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光纜放線車,包括:支架、第一軸承座、第二軸承座、主軸、第一頂錐、第二頂錐、制動擺桿、制動蹄、制動輪和滾筒;第一軸承座與第二軸承座安裝于支架;主軸的兩端分別連接第一、第二軸承座;第一、第二頂錐套設于主軸,第一頂錐固定連接主軸、第二頂錐活動連接主軸,第二頂錐與主軸之間設置有鎖緊機構,主軸帶著第一、第二頂錐同步轉動;制動擺桿一端鉸連于支架、另一端固定連接滾筒,滾筒與主軸相平行;制動輪套設于主軸,制動蹄固定連接于制動擺桿,制動擺桿帶著制動蹄抵住/遠離制動輪。有益效果是:在放線過程中能自動控制光纜的放線張力,并能在停止放線時自動對放線盤進行制動,有效防止因制動不及時產生的串線、壓線等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光纜放線裝置,特別是一種光纜放線車。
技術介紹
現有的光纜放線一般采用如下兩種方式一、將光纜盤直接放置于地面上,然后將光纜從光纜盤的端面抽出。這種放線存在的缺陷是光纜每放出一圈即被扭轉一圈,連續放線的同時光纜被連續扭轉,這種扭轉將對光纜造成嚴重的質量隱患。二、將光纜盤安裝在一有一定張力控制裝置的軸上,光纜盤能夠隨軸轉動,放線時將光纜由光纜盤的切向抽出,這樣就不存在光纜扭轉的技術問題,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是,該張力控制裝置必須預設一固定的張力,放線時,會出現張力過大或過小的技術問題,當張力過大時,對光纜的抗拉性能和施工勞動強度都是一個考驗,而當張力過小時,光纜盤由于轉動慣性的作用不能及時停止,將導致光纜在光纜盤上松動,進而造成壓線、串線等問題。 同時,現在都是將放線架或光纜盤放置于某一固定位置,放線時是將光纜拖拽至需要的位置,這樣不可避免的造成光纜與地面的摩擦,造成光纜的擦傷,是一個嚴重的弊端。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上述現有的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光纜放線車,采用制動擺桿和滾筒,放線時光纜須通過滾筒輸出,實現放線過程中自動控制放線張力,同時,實現停止放線時自動制動,有效防止串線、壓線等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解決上述現有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光纜放線車,包括支架、第一軸承座、第二軸承座、主軸、第一頂錐、第二頂錐、制動擺桿、制動蹄、制動輪和滾筒;所述第一軸承座與所述第二軸承座安裝于所述支架;所述主軸的兩端分別連接所述第一軸承座、所述第二軸承座;所述第一頂錐與所述第二頂錐套設于所述主軸,所述第一頂錐固定連接所述主軸、所述第二頂錐活動連接所述主軸,所述第二頂錐與所述主軸之間設置有鎖緊機構,所述主軸帶著所述第一頂錐與所述第二頂錐同步轉動;所述制動擺桿一端鉸連于所述支架、另一端固定連接所述滾筒,所述滾筒與所述主軸相平行;所述制動輪套設于所述主軸,所述制動蹄固定連接于所述制動擺桿,所述制動擺桿帶著所述制動蹄抵住/遠離所述制動輪。本專利技術更進一步的改進如下所述。所述光纜放線車還包括緊固機構和緊固板;所述緊固板固定連接于所述第一頂錐,所述緊固機構設置于所述緊固板,用于將光纜盤固定于所述堅固板。所述鎖緊機構設置于所述第二頂錐,用于將第二頂錐固定于所述主軸。所述光纜放線車還包括滾輪,所述滾輪設置于所述支架的底部。所述支架包括主支撐架、活動支撐架及連接所述主支撐架與所述活動支撐架的橫桿。所述光纜放線車包括拉桿,所述拉桿能夠伸縮。相較于現有技術,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在放線過程中能自動控制光纜的放線張力,并能在停止放線時自動對放線盤進行制動,有效防止因制動不及時產生的串線、壓線等問題;同時,該光纜放線車能夠安放于摩托車、電單車等輕便交通工具上,能在交通工具行駛的過程中完成放線,并可有效避免現有技術放線過程中光纜在地面上拖拽產生的擦傷、避免光纜在放線過程中出線的扭轉和張力不穩定問題,很好地解決了因制動不及時出線的壓線和串線問題,也實現了光纜放線車的搬運和移動方便。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光纜放線車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光纜被抽出的放線狀態示意圖。圖3為本光纜放線車被拖拽時的狀態示意圖。圖4為所述制動蹄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說明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進一步說明。如圖I至圖4所示,一種光纜放線車,包括支架11、第一軸承座12、第二軸承座13、主軸14、第一頂錐15、第二頂錐16、制動擺桿22、制動蹄21、制動輪20和滾筒23 ;第一軸承座12與第二軸承座13安裝于支架11 ;主軸14的兩端分別連接第一軸承座12、第二軸承座13,由于第一軸承座12與第二軸承座13的支撐作用,該主軸14能夠相對支架11自由旋轉。第一頂錐15與第二頂錐16套設于主軸14,第一頂錐15固定連接主軸14、第二頂錐16活動連接主軸14,第二頂錐16與主軸14之間設置有鎖緊機構17,主軸14帶著第一頂錐15與第二頂錐16同步轉動,當安裝光纜盤時,先卸下鎖緊機構17,取下第二頂錐16,將光纜盤套入主軸14,并將套入的光纜盤抵住第一頂錐15,接著安裝第二頂錐16,待第二頂錐16抵住光纜盤后,通過鎖緊機構17將第二頂錐16固定于主軸14上,這樣第一頂錐15、第二頂錐16及其內夾持的光纜盤即隨著主軸14同步轉動,實現主軸14轉動時光纜盤亦轉動,主軸14停止時光纜盤亦停止。同時,設置的制動擺桿22 —端鉸連于支架11、另一端固定連接滾筒23,滾筒23與主軸14相平行;制動輪20套設于主軸14,制動蹄21連接于制動擺桿22,制動擺桿22帶著制動蹄21抵住/遠離制動輪20 ;非放線狀態下,由于滾筒23、制動擺桿22和制動蹄21的重力作用,制動擺桿22下垂使得制動蹄21抵住制動輪20,這樣制動輪20實現主軸14的制動;放線狀態下,由于光纜牽引力的作用,克服滾筒23、制動擺桿22和制動蹄21的重力作用,制動擺桿22上擺使得制動蹄21脫離制動輪20,這樣主軸14能夠自由旋轉。本專利技術的制動蹄21包括連接銷211、連桿212、外殼213和剎車片214,制動蹄21連接于制動擺桿22,制動擺桿22帶著制動蹄21抵住/遠離制動輪20,即連接銷211連接于制動擺桿22,連接銷211相對其安裝孔能夠轉動,連接銷211又與連桿212的一端連接,連桿212的另一端連接外殼213,剎車片214配合連接于外殼213的內側。外殼213與剎車片214的形狀對應,均為弧形,該弧形與制動輪20相匹配。該剎車片214對著制動輪20,用于抵住制動輪20或松開制動輪20。為了便于光纜盤固定于主軸14,該光纜放線車還包括緊固機構18和緊固板19 ;緊固板19固定連接于第一頂錐15,緊固機構18設置于緊固板19,該緊固機構18能夠相對緊固板19向著主軸14移動,也能夠靜止不動,用于將光纜盤固定于堅固板。即通過緊固機構18將光纜盤與緊固板19連接在一起,使得光纜盤與堅固板同步轉動,又由于緊固板19與第一頂錐15固定連接在一起,這樣第一頂錐15、第二頂錐16、緊固板19、緊固機構18及光纜盤就構成一整體,同步轉動。為了方便不同寬度光纜盤的安裝,通過鎖緊機構17將第二頂錐16固定于主軸14,即在第二頂錐16上設置一通孔,鎖緊機構17為一螺栓,該螺栓穿過通孔抵住主軸14,就能夠實現第二頂錐16的固定。同時,該鎖緊機構17亦固定連接于所述第二軸承座13的內圈,能夠隨著第二軸承座13的移動而同步移動。本專利技術光纜放線車還包括滾輪24,滾輪24設置于支架11的底部,方便直接通過滾輪24移動放線車。本專利技術的支架11包括主支撐架111、活動支撐架112及連接主支撐架111與活動支撐架112的橫桿113,主支撐架111用于承載制動擺桿22、第一頂錐15、制動輪20的重量,活動支撐架112用于承載第二頂錐16和第二軸承座13的重量,該活動支架112能夠載著第二頂錐16和第二軸承座13向著第一頂錐15和第一軸承座12移動。該橫桿113為活動的,只有放置于載動裝置上時才需要裝上,其余場合均可以省略,例如當放線時,卸去橫桿113,即該主支撐架111與活動支撐架112之間無橫桿113連接;當使用自行車或摩托車載動該光纜放線車時,必須使用橫桿113進行支撐,即將該橫桿113架在自行車或摩托車的車座上面。本專利技術的光纜放線車能夠做成小型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光纜放線車,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第一軸承座、第二軸承座、主軸、第一頂錐、第二頂錐、制動擺桿、制動蹄、制動輪和滾筒;所述第一軸承座與所述第二軸承座安裝于所述支架;所述主軸的兩端分別連接所述第一軸承座、所述第二軸承座;所述第一頂錐與所述第二頂錐套設于所述主軸,所述第一頂錐固定連接所述主軸、所述第二頂錐活動連接所述主軸,所述第二頂錐與所述主軸之間設置有鎖緊機構,所述主軸帶著所述第一頂錐與所述第二頂錐同步轉動;所述制動擺桿一端鉸連于所述支架、另一端固定連接所述滾筒,所述滾筒與所述主軸相平行;所述制動輪套設于所述主軸,所述制動蹄固定連接于所述制動擺桿,所述制動擺桿帶著所述制動蹄抵住/遠離所述制動輪。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梁振宇,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特發信息光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