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變焦鏡頭、成像設備和用于制造變焦鏡頭的方法。公開了一種變焦鏡頭,其具有:第一透鏡組(G1),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二透鏡組(G2),其具有負折射光焦度;第三透鏡組(G3),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以及,第四透鏡組(G4),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在從廣角端狀態向遠攝端狀態變焦時,在第一透鏡組(G1)和第二透鏡組(G2)之間的距離改變,在第二透鏡組(G2)和第三透鏡組(G3)之間的距離改變,并且第四透鏡組(G4)首先向物體移動,然后向像移動。第三透鏡組(G3)具有第一正透鏡(L31)、負透鏡(L32)和第二正透鏡(L33),并且第四透鏡組(G4)具有兩個透鏡(L41,L42)。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
技術介紹
近些年來,對于包括攝像機和數字靜態照相機的成像光學系統要求更高的變焦比、更高的性能和更小的大小。被提出以滿足這樣的要求的變焦鏡頭是如下的變焦鏡頭,·其以從物體起的順序包括第一透鏡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refractive power) ,第二透鏡組,其具有負折射光焦度;第三透鏡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以及,第四透鏡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其中,通過移動每ー個透鏡組來執行變焦(例如,參見日本特開專利公開No.2008-152288(A))。
技術實現思路
然而,需要更緊湊和具有更高的性能的變焦鏡頭??紤]到上述情況,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即使變焦比高也具有緊湊性和良好的光學性能的變焦鏡頭、使用該變焦鏡頭的成像設備和用于制造該變焦鏡頭的方法。為了實現這個目的,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一變焦鏡頭是以從物體起的順序包括下述部分的變焦鏡頭第一透鏡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二透鏡組,其具有負折射光焦度;第三透鏡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以及,第四透鏡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其中,在從廣角端狀態向遠攝端狀態變焦時,在第一透鏡組和第二透鏡組之間的距離改變,在第二透鏡組和第三透鏡組之間的距離改變,并且第四透鏡組首先向物體移動,然后向像移動,第三透鏡組以從物體起的順序包括第一正透鏡、負透鏡和第二正透鏡,第四透鏡組包括兩個透鏡構件,并且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2. 0<f3/fw<3. 00. 6<(-f3b)/f3<l. 0其中,f3表示第三透鏡組的焦距,fw表示在廣角端狀態中的變焦鏡頭的焦距,并且f3b表示第三透鏡組的負透鏡的焦距。在第一變焦鏡頭中,優選地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0. 3<f3/f4<0. 6其中,f3表示第三透鏡組的焦距,并且f4表示第四透鏡組的焦距。在第一變焦鏡頭中,優選地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1. 0<(-f2)/fw<l. 5其中,f2表示第二透鏡組的焦距,并且fw表示在廣角端狀態中的變焦鏡頭的焦距。在第一變焦鏡頭中,優選地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1. 0<TLt/ft<l. 2 其中,TLt表示在遠攝端狀態中的變焦鏡頭的全長,并且ft表示在遠攝端狀態中的變焦鏡頭的焦距。在第一變焦鏡頭中,優選地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1. 0<Dl/fw<l. 6其中,D1表示第一透鏡組在光軸上的厚度,并且fw表示在廣角端狀態中的變焦鏡頭的焦距。在第一變焦鏡頭中,優選地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1. 5<f3c/f3a<2. 5其中,f3c表示第三透鏡組的第二正透鏡的焦距,并且f3a表示第三透鏡組的第一正透鏡的焦距。第一變焦鏡頭中,優選的是,第四透鏡組以從物體起的順序通過由正透鏡構成的第一透鏡構件和由負透鏡構成的第二透鏡構件形成,并且,該正透鏡和該負透鏡中的至少ー個具有非球面。在第一變焦鏡頭中,優選地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0. l<(-f2)/fl<0. 2其中,f2表示第二透鏡組的焦距,并且fl表示第一透鏡組的焦距。在第一變焦鏡頭中,優選的是,第四透鏡組包括第一透鏡構件和經由空氣間隔設置在第一透鏡構件的像側上的第二透鏡構件。在情況下,也優選地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11. 5<(R42a+R41b)/(R42a_R41b)<-3. 5其中,R41b表示在第四透鏡組的第一透鏡構件中的最接近像的透鏡表面的近軸曲率半徑,并且R42a表示在第四透鏡組的第二透鏡構件中的最接近物體的透鏡表面的近軸曲率半徑。在第一變焦鏡頭中,優選的是,孔徑光闌設置在第三透鏡組的第一正透鏡的物體側附近,并且第三透鏡組和孔徑光闌在從廣角端狀態向遠攝端狀態變焦時沿著光軸一起移動。在第一變焦鏡頭中,優選的是,第三透鏡組的至少一部分能夠移動使得在相對于光軸垂直的方向上具有分量。在第一變焦鏡頭中,優選的是,第四透鏡組在從無限遠的物體向有限距離處的物體聚焦時沿著光軸移動。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一成像設備是包括在預定表面上形成物體的像的變焦鏡頭的成像設備,并且該變焦鏡頭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一變焦鏡頭。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二變焦鏡頭是如下的變焦鏡頭,其以從物體起的順序包括 第一透鏡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二透鏡組,其具有負折射光焦度;第三透鏡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以及,第四透鏡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其中,在從廣角端狀態向遠攝端狀態 變焦時,在第一透鏡組和第二透鏡組之間的距離改變,在第二透鏡組和第三透鏡組之間的距離改變,并且第四透鏡組首先向物體移動,然后向像移動,第三透鏡組以從物體起的順序包括第一正透鏡、負透鏡和第二正透鏡,并且,第四透鏡組包括第一透鏡構件和經由空氣間隔設置在第一透鏡構件的像側上的第二透鏡構件。在第ニ變焦鏡頭中,優選地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11. 5<(R42a+R41b)/(R42a_R41b)<-3. 5其中,R41b表示在第四透鏡組的第一透鏡構件中的最接近像的透鏡表面的近軸曲率半徑,并且R42a表示在第四透鏡組的第二透鏡構件中的最接近物體的透鏡表面的近軸曲率半徑。在第二變焦鏡頭中,優選地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2. 0<f3/fw<3. 0其中,f3表示第三透鏡組的焦距,并且fw表示在廣角端狀態中的變焦鏡頭的焦距。在第ニ變焦鏡頭中,優選地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0. 6<(-f3b)/f3<l. 0其中,f3表示第三透鏡組的焦距,并且f3b表示第三透鏡組的負透鏡的焦距。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二成像設備是包括在預定表面上形成物體的像的變焦鏡頭的成像設備,并且該變焦鏡頭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二變焦鏡頭。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用于制造變焦鏡頭的第一方法是ー種用于制造變焦鏡頭的方法,該變焦鏡頭以從物體起的順序具有第一透鏡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二透鏡組,其具有負折射光焦度;第三透鏡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以及,第四透鏡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其中,在從廣角端狀態向遠攝端狀態變焦時,在第一透鏡組和第二透鏡組之間的距離改變,在第二透鏡組和第三透鏡組之間的距離改變,并且第四透鏡組首先向物體移動,然后向像移動,第三透鏡組以從物體起的順序包括第一正透鏡、負透鏡和第二正透鏡,第四透鏡組包括兩個透鏡構件,并且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2. 0<f3/fw<3. 00. 6<(-f3b)/f3<l. 0其中,f3表示第三透鏡組的焦距,fw表示在廣角端狀態中的變焦鏡頭的焦距,并且f3b表示第三透鏡組的負透鏡的焦距。在用于制造變焦鏡頭的第一方法中,優選地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0. 3<f3/f4<0. 6其中,f3表示第三透鏡組的焦距,并且f4表示第四透鏡組的焦距。在用于制造變焦鏡頭的第一方法中,優選地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1. 0<(-f2)/fw<l. 5其中,f2表示第二透鏡組的焦距,并且fw表示在廣角端狀態中的變焦鏡頭的焦距。在用于制造變焦鏡頭的第一方法中,優選的是,第四透鏡組包括第一透鏡構件和經由空氣間隔設置在第一透鏡構件的像側上的第二透鏡構件。用于制造變焦鏡頭的第二方法是ー種用于制造變焦鏡頭的方法,該變焦鏡頭以從物體起的順序具有第一透鏡組,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二透鏡組,其具有負折射光焦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變焦鏡頭,以從物體起的順序包括:第一透鏡組,所述第一透鏡組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二透鏡組,所述第二透鏡組具有負折射光焦度;第三透鏡組,所述第三透鏡組具有正折射光焦度;以及,第四透鏡組,所述第四透鏡組具有正折射光焦度,在從廣角端狀態向遠攝端狀態變焦時,在所述第一透鏡組和所述第二透鏡組之間的距離改變,在所述第二透鏡組和所述第三透鏡組之間的距離改變,并且所述第四透鏡組首先向物體移動,然后向像移動,所述第三透鏡組以從物體起的順序包括第一正透鏡、負透鏡和第二正透鏡,所述第四透鏡組包括兩個透鏡構件,并且滿足下面的條件表達式。2.0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中村圭一,
申請(專利權)人:株式會社尼康,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