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效率全量型三效熱泵系統,包括:一冷媒回路管,連接于一壓縮機的高壓端與低壓端,而由壓縮機的高壓端至低壓端依序設置有冷凝器、膨脹閥與蒸發器;一第一熱交換器,連接有補水管與冰水循環管,第一熱交換器與該蒸發器進行熱交換,且令冰水循環管搭配風機而產生冷氣;一第二熱交換器,連接有供水管與熱水出水管,第二熱交換器與冷凝器進行熱交換,熱水出水管連接至熱水槽;以及一冰水輔助降溫器,連結至冰水循環管,而于第一熱交換器輸出的冰水冷度不足時,進一步令冰水輔助降溫器運轉,將冰水降溫至需求冷度。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確保水溫持續滿足需求的功效,另有無須提高熱泵負載設計或是蓄水設計的節能功效。(*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是有關一種高效率全量型三效熱泵系統,尤指一種進一步連結有冰水輔助降溫器與熱水輔助增溫器的熱泵設計。
技術介紹
冰熱水熱泵的工作原理,以壓縮機不斷地抽吸和壓縮冷媒,使冷媒在封閉系統中循環相變,而借蒸發器吸收熱能制造冰水,并由冷凝器釋放熱能制造熱水;于是,冰熱水熱泵除了能提供冰水進而產生冷氣,亦能提供熱水作為洗澡熱水、泳池加溫及工業用 熱水或是進而產生暖氣。然而,若有冰水或是熱水需求超過常態負載設計的突發狀況,或有冰水或是熱水的蓄積受限于空間規劃而無法大量蓄水的因素,一般型冰熱水熱泵就會有水溫無法持續滿足需求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主要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種高效率全量型三效熱泵系統,其具有確保水溫持續滿足需求的功效,和具有節能的功效。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種高效率全量型三效熱泵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冷媒回路管,連接于一壓縮機的高壓端與低壓端,而由該壓縮機的高壓端至低壓端依序設置有冷凝器、膨脹閥與蒸發器;一第一熱交換器,連接有補水管與冰水循環管,而該第一熱交換器與該蒸發器進行熱交換,該補水管連接至給水源,且令該冰水循環管搭配風機而產生冷氣;一第二熱交換器,連接有供水管與熱水出水管,而該第二熱交換器與該冷凝器進行熱交換,該供水管連接至給水源,該熱水出水管連接至熱水槽;以及一冰水輔助降溫器,連結至該冰水循環管,而以一第一感溫計感測該第一熱交換器的出水水溫,且將該第一感溫計與該冰水輔助降溫器連接至一第一控制器,該第一控制器于該第一熱交換器輸出的冰水冷度不足時,進一步令該冰水輔助降溫器運轉,以將冰水降溫至需求冷度。此外,進一步設置一熱水輔助增溫器,該熱水輔助增溫器借一引水管連結至該熱水槽,而以一第二感溫計感測該熱水槽的出水水溫,且將該第二感溫計與該熱水輔助增溫器連接至一第二控制器,該第二控制器于該熱水槽輸出的熱水熱度不足時,進一步令該熱水輔助增溫器運轉,以將熱水增溫至需求熱度。再者,該冰水輔助降溫器為冰水主機,該熱水輔助增溫器為鍋爐。又,該第一熱交換器以板式或殼管式形態與該蒸發器進行熱交換,該第二熱交換器以板式或殼管式形態與該冷凝器進行熱交換。另,該冰水主機為氣冷式冰水主機或水冷式冰水主機。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其具有確保水溫持續滿足需求的功效,和具有節能的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號說明10冷媒回路管11壓縮機12冷凝器13膨脹閥·14蒸發器20第一熱交換器21補水管22冰水循環管23 風機30第二熱交換器31供水管32熱水出水管33熱水槽40冰水輔助降溫器41第一感溫計42第一控制器50熱水輔助增溫器51第二感溫計52第二控制器53引水管具體實施方式首先,請參閱「圖I」所示,本技術包括一冷媒回路管10,連接于一壓縮機11的高壓端與低壓端,而由該壓縮機11的高壓端至低壓端依序設置有冷凝器12、膨脹閥13與蒸發器14。—第一熱交換器20,以板式或殼管式形態與該蒸發器14進行熱交換,以利用冷媒蒸發過程吸收熱能的工作原理將常溫水降溫成冰水,而該第一熱交換器20連接有補水管21與冰水循環管22,該補水管21連接至補給常溫水的給水源(圖中未示),且令該冰水循環管22搭配風機23而產生冷氣。一第二熱交換器30,以板式或殼管式形態與該冷凝器12進行熱交換,以利用冷媒冷凝過程釋放熱能的工作原理將常溫水升溫成熱水,而該第二熱交換器30連接有供水管31與熱水出水管32,該供水管31連接至供給常溫水的給水源(圖中未示),該熱水出水管32連接至熱水槽33。一冰水輔助降溫器40,連結至該冰水循環管22,而以一第一感溫計41感測該第一熱交換器20的出水水溫,且將該第一感溫計41與該冰水輔助降溫器40連接至一第一控制器42,該第一控制器42遂根據該第一感溫計41所感測的出水水溫,而于該第一熱交換器20輸出的冰水冷度不足時,進一步令該冰水輔助降溫器40運轉,俾將冰水降溫至需求冷度;其中,該冰水輔助降溫器40可為氣冷式冰水主機或是水冷式冰水主機。一熱水輔助增溫器50,借一引水管53連結至該熱水槽33,而以一第二感溫計51感測該熱水槽33的出水水溫,且將該第二感溫計51與該熱水輔助增溫器50連接至一第二控制器52,該第二控制器52遂根據該第二感溫計51所感測的出水水溫,而于該熱水槽33輸出的熱水熱度不足時,進一步令該熱水輔助增溫器50運轉,以將熱水增溫至需求熱度;其中,該熱水輔助增溫器50可為鍋爐?;谏鲜龅臉嫵桑炯夹g的冰水輔助降溫器40與熱水輔助增溫器50平時 并不運轉,但有當冰水或是熱水需求超過常態的負載設計或是蓄水設計,該冰水輔助降溫器40與該熱水輔助增溫器50才適時運轉,致使冰水達到需求冷度或是熱水達到需求熱度;是以,本技術具有確保水溫持續滿足需求的功效,另有無須提高熱泵負載設計或是蓄水設計的節能功效。以上所述,僅是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技術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技術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技術技術方案的范圍內。綜上所述,本技術在結構設計、使用實用性及成本效益上,完全符合產業發展所需,且所揭示的結構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創新構造,具有新穎性、創造性、實用性,符合有關新型專利要件的規定,故依法提起申請。權利要求1.一種高效率全量型三效熱泵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冷媒回路管,連接于一壓縮機的高壓端與低壓端,而由該壓縮機的高壓端至低壓端依序設置有冷凝器、膨脹閥與蒸發器; 一第一熱交換器,連接有補水管與冰水循環管,而該第一熱交換器與該蒸發器進行熱交換,該補水管連接至給水源,且令該冰水循環管搭配風機而產生冷氣; 一第二熱交換器,連接有供水管與熱水出水管,而該第二熱交換器與該冷凝器進行熱交換,該供水管連接至給水源,該熱水出水管連接至熱水槽; 一冰水輔助降溫器,連結至該冰水循環管,而以一第一感溫計感測該第一熱交換器的出水水溫,且將該第一感溫計與該冰水輔助降溫器連接至一第一控制器,該第一控制器于該第一熱交換器輸出的冰水冷度不足時,進一步令該冰水輔助降溫器運轉,以將冰水降溫至需求冷度。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高效率全量型三效熱泵系統,其特征在于,進一步設置一熱水輔助增溫器,該熱水輔助增溫器借一引水管連結至該熱水槽,而以一第二感溫計感測該熱水槽的出水水溫,且將該第二感溫計與該熱水輔助增溫器連接至一第二控制器,該第二控制器于該熱水槽輸出的熱水熱度不足時,進一步令該熱水輔助增溫器運轉,以將熱水增溫至需求熱度。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高效率全量型三效熱泵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冰水輔助降溫器為冰水主機,該熱水輔助增溫器為鍋爐。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率全量型三效熱泵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熱交換器以板式或殼管式形態與該蒸發器進行熱交換,該第二熱交換器以板式或殼管式形態與該冷凝器進行熱交換。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率全量型三效熱泵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冰水主機為氣冷式冰水主機或水冷式冰水主機。專利摘要一種高效率全量型三效熱泵系統,包括一冷媒回路管,連接于一壓縮機的高壓端與低壓端,而由壓縮機的高壓端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高效率全量型三效熱泵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冷媒回路管,連接于一壓縮機的高壓端與低壓端,而由該壓縮機的高壓端至低壓端依序設置有冷凝器、膨脹閥與蒸發器;一第一熱交換器,連接有補水管與冰水循環管,而該第一熱交換器與該蒸發器進行熱交換,該補水管連接至給水源,且令該冰水循環管搭配風機而產生冷氣;一第二熱交換器,連接有供水管與熱水出水管,而該第二熱交換器與該冷凝器進行熱交換,該供水管連接至給水源,該熱水出水管連接至熱水槽;一冰水輔助降溫器,連結至該冰水循環管,而以一第一感溫計感測該第一熱交換器的出水水溫,且將該第一感溫計與該冰水輔助降溫器連接至一第一控制器,該第一控制器于該第一熱交換器輸出的冰水冷度不足時,進一步令該冰水輔助降溫器運轉,以將冰水降溫至需求冷度。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謝泰,黃謝友,
申請(專利權)人:黃謝泰,黃謝友,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