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新型銳器盒,包括相互封設的盒體和盒蓋,盒蓋的頂面上開設有收集口,盒蓋上組裝有一旋轉盤,該旋轉盤上設有一與收集口相應的調節口;上述盒蓋的頂面上安裝有第一刀體,該第一刀體的刀刃伸出上述收集口的邊沿,上述旋轉盤上安裝有第二刀體,該第二刀體的刀刃伸出上述調節口的邊沿,上述第二刀體的刀刃與所述第一刀體的刀刃相對設置并于上述調節口調至某一狀態時構成剪刀結構;本新型同銳器盒同傳統技術相比,巧妙將銳器分離同銳器盒相結合,克服了各種安全隱患,具有簡便、經濟又實用等優點。(*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ー種醫療用器具,具體是 指ー種新型銳器盒。
技術介紹
在臨床治療、護理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損傷性廢物是不可避免的,有的可直接丟棄,但大部分的仍需進行銳器分離。在銳器、危險材料和危險性廢物的處理細則中指出護士靜脈輸液治療操作時應攜帯銳器盒至患者床邊,銳器盒應放置在方便護士使用并易丟棄的地方,嚴禁用手直接傳遞或清理損傷性銳器。現有通用的一種銳器盒如圖1所示,包括相匹配的盒體1’和盒蓋2’,盒蓋2’的頂面上開設有收集ロ 21’,盒蓋2’上組裝有一旋轉盤3’,該旋轉盤3’上設有一與收集ロ 21’相應的調節ロ 31’,旋轉盤使用時,只需將旋轉盤3’旋轉至調節ロ 31’與收集ロ 21’相對應,即可往盒體1收集ロ 21’內丟置銳器。然而,在實際操作中,臨床醫護人員往銳器盒內丟棄銳器前,需要另外借助剪刀進行銳器分離,在此操作過程中存在以下幾點安全隱患第一,被銳器扎傷及被剪刀誤傷的危險性;第二,在剪裁時患者的血液及污染的藥液也有可能濺污工作服,甚至濺入操作者的眼睛,從而引發傳染病及對機體造成致命性損害,由此引發醫源性感染的安全隱患;第三,進行銳器分離后的剪刀同樣也存在各種不可預料的安全隱患(例如誤傷、血源性、藥物性感染及損害等等)。有鑒于此,本專利技術人針對現有銳器盒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本案由此產生。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種新型銳器盒,克服了現有技術中收集銳器前由于進行傳統銳器分離操作而存在各種安全隱患的問題。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技術的解決方案是ー種新型銳器盒,包括相互封設的盒體和盒蓋,盒蓋的頂面上開設有收集ロ,盒蓋上組裝有一旋轉盤,該旋轉盤上設有一與收集ロ相應的調節ロ ;上述盒蓋的頂面上安裝有第一刀體,該第一刀體的刀刃伸出上述收集ロ的邊沿,上述旋轉盤上安裝有第二刀體,該第ニ刀體的刀刃伸出上述調節ロ的邊沿,上述第二刀體的刀刃與所述第一刀體的刀刃相對設置并于上述調節ロ調至某一狀態時構成剪刀結構。上述旋轉盤上對應上述第二刀體的上方開設有一滑槽,該滑槽沿垂直上述第二刀體的刀刃線方向延伸設置,該滑槽內嵌設有ー用于帶動上述第二刀體活動伸縮的滑動鈕。上述滑槽的ー側形成有齒邊,對應上述滑動鈕上形成有掣動塊。上述盒蓋的頂面內開設有供上述第一刀體插置安裝的安裝槽,上述旋轉盤內同樣開設有供上述第二刀體插置安裝的安裝槽。上述旋轉盤上凹設有ー組便于手指操作該旋轉盤旋轉的凹陷槽。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術ー種新型銳器盒,在盒蓋的頂面上安裝有第一刀體,在旋轉盤上安裝有第二刀體,該第一刀體的刀刃和第二刀體的刀刃呈相對設置,并于調節ロ調至某一狀態時二者構成剪刀結構,于此隨著旋轉盤旋轉,擴大或縮小收集ロ裸露在外的開ロ大小的同時,所述剪刀機構隨之作張開或閉合動作。臨床醫護人員進行廢棄物處理吋,將廢棄物帶銳器的部分由收集ロ倒插入盒體內,并且靠近第一刀體的刀刃,之后旋轉旋轉盤,使第二刀體往第一刀體方向移動,二者相互配合,對廢棄物剪切實現銳器分離,同時銳器部分直接落入盒體內,另外在作剪切動作時,收集ロ幾乎閉合,位于盒體內的銳器部分其所殘留的血液及污染的藥液不會到處飛濺,杜絕了可能引發醫源性感染的安全隱患。由此,本新型同銳器盒同傳統技術相比,巧妙將銳器分離同銳器盒相結合,克服了各種安全隱患,具有簡便、經濟又實用等優點。附圖說明圖1是傳統銳器盒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新型銳器盒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新型銳器盒的結構分解圖;·圖4是本新型銳器盒收集ロ關閉時的結構示意圖。標號說明盒體1’ 盒蓋2’收集ロ21’ 調節ロ31’旋轉盤 3’盒體1 盒蓋2收集ロ21 封ロ槽 22旋轉盤3 調節ロ31滑槽32 凹陷槽 33安裝槽 34 第一刀體 4第二刀體 5 滑動鈕 具體實施方式為了進一歩解釋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來對本技術進行詳細闡述。如圖2-4所示為本新型涉及的ー種新型銳器盒,主要包括有盒體1、和蓋2和旋轉盤3,盒體1和盒蓋2相匹配,二者可以進ー步設置成相互封設,不經破壞,盒蓋2相對盒體1不能打開。盒蓋2的頂面上開設有收集ロ 21,旋轉盤4可旋轉組裝在盒蓋2的頂面上,旋轉盤3上設有一與收集ロ 21相應的調節ロ 31,操作旋轉盤4能夠實現收集ロ 21的打開或閉合。當然,盒蓋2的頂面上還可設有封ロ槽22,對應旋轉盤3的背面設有卡塊(圖中未示出),當收集ロ 21閉合后再繼續旋轉旋轉盤4,使所述卡塊適配嵌置入卡槽22內,此時旋轉盤3不經破壞,不再活動旋轉,于此實現完全封閉銳器盒。本新型的主要創新點在于于盒蓋2的頂面上安裝有第一刀體4,該第一刀體4的刀刃伸出收集ロ 21的邊沿,于旋轉盤3上安裝有第二刀體5,該第二刀體5的刀刃伸出調節ロ 31的邊沿,所述調節ロ 31的邊沿和收集ロ 21的邊沿對應為收集ロ 21開合方向所在的對應邊沿,使得第一刀體4的刀刃與第二刀體5的刀刃呈相對設置,并于調節ロ 31調至某ー狀態(如圖2所示)時構成剪刀結構,該剪刀機構通過旋轉旋轉盤3實現剪切動作,即隨著旋轉盤3的旋轉活動,擴大或縮小收集ロ 21裸露在外的開ロ大小的同時,所述剪刀機構隨之作張開或閉合動作,為了便于手指對旋轉盤3的旋轉操作,較佳地于旋轉盤3上凹設有ー組對應手指頭模型的凹陷槽33,當然便于旋轉操作的結構設計還可以為任意其他形式,這里不再一一詳細闡述。所述第一刀體4和第二刀體5各自在盒蓋2、旋轉盤3上的安裝方式有多種形式,圖3中給出ー較佳實施例,旋轉盤3內開設有一安裝槽34,第二刀體5插置安裝在安裝槽34內,同理盒蓋2的頂面內同樣開設有供第一刀體4插置安裝的安裝槽(圖中未示出);銳器盒不使用時,旋轉盤3旋轉至閉合收集ロ 31,此時第一刀體4隱蔽在旋轉盤3的下方,而旋轉盤3上的第二刀體5的刀刃裸露在外,于此進一歩地,將第二刀體5設計為可活動伸縮形式,具體實現伸縮的結構形式多祥,本新型給出ー較佳實施例如圖3所示,其借用美エ刀的活動伸縮方式,于旋轉盤3上對應第二刀體5的上方開設有ー滑槽32,該滑槽32沿垂直第ニ刀體5的刀刃線方向延伸設置,該滑槽32內嵌設有ー滑動鈕5,該滑動鈕5與第二刀體5相連設,由此借由滑動鈕5可帶動第二刀體5在安裝槽34內活動伸縮,當然此時安裝槽34·需預留足夠的深度供第二刀體5完全縮入。另外為了防止第二刀體5結構不穩定而影響剪切,類似美エ刀的結構設計,可以將滑動鈕5設計成掣動形式,一簡易結構為,于滑槽32的ー側形成有齒邊,對應滑動鈕5上形成相應的掣動塊。由此,本新型銳器盒的結構設計思想在干,將所述剪刀機構巧妙地設計在銳器盒上,臨床醫護人員進行廢棄物處理時,將廢棄物帶銳器的部分由收集ロ 21倒插入盒體1內,并且靠近第一刀體4的刀刃,之后手指抵觸凹陷槽33旋轉旋轉盤3,使第二刀體5往第一刀體4方向移動,二者相互配合,對廢棄物剪切實現銳器分離,同時銳器部分直接落入盒體1內,在作剪切動作時,收集ロ 21幾乎閉合,位于盒體1內的銳器部分其所殘留的血液及污染的藥液不會到處飛濺,杜絕了可能引發醫源性感染的安全隱患。由此,本新型同銳器盒同傳統技術相比,巧妙將銳器分離同銳器盒相結合,克服了各種安全隱患,具有簡便、經濟又實用等優點。上述實施例和圖式并非限定本技術的產品形態和式樣,任何所屬
的普通技術人員對其所做的適當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型銳器盒,包括相互封設的盒體和盒蓋,盒蓋的頂面上開設有收集口,盒蓋上組裝有一旋轉盤,該旋轉盤上設有一與收集口相應的調節口;其特征在于:上述盒蓋的頂面上安裝有第一刀體,該第一刀體的刀刃伸出上述收集口的邊沿,上述旋轉盤上安裝有第二刀體,該第二刀體的刀刃伸出上述調節口的邊沿,上述第二刀體的刀刃與所述第一刀體的刀刃相對設置并于上述調節口調至某一狀態時構成剪刀結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玲玉,
申請(專利權)人:李玲玉,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