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基于Android的NativeAPP融合WebAPP開發系統,所述系統設置于客戶端與行業應用平臺之間,它包括WebAPP的API接口模塊、NativeAPP的API接口模塊、NativeAPP與WebAPP的通信協議接口模塊、NativeAPP與服務器的通信接口API模塊和進程通信管理模塊。本發明專利技術將行業應用研發的NativeAPP開發方式與WebAPP進行融合,并提供Web應用通用模板,為新行業應用的研發提供通用便捷的開發框架,降低應用對終端和平臺的耦合性,提高代碼可復用性,提升研發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移動互聯網
尤其是一種應用開發框架,具體地說是一種Native APP融合Web APP的開發框架。
技術介紹
目前,隨著互聯網和電信技術的快速發展,移動通信與互聯網融合成為了移動互聯網。為滿足行業企業業務流程的優化與管理質量的提升需求,基于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行業應用應運而生,幫助行業企業達到移動辦公、移動工作流程管理等目標,從而提升其工作效率和企業效益,提升管理水平。移動互聯網行業應用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基于本地操作系統運行的APP,即NativeAPP;—種是基于智能終端的瀏覽器運行Web APP0 Native APP面臨著不同智能終端機型的適配效率低、更新體驗較差的問題,同時由于應用無法跨平臺出現開發工作量大、周期長的研發過程。Web APP具有開發成本較低、更新較簡單、跨平臺跨終端的優勢,但其運行速度依賴于網速影響用戶體驗,且不能進行離線操作使用戶耗費大量上網流量。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需要將Native APP與Web APP進行融合,提供一種跨平臺跨終端、減少行業應用與智能終端之間耦合度、提高研發效率的開發框架,將行業應用從適配不同終端機型和不同操作系統的環節中解放出來,使研發人員專注于業務邏輯的實現和業務流程的優化,縮短研發周期,提高行業應用的研發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一種基于Android的Native APP融合WebAPP開發系統。其目的是將行業應用研發的Native APP開發方式與Web APP進行融合,并提供Web應用通用模板,為新行業應用的研發提供通用便捷的開發框架,降低應用對終端和平臺的耦合性,提高代碼可復用性,提升研發效率。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基于Android的Native APP融合Web APP開發系統,所述系統設置于客戶端與行業應用平臺之間,它包括Web APP的API接口模塊、Native APP的API接口模塊、NativeAPP與Web APP的通信協議接口模塊、Native APP與服務器的通信接口 API模塊和進程通信管理模塊; 所述Web APP的API接口模塊和Native APP的API接口模塊分別用于接收客戶端的Web APP 請求和 Native APP 請求; 所述Native APP與Web APP的通信協議接口模塊包括Web APP請求封裝接口、指令解析接口和Native APP控制顯示接口,上述接口用于實現Native APP對Web APP請求的處理和反饋;所述Native APP與服務器的通信接口 API模塊用于處理客戶端對服務器的數據和操作請求,包括數據請求接口、本地資源訪問接口、web service訪問接口 ;上述接口負責處理Web APP對本地資源的調用和與服務器的信息交互; 所述進程通信管理模塊包括進程管理模塊、消息隊列管理模塊、共享內存管理模塊和內存訪問控制模塊;所述的進程通信管理模塊通過Native APP幫助Web APP實現共享內存的訪問控制及進程管理,實現Web APP進程間的互動,用于實現應用對系統資源的訪問。本專利技術的開發系統還包括Web通用功能模塊,所述的Web通用功能模塊封裝常用的行業應用功能,包括用戶登錄/登出、列表展示、詳情展示、拍照及縮略圖顯示以及GPS定位信息獲取,做為行業應用的標準功能進行封裝。本專利技術中,當客戶端發起操作動作,如果該動作為Native APP請求,則NativeAPP的API接口模塊對事件請求進行封裝,將動作、對象封裝后提交給Native APP控制層,Native APP通過指令解析,判斷Native APP是數據請求還是資源請求,通過處理邏輯向本地操作系統或服務器發起相應請求; 如果該動作為Web APP請求,則Web APP的API接口模塊對動作進行解析,通過NativeAPP與Web APP的通信協議接口模塊向Native APP的API接口模塊發送事件請求,NativeAPP與Web APP的通信協議接口模塊對事件請求進行封裝,將動作、對象封裝后提交給Native APP控制層,Native APP通過指令解析,判斷Web APP是數據請求還是資源請求,通過處理邏輯向本地操作系統或服務器發起相應請求。本專利技術的本地資源訪問接口用于連接USB接口、通訊錄、網絡和拍照。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 現有Android客戶端應用的Native APP開發框架,存在不能適配不同智能機型、用戶更新體驗較差、跨平臺開發時代碼無法重用等不足。現有Android客戶端應用的Web APP開發框架,存在跨終端跨平臺的優勢,但應用運行速度依賴于網速,不能進行離線操作,所有的與后臺交互均通過ajax等類似的異步進行處理,用戶體驗性不行。現有Native結合Web APP的開發框架一般采用Web與Native間傳送Html文件的交互方式,使應用消耗大量上網流量,不適合行業應用。已知的另一種實現方式采用Native控制Web來發起與服務器請求的交互方式,用戶體驗差,不適合行業應用。而本專利技術采用的基于Android的Native融合Web APP開發框架,在跨平臺跨終端、用戶體驗方面都有較為良好的表現,能夠降低行業應用對終端和平臺的耦合度,提升研發效率。Native APP與Web APP之間采用WebView通信,通過native應用來加載數據,通過web來展示,通過制定兩者的通信協議實現兩種開發方式的結合,使得Native能夠專注于業務控制邏輯的設計,Web能夠專注于用戶界面視圖的設計,視圖與控制的分離能夠有效減少業務層與表示層的耦合度。本專利技術提供的Web通用功能模塊,封裝了行業應用的常用功能,實際上是一個標準化的、適用于眾多行業的通用模板。在開發新的行業應用或者將Android應用移植到IPhone平臺時,該部分代碼基本可以復用,只需要開發個性化的功能即可。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位置圖 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體系結構圖 圖3為本專利技術的模塊結構圖 圖4為本專利技術的系統流程時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如圖I所示,為本專利技術的應用在系統中的部署位置示意圖,本專利技術的體系結構如附圖2所示,包括Web應用通用功能模塊、為上層應用提供統一調用的API接口模塊、Native-Web通信協議接口模塊、Native-服務器通信協議接口模塊、進程通信管理模塊、消息隊列管理模塊、為Native APP提供統一調用的API接口模塊。其處于Android系統架構的應用框架層,作為新開發行業應用的程序框架,生成發布新的APP。 本專利技術的模塊結構如附圖3所示,本專利技術提供的開發框架與外部系統的交互時序圖如附圖4所示,當Web APP需要登錄系統時,可以通過發送登錄請求向Native APP提交登錄請求,Native-Web通信協議接口收到消息后進行請求指令解析,將指令提交給NativeApp,由Native APP調用相應的web service接口將該登錄請求發送到服務器。服務器端對登錄請求信息進行驗證邏輯判斷正確后則發送反饋消息到Native-服務器通信接口,通過接口模塊中的消息隊列將登錄反饋消息發送給Native App,進而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基于Android的Native?APP融合Web?APP開發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系統設置于客戶端與行業應用平臺之間,它包括Web?APP的API接口模塊、Native?APP的API接口模塊、Native?APP與Web?APP的通信協議接口模塊、Native?APP與服務器的通信接口API模塊和進程通信管理模塊;所述Web?APP的API接口模塊和Native?APP的API接口模塊分別用于接收客戶端的Web?APP請求和Native?APP請求;所述Native?APP與Web?APP的通信協議接口模塊包括Web?APP請求封裝接口、指令解析接口和Native?APP控制顯示接口,上述接口用于實現Native?APP對Web?APP請求的處理和反饋;所述Native?APP與服務器的通信接口API模塊用于處理客戶端對服務器的數據和操作請求,包括數據請求接口、本地資源訪問接口、web?service訪問接口;上述接口負責處理Web?APP對本地資源的調用和與服務器的信息交互;所述進程通信管理模塊包括進程管理模塊、消息隊列管理模塊、共享內存管理模塊和內存訪問控制模塊;所述的進程通信管理模塊通過Native?APP幫助Web?APP實現共享內存的訪問控制及進程管理,實現Web?APP進程間的互動,用于實現應用對系統資源的訪問。...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金羿,陳健,申一彤,沈宇,蔡鍔,何秀美,徐鴻健,馬燕,朱祥吾,袁祖霞,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鴻信系統集成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