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光纖偏振控制器的調節裝置,屬于光纖通信技術領域。其組成包括:光纖偏振控制器、標刻撥輪、鎖定夾具、外部面板以及底座支架。本發明專利技術通過調節露出外部面板的標刻撥輪的轉動,帶動光纖環片旋轉,實現了光纖偏振控制器光纖環片的外部調節和定量連續控制,提高了光纖偏振控制器的可重復性和調節效率;鎖定夾具的采用能夠提高光纖偏振控制器的長期工作穩定性;同時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的光纖偏振控制器的調節裝置還具有節省調節空間和成本低廉的特點,特別適用于實驗室對光波偏振態的控制。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光纖通信
,具體涉及一種光纖偏振控制器的調節裝置。
技術介紹
光纖通信網絡的迅速發展對光信息處理技術提出越來越多的要求,利用光纖或半導體材料中非線性效應的超快響應特性可實現高速光信號處理,然而幾乎所有的全光過程都與光波的偏振特性相關。例如,采用偏振復用系統,可將光纖通信系統的傳輸容量提升一倍。在光纖通信技術研究中,要有效控制光波偏振態,必須借助于各種各樣的偏振控制器。目前,常用的偏振控制器有利用光纖彎曲所致的雙折射效應制成的光纖偏振控制器,通過擠壓光纖的方式制作的擠壓式偏振控制,基于雙折射晶體的波片式偏振控制器,利用電光/ 磁光等效應而制作的電控偏振控制器等。在常用偏振控制器中,光纖偏振控制器是最簡單便宜的一種,可以實現低損耗的任意偏振態的變換,廣泛應用于實驗室對光波偏振態的控制。光纖偏振控制器通常由三個可調節的光纖環片組成,每個光纖環片內纏有幾圈光纖;三個光纖環片在應力作用下產生雙折射效應,分別在正交偏振方向上產生相應的相位延遲,分別相當于四分之一波片、二分之一波片、四分之一波片。通過調整光纖環片的方位角,可以實現從任意輸入偏振態到任意輸出偏振態的變換。當然,光纖偏振控制器也可以由兩個光纖環片組成。目前的光纖偏振控制器,是通過手動旋轉光纖環片的方式獲得不同的光波偏振態的,在實際應用中存在如下不足(I)光纖偏振控制器由于沒有可參考的刻度標識,旋轉光纖環片時只能憑感覺進行調節,要重復之前的偏振態時調節效率很差,難以將所有的光纖環片同時調回原來的位置,更不用說利用光纖偏振控制器產生指定的光偏振態了 ;(2)長時間放置光纖偏振控制器,其光纖環片(在傾斜狀態下)會在重力作用慢慢偏離原來的位置,這種情況在多次使用后螺釘緊固件松動的情形下更容易發生,難以在較長時間內保持固定的偏振態,從而影響光纖通信系統的性能;(3)光纖偏振控制器通過手動扭轉來調節光纖環片的角度,不適于直接進行面板安裝(外部調節);當所需的光纖偏振控制器較多或放置空間比較密集時,伸手去扭轉光纖環片較容易觸碰或干擾到其它的器件,因此往往需要更多的機箱空間。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光纖偏振控制器的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光纖偏振控制器的調節裝置。采用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光纖偏振控制器調節裝置,可以提高光纖偏振控制器的偏振態調節效率,提高光纖偏振控制器的長期工作穩定性;同時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光纖偏振控制器的調節裝置還具有節省調節空間和成本低廉的特點,特別適用于實驗室對光波偏振態的控制。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種光纖偏振控制器的調節裝置,如圖I至圖5所示,至少包括光纖偏振控制器、標刻撥輪3、外部面板4和底座支架5。所述光纖偏振控制器至少具有一個光纖環片2, —個光纖環片配備一個標刻撥輪3。所述標刻撥輪3為圓環輪狀結構,光纖偏振控制器的光纖環片2位于標刻撥輪3內,光纖偏振控制器的光纖環片2所在平面與標刻撥輪3所在平面相垂直,標刻撥輪3與光纖偏振控制器光纖環片2相互固定,轉動標刻撥輪3能夠帶動光纖環片2旋轉,且標刻撥輪3的旋轉軸線與光纖偏振控制器光纖環片2的旋轉軸線保持重合;標刻撥輪的外緣面或側面標有刻度,刻度單位為角度單位或長度單位,用以標定光纖環片的旋轉角度或旋轉位移。所述外部面板4開有矩形窗口 41,標刻撥輪的部分外緣從外部面板的矩形窗口中露出,便于從面板外部調節光纖環片;開孔面板上靠近矩形開孔邊緣的適當位置刻有光纖環片旋轉讀書標記42,便于確定光纖環片的旋轉角度或旋轉位移。所述底座支架5用于固定整個調節裝置,保持調節裝置中各部件之間的位置關系。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光纖偏振控制器的調節裝置,還可在開孔面板上安裝鎖定夾具6,用于固定標刻撥輪并鎖定光纖偏振控制器的偏振態。鎖定夾具6可以在面板平面內左右微調,但不能在標刻撥輪3轉動方向移動,其觸臂以夾緊或按壓的方式固定標刻撥輪(觸臂和標刻撥輪之間的摩擦力使得標刻撥輪能夠處于固定的狀態)。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光纖偏振控制器的調節裝置,通過標刻撥輪帶動光纖環片轉動,可方便準確地控制光纖環片的旋轉角度或旋轉位移,從而到控制光纖中導波光偏振態的目的。鎖定夾具的采用可方便鎖定光纖偏振控制器的輸出偏振態,同時可有效防止光纖環片(在傾斜狀態下)由于重力作用而導致的偏振態變化,從而大大提高了光纖系統的工作穩定性。根據標刻撥輪幾何尺寸大小,刻度標識既可以位于撥輪的外緣面(適于較寬的標刻撥輪),也可以位于側面(適于壁厚的標刻撥輪);刻度既可以用角度,也可以用弧長度等來標識,只要能唯一地標定光纖環片的旋轉位置即可。標刻撥輪的具體位置信息可以以面板開孔邊緣處為參考基準來讀取標刻撥輪上的刻度,這些刻度值的不同組合即對應于不同的光偏振態,從而可有效提高光纖偏振控制器的調節效率,迅速得到所需的偏振態。因此,本專利技術具有可重復調節偏振態的功能。底座支架一方面用于支撐光纖偏振控制器;另一方面是將光纖偏振控制光纖環片的旋轉軸抬高,讓標亥Ij撥輪可以最大范圍地自由轉動,即提供必要的旋轉空間。標刻撥輪不會限制光纖環片原有的調節范圍。綜上所述,本專利技術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I、本專利技術通過標刻撥輪實現了光纖偏振控制器光纖環片的外部調節和定量連續控制,大大提高了光纖偏振控制器的可重復性和調節效率。2、通過在開孔面板上安裝鎖定夾具,可將光纖環片固定在指定位置,同時避免自重的影響,從而使光偏振態保持更長的時間,有助于光纖系統的長期穩定。3、開孔面板既起到保護光纖偏振控制器的作用,又提供了外部調節光偏振態的方法,可直接安裝于系統設備面板上,也適合于構成獨立的設備裝置,如構成偏振控制器陣列坐寸ο4、本專利技術大大提升光纖偏振控制器的調節性能的同時,還具有節省調節空間、成本低的特點,是簡易控制光波偏振態的理想選擇。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光纖偏振控制器調節裝置的側面結構示意圖。圖2是三環光纖偏振控制器與標刻撥輪的固定關系。圖3是標刻撥輪上的兩種刻度位置。圖4是一種鎖定夾具示意圖。圖5是帶鎖定夾具的開孔面板的正面示意圖。附圖標記2是光纖環片,3是標刻撥輪,4是外部面板,41是面板上的矩形窗口,42是面板上的讀書標記,5是固定支架,6是鎖定夾具。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的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闡述。本專利技術提出的偏振控制器調節裝置包括至少包括光纖偏振控制器、標刻撥輪、外部面板和底座支架。光纖偏振控制器通常由三個可調節的光纖環片組成,每個光纖環片內纏有幾圈光纖,應力雙折射可使正交偏振方向上產生相位延遲,分別相當于四分之一波片、二分之一波片、四分之一波片。通過調整光纖環片的方位角,可以實現從任意輸入偏振態到任意輸出偏振態的變換。偏振控制的關鍵是調節入射光偏振軸與波片主軸的方位,其調節方法是將光纖環片以底部杠桿(光纖從杠桿內部通過)為軸心而旋轉,此時光纖環片另一端的點的空間軌跡為以杠桿與光纖環片接觸部分為圓心,半徑等于光纖環片直徑的圓。將此圓實際做成一個可以繞著杠桿旋轉的撥輪,并將其與光纖環片連接處固定在一起,光纖環片的旋轉軸垂直經過標刻撥輪中心,通過旋轉撥輪就可以調節光纖環片的空間方位角。撥輪上標有刻度,與外部基準點比較可以得出光纖環片旋轉的角度,帶刻度的撥輪稱為標刻撥輪。刻度既可以在標刻撥輪的外緣面,也可以在標刻撥輪的側面。標刻撥輪從開孔面板上突出部分以利于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光纖偏振控制器的調節裝置,至少包括:光纖偏振控制器、標刻撥輪(3)、外部面板(4)和底座支架(5);所述光纖偏振控制器至少具有一個光纖環片(2),一個光纖環片配備一個標刻撥輪(3);所述標刻撥輪(3)為圓環輪狀結構,光纖偏振控制器的光纖環片(2)位于標刻撥輪(3)內,光纖偏振控制器的光纖環片(2)所在平面與標刻撥輪(3)所在平面相垂直,標刻撥輪(3)與光纖偏振控制器光纖環片(2)相互固定,轉動標刻撥輪(3)能夠帶動光纖環片(2)旋轉,且標刻撥輪(3)的旋轉軸線與光纖偏振控制器光纖環片(2)的旋轉軸線保持重合;標刻撥輪的外緣面或側面標有刻度,刻度單位為角度單位或長度單位,用以標定光纖環片的旋轉角度或旋轉位移;所述外部面板(4)開有矩形窗口(41),標刻撥輪的部分外緣從外部面板的矩形窗口中露出,便于從面板外部調節光纖環片;開孔面板上靠近矩形開孔邊緣的適當位置刻有光纖環片旋轉讀書標記(42),便于確定光纖環片的旋轉角度或旋轉位移;所述底座支架(5)用于固定整個調節裝置,保持調節裝置中各部件之間的位置關系。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武保劍,周星宇,田雙迪,
申請(專利權)人:電子科技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