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系統性能評估方法及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采用現有的LTE(長期演進)網絡規劃軟件對網絡性能進行評估時,主要是采用靜態仿真或者動態仿真的方式,通過靜態輸出量或者動態輸出量的直接計算或者映射到鏈路曲線以獲得系統的評估性能。其中,所謂的靜態仿真即是指:對移動通信系統場景進行多次抓拍,并根據每一次抓拍結果建立一個理想系統平衡點,然后統計系統在達到理想平衡時的性能,模擬系統平均性能指標;而所謂的動態仿真是一種離散事件仿真方法,它模擬在一定的蜂窩網絡拓撲結構中,用戶終端按照一定模型發生移動,開機、關機,小區搜索、小區更新,業務到達,業務數據產生和傳輸,信息交互,小區間切換,測量與上報,通信結束等事件,還包括其他網絡單元的行為(如:基站數據接收和發送,天線賦形,測量上報,無線資源的管理等過程)以及網絡中各個單元之間的信息和信令交互過程。然而,靜態仿真方式和動態仿真方式各有其不完善的一面,前者仿真效率相對較高,但沒有充分考慮信道的時變特性,以及各種物理層算法帶來的增益,而后者盡管較可靠地反映了網絡性能,但仿真效率較低。有鑒于此,現有技術下,在系統仿真評估中,為了提高仿真效率且對系統性能造成的影響在可接受的誤差范圍內,技術人員期望能夠設計一種仿真方式,可以在達到靜態評估效率的同時獲得動態評估性能,然而,目前,還沒有一種仿真方式能夠很好的實現該預期目標。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系統性能評估法及裝置,用以在達到靜態仿真評估效率的同時實現動態仿真評估性能。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具體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系統性能評估方法,包括:針對設定的應用場景進行靜態仿真,獲得相應的靜態指標值;根據預先針對設定的應用場景進行動態預仿真時確定的動態指標值和靜態指標值之間的對應關系,獲得與所述靜態指標值對應的動態指標值;根據獲得的動態指標值,進行系統性能評估。一種系統性能評估裝置,包括:第一仿真單元,用于針對設定的應用場景進行靜態仿真,獲得相應的靜態指標值;映射單元,用于根據預先針對設定的應用場景進行動態預仿真時確定的動態指標值和靜態指標值之間的對應關系,獲得與所述靜態指標值對應的動態指標值;評估單元,用于根據獲得的動態指標值,進行系統性能評估。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將通過靜態仿真獲得的靜態指標值,采用一定的方式映射到通過動態預真提取出的動靜接口,從而獲得相應的動態指標值,再通過一定的計算方法根據獲得的動態指標值進而獲得UE的吞吐量、小區吞吐量等用戶級及系統級性能指標,以完成系統性能評估;即將通過動態預仿真的方式評估出的靜態指標值與動態指標值之間的對應關系,作為半靜態仿真的動靜接口,再通過靜態仿真輸出量獲得UE的空口性能參數,以及根據一定的映射方法將空口性能參數映射到動靜接口,獲得動態仿真的相關輸出量,從而在達到靜態仿真評估效率的同時實現了動態仿真評估的性能效果,即在提高了仿真評估效率的前提下通過仿真評估結果體現了信道的時變特性,以及傳輸模式和檢測算法等算法的處理增益,既保證了仿真評估性能的可靠性,又節省了仿真評估所需的處理時間。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基于FullBuffer業務的動態預仿真流程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TBS?vs?C/I&I0/N0”三維關系平面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半靜態仿真評估流程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仿真評估裝置功能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本專利技術實施中,設計了一種全新的系統性能評估方法,期望通過靜態的評估效率獲得動態評估性能。為實現半靜態仿真的目標,需要先通過動態預仿真獲得動靜接口,再通過靜態仿真的輸出量映射動靜接口,獲得半靜態仿真輸出的性能指標,其中,所謂的動態預仿真實際上是在靜態仿真之前進行的一次完整的動態仿真的過程,其目的是為后續的靜態仿真提取動靜接口,所謂的動靜接口,也稱為半靜態接口,即是指通過動態預仿真確定的靜態指標值和動態指標值之間的對應關系。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所謂的動靜接口的提取,即是通過動態預仿真統計輸出的用戶級的C/I(用戶空口信噪比)和I0/N0(干擾噪聲比值)等靜態指標值,以及SNR(信干噪比)信息、TBS(數據塊大小)信息和調度次數信息等動態指標值,并分別分析C/I信息、I0/N0信息與TBS信息、SNR信息、調度次數信息之間的關系,進而獲得三個三維關系平面,這三個三維關系平面即是提取出的動靜接口?;谏鲜霁@得的動靜接口,將靜態仿真輸出的C/I,I0/N0映射到動靜接口,在動靜接口曲線對應的柵格中獲得對應C/I,I0/N0的TBS信息、SNR信息和調度次數信息,最后,再通過相應的公式計算得到的系統吞吐量信息和信噪比信息,從而完成系統性能評估。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優選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參閱圖1所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仿真評估裝置(也可稱為系統性能評估裝置)進行動態預仿真的詳細流程如下:步驟100:仿真評估裝置基于FullBuffer業務,針對設定的應用場景進行動態預仿真,輸出各UE的靜態指示值和動態指標值。本實施例中,所謂的基于FullBuffer業務實質上不是實際網絡中真實的業務,可以認為是“灌包”處理,其主要目的是在測試或者驗證某種方案時,保證業務源持續有數據發送,避免采用真實業務時出現斷流等影響測試性能,下同,將不再贅述。實際應用中,仿真中的業務源還可以按照一定的模型產生、如,可以根據足夠長的時間序列來驅動,該足夠長的時間序列可以是實時記錄的業務數據;上述基于FullBuffer業務僅為一種較佳的實施方式,并不局限于此。本實施例中,UE的靜態指標值至少包括C/I和I0/N0,其中,C為UE的接收功率,I=I0+N0,I0為系統干擾,N0為系統底噪;而UE的動態指標值至少包括調度的TBS信息、SINR信息和調度次數信息。步驟110:仿真評估裝置基于不同類的靜態指標值確定第一維度和第二維度,并按照設定步長值,分別根據第一維度和第二維度進行grid(柵格)切片,形成多個柵格。例如,本實施例中,各UE的靜態指標值分為C/I和I0/N0兩類,從而將C/I作為第一維度,而將I0/N0作為第二維度,換言之,也可以看作是將C/I作為x軸,而將I0/No作為y軸。那么,在執行步驟110時,具體包括:首先,仿真評估裝置采用第一維度C/I,按照設定步長進行grid切片,形成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系統性能評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針對設定的應用場景進行靜態仿真,獲得相應的靜態指標值;根據預先針對設定的應用場景進行動態預仿真時確定的動態指標值和靜態指標值之間的對應關系,獲得與所述靜態指標值對應的動態指標值;根據獲得的動態指標值,進行系統性能評估。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系統性能評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針對設定的應用場景進行靜態仿真,獲得相應的靜態指標值;
根據預先針對設定的應用場景進行動態預仿真時確定的動態指標值和靜
態指標值之間的對應關系,獲得與所述靜態指標值對應的動態指標值;
根據獲得的動態指標值,進行系統性能評估。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針對設定的應用場景進行動
態預仿真,以確定動態指標值和靜態指標值之間的對應關系,包括:
針對設定的應用場景進行動態仿真,輸出各用戶設備UE的靜態指標值和
動態指標值;
基于不同類的靜態指標值確定第一維度和第二維度,并按照設定步長值,
分別根據第一維度和第二維度進行柵格切片,形成多個柵格;
分別將每一類動態指標值作為第三維度,在各柵格內分別確定每一類動態
指標值對應的采樣點,以及分別根據各柵格內每一類動態指標值對應的采樣
點取值,確定相應動態指標值與第一維度對應的靜態指標值及第二維度對應
的靜態指標值之間的對應關系。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靜態指標值至少包括用
戶空口信噪比C/I和干擾噪聲比值I0/N0,其中,C為UE的接收功率,I=I0+N0,
I0為系統干擾,N0為系統底噪,所述動態指標值至少包括數據塊大小TBS信
息、信干噪比SNR信息和調度次數信息。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不同類的靜態指標值確
定第一維度和第二維度,并按照設定步長值,分別根據第一維度和第二維度進
行柵格切片,形成多個柵格,包括:
將C/I作為第一維度,按照設定步長進行柵格grid切片,形成多個C/I?grid
區間;
將I0/N0作為第二維度,按照設定步長對所述多個C/I?grid區間進行grid
\t切片,形成多個柵格。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別將每一類動態指標值作
為第三維度,在各柵格內分別確定每一類動態指標值對應的采樣點,以及根據
各柵格內每一類動態指標值對應的采樣點取值,確定相應動態指標值與第一維
度對應的靜態指標值及第二維度對應的靜態指標值之間的對應關系,包括:
將TBS信息作為第三維度,在各柵格內分別確定TBS信息對應的采樣點,
以及根據每一個柵格內的TBS信息采樣點平均取值,確定TBS信息與C/I及
I0/N0之間的三維對應關系;
將SNR信息作為第三維度,在各柵格內分別確定SNR信息對應的采樣點,
以及根據每一個柵格內的SNR信息采樣點平均取值,確定SNR信息與C/I及
I0/N0之間的三維對應關系;
根據調度次數信息確定調度頻率β,并將調度頻率β作為第三維度,在各
柵格內分別確定調度頻率β對應的采樣點,以及根據每一個柵格內的調度頻率
采樣點平均取值,確定調度頻率β與C/I及I0/N0之間的三維對應關系。
6.如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針對設定的應用場
景進行動態預仿真,以確定動態指標值和靜態指標值之間的對應關系,包括:
針對設定的應用場景按照設定次數進行動態預仿真,并根據各次仿真結果
的平均處理結果確定所述動態指標值和靜態指標值之間的對應關系。
7.如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針對設定的應用場
景進行靜態仿真,獲得相應的靜態指標值,包括:
進行初始用戶設備UE接入,完成UE的接納控制,并確定各UE的歸屬
地以及計算各UE的路徑損耗、陰影衰落及天線增益,并根據計算結果進一步
計算出各UE的靜態指標值。
8.如權利要求3-5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據獲得的動態指
標值,進行系統性能評估,包括:
根據獲得的動態指標值,分別確定每一個UE的吞吐量OTA參數和Service
\t參數,以及SNR信息;
根據各UE的OTA參數計算每個小區內UE的OTA參數之和,以獲得各
小區的小區吞吐量;
根據各UE的SNR信息計算每個小區的平均SNR,以獲得各小區的小區
SNR。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據獲得的動態指標值,分
別確定每一個UE的OTA參數和Service參數,包括:
判斷靜態仿真時采用的系統配置參數和動態預仿真時采用的系統配置參
數是否一致;
若是,則基于各UE的TBS信息和調度頻率β,分別確定每一個UE的OTA
參數和Service參數,且OTA參數等于Service參數;
否則,基于各UE的TBS信息和調度頻率β以及比例因子,分別確定每一
個UE的OTA參數,其中,所述比例因子為動態預仿真時每小區接入最大UE
數與靜態仿真時每小區接入最大UE數的比值;以及基于各UE的OTA參數、
靜態預仿真時每小區接入最大UE數、靜態仿真時采用的系統帶寬和動態預仿
真時調度每UE最大分配的物理資源塊PRB數目,分別確定每一個UE的
Service參數。
10.一種系統性能評估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仿真單元,用于針對設定的應用場景進行靜態仿真,獲得相應的靜態
指標值;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