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為加濕用過濾片,所述過濾片是在過濾片底材上設置有多個突起部而成的,將多片層壓作為加濕用過濾片層壓體使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通過擠壓底材的一部分而形成,所述加濕用過濾片具有以下優點:即使使用輕量的薄膜狀過濾片底材,也可確保鄰接的加濕用過濾片相互間的間隙,加濕量不降低,而且制備工序中的過濾片底材破損的問題少。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加濕用過濾片及加濕用過濾片層壓體。
技術介紹
作為加濕裝置中使用的加濕用過濾片,有將具有吸水性的片狀加濕用過濾片的一部分浸潰于水槽中,利用毛細管現象吸入水,通過通入干燥空氣而得到加濕空氣的加濕用過濾片(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但是,就利用毛細管現象吸入水的方式的加濕用過濾片而言,存在以下課題若所供給的水中的含有硅、鈣、鎂等元素的化合物形成水垢附著于加濕用過濾片,則吸入水的效果降低,加濕性能降低。·為解決這樣的課題,提出了在吸水性低的發泡狀底材上擔載親水性的無機化合物而成,即使附著水垢加濕性能也難以降低的加濕用過濾片(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另外,還提出了以下加濕用過濾片在相同的吸水性低的過濾片底材表層部設置適當的空隙,通過使該空隙保持水來改良加濕性能(例如參照專利文獻3)。此外,提出了過濾片底材為使用樹脂板或金屬板制備的圓板狀或環板狀過濾片底材的加濕用過濾片,將多片該加濕用過濾片層壓而成的加濕用過濾片層壓體設置于加濕裝置中。這樣,通過將加濕用過濾片的下部浸潰于水槽中來潤濕加濕用過濾片,然后,進行旋轉,水從與干燥空氣接觸的加濕用過濾片氣化,得到加濕空氣。作為這種圓板狀過濾片底材的加濕用過濾片,由于即使附著水垢也可簡單地清除洗滌,所以近年來制造量正在增加(例如參照專利文獻Γιο)。在構成該加濕用過濾片層壓體的加濕用過濾片中,以增加加濕量為目的,研究了防止相互鄰接的加濕用過濾片的接觸的方法、使水易從水槽中汲出的方法、使空氣易于流動的方法等。例如,專利文獻4中記載的加濕用過濾片為合成樹脂制圓板狀底材,在其表面形成有高度為Imm左右的圓形突起部作為隔離物。專利文獻5中記載的加濕用過濾片也為合成樹脂制圓板狀底材。記載有在該底材的兩面安裝有半圓弧狀的肋拱和與該肋拱相同高度的軸承片(軸受片),該肋拱與軸承片發揮作為隔離物的作用。專利文獻6中記載的加濕用過濾片為環狀板底材,在圓周方向形成有隔開相等間隔地排列從而作為整體形成環狀的多個單位形狀(肋拱、突條等)。這些單位形狀在向圓周方向移動每一上述間隔時,以及將前面和后面反轉時,作為整體具有對稱性。記載有因而專利文獻6的加濕用過濾片因前面和后面的各自的整體形狀即使向圓周方向移動每一上述間隔或將前面和后面反轉也不發生變化,而具有在拆卸清洗時,可不用介意方向而簡單地組裝的優點。專利文獻7中記載的加濕用過濾片層壓體準備與加濕用過濾片分離的隔離物,配置于各過濾片間。記載有這樣通過將加濕用過濾片與隔離物分離,而具有清掃或維修容易,保持清潔的優點。專利文獻8中記載有沿圓周設置切開部的加濕用過濾片,記載有當通過暖風時,由于水在該切開部的前端蒸發,所以加濕用過濾片的蒸發量增加,具有可提高加濕裝置的能力的優點。專利文獻9中記載有在將形成有多個貫通孔的加濕用過濾片層壓而成的加濕用過濾片層壓體中,空氣流經由多個貫通孔從加濕用過濾片的表里兩面流過,從而獲得在可降低用以驅動加濕用過濾片層壓體的動力的同時,可最大限度地發揮加濕能力的優點。另夕卜,專利文獻9中記載有通過在外周緣部設置突起部,在中心部設置與突起部相同高度的軸承部來維持加濕用過濾片間的間隙的方法。專利文獻10中記載有在中心部具有開口部的過濾片底材中,在該開口部的周圍設置級差,作為隔離物使用。但是,專利文獻Γ10中記載的加濕用過濾片普遍使用厚度為Imm以上的樹脂制或金屬制厚板,使用過濾片底材來制備,因而存在若層壓多片,則形成大型且重的加濕用過濾片層壓體的問題。為實現加濕用過濾片層壓體的輕量化,需要使用輕量的薄膜狀過濾片底材層壓加 濕用過濾片。使用膜狀過濾片底材,根據專利文獻Γιο中記載的方法設置肋拱、軸承片等突起部,切開部,級差,貫通孔等時,由于過濾片底材本身無剛性(〕^ ),所以存在鄰接的加濕用過濾片之間因水的表面張力而接觸,使得風難以通過,加濕量降低的問題。另外,如專利文獻10所記載,就包含樹脂板的加濕用過濾片而言,為提高加濕量而實施親水化處理。包含樹脂板的加濕用過濾片普遍在通過使用模具的注射成型等手段制備圓板狀過濾片底材后,通過浸潰法等實施親水化處理,但將該方法應用于膜狀過濾片底材時,存在因過濾片底材的強度小而產生過濾片底材彎折、形成損傷等與破損有關的問題的情況。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I :日本專利第2514145號公報 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2005-315554號公報 專利文獻3 :日本特開2007-198685號公報 專利文獻4 :日本特開2009-299950號公報 專利文獻5 :日本特開2006-329532號公報 專利文獻6 :日本特開2010-7885號公報 專利文獻7 :日本特開2008-180397號公報 專利文獻8 :日本實開平7-12832號公報 專利文獻9 :日本特開2007-57188號公報 專利文獻10 :國際公開第2009/063884號小冊子。
技術實現思路
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課題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課題在于提供如下加濕用過濾片和將加濕用過濾片層壓而成的加濕用過濾片層壓體所述加濕用過濾片即使使用輕量的薄膜狀過濾片底材,也可確保鄰接的加濕用過濾片之間的間隙,加濕量不降低,而且制備工序中的過濾片底材破損問題少。解決課題的手段解決上述課題的本專利技術如下所示。(I)加濕用過濾片,所述加濕用過濾片在過濾片底材上設置有多個突起部而成,將多片層壓作為加濕用過濾片層壓體使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通過擠壓底材的一部分形成。(2)加濕用過濾片層壓體,在將(I)中記載的加濕用過濾片層壓而成的加濕用過濾片層壓體中,以不彼此重疊的方式設置鄰接的加濕用過濾片的突起部。(3) (2)中記載的加濕用過濾片層壓體,其中,鄰接的加濕用過濾片的突起部設置于彼此不同的位置。(4) (3)中記載的加濕用過濾片層壓體,其中,所述層壓體將在圓周方向上偏離(90/N)°的位置設置有突起部的N種(其中,N為2以上的整數)加濕用過濾片依次層壓 。(5) (2Γ(4)的任一項中記載的加濕用過濾片層壓體,其中,加濕用過濾片上設置有定位用標志。(6) (2Γ(5)的任一項中記載的加濕用過濾片層壓體,其中,加濕用過濾片的中心部設置有穿軸用的孔。(7) (4)中記載的加濕用過濾片層壓體,其中,加濕用過濾片的中心部設置有穿軸用的孔,使所述孔在圓周方向上旋轉(90/Ν)°時的形狀與旋轉前孔的形狀不全等。(8) (2) (7)的任一項中記載的加濕用過濾片層壓體,其中,所述層壓體以如下方式將加濕用過濾片層壓而成僅在一面形成有加濕用過濾片的突起部,并且所述突起部朝向同一方向。(9) (I)中記載的加濕用過濾片,其中,突起部中存在具有比突起部的最下部的寬度長的寬度的區域。(10) (I)中記載的加濕用過濾片,其中,突起部通過切開底材的一部分并利用擠壓將切開部的一部分彎折來形成,突起部中存在具有比折線長度長的寬度的區域。(11)加濕用過濾片層壓體,所述層壓體將(9)或(10)中記載的加濕用過濾片層壓而成。(12) (2)中記載的加濕用過濾片層壓體,其中,突起部的加濕用過濾片的半徑方向的長度> 突起部的圓周方向的長度,并且突起部的加濕用過濾片的半徑方向的長度 <加濕用過濾片的半徑。(13) (2)中記載的加濕用過濾片層壓體,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花生裕之,中村隆之,須崎活光,中川久明,
申請(專利權)人:三菱制紙株式會社,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