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利用氣體進行物料干燥的干燥裝置,包括一端設有至少一個進料斗、另一端設有至少一個卸料斗的密封殼體,在所述密封殼體的內部設有至少部分沿所述密封殼體自進料斗向卸料斗方向運動的物料傳送機構,所述密封殼體上還設有進氣口和抽氣口,用于干燥換熱的氣體自所述進氣口進入密封殼體內部,并與所述物料傳送機構呈反向運動逆流換熱后從所述抽氣口流出。本發明專利技術可以采用低壓蒸汽、低溫煙氣等低熱值低壓力的氣體作為熱源進行物料干燥,從而充分利用余氣、尾氣,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此外,還可以延長物料的干燥時間,增加物料與氣體之間的熱交換效率;并根據需要干燥的物料數量,而增減物料干燥盤的數量,從而提高干燥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物料干燥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利用氣體進行物料干燥的干燥裝置。本專利技術可廣泛地應用于化工、煤炭、建材以及冶金領域。
技術介紹
脫水干燥技術從類型上可分為機械脫水法、蒸發脫水法以及非蒸發脫水法。其中,機械脫水法主要采用濃縮機,離心分離機以及熱壓機等設備。非蒸發脫水法主要指高溫高壓蒸汽干燥技術。這兩種方法的能耗均高,且處理能力和脫水效率仍有待提高。而蒸發脫水法從干燥機理上可分為直接干燥和間接干燥。直接干燥法中,目前應用最為成熟的是回轉管式干燥技術,但是其存在能耗高、占地面積大,且物料與干燥介質接 觸不均勻等技術缺陷,此外,也存在有一定的傳熱問題。間接干燥法主要是利用低壓飽和蒸汽對物料進行間接加熱,安全性高,能夠連續操作運行。此方法主要包括筒式蒸汽干燥技術、流化床蒸汽干燥技術、空氣-蒸汽聯合干燥技術等。這些方法處理能力小、耗能和耗水量大,通常與熱電廠的熱力循環集成,利用電廠蒸汽輪機的抽汽進行干燥。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出一種干燥效率高、能耗小、調節靈活、節能環保、結構簡單、可以利用余氣或尾氣等低熱值低壓力的氣體作為干燥換熱氣體的干燥裝置。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利用氣體進行物料干燥的干燥裝置,包括一端設有至少一個進料斗、另一端設有至少一個卸料斗的密封殼體,在所述密封殼體的內部設有至少部分沿所述密封殼體自進料斗向卸料斗方向運動的物料傳送機構,所述密封殼體上還設有進氣口和抽氣口,用于干燥換熱的氣體自所述進氣口進入密封殼體內部,并與所述物料傳送機構呈反向運動逆流換熱后從所述抽氣口流出。優選地,所述進料斗設置在所述密封殼體的上部,所述卸料斗設置在所述密封殼體的下部,所述進氣口設置在密封殼體的下側,所述抽氣口設置在密封殼體的上側;并且所述物料傳送機構包括設置在所述密封殼體內壁上的升降機構,以及設置在所述升降機構上的物料干燥盤。更優選地,所述物料干燥盤包括開有若干通孔的托板,以及設置在所述通孔上的長度為50 200mm、直徑為10 30mm的薄壁鋼管。進一步,所述升降機構包括固定在所述密封殼體內壁上并沿密封殼體軸向設置的升降導槽、與所述升降導槽相配合運動的導條、以及固定在所述導條上的承重桿,所述物料干燥盤設置在所述承重桿上。優選地,所述升降機構還包括驅動裝置以及相互配合的傳動齒輪和傳動鏈條,所述導條與所述傳動鏈條配合連接,所述驅動裝置通過傳動齒輪和傳動鏈條驅動所述導條沿著升降導槽運動。更優選地,在承載物料時,所述物料干燥盤與所述升降導槽相互垂直設置。進一步,所述升降機構包括多組相互平行的升降導槽以及多組相互平行的物料干燥盤、承重桿和導條。優選地,所述物料傳送機構在所述密封殼體內部呈循環運動。優選地,所述物料傳送機構在所述密封殼體內部呈直線運動。優選地,所述用于干燥換熱的氣體為低熱值低壓力氣體,例如其壓力低于I個標準大氣壓,溫度低于150攝氏度。所述用于干燥換熱的氣體可以為低壓蒸汽、低溫煙氣等低熱值低壓力的氣體,從而使得本專利技術可以充分利用各種的余氣或尾氣,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基于上述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的優點是 I、采用逆流干燥的方式,可以延長物料的干燥時間,增加物料與氣體之間的熱交換效率。2、可以根據需要干燥的物料數量,而增減物料干燥盤的數量,從而提高干燥效率。3、本專利技術可以各種氣體進行物料干燥,尤其可以采用低壓蒸汽、低溫煙氣等低熱值低壓力的氣體作為熱源進行物料干燥,從而能夠充分地利用各種余氣、尾氣,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附圖說明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專利技術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構成對本專利技術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I為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物料干燥盤的俯視圖。圖中1-進料斗,2-抽氣口,3-密封殼體,4-進氣口,5-傳動齒輪,6-傳動鏈條,7-卸料斗,8-承重桿,9-導槽,10-物料干燥盤,11-導條,12-托板,13-薄壁鋼管。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參見圖1,其中示出本專利技術一種利用氣體進行物料干燥的干燥裝置的優選實施例,包括一端設有至少一個進料斗I、另一端設有至少一個卸料斗7的密封殼體3,本專利技術所述的密封殼體3可以為水平放置,也可以為傾斜放置或豎直放置,在本實施例中,優選為豎直放置,如圖I所示。其中,密封殼體3的上端設有一個進料斗I、下端設有一個卸料斗7,當然也可以根據需要分別設置兩個或多個的進料斗及卸料斗,這樣可以充分利用物料自身的重力進行卸料。物料的卸料過程,本專利技術將在如下的內容中進行詳細描述。進一步,在所述密封殼體3的內部設有至少部分沿所述密封殼體3自進料斗I向卸料斗7方向運動的物料傳送機構,所述密封殼體3上還設有進氣口 4和抽氣口 2,用于干燥換熱的氣體自所述進氣口 4進入密封殼體3內部,并與所述物料傳送機構呈反向運動逆流換熱后從所述抽氣口 2流出,由此,使得干燥換熱氣體的流動方向與物料傳送方向相反,進而實現物料和氣體的逆流換熱,并延長物料的干燥時間,增加物料與氣體之間的熱交換效率。優選地,如圖I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進料斗I設置在所述密封殼體3的上部,所述卸料斗7設置在所述密封殼體3的下部,所述進氣口 4設置在密封殼體3的下側,所述抽氣口 2設置在密封殼體3的上側;并且所述物料傳送機構包括設置在所述密封殼體3內壁上的升降機構,以及設置在所述升降機構上的物料干燥盤10。由此,通過所述升降機構帶動物料干燥盤10進行升降運動,進而將待干燥的物料向下傳送;而用于干燥換熱的氣體自密封殼體3的下側進入密封殼體內部,并進行上升運動,然后從位于密封殼體3上側的抽氣口 2中被抽出。此過程中,在豎直方向上實現了物料與干燥換熱氣體的逆流換熱。當然,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不難理解,當本專利技術所述的密封殼體3為水平放置或傾斜放置時,也可以通過將密封殼體3上的物料進出口與干燥換熱氣體進出口設置在密封殼體3上相反的兩端或兩側來實現物料與干燥換熱氣體的逆流換熱。優選地,如圖2所示,所述物料干燥盤10包括開有若干通孔的托板12,以及設置在所述通孔上的長度為50 200mm、直徑為10 30mm的薄壁鋼管13。本專利技術的上述結構使其與傳統的流化床干燥裝置不同,即通過薄壁鋼管13與物料進行間接換熱,因此,本專利技術對物料的顆粒尺寸要求不高,適用性較廣。·進一步,參見圖1,本實施例所述的升降機構包括固定在所述密封殼體3內壁上并沿密封殼體3軸向設置的升降導槽9、與所述升降導槽9相配合運動的導條11、以及固定在所述導條11上的承重桿8,所述物料干燥盤10設置在所述承重桿8上。更進一步,所述升降機構還包括驅動裝置以及相互配合的傳動齒輪5和傳動鏈條6,所述導條11與所述傳動鏈條6配合連接,所述驅動裝置通過傳動齒輪5和傳動鏈條6驅動所述導條11沿著升降導槽9運動。并且,優選地,在承載物料時,所述物料干燥盤10與所述升降導槽9相互垂直設置。更優選地,為了更多、更有效地進行物料干燥,基于物料干燥盤10與升降導槽9之間相互垂直的位置關系,本專利技術所述的升降機構可以包括多組相互平行的升降導槽9(在本實施例為在豎直方向上相互平行的多組升降導槽9)以及多組相互平行的物料干燥盤10、承重桿8和導條11 (在本實施例中為水平方向上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利用氣體進行物料干燥的干燥裝置,包括一端設有至少一個進料斗(1)、另一端設有至少一個卸料斗(7)的密封殼體(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密封殼體(3)的內部設有至少部分沿所述密封殼體(3)自進料斗(1)向卸料斗(7)方向運動的物料傳送機構,所述密封殼體(3)上還設有進氣口(4)和抽氣口(2),用于干燥換熱的氣體自所述進氣口(4)進入密封殼體(3)內部,并與所述物料傳送機構呈反向運動逆流換熱后從所述抽氣口(2)流出。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何旭初,雷剛,李平,
申請(專利權)人:煙臺龍源電力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