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了一種固態圖像拾取裝置,該固態圖像拾取裝置可以有效地進行散熱和電磁屏蔽。該固態圖像拾取裝置具有:MCM基板(41),其上設置有傳感器(42)和對從傳感器(42)傳送來的輸出信號進行處理的SiP(44);電源基板(61),其上設置有電源IC(62);和屏蔽部(50),設置在MCM基板(41)與電源基板(61)之間使得屏蔽部覆蓋電源IC(62),并具有導電性和導熱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更具體地,涉及一種利用固態成像元件形成的小型固態成像裝置,例如監視照相機、醫用照相機、車載照相機或用于信息通信終端的照相機。
技術介紹
近來,在便攜式電話、車載部件等領域中對小型照相機的需求快速增加。在這種小型照相機中,所使用的是固態成像裝置,其中,通過光學系統例如透鏡提供的圖像被固態成像元件輸出為電信號。隨著這種固態成像裝置的小型化和高性能化的推進,照相機被進一步小型化,它們在各種領域中的使用增加,并且它們作為視頻輸入裝置的市場正在擴張。在使用半導體成像元件的傳統成像裝置中,諸如透鏡、半導體成像元件和安裝有驅動電路和信號處理電路等的LSI的部件分別形成到殼體或結構中,并且它們彼此組合起來。此外,近來,與小型化一起,照相機的復雜化正在增進。當照相機復雜時,安裝在照相機中的諸如LSI的部件中的產熱量增加。作為抑制這種產熱的裝置,已知這樣一種成像裝置,在該成像裝置中,成像元件產生的熱可以消散到殼體的外部(例如,參見專利文獻I)。在該成像裝置中,設置了抵靠成像元件的光透射區域的周邊部分和保護殼體的內表面的第一散熱構件,并設置了抵靠保護殼體的外表面和殼體的內表面的第二散熱構件。成像元件產生的熱通過第一散熱構件傳導到保護殼體,并通過第二散熱構件進一步傳導到殼體,從而消散到外部。作為另一裝置,已知的是這樣一種成像裝置模塊,在該成像裝置模塊中,可以通過減少成像元件和電子部件與外部連接端子之間的電干擾來獲得精確的圖像,并且可以通過外部連接端子有效地散熱,該成像裝置模塊可以安裝在具有高位置精度的車輛等上(例如,參見專利文獻2)。在該成像裝置模塊中,容易的是,信號處理電路板中產生的熱傳導到模制樹脂,然后熱通過樹脂傳導到由金屬材料制成的透鏡保持構件,然后熱可以從透鏡保持構件的露出部分散到外部。現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I JP-A-2008-211378專利文獻2 JP-A-2010-05077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問題然而,在常規的成像裝置中,透鏡設置在散熱的方向上,因此熱沿著殼體傳導,從而使透鏡的溫度升高。因此,在使用樹脂透鏡時,存在表面涂層可能裂開、可能使圖像質量下降的可能性。而且,在常規的成像裝置中,傳感器(成像元件)或圖像處理芯片的溫度因照相機驅動期間的產熱而升高。因此,存在所拍攝的視頻中可能產生噪聲而使圖像質量下降、或者可能因長時間使用而在連結部中積累熱應變、從而連結部可能被損壞而導致分離的可能性。此外,成像裝置包括用于向成像裝置中的各個電路提供電力的供電電路。該供電電路產生許多電磁波。當電磁波到達這些電路時,存在電路發生故障的情況。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在供電電路中設置用于電磁屏蔽的構件是有效的。然而,電磁屏蔽構件的設置有時妨礙了成像裝置的小型化。已經針對上面討論的情況做出本專利技術。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以有效進行散熱和電磁屏蔽的固態成像裝置以及一種固態成像裝置的制造方法。解決問題的手段 本專利技術的固態成像裝置包括第一板,固態成像元件和對來自固態成像元件的輸出信號進行處理的信號處理電路部安裝在該第一板上;第二板,供電電路部安裝在該第二板上;和散熱板,位于第一板與第二板之間以覆蓋供電電路部,并具有導電性和導熱性。根據該構造,可以有效地進行散熱和電磁屏蔽。即,可以同時實現對第一板上的電子部件和第二板上的電子部件的散熱以及對第一板上的電子部件和第二板上的電子部件的電磁屏蔽。而且,在本專利技術的固態成像裝置中,散熱板與安裝在第一板上的信號處理電路部或安裝在第二板上的供電電路部熱接觸。根據該構造,可以有效地進行對產熱量大的信號處理電路部或供電電路部的散熱。本專利技術的固態成像裝置還包括容納第一板和第二板的殼體,并且散熱板與該殼體熱接觸。根據該構造,熱可以從散熱板傳導到殼體,從而得以消散。此外,在本專利技術的固態成像裝置中,殼體由容納第一板的第一殼體和容納第二板的第二殼體構造,并且散熱板夾在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之間。根據該構造,達到了夾在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之間,從而實現與這兩個殼體確實接觸,以提高導熱性。因此,散熱性得以提高。此外,在本專利技術的固態成像裝置中,散熱板的端部彈性地抵靠殼體。根據該構造,彈性使散熱板的一部分抵靠殼體,由此可以有效進行散熱。此外,散熱板和殼體可以在不使用緊固構件的條件下彼此固定,因此組裝可以容易進行,同時減少了部件數量。此外,在本專利技術的固態成像裝置中,保持透鏡的透鏡單元固定到第一板,并與殼體接觸,并且散熱板的導熱系數比透鏡單元的導熱系數高。根據該構造,可以防止可能因信號處理電路部中產生的熱通過第一板和透鏡單元或散熱板、殼體和透鏡單元傳導到透鏡而導致的透鏡裂開的發生。此外,在本專利技術的固態成像裝置中,散熱板由金屬板形成。根據該構造,散熱板的導熱性得以提高,從而散熱可以有效地進行。此外,在本專利技術的固態成像裝置中,散熱板由石墨片形成。根據該構造,散熱板的導熱性得以提高,從而散熱可以有效地進行。此外,制造本專利技術的固態成像裝置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將固態成像元件和對來自固態成像元件的輸出信號進行處理的信號處理電路部安裝在第一板上;將供電電路部安裝在第二板上;將具有導電性和導熱性的散熱板置于第一板與第二板之間,以覆蓋供電電路部;將第一板和第二板容納在殼體中;和超聲波焊接散熱板的端部與殼體。根據該制造方法,可以制造散熱和電磁屏蔽可有效進行的固態成像裝置。而且,在不使用緊固構件的條件下使散熱板和殼體彼此抵靠。因此,固態成像裝置可以容易地組裝。本專利技術的效果根據本專利技術,可以有效地進行散熱和電磁屏蔽。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例的固態成像裝置的示例的分解透視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例的固態成像裝置的外部透視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例的固態成像裝置的A-A’截面圖,其中部件組合在一起。圖4是示出在固態成像裝置不具有散熱板的情況下固態成像裝置中的溫度分布的仿真圖。圖5是示出在固態成像裝置具有散熱板且第二殼體由樹脂形成的情況下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例的固態成像裝置中的溫度分布的仿真圖。圖6是示出在固態成像裝置具有散熱板且第二殼體由鋁形成的情況下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例的固態成像裝置中的溫度分布的仿真圖。圖7是本專利技術第二實施例的固態成像裝置的示例的分解透視圖。圖8是本專利技術第二實施例的固態成像裝置的外部透視圖。圖9是本專利技術第二實施例的固態成像裝置的B-B ’截面圖,其中,部件組合在一起。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參照附圖詳細描述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第一實施例)圖I是該實施例的車載照相機的分解透視圖。而且,圖2是該實施例的固態成像裝置處于組合狀態下的外部透視圖。此外,圖3是該實施例的固態成像裝置的A-A’截面圖,其中部件組合在一起。圖I所示的車載照相機100具有第一殼體10、透鏡單元20、透鏡托架30、成像模塊40、屏蔽部50、電源模塊60和第二殼體70。車載照相機100安裝在例如車輛的后部,并附接成能夠在泊車操作中監視車輛的后方。雖然車載照相機被作為照相機單元的示例進行說明,但是可以使用各種其它的照相機單元,例如監視照相機、醫用照相機和用于信息通信終端的照相機。第一殼體10和第二殼體70彼此組合以容納透鏡單元20、透鏡托架30、成像模塊40、屏蔽部50和電源模塊60,從而保護安裝在成像模塊40和電源模塊60上的各種電子部件。使用樹脂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竹下貴雄,內山博夫,
申請(專利權)人: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