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并列式多組熱覆合機構及其熱覆合方法,具有兩組及兩組以上工作單元,每組工作單元具有上模輥和下模輥,各組工作單元均設置在機架上,多層待加工熱熔性材料依次通過各組工作單元,并通過上模輥與下模輥的熱壓覆合,后組工作單元的熱壓位置與前組工作單元的熱壓位置重合,即在同一位置進行多次重復熱壓覆合。本發明專利技術在熱壓過程中通過同一位置的多點熱壓,在保證生產速度的同時確保熱壓效果,滿足高速生產線的需要;根據熱熔性材料本身的不同特性設定相對應的溫度和壓力,方便靈活,通用性好;能快速更換產品規格,有效降低更換模輪的人力成本,同時有效降低設備成本;調節方便快捷,定位準確,具有較高的實用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將多層熱熔性材料加熱加壓覆合成型的一種工作機構及熱覆合方法,特別涉及一種。
技術介紹
熱熔性材料進行熱覆合是將多層由相同或不同成分制造而成的廣泛用于醫療、衛生用品領域的不織布、塑料等熱熔性材料(以下簡稱熱熔性材料)利用加熱和加壓方式覆合成型的一種加工方式,可用于一次性尿褲、尿布以及其他衛生用品、生理用品、醫用敷料等各類廣品的生廣加工。目前對熱熔性材料進行熱覆合的方法有以下幾種其一是使用上下加熱模輥對熱熔性材料進行覆合。其二是使用履帶式的機構通過加壓及加熱對熱熔性材料進行覆合。以上兩種方法都存在缺陷,第一種方法僅是一組上下模輥相對運動,在高速生產線上運轉時·會因接觸時間短暫而難以達到理想的覆合效果,若過度升溫或加壓又容易出現熔融性破損或擠壓破損等不良現象;第二種履帶式機構雖能增長覆合時間,但生產運行速度太慢,效率低下,維護繁瑣,產品規格更換復雜,基本不予采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克服上述缺點,簡潔高效、安裝調試方便、生產效率較高的。實現本專利技術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并列式多組熱覆合機構,具有兩組及兩組以上工作單元,每組工作單元具有上模輥和下模輥,各組工作單元均設置在機架上。上述并列式多組熱覆合機構的各工作單元的上模輥上至少設置一個上加熱模塊,對應下模輥上設有與上加熱模塊相對應的下加熱模塊。上述并列式多組熱覆合機構的工作單元的上模輥或下模輥的其中之一上設置有加壓組件。上述并列式多組熱覆合機構的加壓組件為螺桿或曲柄連桿或汽缸或油缸調節機構。上述并列式多組熱覆合機構的上加熱模塊、下加熱模塊內均設有獨立的溫控組件。上述并列式多組熱覆合機構的機架為整體式或分體式結構。上述并列式多組熱覆合機構的多組工作單元呈直線排列或呈曲線排列或呈折線排列。一種并列式多組熱覆合方法,具有兩組及兩組以上工作單元,每組工作單元具有上模輥和下模輥,多層待加工熱熔性材料依次通過各組工作單元,并通過上模輥與下模輥的熱壓覆合,并且后組工作單元的熱壓位置與前組工作單元的熱壓位置重合,即在同一位置進行多次重復熱壓覆合。上述并列式多組熱覆合方法通過伺服驅動技術獨立驅動每組工作單元使各模輥保持同步運行,同時通過伺服驅動技術調整后一組工作單元的上、下加熱模塊相對相位角度并維持該角度關系,使熱壓點位置重合。上述并列式多組熱覆合方法在熱熔性材料上的熱壓位置調節范圍在±200毫米。本專利技術具有積極的效果(I)本專利技術在熱壓過程中通過同一位置的多次熱壓,在保證生產速度的同時確保熱壓效果,滿足高速生產線的需要;(2)本專利技術的每組工作單元的壓力、溫度可以根據生產需要單獨調節設定,具有較高的靈活性;(3)本專利技術的每組上下模輥的熱壓模塊相位角度可調,能適用一定范圍內不同尺寸規格的產品,通用性好,有效降低更換壓輥的人力成本,同時有效降低設備成本;(4)本專利技術工作單元布局靈活,調節方便快捷,定位準確,具有較高的實用性。附圖說明 為了使本專利技術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據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圖I為本專利技術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I)見圖1,本專利技術具有三組工作單元,每組工作單元具有一個上模輥2和對應下模輥3,各組工作單元均設置在機架I上,機架I可采用整體式結構或分體式結構,本實施例采用整體式結構,各工作單元可根據生產線的需要按直線或折線或弧線形式排列,本實施例中三組工作單元呈直線均勻排列,上模輥2和下模輥3均通過伺服電機控制,各工作單元的上模輥2上均勻設置兩個上加熱模塊4,對應下模輥3上設有與上加熱模塊4相對應的兩個下加熱模塊5,上加熱模塊4、下加熱模塊5內均設有獨立的溫控組件7,上模輥2上設置有加壓組件6,加壓組件6為油缸調節機構,加壓組件6的作用是調節上模輥2與下模輥3之間的間隙,根據待加工材料的厚度、熱覆合的壓力要求,調整初始間隙,達到所需熱覆合壓力。并列式多組熱覆合方法是覆合前先通過伺服驅動技術獨立驅動每組工作單元使之保持同步運行,同時通過伺服驅動技術調整后一組工作單元的上加熱模塊4、下加熱模塊5相對相位角度并維持該角度關系;多層待加工熱熔性材料經過前端牽引依次通過三個工作單元的上模輥2與下模輥3之間,并且通過上模輥2與下模輥3的熱壓而覆合,在后工作單元在熱熔性材料上的熱壓位置與在前工作單元熱壓位置重合,保證材料的多次同點熱壓,從而解決現有技術中對于高速生產線中熱壓時間短暫,無法保證熱壓效果的缺點。由于針對相同產品的不同規格變化,只需要調整上模輥2與對應下模輥3的相位角度,就能滿足尺寸變化,因此本專利技術在熱熔性材料上的熱壓位置調節范圍在±200毫米。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專利技術,凡在本專利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并列式多組熱覆合機構,其特征在于具有兩組及兩組以上工作單元,每組工作單元具有上模輥(2)和下模輥(3),各組工作單元均設置在機架(I)上。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并列式多組熱覆合機構,其特征在于各工作單元的上模輥(2)上至少設置一個上加熱模塊(4),對應下模輥(3)上設有與上加熱模塊(4)相對應的下加熱模塊(5)。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并列式多組熱覆合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單元的上模輥(2)或下模輥(3)其中之一設置有加壓組件(6)。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并列式多組熱覆合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壓組件(6)為螺桿或曲柄連桿或汽缸或油缸調節機構。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并列式多組熱覆合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加熱模塊(4)、下加熱模塊(5)內均設有獨立的溫控組件(7)。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并列式多組熱覆合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I)為整體式或分體式結構。7.根據權利要求I至6其中之一所述的并列式多組熱覆合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組工作單元呈直線排列或呈曲線排列或呈折線排列。8.一種并列式多組熱覆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兩組及兩組以上工作單元,每組工作單元具有上模輥(2)和下模輥(3),多層待加工熱熔性材料依次通過各工作單元的上模輥(2)與下模輥(3)之間,并通過上模輥(2)與下模輥(3)的熱壓而覆合,并且后工作單元在熱熔性材料上的熱壓位置與在前工作單元熱壓位置重合。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并列式多組熱覆合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伺服驅動技術獨立驅動每組工作單元使各模輥保持同步運行,同時通過伺服驅動技術調整后一組工作單元的上、下加熱模塊相對相位角度并維持該角度關系,使熱壓點位置重合。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并列式多組熱覆合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方法在熱熔性材料上的熱壓位置調節范圍在±200毫米。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并列式多組熱覆合機構及其熱覆合方法,具有兩組及兩組以上工作單元,每組工作單元具有上模輥和下模輥,各組工作單元均設置在機架上,多層待加工熱熔性材料依次通過各組工作單元,并通過上模輥與下模輥的熱壓覆合,后組工作單元的熱壓位置與前組工作單元的熱壓位置重合,即在同一位置進行多次重復熱壓覆合。本專利技術在熱壓過程中通過同一位置的多點熱壓,在保證生產速度的同時確保熱壓效果,滿足高速生產線的需要;根據熱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并列式多組熱覆合機構,其特征在于:具有兩組及兩組以上工作單元,每組工作單元具有上模輥(2)和下模輥(3),各組工作單元均設置在機架(1)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呂兆榮,劉光富,金昌飛,
申請(專利權)人:安慶市恒昌機械制造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