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管材整圓裝置,包括第一平移機構、設置于第一平移機構上的第二平移機構,以及設置于所述第二平移機構上的滾輪,所述第二平移機構包括活動支架和固定支架,所述活動支架與固定支架連接,所述滾輪設置于活動支架上,所述固定支架與所述第一平移機構連接,所述滾輪能繞管材360度任意平移轉動,所述滾輪的側面為圓弧型結構,所述滾輪用于對管材不圓度大的地方進行修整,這套整圓裝置結構簡單,成本比較低,并且調整方便,使產品質量達到更高的要求,大大減少了產品的不良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管材生產
,特別是涉及一種管材整圓裝置。
技術介紹
現有的技術中管材生產線對于圓形管材的生產,其生產工藝是首先通過采用螺桿擠出的步驟,然后再經過模具成型的步驟,成型后通過定型套抽真空,再使用水箱對其進行定型后的冷卻,使到其形狀得到最終的定型,最后才根據實際的需要對管材進行牽引切割。但是由于現有的技術中,生產出的管材其收縮量比較大,如PE材料,實際生產中pe材料的收縮量比較大,使到采用現有的技術生產的圓形管材的不圓度非常不穩定,特別是對于類似大規格管材,其不圓度就很不穩定,經常超出標準范圍,產品廢品比較多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實用,能實現對管材不圓度進行修整的管材整圓裝置。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管材整圓裝置,包括第一平移機構、設置于第一平移機構上的第二平移機構,以及設置于所述第二平移機構上的滾輪,所述第二平移機構包括活動支架和固定支架,所述活動支架與固定支架連接,所述滾輪設置于活動支架上,所述固定支架與所述第一平移機構連接,所述滾輪能繞管材360度任意平移轉動,所述滾輪的側面為圓弧型結構,所述滾輪用于對管材不圓度大的地方進行修整。進一步地,所述固定支架有兩個,分別設置于所述活動支架的兩端,所述兩個固定支架均與第一平移機構連接。進一步地,所述活動支架包括導柱和連接支架,所述連接支架與所述導柱連接,所述導柱兩端各與一個固定支架連接,所述連接支架與所述滾輪連接。進一步地,所述導柱有兩根,所述連接支架的兩端分別各與一根導柱連接。進一步地,所述連接支架有兩個,所述滾輪有兩個,所述滾輪與連接支架一對一連接,所述兩個連接支架相對設置于所述導柱的兩端。進一步地,所述連接支架與導柱采用活動連接,所述連接支架套接在導柱上,連接支架通過導套與所述導柱連接。進一步地,所述活動支架還包括用于推動所述連接支架沿所述導柱移動動的第三平移機構,所述第三平移機構一端與連接支架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固定支架連接。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平移機構為圓環結構,所述第二平移機構與所述第一平移機構采用活動連接,所述第二平移機構沿第一平移機構繞管材360度任意平移轉動。進一步地,所述第二平移機構與所述第一平移機構采用固定連接,所述管材整圓裝置整體以管材為中心360度任意自轉。進一步地,所述整圓裝置包括冷卻裝置,所述第二平移機構與所述第一平移機構采用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平移機構與所述冷卻裝置采用固定連接,所述管材整圓裝置整體以管材為中心360度任意自轉。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優點在于本技術通過簡單的結構實現了在管材生產過程中對管材形狀的修整,其使用方便,簡單,能360度的圍繞管材進行修整,使到管材的生產效率大大提高,同時也提高了產品質量、大大減少了產品不良率,減少生產成本等優點。 ·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具體實施例3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本技術提供一種管材整圓裝置,包括第一平移機構1,第二平移機構和滾輪3,第二平移機構設置在第一平移機構上,第二平移機構與第一平移機構I相連接,滾輪3設置在第二平移機構上;其中,第二平移機構包括有活動支架和固定支架8,所述活動支架固定在固定支架8上,活動支架用于固定滾輪3,所述固定支架8與所述第一平移機構I連接,固定支架用于連接第一平移機構I和活動支架,通過第一、二平移機構使到所述的滾輪3能夠圍繞需要加工的管材在水平面上實現360度的轉動,實現對管材各個方向進行精細加工,降低管材的不圓度,所述滾輪3的側面呈圓內凹的弧形狀,弧度的大小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調節,所述滾輪3用于對管材不圓度大的地方進行修整,所述滾輪3測面的表面可以為凹凸不平、平面或階梯形等等可以實現刮、削、擠壓等方式對管材進行加工處理的結構。具體實施例I根據上面所述,如圖I所示,本技術中的提供的管材整圓裝置,共包括固定支架8有兩個,分別與活動支架的兩端的兩端連接,用于固定活動支架,所述兩個固定支架8均與第一平移機構I連接。進一步地,活動支架由導柱4和連接支架2組成,所述連接支架2與導柱4連接,導柱4兩端各與一個固定支架8連接,滾輪3安裝在連接支架2上,滾輪3通過一轉動軸固定在連接支架2上。更進一步地,活動支架共有兩根導柱4,連接支架2的兩端分別各與一根導柱4連接。進一步地,所述連接支架2有兩個,所述滾輪3有兩個,兩個連接支架2上各自安裝有一個滾輪3,兩個連接支架2設置在接近導柱4與固定支架8連接處的兩端,分別是在以管材為中心的兩邊,用于對管材進行相反兩個方向產生擠壓。更進一步地,連接支架2與導柱4采用活動連接,連接支架2采用套的方式連接在導柱4上,連接支架2通過導套5與導柱4連接。進一步地,所述活動支架還包括用于推動所述連接支架沿所述導柱4移動動的第三平移機構6,所述第三平移機構6 —端與連接支架2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固定支架8連接,用于調節兩個連接支架2相對管材的位置,以達到適應對不同直徑的管材進行加工的目的,其中,第三平移機構6用于使連接支架2沿導柱4進行直線移動,所述第三平移機構6可以為搖動手輪等能夠推動和固定連接支架2的裝置,也可以采用外接自動控制的調節裝置等方式實現自動的調節控制連接支架2的位置。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平移機構I為一圓環形的導軌等結構,第二平移機構與第一平移機構I采用活動的連接連接方式,使到所述第二平移機構可以在第一平移機構I上自由移動,從而實現第二平移機構沿第一平移機構I繞管材360度任意平移轉動,使到滾輪3能對管材各個方向進行加工,當正常生產時如發現管材那個方向不圓度偏大就可以,則轉動第二平移機構,使滾輪3到達管材不圓度偏大的那個方向,再通過第三平移機構調節大小,進而實現對管材的加工,所述加工可以為通過兩個滾輪3將管材擠壓調整過來或通過單個滾輪3對管材進行刮、削等能改變管材外形的方式對管材進行加工。具體實施例2管材整圓裝置與用于對管材進行定型的冷卻裝置7連接,管材先經過整圓裝置加工后,再進行冷卻,與具體實施例I不同,所述第一平移機構I與所述冷卻裝置采用活動連接,所述第二平移機構與所述第一平移機構I采用固定連接,當正常生產時如發現管材那·個方向不圓度偏大就可以,則轉動第一平移機構1,使滾輪3到達管材不圓度偏大的那個方向,再通過第三平移機構調節大小,進而實現對管材的加工,所述加工可以為通過兩個滾輪3將管材擠壓調整過來或通過單個滾輪3對管材進行刮、削等能改變管材外形的方式對管材進行加工,所述冷卻裝置7與管材整圓裝置。具體實施例3管材整圓裝置與用于對管材進行定型的冷卻裝置7連接,管材先經過整圓裝置加工后,再進行冷卻,與具體實施例1、2不同,所述第二平移機構與所述第一平移機構I采用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平移機構I固定在冷卻裝置7上,當正常生產時如發現管材那個方向不圓度偏大就可以,則轉動第一平移機構I或冷卻裝置7,使滾輪3到達管材不圓度偏大的那個方向,再通過第三平移機構調節大小,進而實現對管材的加工,所述加工可以為通過兩個滾輪3將管材擠壓調整過來或通過單個滾輪3對管材進行刮、削等能改變管材外形的方式對管材進行加工,所述管材整圓裝置整體以管材為中心36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管材整圓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平移機構、設置于第一平移機構上的第二平移機構,以及設置于所述第二平移機構上的滾輪,所述第二平移機構包括活動支架和固定支架,所述活動支架與固定支架連接,所述滾輪設置于活動支架上,所述固定支架與所述第一平移機構連接,所述滾輪能繞管材360度任意平移轉動,所述滾輪的側面為圓弧型結構。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管材整圓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平移機構、設置于第一平移機構上的第二平移機構,以及設置于所述第二平移機構上的滾輪,所述第二平移機構包括活動支架和固定支架,所述活動支架與固定支架連接,所述滾輪設置于活動支架上,所述固定支架與所述第一平移機構連接,所述滾輪能繞管材360度任意平移轉動,所述滾輪的側面為圓弧型結構。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管材整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有兩個,分別設置于所述活動支架的兩端,所述兩個固定支架均與第一平移機構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管材整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支架包括導柱和連接支架,所述連接支架與所述導柱連接,所述導柱兩端各與一個固定支架連接,所述連接支架與所述滾輪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管材整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柱有兩根,所述連接支架的兩端分別各與一根導柱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管材整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支架有兩個,所述滾輪有兩個,所述滾輪與連接支架一對一連接,所述兩個連接支架相對設置于所述導柱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費子林,
申請(專利權)人:河南聯塑實業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