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自動離合器控制裝置,當在車輛的轉彎行駛中進行變速器的變速時,能夠根據車輛的轉彎行駛的狀況,進行能夠獲得符合駕駛者的駕駛嗜好的良好的用戶使用感的變速。具有:第1基準值設定部(5c),其運算目標慣性扭矩,將從發動機(10)的當前輸出扭矩減去目標慣性扭矩而得到的值作為第1、第2離合器(2a、2b)的目標傳遞扭矩運算,設定能夠得到目標傳遞扭矩的第1、第2離合器的第1卡合量基準值(Ca);第2基準值設定部(5d),其設定第2卡合量基準值(Cb)。對第1、第2離合器的卡合量(C),在車輛的直行行駛中進行變速時將其控制為第1卡合量基準值,在車輛的轉彎行駛中進行變速時將其控制為第2卡合量基準值。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當車輛的起動停止及變速時進行離合器的自動卡合控制的自動離合器控制裝置。
技術介紹
在現有技術的自動離合器控制裝置中,存在為了抑制離合器卡合時的變速沖擊而使發動機的轉速以規定的變化速度接近變速器的輸入軸的轉速并使它們同步的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通過以離合器的傳遞扭矩成為規定的目標值的方式進行設定,能夠控制發動機的轉速的變化速度。該離合器的傳遞扭矩由于根據離合器的卡合程度(離合器的卡合量)而變動,因此,能夠通過對使離合器動作的致動器的動作量進行控制來進行調整。 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設定有用于根據加速踏板開度及車速獲得目標傳遞扭矩的離合器的卡合量基準值。另外,在專利文獻2中,設定有用于根據加速踏板開度、發動機的驅動軸的轉速、以及變速器的輸入軸的轉速獲得目標傳遞扭矩的離合器的卡合量基準值。該目標傳遞扭矩作為下述值而運算出,即,運算對發動機的慣量乘以變速時發動機的目標轉速變化速度而得到的目標慣性扭矩,并從發動機的當前扭矩減去目標慣性扭矩而得到的值。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平10-318288號公報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平9-112589號公報在現有技術的自動離合器控制裝置中,無論是在車輛的直行行駛中還是在轉彎行駛中,均設定離合器的卡合量基準值從而進行變速器的變速(檔位改變),該離合器的卡合量基準值是用于根據加速踏板開度、發動機的驅動軸的轉速、變速器的輸入軸的轉速、以及車速等信息獲得離合器的目標傳遞扭矩的。但是,若在車輛如左右轉彎、連續轉向行駛那樣地轉彎行駛時進行變速,則存在駕駛者比直行行駛過程敏感地感覺到離合器卡合的影響的情況。例如,在如左右轉彎那樣、車輛小心且低速轉彎行駛時進行變速的情況下,若以與直行行駛中同樣的卡合量基準值來進行離合器的卡合,則車輛的前后方向的加速度發生變化,由此,對車輛的運行情況(縱傾等)產生影響。此時,即使是在直行行駛中不會注意到的車輛的運行情況,也可能在低速轉彎行駛時對用戶使用感產生不良影響。即,駕駛者在車輛低速進行轉彎行駛時,往往會比直行行駛中要求更平穩的變速。另外,在像連續轉向行駛那樣、車輛動感十足地高速轉彎行駛時進行變速的情況下,若以與直行行駛中同樣的卡合量基準值來進行離合器的卡合,則存在發動機的驅動軸與變速器的輸入軸之間的離合器的傳遞扭矩比駕駛者所希望的離合器的傳遞扭矩小的情況。此時,可能會因變速的直接作用感的不足而對用戶使用感造成不良影響。即,駕駛者在車輛以高速進行轉彎行駛時,往往會比直行行駛中要求更有直接作用感的變速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是鑒于上述實際情況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動離合器控制裝置,當在車輛的轉彎行駛中進行變速器的變速時,能夠根據車輛的轉彎行駛的狀況,進行能夠獲得符合駕駛者的駕駛嗜好的良好的用戶使用感的變速。為解決上述課題,技術方案I的自動離合器控制裝置的結構上的特征在于,具備離合器,其夾裝在車輛的原動機的驅動軸與變速器的輸入軸之間;離合器致動器,其控制所述離合器的斷開接合以及卡合量;車速檢測機構,其檢測所述車輛的車速;轉彎半徑檢測機構,其檢測所述車輛的轉彎半徑; 第I基準值設定部,其運算對所述原動機的慣量乘以變速中的該原動機的目標轉速變化速度而得到的目標慣性扭矩,將從該原動機的當前輸出扭矩減去該目標慣性扭矩而得到的值作為所述離合器的目標傳遞扭矩運算,設定能夠得到該目標傳遞扭矩的該離合器的第I卡合量基準值;第2基準值設定部,其根據所述車速及所述轉彎半徑對所述第I卡合量基準值進行修正而設定第2卡合量基準值;變速控制部,在所述車輛的直行行駛中進行變速時,該變速控制部對所述離合器致動器發送將所述離合器的所述卡合量控制為所述第I卡合量基準值的命令,并且,在該車輛的轉彎行駛中進行變速時,該變速控制部對該離合器致動器發送將該離合器的該卡合量控制為所述第2卡合量基準值的命令。技術方案2的專利技術的結構上的特征在于,在技術方案I所述的自動離合器控制裝置中,所述第2基準值設定部,在所述轉彎半徑為第I轉彎半徑時,若所述車速為根據該第I轉彎半徑而設定的第I車速以上,則將所述第2卡合量基準值設定為比所述第I卡合量基準值大。技術方案3的專利技術的結構上的特征在于,在技術方案I或2所述的自動離合器控制裝置中,所述第2基準值設定部,在所述轉彎半徑為第2轉彎半徑時,若所述車速小于根據該第2轉彎半徑而設定的第2車速,則將所述第2卡合量基準值設定為比所述第I卡合量基準值小。技術方案4的專利技術的結構上的特征在于,在技術方案廣3中任一項所述的自動離合器控制裝置中,所述變速器具有配置成同心的第I輸入軸及第2輸入軸;第I換檔機構,其對傳遞至該第I輸入軸的所述原動機的旋轉驅動力進行變速從而使奇數變速檔成立;以及第2換檔機構,其對傳遞至該第2輸入軸的該旋轉驅動力進行變速從而使偶數變速檔成立,所述離合器是雙離合器,該雙離合器具有將所述旋轉驅動力向所述第I輸入軸傳遞的第I離合器、和將該旋轉驅動力向所述第2輸入軸傳遞的第2離合器,所述變速控制部,若接收對該變速控制部送出的變速指令,則進行斷開控制,將所述第I離合器及所述第2離合器中的、與所述第I輸入軸及所述第2輸入軸中的從所述驅動軸斷開的輸入軸對應的離合器進行斷開,并且,在所述變速器進行了變速的狀態下,進行卡合控制,將所述第I離合器及所述第2離合器中的、與所述第I輸入軸及所述第2輸入軸中的與所述驅動軸卡合的輸入軸對應的離合器進行卡合。根據技術方案I的專利技術,自動離合器控制裝置具有第I基準值設定部,其運算對原動機的慣量乘以變速中的原動機的目標轉速變化速度而得到的目標慣性扭矩,將從原動機的當前輸出扭矩減去目標慣性扭矩而得到的值作為離合器的目標傳遞扭矩運算,設定能夠得到目標傳遞扭矩的離合器的第I卡合量基準值;第2基準值設定部,其根據車速及車輛的轉彎半徑對第I卡合量基準值進行修正而設定第2卡合量基準值,在車輛的直行行駛中進行變速時,將離合器的卡合量控制為第I卡合量基準值,并且,在車輛的轉彎行駛中進行變速時,將離合器的卡合量控制為第2卡合量基準值。上述的原動機的“慣量”也稱為慣性力矩或慣性矩量。另外,上述“目標慣性扭矩”相當于為了使原動機的轉速變化(減速或加速)而應從離合器傳遞至原動機的驅動軸的減速扭矩或加速扭矩。另外,上述原動機的“當前輸入扭矩”例如能夠根據原動機的驅動軸的轉速或加速踏板開度等檢測值、以及該原動機的輸出扭矩特性而算出。另外,上述“目標轉速變化 速度”是將變速器向規定的變速檔進行變速(換檔)時,作為原動機的驅動軸的轉速的變化速度而預先確定的公知的目標值。通過以原動機的驅動軸的轉速的變化速度成為目標轉速變化速度的方式進行變速控制,能夠抑制變速沖擊并迅速地完成變速。車輛進行轉彎行駛時的駕駛者的駕駛嗜好,主要能夠根據車速及車輛的轉彎半徑推定出來,因此,如技術方案I所述專利技術那樣、通過根據車速及車輛的轉彎半徑而設定的卡合量基準值來控制車輛的轉彎行駛中進行變速時的離合器卡合量,由此,即使是在車輛的轉彎行駛中進行變速器的變速(換檔)的情況下,也能夠根據車輛的轉彎行駛的狀況,進行能夠獲得符合駕駛者的駕駛嗜好的良好的用戶使用感的變速。另外,第2卡合量基準值能夠根據車輛的轉彎行駛的狀況與駕駛者的駕駛嗜好相符地進行設定,不過,根據轉彎行駛的狀況,還存在令第2卡合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自動離合器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離合器,其夾裝在車輛的原動機的驅動軸與變速器的輸入軸之間;離合器致動器,其控制所述離合器的斷開接合以及卡合量;車速檢測機構,其檢測所述車輛的車速;轉彎半徑檢測機構,其檢測所述車輛的轉彎半徑;第1基準值設定部,其運算對所述原動機的慣量乘以變速中的該原動機的目標轉速變化速度而得到的目標慣性扭矩,將從該原動機的當前輸出扭矩減去該目標慣性扭矩而得到的值作為所述離合器的目標傳遞扭矩運算,并設定能夠得到該目標傳遞扭矩的該離合器的第1卡合量基準值;第2基準值設定部,其根據所述車速及所述轉彎半徑對所述第1卡合量基準值進行修正而設定第2卡合量基準值;變速控制部,在所述車輛的直行行駛中進行變速時,該變速控制部對所述離合器致動器發送將所述離合器的所述卡合量控制為所述第1卡合量基準值的命令,并且在該車輛的轉彎行駛中進行變速時,該變速控制部對該離合器致動器發送將該離合器的該卡合量控制為所述第2卡合量基準值的命令。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田中將之,宮崎剛枝,
申請(專利權)人:愛信AI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