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沖水大便器,可以抑制從吐水部吐出的洗凈水的回旋流的洗凈水彼此的沖撞從而抑制發生飛濺。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沖水大便器(1)具有:盆部(8),具備盆狀污物承接面(14)、形成于上緣部的內緣部(16)及形成在該內緣部和污物承接面之間的臺部(18);排水彎管管路(12),使其入口(12a)連接在該盆部的下方以排出污物;內緣吐水口(26),在盆部的臺部上形成回旋流;及內緣導水路(10d),向該內緣吐水口供給洗凈水,內緣吐水口形成于內緣部,從該內緣吐水口吐出的洗凈水沿內緣部回旋時的第1周的第1回旋軌道(T1)與第2周的第2回旋軌道(T2)相互不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沖水大便器,尤其是涉及利用從洗凈水源供給的洗凈水洗凈便器并排出污物的沖水大便器。
技術介紹
以往,作為洗凈便器并排出污物的沖水大便器,公知有如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沖水大便器,使形成在沖水大便器的盆部上緣上的內緣部的內周形成為垂直或向外側擴展的形狀,從形成在該內緣部后方側的內緣吐水口向水平方向吐出洗凈水并形成回旋流,同時從設置在盆部的下方且前端的噴射吐水口向排水彎管吐水以產生虹吸作用,從而排出污物。 專利文獻I :日本國特開2005-98003號公報但是,在上述專利文獻I的沖水大便器中,由于使形成在盆部上緣上的內緣部的內周形成為垂直或向外側擴展的形狀,因此從內緣吐水口向水平方向吐出的洗凈水沿盆部內的臺部旋轉一周從而到達內緣吐水口時,存在該到達的洗凈水與從吐水口新吐出的洗凈水沖撞從而發生飛濺,還發生向便器的外部濺水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于是,本專利技術是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問題而進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沖水大便器,可以抑制從吐水部吐出的洗凈水的回旋流的沖撞從而抑制發生飛濺。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是一種利用從洗凈水源供給的洗凈水洗凈便器并排出污物的沖水大便器,其特征在于,具有盆部,具備盆狀污物承接面、形成于上緣部的內緣部及形成在該內緣部和上述污物承接面之間的臺部;排水路,使其入口連接在該盆部的下方以排出污物;吐水部,在上述盆部的臺部上形成回旋流;及導水路,向該吐水部供給洗凈水,上述吐水部形成于上述內緣部,從該吐水部吐出的洗凈水沿上述內緣部回旋時的第I周的第I回旋軌道與第2周的第2回旋軌道相互不同。在如此構成的本專利技術中,由于從吐水部吐出的洗凈水沿內緣部回旋時的第I回旋軌道與第2周的第2回旋軌道相互不同,因此可以抑制從吐水部吐出的第I周的回旋流與第2周的回旋流沖撞而發生飛濺。在本專利技術中,優選上述吐水部形成在距上述臺部規定距離上方的內緣部上。在如此構成的本專利技術中,由于使吐水部形成在距臺部規定距離上方的內緣部上,因此從該吐水部吐出的洗凈水在第I周的第I回旋軌道上不會向臺部上流下地回旋,在第2周的第2回旋軌道上在臺部上回旋,因此,尤其是在容易發生濺水的吐水部附近,可以抑制沿內緣部回旋的第I回旋軌道與第2回旋軌道的洗凈水彼此沖撞所產生的飛濺。在本專利技術中,優選上述吐水部形成在位于上述臺部外緣側的內緣部上,使上述第I回旋軌道相對于上述第2回旋軌道在俯視下位于外側。在如此構成的本專利技術中,由于使吐水部形成在位于臺部外緣側的內緣部上,因此第I回旋軌道相對于第2回旋軌道在俯視下位于外側,由此,尤其是在容易發生濺水的吐水部附近,可以抑制第I回旋軌道與第2回旋軌道的洗凈水彼此沖撞所產生的飛濺。在本專利技術中,優選上述吐水部配置在上述內緣部的位于前端的曲率半徑最小部的附近,向該曲率半徑最小部吐出洗凈水。在如此構成的本專利技術中,從吐水部吐出的洗凈水在通過內緣部前端的曲率半徑最小部后沿內緣部進行第I周的回旋,由于通過該內緣部的曲率半徑最小部時的離心力的影響,而抑制從吐水部向臺部流下的洗凈水流,因此,可以抑制其與已經完成第I周回旋而臨近第2周回旋的臺部上的回旋流沖撞。因而,尤其是在容易發生濺水的吐水部附近,可以有效地抑制沿內緣部回旋的第I回旋軌道與第2回旋軌道的洗凈水彼 此的沖撞而發生飛濺。在本專利技術中,優選上述內緣部形成為其吐水部附近的內周面向內側突出的外伸的形狀。在如此構成的本專利技術中,由于內緣部形成為其吐水部附近的內周面向內側突出的外伸的形狀,因此第I周的回旋與第2周的回旋合流,尤其是在容易發生濺水的內緣部的吐水部附近,即使發生飛濺,也能夠防止向便器的外部濺水。在本專利技術中,優選使形成上述吐水部的吐水口的上側面與上述內緣的內周面連續地形成。在如此構成的本專利技術中,由于使形成吐水部的吐水口的上側面與內緣部的內周面連續地形成,因此從吐水部吐出的洗凈水可以沿內緣部的內周面平滑地流動,可以更有效地抑制回旋的洗凈水彼此沖撞而發生飛濺。在本專利技術中,優選上述吐水部使其吐水口的開口邊緣部朝向吐水方向從下方向上方傾斜。在如此構成的本專利技術中,由于吐水部的吐水口的開口邊緣部朝向吐水方向從下方向上方傾斜,因此即使在第I回旋軌道和第2回旋軌道的邊界產生未洗凈部,也由于從吐水口吐出的洗凈水的下降流動,而可以防止產生該未洗凈部。根據本專利技術的沖水大便器,可以抑制從吐水部吐出的洗凈水的回旋流的洗凈水彼此的沖撞從而抑制發生飛濺。附圖說明圖I是表示本專利技術一個實施方式的沖水大便器的示意立體圖。圖2是在本專利技術一個實施方式的沖水大便器中省略了便座及便蓋的狀態的側面首1J視圖。圖3是表不本專利技術一個實施方式的沖水大便器的便器本體的俯視圖。圖4是沿圖3的IV-IV線觀察的剖視圖。圖5是沿圖3的V-V線觀察的剖視圖。圖6是沿圖3的VI-VI線觀察的剖視圖。圖7是沿圖3的VII-VII線觀察的剖視圖。圖8是表示本專利技術一個實施方式的沖水大便器的導水路整體的立體圖。圖9是從后方側斜下方觀察本專利技術一個實施方式的沖水大便器的盆部內的前側區域的內緣吐水口的放大立體圖。圖10是放大圖3所示的本專利技術一個實施方式的沖水大便器的前方部分的局部放大俯視圖。圖11是放大圖2所示的本專利技術一個實施方式的沖水大便器的內緣吐水口部分的局部放大立體圖。圖12是表示本專利技術一個實施方式的沖水大便器的粘接工序前的狀態的便器本體的側視圖。圖13是表示本專利技術一個實施方式的沖水大便器的粘接工序前的狀態的便器本體的正面剖視圖。圖14是概略說明在本專利技術一個實施方式的沖水大便器中在噴射洗凈開始后進行內緣洗凈時的內緣吐水的第I周的第I回旋軌道和第2周的第2回旋軌道的立體圖。 圖15是概略說明在本專利技術一個實施方式的沖水大便器中內緣吐水的回旋流向凹部內流下的狀態的立體圖。圖16 (a)表不對利用本專利技術一個實施方式的沖水大便器進行便器洗凈時的關于內緣吐水及噴射吐水的流速分布進行解析的結果的一個例子。而且,圖16 (b)作為圖16(a)所示的解析結果的對比例,表示對利用現有的沖水大便器進行便器洗凈時的關于內緣吐水及噴射吐水的流速分布進行解析的結果。圖17 Ca)表示對利用本專利技術一個實施方式的沖水大便器進行便器洗凈時的關于噴射吐水的流速分布及流動情況進行解析的結果的一個例子。而且,圖17 (b)作為圖17(a)所示的解析結果的對比例,表示對利用現有的沖水大便器進行便器洗凈時的關于噴射吐水的流速分布及流動情況進行解析的結果。符號說明I-沖水大便器;2_便器本體;2a_下側便器本體部;2b_上側便器本體部;2c_下側便器本體部的上端部;2d-上側便器本體部的下端部;4_便蓋;6_貯水箱(洗凈水供水單元);6a-貯水箱的排水口 ;8_盆部;8a_盆部本體的上端部;10_導水路;10a_共通導水路;IOb-噴射導水路;10c-導水路的入口部;10d-內緣導水路;12_排水彎管管路(排水路);12a-排水彎管管路的入口 ; 12b-排水彎管管路的上升路;12c-排水彎管管路的下降路;14-污物承接面;14a-污物承接面的下緣部;16_內緣部;16a-內緣部的前端部;16b_內緣部的外伸部;16c-內緣部的立起部;16d-與內緣部的立起部的內周面成表面一致的假想面;16e-內緣部的外伸部的后緣;16f-內緣部的凹形空間內的內周面;16g-內緣部內壁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沖水大便器,是利用從洗凈水源供給的洗凈水洗凈便器并排出污物的沖水大便器,其特征在于,具有:盆部,具備盆狀污物承接面、形成于上緣部的內緣部及形成在該內緣部和上述污物承接面之間的臺部;排水路,使其入口連接在該盆部的下方以排出污物;吐水部,在上述盆部的臺部上形成回旋流;及導水路,向該吐水部供給洗凈水,上述吐水部形成于上述內緣部,從該吐水部吐出的洗凈水沿上述內緣部回旋時的第1周的第1回旋軌道與第2周的第2回旋軌道相互不同。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山崎優,井上正明,中村匡宏,渡邉謙治,
申請(專利權)人:TOTO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