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改良的車床退料裝置涉及一種車床。本改良的車床退料裝置,安裝在車床的拉管中,包括基座、第一定位器、第二定位器、推桿、彈簧、第一擋頭,所述的基座與第一定位器和第二定位器固定連接,推桿穿過兩個定位器的中心孔,并可沿軸向滑動,在推桿上兩個定位器之間套有彈簧和第一擋頭,其中彈簧位于第一定位器與第一擋頭之間,第一擋頭通過螺釘與推桿固定連接,基座是由兩片弧形片狀體所組成,這兩片弧形片狀體之間留有一定的間隙。透過所述間隙可對第一擋頭上的螺釘進行調節。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調節方便、工件的加工精度高、使用壽命長的特點。(*該技術在2015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車床,特別是在車床上使用的一種改良的退料裝置。
技術介紹
車床廣泛用于加工中、小型工件,如螺絲。由于加工的工件較小,工序較短,因此在加工過程中,裝夾工件和退料操作就顯得特別繁瑣,勞動強度高,工作效率低。為此,許多人設計出各種各樣的裝置,將它裝于車床上用以提高其加工效率,如中國專利98212814.2提供了一種“儀表車床的退料裝置”。它包括一個圓筒形的基座,基座上有兩個與基座連為一體的定位器,推桿穿過這兩個定位器,且在兩個定位器之間設有套于推桿上的彈簧和擋頭,擋頭通過螺釘固連在推桿上。該退料裝置裝于儀表車床的夾頭內。裝夾工件時,工件將推桿向后壓;在松開夾頭后,推桿在彈簧的作用下將工件彈出。因此,在工件加工完畢后,工件的退出不需要用手拿出,只要松開夾頭即可,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安全性較高。但是,為適應不同工件的加工要求,經常需要調節擋頭上的螺釘來對擋頭進行定位以改變彈簧對推桿的彈力,以滿足實際的生產需求。而螺釘處在基座內部,調節十分不方便。同時,退料裝置在夾頭內能相對于拉管轉動,使用一段時間后退料裝置與拉管之間的磨損明顯,影響了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車床的退料裝置所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改良的車床退料裝置,使它不僅能提高加工工效,同時還具有安裝調節方便的特點。本技術的另一個目的是提高退料裝置和拉管的使用壽命。本技術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本改良的車床退料裝置,安裝在車床的拉管中,包括基座、第一定位器、第二定位器、推桿、彈簧、第一擋頭,所述的基座與第一定位器和第二定位器固定連接,推桿穿過兩個定位器的中心孔,并可沿軸向滑動,在推桿上兩個定位器之間套有彈簧和第一擋頭,其中彈簧位于第一定位器與第一擋頭之間,第一擋頭通過螺釘與推桿固定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是由兩片弧形片狀體所組成,這兩片弧形片狀體之間留有一定的間隙。透過所述間隙可對第一擋頭上的螺釘進行調節。在沒有裝夾工件時,彈簧推擠擋頭使推桿的前端部伸出夾頭。安裝工件時,將工件壓入夾頭內,同時使推桿向內收縮,收緊夾頭后將工件夾持住進行加工。工件加工完畢后,松開夾頭,工件就會在推桿的作用下向外彈出。對于加工不同的工件時,有時需要通過調節第一檔頭上的螺釘對第一擋頭重新進行定位。在基座上設有間隙,就可以很方便地對螺釘進行調節,而不需要把整個退料裝置從拉管內拆卸下來,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上述的改良的車床退料裝置中,所述的兩片弧形片狀體在第二定位器處沿軸向延伸,且其前端部略微張開。通常,這兩片弧形片狀體的前端設有擋沿。當本裝置裝于拉管后,此擋沿扣于拉管管口上。在上述的改良的車床退料裝置中,在第二定位器中開有螺孔,且設有定位螺釘。當本退料裝置安裝于拉管中時,需要在拉管的相應處開一個小孔,將定位螺釘穿過此小孔,擰入螺孔中,即可將本退料裝置固定于拉管中。在上述的車床退料裝置中,所述的推桿前端部與第二定位器之間還設有第二擋頭,第二擋頭固定于推桿上。第二擋頭用以限制推桿的后移距離。在上述的車床退料裝置中,所述的推桿前端部設有推頭,推頭通過螺紋與推桿相聯接。通常,上述的推頭呈圓筒狀,其一端部具有一個底面,推桿是與其底面相聯接的。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改良的車床退料裝置中由于基座是由兩個弧形片狀體構成,擋頭及擋頭上的螺釘暴露在外。因此,為適應加工不同工件而進行調節時,操作就十分方便。另外,彈簧另一端設置的第二擋頭,來限制推桿后移距離,從而使各個工件在加工時的位置保持一致,以提高工件的加工精度。此外,第二定位器側壁上的定位螺釘嵌入車床的拉管內,使得整個退料裝置不會相對于拉管轉動,避免了退料裝置的磨損,從而延長了本裝置的使用壽命;同時,還可提高工件的加工質量。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改良的車床退料裝置裝于車床拉管內的縱剖圖。圖2是本技術改良的車床退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中一種推頭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中另一種推頭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基座;1a、弧形片狀體;1b、擋沿;2、第一定位器;3、第二定位器;4、推桿;5、彈簧;6、第一擋頭;7、第二擋頭;8、推頭;8a、底面;8b、筒體;8c、棒體;9、定位螺釘;10、螺釘;11、夾頭;12、拉管;12a、小孔。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和圖2所示,本改良的車床退料裝置安裝于車床的拉管12內側。它由基座1、第一定位器2、第二定位器3、推桿4、彈簧5、第一擋頭6、第二擋頭7、推頭8、定位螺釘9和螺釘10等零件所組成。如圖1和圖2所示,基座1為兩片弧形片狀體1a,弧形片狀體1a固連在兩個定位器2、3的側壁上,并且左右對稱分布。在兩個弧形片狀體1a之間形成一個間隙。通過該間隙,可以方便地對第一擋頭6上的螺釘10進行調節?;⌒纹瑺铙w1a上的擋沿1b扣于拉管12的管口上。本實施例中,弧形片狀體1a焊接于兩個定位器2、3的側壁上,且其前端部略微張開。通常,弧形片狀體1a是采用彈性金屬片為材料制成的,具有一定的彈性。當將基座1插入拉管12中后,利用基座1前端部略微張開的弧形片狀體1a,使基座1與拉管12緊配合在一起,避免出現松動現象。推桿4穿過這兩個定位器2、3的中心孔,并可在其內軸向滑動。在兩個定位器2、3之間設有彈簧5,彈簧5套于推桿4上。彈簧5的前端設有第一擋頭6,第一擋頭6套于推桿4上并通過螺釘10緊固。當然,通過調節螺釘10就可以調整第一擋頭6在推桿4上的軸向位置,從而改變彈簧5對推桿4的彈力。如圖1所示,第二定位器3的側壁上有一個螺孔。當將本裝置插入拉管12后,在拉管12上對應于上述螺孔的位置開一個小孔12a,使定位螺釘9穿過小孔12a與第二定位器3的螺孔聯接,就可以將本退料裝置固定于拉管12中。推桿4前端部與第二定位器3之間還設有第二擋頭7,第二擋頭7套于推桿4上,可以限制推桿4的后移距離。第二擋頭7也是通過螺釘10固定在推桿4上的。通過兩片弧形片狀體1a之間的間隙,可以很方便地對第二擋頭7上的螺釘10進行調節,進而確定第二擋頭7在推桿4上的軸向位置。如圖1所示,推桿4的前端部可連接各種形狀或尺寸的推頭8。如圖3所示,推頭8呈圓筒狀,其一端部具有一個底面8a,底面8a的中心開孔,推桿4與其底面8a通過螺紋相聯接。本圓筒狀的推頭8在使用時,既可以是底面8a朝前、整個筒體8b反扣于推桿4的前端部與推頭4相聯接,也可以是底面8a在后、筒體8b在前與推桿4的前端部相聯接。前一種情況是用于一些實心、只是在表面加工處理的工件;后一種情況是用于一些需要鉆孔的工件。如圖4所示,推頭4也可以是一個帶有內螺紋的筒體8b,在筒體8b的一端連接有一根棒體8c。通常,所連接的棒體8c較細。當車床用于加工一些尺寸較小的工件時,可采用這種推頭。由于推桿4的頭部可以連接不同形狀及尺寸的推頭8,因此本裝置適合于不同種類的工件,應用范圍較廣。如圖1和圖2所示,在沒有裝夾工件時,推桿4在彈簧5的作用下伸出夾頭11。裝夾工件時,將工件壓入夾頭11內,使推桿4向后收縮,將工件夾緊后再對其進行加工。工件加工完畢后,松開夾頭11,推桿4在彈簧5的作用下向外彈出。這樣就把位于夾頭11處的工件頂出。在整個過程中不需要工人用手取出工件,提高了工效,增加了生產安全性。權利要求1.一種改良的車床退料裝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改良的車床退料裝置,安裝在車床的拉管(12)中,包括基座(1)、第一定位器(2)、第二定位器(3)、推桿(4)、彈簧(5)、第一擋頭(6),所述的基座(1)與第一定位器(2)和第二定位器(3)固定連接,推桿(4)穿過兩個定位器(2、3)的中心孔,并可沿軸向滑動,在推桿(4)上兩個定位器(2、3)之間套有彈簧(5)和第一擋頭(6),其中彈簧(5)位于第一定位器(2)與第一擋頭(6)之間,第一擋頭(6)通過螺釘(10)與推桿(4)固定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1)是由兩片弧形片狀體(1a)所組成,這兩片弧形片狀體(1a)之間留有一定的間隙。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希共,
申請(專利權)人:李希共,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33[中國|浙江]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