角塊,三角塊底邊水平向滑接于基架下沿,頂塊頂接三角塊的兩側邊中的一點,基架和頂塊構成本體,三角塊構成著力點;從三角塊中設一凸起,凸起向后頂接下壓轉桿,基架固定連接于基體上,三角塊后移時帶動下壓轉桿前后向翻轉。穿鞋時操作者用力驅動三角塊后移,頂塊頂接三角塊的頂接點從三角塊后端移至三角塊頂點過程中,在頂接力的作用下本體對三角塊的運動產生阻力,頂塊頂接三角塊的頂接點從三角塊頂點移至三角塊前端過程,在頂接力的作用下三角塊自動正向彈出,三角塊的上述運動過程帶動夾持結構并使夾持結構自然地夾持在鞋面上;脫鞋過程是這一過程的逆過程。優選的,雙向復位裝置包括一基架,基架上沿上下向滑接一頂塊,基架與頂塊彈性相連以向頂塊施一向下彈力,還包括一三角塊,三角塊底邊水平向滑接于基架下沿,頂塊頂接三角塊的兩側邊中的一點,基架和頂塊構成本體,三角塊構成著力點;所述三角塊固定連接下壓轉桿,基架上下向滑動連接于基體上,所述三角塊后移時帶動所述下壓轉桿(21)前后向翻轉。這種雙向復位裝置的操作同前一段敘述類同,基架上下向滑動連接于基體上是為了迎合三角塊在與下壓轉桿的聯動中三角塊的上下起伏。優選的,雙向復位裝置包括一基架,基架上沿上下向滑接一頂塊,基架與頂塊彈性相連以向頂塊施一向下彈力,還包括一三角塊,三角塊底邊水平向滑接于基架下沿,頂塊頂接三角塊的兩側邊中的一點,基架和頂塊構成本體,三角塊構成著力點;基架固定連接于基體上,三角塊通過一傳動件連接于下壓轉桿,傳動件包括一轉軸,轉軸連接與基體作轉動連接的下壓轉桿的一端,轉軸上固定有一向下的凸塊,凸塊頂接與基體作滑動連接的滑竿的一端,滑竿另一端連接三角塊。這種雙向復位裝置的著力點通過傳動件帶動下壓轉桿,使雙向復位裝置不必拘泥于設置在下壓轉桿旁邊,其位置設置有更大自由度,雙向復位裝置甚至可隱設于基體內其著力點通過傳動件帶動下壓轉桿,從而使鞋拖鞋的外表更為簡潔。事實上雙向復位裝置是現有技術且有多種技術方案,相應的其同基體和夾持結構連接也有多種方式。如自行車的撐腳就用到雙向復位裝置,使其保持撐地和收起兩種穩定的狀態;如電器開關也有多種雙向復位裝置的技術方案,使其保持開關兩種穩定的狀態;如門軸上也設有各種雙向復位裝置以保持門開關狀態的穩定;如一兩端部受壓彎曲的彈簧片就具有雙向復位功能,因為向左右任一側彎曲時都能保持穩定;同時由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對性,本體和著力點的概念可互換,如把上述雙向復位裝置的滑塊稱之為本體,基桿和導軌稱之為著力點;上述雙向復位裝置的三角塊稱之為本體,基架和頂塊構成著力點。進一步的技術,還包括一傳動裝置,傳動裝置把操作者施加的外力傳至著力點以正向驅動著力點。優選的,傳動裝置包括一轉動連接于基體后部的轉塊,轉塊的上部外露于基體上部,轉塊連接一傳動線一端,傳動線另一端連接著力點。當然,傳動裝置還可為其他方式,如一上下向 滑接于基體下壓塊,下壓塊的斜面下壓時頂推一頂桿,頂桿連接著力點;又如傳動裝置為一設于基體上的氣缸,氣缸上設一承受腳踏力的活塞,氣缸通過氣管連接氣槽,氣槽設氣動頂塊,氣動頂塊頂接著力點。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為一種鞋拖鞋,包括與鞋底相匹配的基體,基體用以覆蓋鞋底,還包括一下壓件,下壓轉桿,雙向復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簡易鞋拖鞋,包括與鞋底相匹配的基體(1),所述基體(1)用以覆蓋鞋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下壓件(2),下壓轉桿(21),雙向復位裝置;所述下壓件(2)與鞋面相匹配;所述基體(1)的中前部一側轉動連接一所述下壓轉桿(21)或者所述基體(1)的中前部兩側分別轉動連接一所述下壓轉桿(21),所述下壓轉桿(21)前后向轉動,所述下壓件(2)連接在所述下壓轉桿(21)相對于連接所述基體(1)一端的另一端,所述下壓件(2)和所述下壓轉桿(21)共同構成一鞋面夾持結構;所述雙向復位裝置是指這樣一種裝置,它包括本體和相對于本體往復移動的著力點,當正向驅動該著力點,起先本體對該著力點施加阻止正向驅動的反抗力,但該著力點沿正向行進至臨界點后本體對該著力點施加正向驅動的協同力使該著力點自動正向彈出,反之反向驅動該著力點亦然;所述雙向復位裝置設置于所述基體(1)和所述夾持結構之間,具體為所述基體(1)連接所述本體,所述夾持結構連接所述著力點;在穿鞋時正向驅動著力點對所述夾持結構施一后向力使所述夾持結構對鞋面夾持,在脫鞋時反向驅動著力點解除著力點對所述夾持結構的后向施力。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葉如康,
申請(專利權)人:葉如康,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