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環形套筒窯燃氣壓力檢測裝置用引壓裝置,包括引壓管、控制閥、蓄水器、連接部、氮氣管、減壓閥和氮氣供應罐,所述引壓裝置通過引壓管一端與檢測儀器相連,另一端與燃氣管道相連,所述引壓管下方有三個連接口,3個連接口與第一控制閥、第二控制閥和第三控制閥依次進行連接,所述第三控制閥下方與第一蓄水器相連,所述連接部一端安裝在第二控制閥下方,另一端與氮氣管相連,所述氮氣管另一端依次連有減壓閥和氮氣供應罐。本發明專利技術通過對現有引壓管道進行改進,將其改進為一種引壓裝置,從而能將燃氣及時準確的引到檢測裝置,從而能確保檢測裝置數值檢測的準確性,從而能有效解決管道積水,堵塞的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環形套筒窯燃氣壓力檢測裝置輔助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環形套筒窯燃氣壓力檢測裝置用弓I壓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環形套筒窯燃氣的壓力檢測與流量檢測主要是通過引壓管直接引到作為檢測裝置的壓力變送器或流量變送器進行檢測,但是由于燃氣中水分,雜質往往比較多,因此容易造成引壓管發生積水,堵塞等現象,使得檢測裝置無法準確的檢測出燃氣的壓力或流量,甚至無法顯示出相應的數值,因此當引壓管發生積水,堵塞等現象發生時,需要對引壓管進行維護,不但費時費力而且會極大的妨礙石灰窯的正常生產。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以上問題,本專利技術通過對現有引壓管道進行改進,將其改進為一種引壓裝置,通過弓I壓裝置從而能將燃氣及時準確的弓I到檢測裝置,從而能確保檢測裝置數值檢測的準確性,有效解決管道積水,堵塞的問題,為達此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環形套筒窯燃氣壓力檢測裝置用引壓裝置,包括引壓管、控制閥、蓄水器、連接部、氮氣管、減壓閥和氮氣供應罐,所述引壓裝置通過引壓管一端與檢測儀器相連,另一端與燃氣管道相連,所述引壓管下方有三個連接口,3個連接口與第一控制閥、第二控制閥和第三控制閥依次進行連接,所述第三控制閥下方與第一蓄水器相連,所述連接部一端安裝在第二控制閥下方,另一端與氮氣管相連,所述氮氣管另一端依次連有減壓閥和氮氣供應罐。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蓄水器下方設置有第四控制閥,本專利可通過蓄水器下方控制閥將蓄水池內水排出,也可采用拆卸蓄水器的方式將蓄水器內水排出,廠家可根據需要選擇是否增加控制閥。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氮氣管下方有一個連接口,所述連接口與第五控制閥相連,所述第五控制閥與第二蓄水器相連,本專利可通過在氮氣管上設置蓄水器的方式來避免氮氣管發生積水。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蓄水器下方連有第六控制閥,本專利可通過蓄水器下方控制閥將蓄水池內水排出,也可采用拆卸蓄水器的方式將蓄水器內水排出,廠家可根據需要選擇是否增加控制閥。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控制閥、第二控制閥、第三控制閥、第四控制閥、第五控制閥和第六控制閥均為球閥,本專利控制閥可采用易于控制的球閥也可采用其他閥體,具體采用何種閥體廠家可根據需要進行選擇。本專利技術通過對現有引壓管道進行改進,將其改進為一種引壓裝置,從而能將燃氣及時準確的引到檢測裝置,以確保檢測裝置數值檢測的準確性,此外本專利設置了專門的排水管道因此可將管道內水直接排入蓄水器,因此可避免管道內產生積水,此外本專利還設計了氮氣吹掃裝置,從而可將管道內雜質通過氮氣吹掃排除,因此可避免因雜質而造成管道堵塞,從而能有效解決管道積水和堵塞問題。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部分結構示意 圖2是本專利技術部分結構示意 圖中的構件為 I、檢測儀器;2、引壓管;3、燃氣管道; 4、第一控制閥;5、第二控制閥;6、第三控制閥; 7、第一蓄水器;8、第四控制閥;9、連接部; 10、氮氣管;11、第五控制閥;12、第二蓄水器; 13、第六控制閥;14、 減壓閥;15、氮氣供應罐;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專利技術做詳細的說明 本專利技術通過對現有引壓管道進行改進,將其改進為一種引壓裝置,通過引壓裝置從而能將燃氣及時準確的引到檢測裝置,從而能確保檢測裝置數值檢測的準確性,有效解決管道積水,堵塞的問題。作為本專利技術一種具體實施例,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環形套筒窯燃氣壓力檢測裝置用引壓裝置,包括引壓管2、控制閥、蓄水器、連接部、氮氣管10、減壓閥14和氮氣供應罐15,所述引壓裝置通過引壓管2 —端與檢測儀器I相連,另一端與燃氣管道3相連,通過引壓管2能將燃氣及時準確的引到檢測裝置,從而能確保檢測裝置數值檢測的準確性,所述引壓管2下方有三個連接口,3個連接口與第一控制閥4、第二控制閥5和第三控制閥6依次進行連接,所述第三控制閥6下方與第一蓄水器7相連,通過蓄水器7可將管道內水直接排入蓄水器7,從而可避免管道內發生積水,所述連接部9 一端安裝在第二控制閥5下方,另一端與氮氣管10相連,所述氮氣管10另一端依次連有減壓閥14和氮氣供應罐15,通過減壓閥14可對氮氣供應罐15內壓力進行控制,使氮氣吹入管道,從而可將管道內雜質排除,因此可避免因雜質而造成管道堵塞,所述第一控制閥4、第二控制閥5、第三控制閥6可采用易于控制的球閥也可采用其他閥體,具體采用何種閥體廠家可根據需要進行選擇。作為本專利技術一種最佳具體實施例,本專利技術提供結構示意圖如圖I和圖2所示的一種環形套筒窯燃氣壓力檢測裝置用引壓裝置,包括引壓管2、控制閥、蓄水器、連接部、氮氣管10、減壓閥14和氮氣供應罐15,所述引壓裝置通過引壓管2 —端與檢測儀器I相連,另一端與燃氣管道3相連,通過引壓管2能將燃氣及時準確的引到檢測裝置,從而能確保檢測裝置數值檢測的準確性,所述引壓管2下方有三個連接口,3個連接口與第一控制閥4、第二控制閥5和第三控制閥6依次進行連接,所述第三控制閥6下方與第一蓄水器7相連,通過蓄水器可將管道內水直接排入蓄水器,從而可避免管道內發生積水,所述第一蓄水器7下方設置有第四控制閥8,通過蓄水器下方控制閥可將蓄水池內水排出,也可采用拆卸蓄水器的方式將蓄水器內水排出,廠家可根據需要選擇是否增加控制閥,所述連接部9 一端安裝在第二控制閥5下方,另一端與氮氣管10相連,所述氮氣管10另一端依次連有減壓閥14和氮氣供應罐15,通過減壓閥14可對氮氣供應罐15內壓力進行控制,使氮氣吹入管道,從而可將管道內雜質排除,因此可避免因雜質而造成管道堵塞,所述氮氣管10下方有一個連接口,所述連接口與第五控制閥11相連,所述第五控制閥11與第二蓄水器12相連,本專利可通過在氮氣管10上設置蓄水器的方式來避免氮氣管10發生積水,所述第二蓄水器12下方 連有第六控制閥13,本專利可通過蓄水器下方控制閥將蓄水池內水排出,也可采用拆卸蓄水器的方式將蓄水器內水排出,廠家可根據需要選擇是否增加控制閥,所述第一控制閥4、第二控制閥5、第三控制閥6、第四控制閥8、第五控制閥11和第六控制閥13均采用球閥,本專利控制閥可采用易于控制的球閥也可采用其他閥體,具體采用何種閥體廠家可根據需要進行選擇。作為本專利具體工作方式,本專利檢測燃氣壓力或流量時,需先關閉相應閥門,再通過引壓管2將燃氣管道3中的燃氣引到檢測儀器1,即可進行相應的檢測。本專利排水管路工作時,只需先將第三控制閥6打開,第四控制閥8關閉,使水直接排入第一蓄水器7,同時根據第一蓄水器7內水位定期打開第四控制閥8,將第一蓄水器7中的水排出即可。本專利氮氣吹掃系統工作時,只需先將第二控制閥5打開,再調整減壓閥14,使減壓閥14內氮氣壓力調整至合適值,再對引壓管2進行吹掃,吹掃同時根據需要間歇打開或關閉第一控制閥4和第四控制閥8,即可通過氮氣同時完成對第一蓄水器7內雜質的吹掃,吹掃完成后,關閉第二控制閥5,打開第五控制閥11,再根據需要間歇打開或關閉第六控制閥13,即可完成對對第二蓄水器12內雜質的吹掃。以上所述,僅是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是對本專利技術作任何其他形式的限制,而依據本專利技術的技術實質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變化,仍屬于本專利技術所要求保護的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環形套筒窯燃氣壓力檢測裝置用引壓裝置,包括引壓管(2)、控制閥、蓄水器、連接部、氮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環形套筒窯燃氣壓力檢測裝置用引壓裝置,包括引壓管(2)、控制閥、蓄水器、連接部、氮氣管(10)、減壓閥(14)和氮氣供應罐(15),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壓裝置通過引壓管(2)一端與檢測儀器(1)相連,另一端與燃氣管道(3)相連,所述引壓管(2)下方有三個連接口,3個連接口與第一控制閥(4)、第二控制閥(5)和第三控制閥(6)依次進行連接,所述第三控制閥(6)下方與第一蓄水器(7)相連,所述連接部(9)一端安裝在第二控制閥(5)下方,另一端與氮氣管(10)相連,所述氮氣管(10)另一端依次連有減壓閥(14)和氮氣供應罐(15)。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高英杰,胡榮卓,和建章,郭占軍,
申請(專利權)人:南京梅山冶金發展有限公司,寶鋼集團上海梅山有限公司,上海梅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