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組裝成使前表面面板(5)和背面面板(8)的周緣部(10、11)彼此接合的狀態的顯示器裝置框體(2)中,在背面面板(8)上設置從周緣部(11)突出并進入前表面面板(5)內側的背面肋(14)。在前表面面板(5)上設置從周緣部(10)突出并進入背面面板(8)內側的前表面肋(17)。在顯示器裝置框體(2)受到外力而撓曲的情況下,背面肋(14)及前表面肋(17)抑制前表面面板(5)與背面面板(8)摩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將具有畫面顯示用的開口部的前表面面板和背面面板以使周緣部彼此一致的方式組裝在一起的顯示器裝置框體。
技術介紹
現有的顯示器裝置的框體由以在內表面彼此相向的狀態下使周緣部彼此一致的方式進行接合的一對半框體構成,在使周緣部彼此接合的狀態下將彼此的卡合部卡合來進行固定(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專利文獻I :日本專利特開平9 - 246772號公報
技術實現思路
在這種現有顯示器裝置框體中,前表面側的半框體因具有畫面顯示用的開口部而不易受到外力,但背面側的半框體沒有開口部,因此容易直接受到外力。因此,當受到外力時,背面側的半框體會撓曲,其周緣部以朝外側打開的方式進行動作,存在與前表面側的半框體的接合部分摩擦而產生軋軋聲這樣的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消除前表面面板與背面面板的接合部分的摩擦以改善軋軋聲的顯示器裝置框體。本專利技術的顯示器裝置框體包括前表面面板,該前表面面板具有開設了畫面顯示用的開口部的前表面及四個側面;背面面板,該背面面板具有背面及四個側面,并以在內表面彼此相向的狀態下使四個側面的周緣部彼此一致的方式組裝于前表面面板;以及背面肋,該背面肋突設在背面面板的周緣部的大致全周上,并進入前表面面板的內側。根據本專利技術,突設在背面面板的周緣部的大致全周上的背面肋進入前表面面板的內側,因此,即便對背面面板施加了外力,背面面板的周緣部也不會朝外側進行動作,從而能消除前表面面板與背面面板的接合部分的摩擦以改善軋軋聲。附圖說明圖I是表示使用本專利技術實施方式一的顯示器裝置框體的顯示器裝置的一例的分解立體圖。圖2是表示使用本專利技術實施方式一的顯示器裝置框體的顯示器裝置的一例的外觀立體圖。圖3是表示本專利技術實施方式一的顯示器裝置框體的結構的分解立體圖。圖4是沿圖3所示的AA線剖開的顯示器裝置框體的剖視圖,示出了安裝有前表面面板5和背面面板8的狀態。圖5是圖4中被圓框圍住的部分的放大圖。圖6是沿圖4所示的BB線剖開的顯示器裝置框體的剖視圖。圖7是沿圖4所示的CC線剖開的顯示器裝置框體的剖視圖。圖8是沿圖4所示的DD線剖開的顯示器裝置框體的剖視圖。圖9是表示實施方式一的顯示器裝置框體的變形例的圖,是在相當于圖3所示的AA線的位置剖開的剖視圖。圖10是表示實施方式一的顯示器裝置框體的變形例的圖,是將嵌合部分放大的主視圖。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為了更詳細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參照附圖對用于實施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實施方式一在圖I及圖2中示出了本實施方式一的顯示器裝置I的一例。在圖I的分解立體圖中,液晶3及保持件4被螺釘固定在前表面面板5上,在該保持件4上安裝基板6及屏蔽金屬板7。此外,在安裝有這些液晶3、保持件4、基板6及屏蔽金屬板7的前表面面板5上組裝背面面板8,以制成圖2所示的狀態下的顯示器裝置I。圖3中將構成顯示器裝置框體2的前表面面板4及背面面板8抽出表示。另外,圖4是將顯示器裝置框體2沿圖3所示的AA線剖開的剖視圖,示出了前表面面板5和背面面板8的組裝狀態。如圖3及圖4所示,實施方式一的顯示器裝置框體2是通過將前表面面板5和背面面板8以在內表面彼此相向的狀態下使周緣部10、11彼此一致的方式組裝在一起而成的,其中,上述前表面面板5具有前表面及四個側面,上述前表面開設有用于使液晶3露出的畫面顯示用的開口部9,上述背面面板8具有背面及四個側面。在背面面板8上突設背面肋14,該背面肋14從四個側面的周緣部11突出而進入前表面面板5的內側。將該背面肋14的任意部分設為嵌合突片12,并在嵌合突片12上開設嵌合孔13。另外,將背面肋14的嵌合孔13兩端部分切除,以形成一對缺口部14a。因此,背面肋14從周緣部11的至少去除了嵌合突片12及缺口部14a后的部分突出。將該背面肋14的朝向前表面面板5內側的面設為以壁厚朝前端變薄的方式傾斜的錐面15(圖3及圖4中未圖示)。錐面15的詳細情況將在后面進行說明。在前表面面板5的內側形成有與嵌合孔13嵌合的嵌合爪16。另外,還突設一對前表面肋17,這一對前表面肋17從前表面面板5的周緣部10突出,并從一對缺口部14a進入背面肋14的內側。將前表面肋17的朝向背面面板8內側的面設為以壁厚朝前端變薄的方式傾斜的錐面18(圖3及圖4中未圖示)。錐面18的詳細情況將在后面進行說明。另外,在圖示的例子中,多個嵌合爪16中的一部分隱藏而觀察不到,但設有十組由嵌合爪16、嵌合突片12及嵌合孔13構成的嵌合部10。另外,還與嵌合部的位置一致地設有十組一對前表面肋17和一對缺口部14a。然而,嵌合部的位置及組數并不限定于此,只要在任意位置設置任意組數即可。圖5是圖4中被圓框圍住的部分的放大圖。另外,圖6中示出了沿圖4所示的BB線剖開的剖視圖,圖7中示出了沿圖4所示的CC線剖開的剖視圖。如圖4及圖6所示,通過使嵌合爪16與嵌合孔13嵌合,將前表面面板5和背面面板8保持在組裝狀態。在此狀態時,背面肋14進入前表面面板5內側,并且前表面肋17進入背面面板8內側,此外,周緣部10、11彼此接合。如圖5所示,將背面肋14的與前表面面板5接觸的面設為錐面15,因此,僅背面肋14的基端側與前表面面板5內側局部接觸。另外,如圖7所示,將前表面肋17的與背面面板8接觸的面設為錐面18,因此,僅前表面肋17的基端側與背面面板8內側局部接觸。如圖2所示,使用顯示器裝置框體2的顯示器裝置I的左右兩端被鉸鏈支承成能自由轉動。用戶握住顯示器裝置框體2使其轉動,以調節姿勢。此時,當背面面板8受到外力而撓曲時,周緣部11欲朝外側打開,但因背面肋14與前表面面板5的內側局部接觸而不發生動作。因此,能防止周緣部11與周緣部10的接合部分的摩擦,從而能抑制軋軋聲的產生。另外,背面肋14與前表面面板5的接觸面僅限于基端側,較小,因此,能抑制軋軋聲。 當前表面面板5受到外力而撓曲時,周緣部10欲朝外側打開,但因前表面肋17與背面面板8的內側局部接觸而不發生動作。因此,能防止周緣部10與周緣部11的接合部分的摩擦以抑制軋軋聲的產生,并且也能防止嵌合孔13與嵌合爪16的嵌合解除。另外,前表面肋17與背面面板8的接觸面僅限于基端側,較小,因此,能抑制軋軋聲。圖8是沿圖4所示的DD線剖開的顯示器裝置框體2的剖視圖,示出了背面肋14的角部19與前表面面板5的角部20的組裝狀態。沿著背面面板8的側面彼此交叉的角部突設的背面肋14的角部19的曲率半徑比前表面面板5的側面彼此交叉的角部20的曲率半徑大。這樣,對于前表面面板5和背面面板8的外觀很難一致而容易產生偏移的角部19、20,設置間隙而使其不發生接觸。藉此,即便角部19、20存在尺寸的偏差,也能可靠地組裝前表面面板5及背面面板8,并且能防止角部19、20的摩擦。如上所述,根據實施方式一,顯示器裝置框體2包括前表面面板5,該前表面面板5具有開設了畫面顯示用的開口部9的前表面及四個側面;背面面板8,該背面面板8具有背面及四個側面,并以在內表面彼此相向的狀態下使四個側面的周緣部10、11彼此一致的方式組裝于前表面面板5 ;背面肋14,該背面肋14突設在背面面板8的周緣部11的大致全周上,并進入前表面面板5的內表面;嵌合孔13,該嵌合孔13開設在背面肋14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廣田秀行,
申請(專利權)人:三菱電機株式會社,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