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一種防熱涂層拉伸剪切強度測試模型,所述測試模型包括上下金屬板材,中間粘接膠層,膠層中的纖維布以及粘貼在拉剪粘接面周圍金屬板上的紙質膠粘帶。本發明專利技術的試樣制作方法通過在膠層中添加了纖維布,有效控制了膠層的厚度和均勻性,同時因為增加了在拉剪粘接面周圍粘貼紙質膠粘帶工序,減少了不規則溢膠對測試結果的影響,提高了測試結果的穩定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涂層拉伸剪切模型,尤其涉及一種。
技術介紹
防熱涂層廣泛應用于導彈艙體、翼面外表面的大面積防熱,以及支架、整流罩等其它部位的防熱。其制造方法有噴涂、刷涂、低溫烘焙等,如果是纖維預浸料,則采用層疊固化。本專利技術涉及的涂層即為層疊固化的纖維預浸料防熱涂層。對于防熱涂層來說,涂層與基材是否粘接良好直接關系到涂層能否發揮其防熱功效。拉伸剪切強度測試是常用的測量涂層/基體材料的常溫界面結合強度的方法。 目前,高聚物抗拉剪性能試樣制作基本都是參照國標《膠粘劑拉伸剪切強度測定方法(金屬對金屬)》(GB/T 7124-1999)的規定進行的。防熱涂層由于在固化過程中,要經歷從常溫到高溫的過程,膠料的流動性相應的要經歷由稀到更稀,逐漸發生固化反應增稠,直至固化變硬的歷程。在這個過程中會發生膠液流失的現象,對于熱壓工藝制備的涂層來說,由于壓力的存在,膠液流失現象會更加嚴重,要獲得一定的粘接厚度難度很大,從而會導致粘接強度的大幅衰減。另一方面來說,大量膠液流出,積聚在搭接面周圍,形成大量不規則溢膠,會導致測試結果增大。這些都是目前采用拉伸剪切方法測試有機涂層粘接強度時測試結果分散性很大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專利技術一種提高測試結果穩定可靠性的涂層拉伸剪切測試模型及其制作方法成為當前測試領域亟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防熱涂層拉伸剪切強度測試模型,解決了固化過程中膠液流失帶來的粘接厚度不均的問題。本專利技術還進一步一基于上述的種防熱涂層拉伸剪切強度測試模型的制作方法,便于測試模型制作,操作方便。為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防熱涂層拉伸剪切強度測試模型,包括第一、第二板材,所述第一板材的一端為第一粘接部、第二板材的一端為第二粘接部,所述第一粘接部的一端面為第一粘接面,第二粘接部的一端面為第二粘接面,所述第一粘接面與第二粘接面涂敷粘接層,所述第一粘接面的粘接層鋪敷纖維布并與第二粘接面的粘接層對應搭接,所述第一、第二粘接面的粘接層與所述纖維布形成粘接涂層。如上所述的防熱涂層拉伸剪切強度測試模型,所述粘接層為含有填料的樹脂基料。如上所述的防熱涂層拉伸剪切強度測試模型,還包括粘貼在所述第一、第二粘接面周邊的膠粘帶。如上所述的防熱涂層拉伸剪切強度測試模型,所述的第一、第二板材為金屬。如上所述的防熱涂層拉伸剪切強度測試模型,所述粘貼在所述第一、第二粘接面周邊的膠粘帶為紙質膠粘帶。本專利技術還進一步一基于上述的種防熱涂層拉伸剪切強度測試模型的制作方法,包括在所述第一、第二板材上分別按照粘接尺寸做好標記第一粘接面和第二粘接面;在第一粘接面上涂敷粘接層;在第一粘接面涂敷的粘接層內鋪敷纖維布;在第二粘接面上涂敷粘接層; 將所述第一、第二板材的第一粘接面和第二粘接面按照標記的粘接尺寸位置對接。如上所述的防熱涂層拉伸剪切強度測試模型的制作方法,還包括在所述第一、第二粘接面的周邊分別粘貼膠粘帶的步驟。如上所述的防熱涂層拉伸剪切強度測試模型的制作方法,所述涂敷在第一、第二粘結面上的粘接層為填料的樹脂基料。如上所述的防熱涂層拉伸剪切強度測試模型的制作方法,所述第一、第二粘接面周邊的膠粘帶為紙質膠粘帶。如上所述的防熱涂層拉伸剪切強度測試模型的制作方法,所述的第一、第二板材為金屬。綜上所述,本專利技術采用在粘接層中鋪敷纖維布的方法,有效保證了膠層厚度和致密性;在測試模型的制備過程中增加了貼附膠粘帶工序,減小了不規則溢膠對測試結果的影響,制作方法簡單,方便操作,提高了測試結果穩定可靠性。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的防熱涂層拉伸剪切強度測試模型的側視結構圖。圖2是圖I的俯視圖。具體實施方式為進一步闡述本專利技術達成預定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方式、結構特征,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結構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下。在現有技術中,對于防熱涂層來說,涂層與金屬底材的粘接是需要重點考察的性能之一。目前航天航空用防熱涂層大量采用有機樹脂為基料,添加填料、貼附纖維布來達到降低導熱系數、提高強度等性能。本專利技術涉及的防熱涂層與金屬底材之間的粘接性能測試方法為拉伸剪切法。本專利技術的防熱涂層拉伸剪切強度測試模型采用單搭接形式,具體結構如圖I所/JNo本專利技術的測試試樣結構包括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在具體實施例中,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為金屬片,下文的描述中,以第一金屬片I和第二金屬片2為例進行技術方案描述,首先要對第一、第二金屬片1、2進行表面處理,處理方法與實際使用情況相同并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在此不再贅述。在第一、第二金屬片1、2上分別按照粘接尺寸做好標記,在第一、第二金屬片1、2的粘接面的周圍分別貼附紙質膠粘帶,如圖1、2中的標記3-10所示。本專利技術的測試試樣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在第一金屬片I的粘接面上涂上含有填料的樹脂基料,然后鋪敷一層剪裁好的纖維布11,如圖中標記11所示,再在金屬片2的粘接面上涂上樹脂基料,然后根據上述的第一、第二金屬片1、2需要粘接位置按照上述粘接尺寸標記將第一、第二金屬片1、2對接并放于夾具中,以保證試樣正確的搭接和精確的定位。涂于粘接面上的樹脂基料加上纖維布11構成粘接涂層12,如圖中12。本專利技術的纖維布增強防熱涂層拉伸剪切試樣的固化按現有技術的涂層工藝要求進行。在拉伸剪切強度試驗之前需先將紙質膠粘帶從金屬片表面分離開,由此,即完成了本專利技術的纖維布增強防熱涂層拉伸剪切試樣。本專利技術在防熱涂層拉伸剪切強度測試模型的制作中,一方面由于采用了在膠層中鋪敷纖維布的方法,保證了膠層的厚度且膠層更致密;另一方面由于采用了在試樣制作前在金屬片粘接部位周圍貼附紙質膠粘帶,并在拉伸剪切測試前從金屬片表面分離開的方法,有效減少了溢膠對粘接強度的影響,從而使拉伸剪切強度測試結果離散性更小,克服了一般有機涂層測試結果離散度大的問題,可以更好的表征纖維布增強防熱涂層的粘接性 倉泛。綜上所述,本專利技術采用在膠層中鋪敷纖維布的方法,有效保證了膠層厚度和致密性;在試樣制備過程中增加了貼附膠粘帶工序,減小了不規則溢膠對測試結果的影響。采用基于本專利技術的測試模型進行涂層拉伸剪切強度測試,由于測試模型的穩定可靠性,解決帶來的涂層拉伸剪切強度測試結果分散嚴重問題,也增加測試結果穩定可靠性,適于推廣應用。本專利技術在上述所舉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原理和結構,而非用以限制本專利技術,凡此種種依據本專利技術或現有技術的等效變換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顯而易見地得知,理應在本專利技術所公開保護的范疇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防熱涂層拉伸剪切強度測試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第二板材,所述第一板材的一端為第一粘接部、第二板材的一端為第二粘接部,所述第一粘接部的一端面為第一粘接面,第二粘接部的一端面為第二粘接面,所述第一粘接面與第二粘接面涂敷粘接層,所述第一粘接面的粘接層鋪敷纖維布并與第二粘接面的粘接層對應搭接,所述第一、第二粘接面的粘接層與所述纖維布形成粘接涂層。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防熱涂層拉伸剪切強度測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層為含有填料的樹脂基料。3.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防熱涂層拉伸剪切強度測試模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粘貼在所述第一、第二粘接面周邊的膠粘帶。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防熱涂層拉伸剪切強度測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 二板材為金屬。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防熱涂層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防熱涂層拉伸剪切強度測試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第二板材,所述第一板材的一端為第一粘接部、第二板材的一端為第二粘接部,所述第一粘接部的一端面為第一粘接面,第二粘接部的一端面為第二粘接面,所述第一粘接面與第二粘接面涂敷粘接層,所述第一粘接面的粘接層鋪敷纖維布并與第二粘接面的粘接層對應搭接,所述第一、第二粘接面的粘接層與所述纖維布形成粘接涂層。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辛燕,李辰,任毅,黃小貝,楊京,
申請(專利權)人:航天科工防御技術研究試驗中心,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