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系關于一種發光二極管照明裝置及其水冷式散熱模塊,包括:照明部件以及水冷散熱模塊,水冷散熱模塊至少包括:導熱座,與照明部件接觸;流體輸送組件,用以驅動冷卻流體循環流動,具有一吸熱板件,且該吸熱板件具有多個吸熱塊;以及導熱組件,系與導熱座及流體輸送組件相連通,以形成循環流道,以供冷卻流體于循環流道中流動,借以將照明部件所產的熱能由導熱座吸收,再由循環流道中的冷卻流體循環輸送,以進行水冷散熱。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系關于一種水冷式散熱模塊,尤指一種適用于發光二極管照明的發光二極管照明裝置及其水冷式散熱模塊。
技術介紹
隨著工業技術的進步,照明技術、器具、工藝及方法也持續地發展、創新,其中又以發光二極管(Light-Emitting Diode, LED)光源為目前照明技術的主流。發光二極管的低功耗特性,不僅可減少發電廠對原油的使用量,也可大幅減少發電過程中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對地球資源的保護、溫室效應的防止以及地球環境綠化有著莫大的貢獻,因應現 代環保節能減碳的需求,以逐漸取代傳統白熾燈以及螢光燈的照明產業,先進國家甚至已立法督導公共照明設施替換為更加節能的發光二極管光源。為增加發光二極管更廣、更多的照明度,以應用于交通號志燈、路燈,甚至一般家庭及辦公室的室內照明,多采用提高發光二極管的面積或使用多個發光二極管集束,來獲得高亮度,而此方式勢必要增加整體的電流。然而,高電流所伴隨的高熱量問題,卻是無法避免的,尤其是當使用每瓦特六十流明以上的高發光功率發光二極管時,高熱量所帶來的發光亮度減低以及使用壽命衰減現象更是業界不得不正視的問題。舉例而言,當發光二極管的p-n接面溫度(p-n junction temperature)于攝氏75度時,其亮度僅剩下攝氏25度(標準工作溫度)時的80%,若p-n接面溫度于攝氏175度時,其亮度僅剩下攝氏25度時的40% ;同樣,以p-n接面溫度為準,于攝氏75度的工作溫度使用時,發光二極管的壽命僅有攝氏50度使用時的50%,若于攝氏150度的工作溫度使用時,發光二極管的壽命僅有攝氏50度使用時的5%。溫度對亮度的影響是線性,但對壽命的影響就呈指數性,同樣以接面溫度為準,若一直保持在50°C以下使用則LED有近20,000小時的壽命,75°C則只剩10,000小時,100°C剩5,000小時,125。。剩2,000小時,150。。剩I, 000小時。以上的數值顯示,當溫度光從50°C變成2倍的100°C,使用壽命就從20,000小時縮成1/4倍的5,000小時,由此可知高溫對LED的傷害極大。因此,高溫的工作環境,不但會降低發光二極管的亮度,同時也會大幅減短發光二極管照明裝置的使用壽命,徒增資源的浪費以及購買的成本,甚至無法達到最初節能減碳的目的,實有立即改進的必要。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發光二極管照明裝置,俾解決已知的發光二極管透過增加電流的方式提高亮度時,所伴隨的高熱量導致的高溫工作環境,易造成發光二極管亮度減低以及使用壽命衰減的缺點。本專利技術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水冷散熱模塊,借由流體輸送組件驅動冷卻流體于導熱座、導熱組件及流體輸送組件中的循環流道內循環流動,以達成加速進行該發光二極管照明裝置的水冷散熱作用,進而達成保持發光二極管的高亮度以及延長使用壽命等功效。 為達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的一較廣義實施態樣為提供一種發光二極管照明裝置,包括照明部件以及水冷散熱模塊,水冷散熱模塊至少包括導熱座,與照明部件接觸;流體輸送組件,用以驅動冷卻流體循環流動,具有一吸熱板件,且該吸熱板件具有多個吸熱塊;以及導熱組件,系與導熱座及流體輸送組件相連通,以形成循環流道,以供冷卻流體于循環流道中流動,借以將照明部件所產的熱能由導熱座吸收,再由循環流道中的冷卻流體循環輸送,以進行水冷散熱。為達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的另一較廣義實施態樣為一種水冷散熱模塊,適用于發光二極管照明裝置,該發光二極管照明裝置具有照明部件,該水冷散熱模塊至少包括導熱座,與照明部件接觸;流體輸送組件,用以驅動冷卻流體循環流動,具有一吸熱板件,且該吸熱板件具有多個吸熱塊;以及導熱組件,系與導熱座及流體輸送組件相連通,以形成循環流道,以供冷卻流體于循環流道中流動,借以將照明部件所產的熱能由導熱座吸收,再由循環流道中的冷卻流體循環輸送,以進行水冷散熱。附圖說明圖IA:其系為本專利技術較佳實施例的具水冷散熱模塊的發光二極管照明裝置的分解結構圖。圖IB :其系為圖IA的組裝結構示意圖。圖2A :其系為圖IA所示的發光二極管照明裝置的導熱座的正面分解結構示意圖。圖2B :其系為圖2A的背面分解結構示意圖。圖3A :其系為圖IA所示的發光二極管照明裝置的流體輸送組件的正面分解結構示意圖。圖3B :其系為圖3A的背面分解結構示意圖。圖4A :其系為圖3A所示的流體輸送組件的吸熱板件的正面結構示意圖。圖4B :其系為圖4A的背面結構示意圖。圖5:其系為本專利技術較佳實施例的發光二極管照明裝置及其水冷散熱模塊應用于頭燈的示意圖。發光二極管照明裝置I水冷式發光二極管頭燈10照明部件2固定結構20水冷散熱模塊3導熱座31本體310入口310a出口310b容置部310c導熱蓋體311內表面311a外表面311b吸熱塊311c、331b、331d導熱組件32循環導管321、322電源線323流體輸送組件33風扇330·吸熱板件331第一表面331a第二表面331c通道33Ie閥體座332儲液室332a開口332b、332c閥體薄膜333入口閥門結構333a出口閥門結構333b電路板334閥體蓋體335入口閥門通道335a出口閥門通道335b壓力腔室335c致動裝置336振動薄膜336a致動器336b蓋體337入口通道338a出口通道338b攜帶本體具體實施例方式體現本專利技術特征與優點的一些典型實施例將在后段的說明中詳細敘述。應理解的是本專利技術能夠在不同的態樣上具有各種的變化,其皆不脫離本專利技術的范圍,且其中的說明及圖示在本質上系當作說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專利技術。請參閱圖IA及1B,其系分別為本專利技術較佳實施例的具水冷散熱模塊的發光二極管照明裝置的分解結構及組裝結構示意圖。如圖1A、1B所示,本專利技術的發光二極管照明裝置I至少包括照明部件2以及水冷散熱模塊3,照明部件2中設置有多個發光二極管(LED),以作為光源、提供照明之用,水冷散熱模塊3系與照明部件2連接設置,用以對照明部件2進行散熱。其中,水冷散熱模塊3系包括導熱座31、導熱組件32以及流體輸送組件33,導熱座31的一端系貼附連接于高產熱的照明部件2,用以吸收照明部件2所產生的熱能,再由與導熱座31相連通的導熱組件32傳遞至流體輸送組件33中。于一些實施例中,導熱組件32至少包括兩循環導管321、322,此兩循環導管321、322的一端系與導熱座31相連通,另一端則與流體輸送組件33的入口通道338a及出口通道338b相連通,如此以形成一循環流道,并可透過此連通設置于導熱座31、導熱組件32以及流體輸送裝置33中的循環流道,以使冷卻流體于循環流道中流動,俾將照明部件2所產的熱能攜帶至流體輸送組件33中進行散熱。以及,流體輸送組件33可為但不限于壓電泵,用以驅動冷卻流體于導熱座31及導熱組件32的循環流道內循環流動,于另一些實施例中,在流體輸送組件33上更可增設一主 動式散熱裝置,例如風扇330,其系可設置于流體輸送組件33的吸熱板件331之上,用以對吸熱板件331進行主動式散熱,俾利加速進行對照明部件2的散熱,進而達成保持發光二極管的高亮度以及延長使用壽命等功效。此外,由于流體輸送組件33具有可拆卸的特性,當流體輸送組件33損壞、故障時,僅需更換流體輸送組件33,而無須更換整組發光二極管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發光二極管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照明部件;以及一水冷散熱模塊,至少包括:一導熱座,與該照明部件接觸;一流體輸送組件,用以驅動一冷卻流體循環流動,具有一吸熱板件,且該吸熱板件具有多個吸熱塊;以及一導熱組件,系與該導熱座及該流體輸送組件相連通,以形成一循環流道,以供該冷卻流體于該循環流道中流動,借以將該照明部件所產的熱能由該導熱座吸收,再由該循環流道中的冷卻流體循環輸送,以進行水冷散熱。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世昌,徐振春,
申請(專利權)人: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