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通風系統,尤其涉及一種在機房或基站內使用的智能通風系統。
技術介紹
為保證機房或基站室內的溫度和濕度符合設備工作的要求,通常需要在機房或基站內安裝智能通風系統,該通風系統包括進風單元、出風單元和控制系統,通過控制系統檢測機房或基站室內的溫度和濕度,控制進風單元和出風單元的智能操作,使機房或基站室內處于較低溫度和濕度的穩定環境中。現有的進風單元的殼體為矩形,相鄰側壁連接處為直角,當進風單元的風機向室內排風時,容易在直角連接處形成漩渦,影響排風效果。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智能通風系統的進風單元在排風時容易在殼體側壁的直角連接處形成漩渦,影響排風效果的缺點,提供了一種智能通風系統。本技術實現專利技術目的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智能通風系統,包括進風單元、出風單元以及控制進風單元和出風單元智能操作的控制系統,進風單元包括殼體和風機,所述的進風單元的殼體為矩形,相鄰的殼體側壁連接處設有圓弧過渡,殼體一側設有進風口,進風口處設有通過自重關閉風動開啟的風動百葉窗,所述的風機為外轉子離心風機,外轉子離心風機設置在殼體另一側,殼體四周的側壁上設有和外轉子離心風機對應的出風□。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將進風單元殼體的相鄰側壁連接處由傳統的直角過渡設計成圓弧過渡,利于進風單元殼體內空氣流動,提高了向室內排風的效率。同時,采用風動百葉窗控制進風口進風,與傳統的電動百葉窗相比更節能、環保。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描述。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進風單元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A-A剖視圖。附圖中,I為過濾網、2為風動百葉窗、3為進風單元殼體、3-1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智能通風系統,包括進風單元、出風單元以及控制進風單元和出風單元智能操作的控制系統,進風單元包括殼體和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風單元的殼體(3)為矩形,相鄰的殼體(3)側壁連接處設有圓弧過渡,殼體(3)一側設有進風口(3?1),進風口(3?1)處設有通過自重關閉風動開啟的風動百葉窗(2),所述的風機為外轉子離心風機(4),外轉子離心風機(4)設置在殼體(3)另一側,殼體(1)四周的側壁上設有和外轉子離心風機(4)對應的出風口(3?2)。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維玉,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榜樣通信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