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食用菌菌包制作專用器材,包括模箱、載架、補水管和接種墊。模箱呈正梯形,口大底小,箱口設有水平外伸沿,外伸沿上設有插孔,箱壁設有扶手;載架包括載板和架腿構成,載板與模箱箱口同形同長寬,載板下方與插孔對應處設有架腿,架腿上設有卡口,并配有卡銷;補水管的結構與模箱底面同形,其長和寬均小于箱底長與寬,在兩端設有豎管,管口為注水口,補水管上設有補水孔;接種墊為具彈性的軟質材料,長寬與模箱底面積相同,接種墊上設有接種孔。用本發明專利技術的食用菌菌包制作器材制作菌包步驟包括:模箱裝包、載板封包、接種和出菇管理。本發明專利技術的食用菌菌包制作專用器材結構簡單,方便制作,制作的菌包成本低,易管理,易推廣。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食用菌栽培
,尤其涉及一種制作食用菌菌包的專用器材以及 方便栽培操作與管理的食用菌菌包的制作方法。
技術介紹
目前,在食用菌生產上制作菌包采用的均為直徑10-15cm、長50-100 cm的聚乙烯 或聚丙烯筒料。雖然應用廣泛,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問題采用的小口徑塑料袋容積小,人工 裝料效率低,機械自動化制作栽培包設施投資大,接種操作條件要求高,滅菌、發菌及出菇 管理費工費時,菌包失水后不易補充水分,出菇率下降,為提高設施的利用率,在工廠化生 產中通常在采收頭潮菇后即廢棄菌包,致使資源浪費嚴重,常規采用的水池浸泡或壓力注 水等方法,費工費時,補水效果亦差。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缺點,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食用菌菌包制作器材及其 食用菌菌包的制作方法,本專利技術的食用菌菌包制作器材結構簡單,方便制作,用本專利技術制作 的菌包容量大,制包效率高,接種條件要求低,操作快速,無污染,菌包發育快,補水方便、充 分。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的食用菌菌包制作器材包括模箱1、載架2、補水管3和接種墊4。所述的模 箱1的箱壁5其周側均為正梯形,口大底小,箱口長60-80 cm、寬30-50cm,箱底長58-78cm、 寬28-48cm,箱高10_18cm,箱口設有寬度5_8cm的水平外伸沿6,外伸沿6的角部呈弧形狀。 模箱1的對稱兩外伸沿6上設有4個架腿插孔7,箱壁5外對稱設有兩扶手8。所述的載架 2由載板9和架腿10構成,載板9與模箱1的箱口同形同長寬,可為實心或窗格結構,在載 板9的下方與模箱1的架腿插孔7對應處設有4個架腿10,架腿10直徑或長寬尺度略小于 架腿插孔7,架腿10比模箱1高2-3cm,架腿10上設有卡口 11,配有相宜的卡銷17。所述 的補水管3由金屬或塑料管材制成,橫排管間距10-18cm,其結構與模箱底面同形,長和寬 均小于模箱箱底長與寬8-lOcm,在水平補水管3結構的兩端設有3-5cm的豎管,其管口為補 水管3的注水口 12,補水管3上設有補水孔13。所述的接種墊4為具彈性的軟質材料,優 選9-12mm厚的海綿材料制作,接種墊4長寬尺度與模箱1的底面積相同,海綿上設有接種 孔14,孔徑0. 5-1. 5cm,孔間距為12-18cm。本專利技術的食用菌菌包制作方法如下取一塊塑料膜,其長約為模箱長度加模箱 高的2倍再加30cm,寬為2倍模箱寬加2倍模箱高再加20cm,將其在模箱內鋪展,富余部分 外搭箱口周沿,把接種墊4放置模箱1底部的塑料膜上,補水管3的注水口 12朝下、居中擺 放在接種墊4上,然后裝培養料16于模箱1內,松緊適度,滿箱后整平料面,將外搭模箱1周 沿的塑料膜折蓋、包裹培養料料面,再將載架2的架腿10插入模箱1的架腿插孔7中,讓載 板9貼壓培養料料面的塑料膜,以將裝入模箱1里的培養料密封在塑料膜內,把卡銷17插入架腿10上的卡口 11,把模箱1與載架2固定為一體。持扶手8將連體的模箱1與載架2 翻轉,放置地面或支架上,拔出卡銷17,移去模箱1,即為制作完成的栽培包15。栽培包15 滅菌處理后,置室內或在室外靜風條件下,用刀具在接種墊4的接種孔14對應的塑料膜處 劃“人”字形開口,開口高5-6cm,底邊寬4-5cm,接種孔14處于“人”字形開口的底邊中間 位置,揭開開口,填塞菌種于接種孔14內,復蓋開口處的塑料膜,同時隔膜推壓菌種使之與 培養料接觸,接種畢,栽培包15上復蓋一層塑料薄膜置發菌室培育即為菌包。在菌包出菇 過程中適時通過注水口 12給補水管3注水或注入營養液,通過補水孔13滲入菌包內,以補 充菌絲體的水分和營養。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專利技術具有如下優點(1)本專利技術的食用菌菌包制作專用器材結構簡單,方便制作,制作成本低,價格低廉,易 于推廣。(2)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模箱裝料、載板封包制作食用菌栽培包的方法,包容量大,裝料 快速,封包簡捷,人工制包效率顯著提高,亦有利于實現機械自動化作業,制作的食用菌栽 培包置于載板上,以載架承載的方式,搬運方便,堆放時栽培包不被相互擠壓,有利于其滅 菌處理和發菌管理,也有利于提高食用菌培養空間的利用率。(3)本專利技術提供的菌包,采用預置接種墊的方法,接種速度快,接種條件要求低,且 能有效避免接種污染,由于接種墊采用了海綿材料,為菌絲生長提供了良好的通氣條件,菌 絲長勢好,發育快。(4)在出菇管理中,菌包補水通過栽培包內置的補水管注水,具內補水特點,操作 簡便,補水充分,有利于保持菌絲體水分平衡,補充水分的同時補充營養,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子實體產量。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模箱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載架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的補水管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的接種墊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置在載架上栽培包結構示意圖。圖6沿圖5中A— A線剖視圖。圖中1、模箱,2、載架,3、補水管,4、接種墊,5、箱壁,6、外伸沿,7、架腿插孔,8、扶 手,9、載板,10、架腿,11、卡口,12、注水口,13、補水孔,14、接種孔,15、栽培包,16、培養料, 17、卡銷。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1本專利技術的,如圖1所示,用0. 2cm 厚的鐵皮制作箱口 80 X 50cm、箱底78 X 48cm和箱高18cm的菌包模箱1,箱口四周設有8cm 寬的水平外伸沿6,角部弧形狀,在寬側外伸沿靠近角部位置留有4個3X3cm架腿插孔7,同側的兩插孔7的中心間距40cm,寬側的模箱箱壁5外對稱各設兩個扶手8。如圖2所示,載架2由載板9和架腿10構成,由2. 5 X 2. 5cm的金屬方管焊接制作, 載板9與模箱1的箱口同形同長寬,架腿間距與箱口外伸沿上設置的架腿插口 7中心間距 相同,架腿10高21cm,在架腿10設有2X0. 5cm的矩形卡口 11,配有適宜的契形卡銷17。如圖3所示,補水管3用金屬管材焊接而成,外徑長、寬度分別為60cm和30cm,橫 排管管間距10cm,管壁上設有補水孔13,一寬側的兩角部和對側的中間位置設有3cm長的 豎直管,其管口為補水管的注水口 12。 如圖4所示,接種墊由12mm厚的海綿材料制作,長寬為78 X 48cm,接種墊上設有接 種孔14,角孔距接種墊端邊均為5cm,孔徑1. 5cm,同排孔間距16cm,不同排的接種孔14以 品字形分布。按照如下步驟用上述專用器材制作食用菌菌包(1)模箱裝包取一塊150 X 150cm塑料膜,將其在模箱1內鋪展,富余部分外搭箱口周 沿,把接種墊4放置模箱1底部的塑料膜上,補水管3的注水口 12朝下方、居中放置在接種 墊4上,然后將配制好的培養料16裝入模箱1內,松緊適度,裝滿模箱后整平料面,將外搭 模箱1周沿的塑料膜折角覆蓋、包裹培養料16料面。(2)載板封包將載架2的架腿10插入模箱1外伸沿6的架腿插孔7中,讓載板 9貼壓包裹培養料料面的塑料膜,插入契形卡銷17于架腿10上的卡口 11中,使之與模箱 1外伸沿6的下部卡緊而將載架2與模箱1固定在一起,持模箱1的扶手8,將其連同載架 2 一起翻轉后放置地面或墊板上,包裹培養料料面的塑料膜在培養料16的重力作用下與載 板9緊密貼壓而將培養料16密封在塑料膜內,拔出先前插入架腿10上的卡口 1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食用菌菌包制作專用器材,其特征是包括模箱(1)、載架(2)、補水管(3)和接種墊(4),所述的模箱(1)的箱壁(5)的周側均為正梯形,口大底小,箱口設有水平外伸沿(6),模箱(1)的對稱兩外伸沿(6)上設有4個架腿插孔(7),箱壁(5)外對稱設有兩扶手(8),所述的載架(2)由載板(9)和架腿(10)構成,載板(9)與模箱(1)的箱口同形同長寬,為實心或窗格結構,載板(9)的下方與模箱(1)的架腿插孔(7)對應處設有4個架腿(10),架腿(10)直徑或長寬尺度略小于架腿插孔(7),架腿(10)比模箱(1)高2?3cm,架腿(10)上設有卡口(11),配有相宜的卡銷(17),所述補水管(3)的結構與模箱底面同形,長和寬均小于模箱(1)箱底長與寬8?10cm,橫排管間距10?18cm,在補水管(3)的兩端設有3?5cm的豎管,其管口為補水管(3)的注水口(12),補水管(3)上設有補水孔(13),所述的接種墊(4)為具彈性的軟質材料,接種墊(4)的長寬尺度與模箱(1)的底面積相同,接種墊(4)上設有接種孔(14),孔徑0.5?1.5cm,孔間距為12?18cm。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崔德芳,駢躍斌,
申請(專利權)人:山西農業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