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機床附件,尤其是一種鉆夾頭。現有技術的鉆夾頭主要有扳手鉆夾頭和自緊鉆夾頭兩種,參見GB6087-6090-85《扳手鉆夾頭》和JB4371.1-4371.3-86《自緊鉆夾頭》,扳手鉆夾頭由鉆體、外套、齒圈、夾爪構成,夾爪設置在鉆體上的圓孔內,外套緊卡在鉆體上,齒圈與夾爪通過螺紋聯接,鉆體設有扳手孔;齒圈內設有螺紋,外設有錐齒。扳手鉆夾頭每件產品必須隨附一副扳手,使用不方便且易丟失,自緊鉆夾頭雖不用扳手,但是成本高,造價昂貴。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提供一種不需隨附扳手、用手轉動即可實現夾緊的鉆夾頭。本技術的目的是采取以下方案實現的設有鉆體,夾爪及后套,夾爪設置在鉆體上的圓孔內,后套安置在鉆體的后端,前套安置在鉆體的前端,絲母與卡爪通過螺紋聯接,在絲母與鉆體之間設有軸承。另外,絲母由兩半構成,其外箍有鋼圈;絲母及夾爪螺紋的螺距為0.8~1mm,牙形角為30°~45°。本技術與扳手鉆夾頭相比,由于鉆體與絲母間設有軸承,減小了摩擦,提高了鉆夾頭的靈活性,克服了隨附扳手的麻煩,只需手擰即可夾緊,同時與自緊鉆夾頭相比降低成本70%。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附圖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參照附圖,本技術由鉆體(1),夾爪(6),前套(7),后套(8),絲母(5)及軸承(3)構成,鉆體(1)在圓周每隔120°鉆有一圓孔(2),三只夾爪(6)均車有螺紋,夾爪(6)設置在鉆體(1)上的圓孔(2)內,絲母(5)由兩半構成并設有內螺紋,其外箍有鋼圈(4),絲母(5)與夾爪(6)通過螺紋聯結,絲母(5)與夾爪(6)螺紋的螺距為1mm, ...
【技術保護點】
一種鉆夾頭,設有鉆體(1),夾爪(6)及后套(8),夾爪(6)設置在鉆體(1)上的圓孔(2)內,后套(8)安置在鉆體(1)的后端,其特征在于鉆體(1)的前端安置有前套(7),絲母(5)與夾爪(6)通過螺紋聯接,在絲母(5)與鉆體(1)之間設有軸承(3)。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新平,
申請(專利權)人:山東機床附件廠,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37[中國|山東]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