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機械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變徑管及其調節方法,該變徑管包括:密封管、漸縮管以及調節環;漸縮管兩端半徑不同;漸縮管半徑較小的一端的管壁上設置有多個缺口;調節環設置于所述漸縮管的外周壁上,且與漸縮管之間通過螺紋相連;密封管套于所述漸縮管外,一端連接有環狀連接件,另一端連接有管道連接構件;所述環狀連接件與所述調節環可轉動的連接;所述密封管的內周壁上設置有第一鎖止臺;所述漸縮管的外周壁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一鎖止臺配合的第二鎖止臺。該變徑管在其漸縮管的側壁上設置了缺口,并在漸縮管的外周壁上設置了調節環,調節環在漸縮管外周壁的轉動調節缺口的大小,從而調節管口的直徑,實現了該變徑管的變徑幅度的調節。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機械領域,尤其是涉及ー種變徑管及其調節方法。
技術介紹
目前,用于調節各種流體的流量所用到的變徑管一般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管道連接構件,另ー個是用于改變流體的流量的漸縮管;該漸縮管的直徑在其軸線方向上由一端到另一端逐漸縮小,形成一端直徑小于另外一端直徑的空管;管道連接構件設置在漸縮管的管ロ處,用于和管道相連接。在使用的時候,將漸縮管通過管道連接構件與管道連接起來,或直接對焊連接,即實現了各種流體的流量的變換。由于這種變徑管在制作的時候就將變徑的值固定,因此想要改變變徑管的變徑 值,只能更換新的變徑管。事實上,在變徑管安裝的時候,往往需要經過多次調試,才能夠確定所需要的變徑管的口徑。在多次調試的過程中,要制作不同口徑的變徑管,分別安裝在管道中進行測試,才能夠確定所需要的變徑管的口徑。在這種變徑管使用的過程中,當管道中需要的流體的流量變化的時候,通常都需要對原來安裝在管道上的變徑管進行更換。這就需要將原來安裝在管道上的變徑管拆卸下來,并將新的符合需求的變徑管安裝在管道上。因此,現有的變徑管的變徑幅度無法調整,在安裝的時候即耗費了大量的時間,不方便用戶的使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出了,該變徑管的變徑幅度可調,減少了安裝時耗費的時間,方便用戶的使用。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種變徑管包括密封管、漸縮管以及調節環;所述漸縮管兩端半徑不同;所述漸縮管半徑較小的一端的管壁上設置有多個缺n ;所述調節環設置于所述漸縮管的外周壁上,且與所述漸縮管之間通過螺紋相連;所述密封管套于所述漸縮管外,一端固定連接有環狀連接件,另一端連接管道連接構件;所述環狀連接件與所述調節環可轉動的連接;所述密封管的內周壁上設置有第一鎖止臺;所述漸縮管的外周壁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一鎖止臺配合的第二鎖止臺。優選地,所述環狀連接件與所述調節環可轉動的連接,包括所述調節環上與所述環狀連接件連接的一面上設置有環形凹槽;所述環形凹槽與所述調節環共軸;所述環形凹槽中設置有滑塊;所述滑塊與所述調節環滑動連接;所述環狀連接件與所述滑塊固定連接。優選地,所述環狀連接件與所述調節環之間還設置有密封圏。優選地,所述環狀連接件與所述滑塊上設置有相互配合的連接孔;所述環狀連接件與所述滑塊通過穿過所述連接孔的螺栓固定連接。優選地,所述滑塊與所述調節環滑動連接包括所述環形凹槽的開ロ處覆蓋有擋環;所述擋環與所述環形凹槽共軸。優選地,所述漸縮管包括漸縮部以及導向部;所述導向部連接于所述漸縮部直徑較大的一端,且所述導向部的直徑與所述漸縮部直徑較大的一端的直徑相同;所述第二鎖止臺設置于所述漸縮部和/或所述導向部的外周壁上。 優選地,所述管道連接構件為環狀,且與所述密封管共軸;所述管道連接構件朝向所述漸縮管的一側還設置有內導向管;所述內導向管與所述導向部共軸,并套在所述導向部的內周面。優選地,所述密封管的內周壁上還設置有限位構件。優選地,所述漸縮管的內周壁上還套接有可伸縮的襯里。一種變徑管的調節方法,包括轉動所述調節環,使得所述調節環于所述漸縮管外周壁上轉動,使得漸縮管上設置有缺ロ的一端ロ徑變化至預設值;將所述調節環以及所述環狀連接件固定。本專利技術提供的變徑管及其調節方法相比現有技術而言,包括密封管、漸縮管以及調節環;所述漸縮管兩端半徑不同;所述漸縮管半徑較小的一端的管壁上設置有多個缺ロ ;所述調節環設置于所述漸縮管的外周壁上,且與所述漸縮管之間通過螺紋連接,進而,所述調節環能夠在所述漸縮管的外周壁上轉動,當所述調節環向著所述漸縮管半徑較大的一端轉動時,由于所述漸縮管的管壁上設置有多個缺ロ,漸縮管的側壁受到調節環的擠壓,漸縮管的側壁受ー個向內的壓力,在這個壓力下,側壁之間的缺ロ減小,進而使得漸縮管上設置有缺ロ的一端的管ロ的直徑變小,從而減小通過該變徑管的流量;當調節環向著漸縮管上直徑較小的ー側轉動的時候,由于漸縮管的側壁本身的弾力,缺ロ恢復到原來的大小,進而使得漸縮管上設置有缺ロ的一端的管ロ的直徑變大,從而增加通過該變徑管的流量。所述密封管套于所述漸縮管外,一端固定連接有環狀連接件,另一端連接管道連接構件,所述環狀連接件與所述調節環可轉動的連接,進而,當液體或者氣體在漸縮管內流動的時候,當其從漸縮管的側壁上的缺ロ流出的時候,由于有密封管的阻擋,不會流到外界,造成液體或者氣體的泄漏,所述管道連接構件用于將所述密封管和其他的管道連接起來,不影響變徑管的正常使用。當調節環轉動的時候,由于漸縮管只與調節環相連接,因此為了防止漸縮管隨著調節環的轉動而轉動,起不到調節漸縮管管ロ半徑的作用,因此在密封管的內周壁上設置第一鎖止臺,漸縮管的外周壁上設置于所述第一鎖止臺相配合的第二鎖止臺,當調節環轉動的時候,第一鎖止臺和第二鎖止臺相互抵觸,使得漸縮管不會隨著調節環的轉動而轉動,使得調節環與密封管的相對位置不變,而漸縮管隨調節環的轉動在密封管內滑動。進而,本專利技術所提供的變徑管的變徑幅度可調,減少了安裝時耗費的時間,方便用戶的使用。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一個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專利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I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所提供的變徑管的截面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所提供的變徑管的橫截面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ニ所提供的變徑管的截面示意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三所提供的變徑管的截面示意圖; 圖5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四所提供的變徑管的截面示意圖;圖6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五所提供的變徑管的調節方法的流程圖。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使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本專利技術所提供的變徑管及其調節方法,在其漸縮管的側壁上設置了多個缺ロ,并在漸縮管的外周壁上設置了與漸縮管螺紋配合的調節環,通過調節環在漸縮管外周壁的轉動來調節缺ロ的大小,從而調節設置了缺ロ的管ロ的直徑,從而實現了該變徑管的變徑幅度的調節。圖I和圖2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所提供的變徑管的截面圖,參見圖I和圖2所示,該變徑管包括密封管I、漸縮管2以及調節環3 ;所述漸縮管2兩端半徑不同;所述漸縮管2半徑較小的一端的管壁上設置有多個缺ロ 4 ;所述調節環3設置于所述漸縮管2的外周壁上,且與所述漸縮管2之間通過螺紋相連;所述密封管I套于所述漸縮管2タト,一端固定連接有環狀連接件8,另一端連接有管道連接構件5 ;所述環狀連接件8與所述調節環3可轉動的連接;所述密封管I的內周壁上設置有第一鎖止臺6 ;所述漸縮管2的外周壁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一鎖止臺6配合的第二鎖止臺7。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所提供的變徑管包括密封管I、漸縮管2以及調節環3 ;所述漸縮管2兩端半徑不同;所述漸縮管2半徑較小的一端的管壁上設置有多個缺ロ 4 ;所述調節環3設置于所述漸縮管2的外周壁上,且與所述漸縮管2之間通過螺紋連接,進而,所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變徑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管、漸縮管以及調節環;所述漸縮管兩端半徑不同;所述漸縮管半徑較小的一端的管壁上設置有多個缺口;所述調節環設置于所述漸縮管的外周壁上,且與所述漸縮管之間通過螺紋相連;所述密封管套于所述漸縮管外,一端固定連接有環狀連接件;另一端連接有管道連接構件;所述環狀連接件與所述調節環可轉動的連接;所述密封管的內周壁上設置有第一鎖止臺;所述漸縮管的外周壁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一鎖止臺配合的第二鎖止臺。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建東,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超達波紋管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