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雙重密封軸向型膨脹節,包括進口端管、進口端環、限位環、接管、外管、波紋管、出口端環和出口端管,為了將波紋管內腔有效密封,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作了如下改進:在出口端環外端面固定連接密封蓋板,所述密封蓋板空套在出口端管上;在所述密封蓋板內孔設有環槽,在環槽內嵌裝密封圈和密封板,所述密封圈、密封板與出口端管外壁緊配合形成徑向雙重密封結構;在進口端管、出口端管內壁設有耐磨金屬層。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增加徑向密封結構后,將波紋管內腔與外界隔開,灰塵、沙石等很難進入波紋管內腔,保證了膨脹節的正常使用;在進口端管、出口端管內壁設有耐磨金屬層,可顯著減少進口端管、出口端管內壁的磨損,延長膨脹節的使用壽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管道安全裝置,具體地講,本技術涉及一種管道波紋管膨脹節。
技術介紹
單式外壓軸向型膨脹節承壓高,在較高壓力介質輸送管網中這種膨脹節使用較多。現有技術的單式外壓軸向型膨脹節的波紋管內腔與外界是連通的,灰塵、沙石容易進入其中,如果灰塵、沙石較少或沙石顆粒較小,對單式外壓軸向型膨脹節的正常使用影響不大,但如果有的使用場合,灰塵、沙石較多或沙石顆粒較大,大量灰塵、沙石或顆粒較大的沙石進入單式外壓軸向型膨脹節的波紋管內腔,對單式外壓軸向型膨脹節的正常使用產生不利的影響,甚至會造成單式外壓軸向型膨脹節的失效。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一種結構簡單、能將波紋管內腔有效密封的雙重密封軸向型膨脹節。本技術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技術目標。雙重密封軸向型膨脹節,包括進口端管、進口端環、限位環、接管、外管、波紋管、出口端環和出口端管,所述波紋管與兩端的接管同軸固定連接,構成波紋管補償結構;所述外管同軸空套在波紋管補償結構上,所述進口端環、出口端環分別同軸固定連接在外管兩端,進口端管與進口端環同軸固定連接;所述波紋管補償結構的一端接管與出口端環的內端面固定連接,另一端接管與限位環同軸固定連接,所述出口端管貫穿出口端環、波紋管補償結構內孔,與限位環內孔同軸固定連接;其改進之處在于在出口端環外端面固定連接密封蓋板,所述密封蓋板空套在出口端管上;在所述密封蓋板內孔設有環槽,在環槽內嵌裝密封圈和密封板,所述密封圈、密封板與出口端管外壁緊配合形成徑向雙重密封結構。本技術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所述密封圈為J型橡膠密封圈;所述進口端管、出口端管內壁設有耐磨金屬層。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積極效果I.徑向密封結構將波紋管內腔與外界隔開,灰塵、沙石等很難進入波紋管內腔,保證了膨脹節的正常使用。2.可通過調整密封板的厚度,調整密封圈、密封板與出口端管外壁的配合,保證密封效果。3.進口端管、出口端管內壁設有耐磨金屬層,可顯著減少進口端管、出口端管內壁的磨損,延長膨脹節的使用壽命。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中的I部分局部放大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根據附圖并結合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附圖所示的雙重密封軸向型膨脹節,包括進口端管I、進口端環2、限位環3、接管4、外管5、波紋管6、出口端環7和出口端管10,波紋管6與兩端的接管4同軸固定連接,構成波紋管補償結構;外管5同軸空套在波紋管補償結構上,進口端環2、出口端環7分別同軸固定連接在外管5兩端,進口端管I與進口端環2同軸固定連接;波紋管補償結構的一端接管4與出口端環7的內端面固定連接,另一端接管4與限位環3同軸固定連接,出口端管10貫穿出口端環7、波紋管補償結構內孔,與限位環3內孔同軸固定連接;為了將波紋管內腔有效密封,本技術的作了如下改進在出口端環7外端面固定連接密封蓋板8,密封蓋板8空套在出口端管10上;在密封蓋板8內孔設有環槽,在環槽內嵌裝密封圈9和密封板11,密封圈9、密封板11與出口端管10外壁緊配合形成徑向雙重密封結構;本實施例中,密封圈9選用J型橡膠密封圈;為了減少進口端管I、出口端管10內壁的磨損,進口端管I、 出口端管10內壁設有耐磨金屬層。本技術可通過調整密封板11的厚度,調整密封圈9、密封板11與出口端管10外壁的配合,保證密封效果。本技術增加徑向密封結構后,將波紋管內腔與外界隔開,灰塵、沙石等很難進入波紋管內腔,保證了膨脹節的正常使用;進口端管I、出口端管10內壁設有耐磨金屬層,可顯著減少進口端管I、出口端管10內壁的磨損,延長膨脹節的使用壽命。權利要求1.一種雙重密封軸向型膨脹節,包括進口端管(I)、進口端環(2)、限位環(3)、接管(4)、外管(5)、波紋管(6)、出口端環(7)和出口端管(10),所述波紋管(6)與兩端的接管(4)同軸固定連接,構成波紋管補償結構;所述外管(5)同軸空套在波紋管補償結構上,所述進口端環(2)、出口端環(7)分別同軸固定連接在外管(5)兩端,進口端管(I)與進口端環(2)同軸固定連接;所述波紋管補償結構的一端接管(4)與出口端環(7)的內端面固定連接,另一端接管(4)與限位環(3)同軸固定連接,所述出口端管(10)貫穿出口端環(7)、波紋管補償結構內孔,與限位環(3)內孔同軸固定連接;其特征在于在出口端環(7)外端面固定連接密封蓋板(8),所述密封蓋板(8)空套在出口端管(10)上;在所述密封蓋板(8)內孔設有環槽,在環槽內嵌裝密封圈(9 )和密封板(11),所述密封圈(9 )、密封板(11)與出口端管(10 )外壁緊配合形成徑向雙重密封結構。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雙重密封軸向型膨脹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9)為J型橡膠密封圈。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雙重密封軸向型膨脹節,其特征在于所述進口端管(I)、出·口端管(10)內壁設有耐磨金屬層。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雙重密封軸向型膨脹節,包括進口端管、進口端環、限位環、接管、外管、波紋管、出口端環和出口端管,為了將波紋管內腔有效密封,本技術的作了如下改進在出口端環外端面固定連接密封蓋板,所述密封蓋板空套在出口端管上;在所述密封蓋板內孔設有環槽,在環槽內嵌裝密封圈和密封板,所述密封圈、密封板與出口端管外壁緊配合形成徑向雙重密封結構;在進口端管、出口端管內壁設有耐磨金屬層。本技術增加徑向密封結構后,將波紋管內腔與外界隔開,灰塵、沙石等很難進入波紋管內腔,保證了膨脹節的正常使用;在進口端管、出口端管內壁設有耐磨金屬層,可顯著減少進口端管、出口端管內壁的磨損,延長膨脹節的使用壽命。文檔編號F16L51/02GK202756833SQ20122043929公開日2013年2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31日專利技術者朱海軍, 吳秧平 申請人:江蘇晨光波紋管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雙重密封軸向型膨脹節,包括進口端管(1)、進口端環(2)、限位環(3)、接管(4)、外管(5)、波紋管(6)、出口端環(7)和出口端管(10),所述波紋管(6)與兩端的接管(4)同軸固定連接,構成波紋管補償結構;所述外管(5)同軸空套在波紋管補償結構上,所述進口端環(2)、出口端環(7)分別同軸固定連接在外管(5)兩端,進口端管(1)與進口端環(2)同軸固定連接;所述波紋管補償結構的一端接管(4)與出口端環(7)的內端面固定連接,另一端接管(4)與限位環(3)同軸固定連接,所述出口端管(10)貫穿出口端環(7)、波紋管補償結構內孔,與限位環(3)內孔同軸固定連接;其特征在于:在出口端環(7)外端面固定連接密封蓋板(8),所述密封蓋板(8)空套在出口端管(10)上;在所述密封蓋板(8)內孔設有環槽,在環槽內嵌裝密封圈(9)和密封板(11),所述密封圈(9)、密封板(11)與出口端管(10)外壁緊配合形成徑向雙重密封結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海軍,吳秧平,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晨光波紋管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