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柜類門板結構,包括門板本體,所述門板本體由上板、中板、下板由上至下依次拼接而成,所述上板和中板、中板和下板相對的拼接面均上下對應設有榫孔,榫體通過分別對應插入上板和中板的榫孔而連接上板和中板,榫體通過分別對應插入中板和下板的榫孔而連接中板和下板。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柜類門板結構,將門板本體分為了上板、中板和下板,因此克服了使用整塊板容易變形的缺點;同時因其僅使用榫體連接上板和中板、中板和下板相對的榫孔,不用在門板背面拉槽、鉆孔,提高了門板的美觀度而且生產工藝簡單;再者,有榫孔的上板、中板和下板、榫體均可以批量化、機械化、標準化生產,降低了材料與人工成本。(*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柜類門板結構。技術背景 現有技術柜類門板結構一般有以下三種第一種是用2440*1220*18mm或25mm的原板與飾面板,直接在開料鋸上裁出相應尺寸的柜類門板,再四周封邊,鉆門較孔與拉手孔然后直接安裝在柜體上,當高度大于I. 2米時,這種結構的柜類門板非常容易變形,美觀效果差,直接影響使用。第二種是在第一種原有的結構上,再在門板的背面增加拉直器五金件,這種結構的柜類門板用了一段時間同樣會變形,而且需要在門板背面拉槽、鉆孔,這樣門板打開不美觀,大大的增加了材料與人員成本,不易調節。第三種是采用壓合結構,如圖1-3。先用開料鋸開出相應尺寸的面板7、框骨架料8、蜂窩紙9等,用膠水層疊式壓合。這種結構的柜類門板工藝復雜、甲醛含量高、生產效率低、增加了材料與人工成本、不環保、不可以批量化、機械化、標準化生產。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更能保證柜類門板結構不易變形、生產工藝簡單、外觀效果好、降低了材料與人工成本、低碳環保、可以批量化、機械化、標準化生產的柜類門板結構。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柜類門板結構,包括門板本體,所述門板本體由上板、中板、下板由上至下依次拼接而成,所述上板和中板、中板和下板相對的拼接面均上下對應設有榫孔,榫體通過分別對應插入上板和中板的榫孔而連接上板和中板,榫體通過分別對應插入中板和下板的榫孔而連接中板和下板。所述榫體優選為圓柱體形狀,且高度等于或略小于與其對應插入的兩個榫孔的深度和。插入上板和中板、中板和下板的榫體優選各有3個,與榫體對應的榫孔均在上板和中板、中板和下板的相對的拼接面均勻分布。所述榫孔的直徑均優選為8mm且深度均為27mm。本技術柜類門板結構,將門板本體分為了上板、中板和下板,因此克服了使用整塊板容易變形的缺點;同時因其僅使用榫體連接上板和中板、中板和下板相對的榫孔,不用在門板背面拉槽、鉆孔,提高了門板的美觀度而且生產工藝簡單;再者,有榫孔的上板、中板和下板、榫體均可以批量化、機械化、標準化生產,降低了材料與人工成本。附圖說明圖I為現有技術第三種柜類門板結構的去掉面板后內部結構主剖示意圖;圖2為現有技術第三種柜類門板結構的側剖示意圖;圖3為圖2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圖4為本技術柜類門板結構的立體結構分解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柜類門板免漆板結構的側剖示意圖;圖6為圖5中B處的局部放大圖;圖7為本技術柜類門板貼飾面材料結構的側剖示意圖;圖8為圖7中C處的局部放大圖。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柜類門板結構,如圖4,包括門板本體1,所述門板本體I由上板2、中板3、下板4由上至下依次拼接而成,所述上板2和中板3、中板3和下板4相對的拼接面均上下對應設有榫孔5,榫體6通過分別對應插入上板2和中板3的榫孔5而連接上板2和中板3,榫體6通過分別對應插入中板3和下板4的榫孔5而連接中板3和下板4。所述榫體6優選為圓柱體形狀,且高度等于或略小于與其對應插入的兩個榫孔5的深度和。插入上板2和中板3、中板3和下板4的榫體6優選各有3個,與榫體6對應的榫孔5均在上板2和中板3、中板3和下板4的相對的拼接面均勻分布。當所述門板本體I高度大于I. 2米,厚度在15-25mm之間時,所述榫孔5的直徑均優選為8mm且深度均優選為27mm0如圖5-6,本技術柜類門板結構的門板本體I采用免漆板材料時的制作方法如下將一塊門板分成三塊大小相同的上板2、中板3和下板4,然后四周用同色材料封邊,然后在上板2和中板3相對的拼接面對應各鉆3個榫孔5,在中板3和下板4相對的拼接面對應各鉆3個榫孔5,共計12個榫孔5,該榫孔5的直徑為8. 0mm、深為27mm,榫孔5與榫孔5之間距離為排鉆的32mm倍數,再用3個直徑為8mm長度為50mm的榫體6連接上板2和中板3,3個直徑為8mm長度為50mm的榫體6連接中板3和下板4,接縫外可留2_3mm工藝縫。如圖7-8,本技術柜類門板結構采用表面貼飾面材料然后做油漆的制作方法如下將一塊門板分成三塊大小相同的上板2、中板3和下板4,然后在上板2和中板3相對的拼接面對應各鉆3個榫孔5,在中板3和下板4相對的拼接面對應各鉆3個榫孔5,共計12個榫孔5,該榫孔5的直徑為8. 0mm、深為27mm,榫孔5與榫孔5之間距離為排鉆的32mm倍數,再用3個直徑為8mm長度為50mm的榫體6連接上板2和中板3,3個直徑為8mm長度為50mm的榫體6連接中板3和下板4,拼接位表面砂平之后貼飾面材料12與四周封邊做油漆。權利要求1.一種柜類門板結構,包括門板本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門板本體(I)由上板(2)、中板(3)、下板(4)由上至下依次拼接而成,所述上板(2)和中板(3)、中板(3)和下板(4)相對的拼接面均上下對應設有榫孔(5),榫體(6)通過分別對應插入上板(2)和中板(3)的榫孔(5)而連接上板(2)和中板(3),榫體(6)通過分別對應插入中板(3)和下板(4)的榫孔(5)而連接中板(3)和下板(4)。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柜類門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榫體(6)為圓柱體形狀,且高度等于或略小于與其對應插入的兩個榫孔(5)的深度和。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柜類門板結構,其特征在于,插入上板(2) 和中板(3)、中板(3)和下板(4)的榫體(6)各有3個,與榫體(6)對應的榫孔(5)均在上板(2)和中板(3)、中板(3)和下板(4)的相對的拼接面均勻分布。4.根據權利要求I至3任一項所述的柜類門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榫孔(5)的直徑均為8mm且深度均為27mm。專利摘要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柜類門板結構,包括門板本體,所述門板本體由上板、中板、下板由上至下依次拼接而成,所述上板和中板、中板和下板相對的拼接面均上下對應設有榫孔,榫體通過分別對應插入上板和中板的榫孔而連接上板和中板,榫體通過分別對應插入中板和下板的榫孔而連接中板和下板。本技術柜類門板結構,將門板本體分為了上板、中板和下板,因此克服了使用整塊板容易變形的缺點;同時因其僅使用榫體連接上板和中板、中板和下板相對的榫孔,不用在門板背面拉槽、鉆孔,提高了門板的美觀度而且生產工藝簡單;再者,有榫孔的上板、中板和下板、榫體均可以批量化、機械化、標準化生產,降低了材料與人工成本。文檔編號E06B3/80GK202755845SQ201220393800公開日2013年2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10日專利技術者安啟超, 鞠昶 申請人:深圳廣田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柜類門板結構,包括門板本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門板本體(1)由上板(2)、中板(3)、下板(4)由上至下依次拼接而成,所述上板(2)和中板(3)、中板(3)和下板(4)相對的拼接面均上下對應設有榫孔(5),榫體(6)通過分別對應插入上板(2)和中板(3)的榫孔(5)而連接上板(2)和中板(3),榫體(6)通過分別對應插入中板(3)和下板(4)的榫孔(5)而連接中板(3)和下板(4)。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安啟超,鞠昶,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廣田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