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空氣能熱泵噴氣增焓裝置、控制方法及空氣能熱泵熱水器。空氣能熱泵噴氣增焓裝置包括普通非噴氣增焓壓縮機(1)、進氣管道(2)、第一旁通閥(3)、儲液器(4)、回氣管道(5);其中,進氣管道(2)的前端與壓縮機(1)的排氣口相連,末端與儲液器(4)的入口相連;回氣管道(5)前端與儲液器(4)的出口相連,末端與壓縮機(1)的吸氣口相連;第一旁通閥(3)設置于進氣管道(2)前端。本發明專利技術利用普通壓縮機對空氣能熱泵系統實現噴氣增焓,保障壓縮機在極度低溫條件下始終安全運轉,提升了空氣能熱泵系統在極度低溫條件下的能效,降低了空氣能熱泵熱水器的成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空氣能熱泵
,尤其涉及一種空氣能熱泵噴氣增焓裝置、控制方法及空氣能熱泵熱水器。
技術介紹
目前的空氣能熱泵系統在進行制熱運行時,室外溫度越低,壓縮機吸入的制冷劑越少,使得空氣能熱泵系統的制熱能力及效能下降,當室外溫度低達零下十五度以下時,空氣能熱泵系統的制熱性能已經惡化到非常嚴重的程度,甚至還會因吸排氣壓力差過大而導致壓縮機燒壞。現有技術中一般采用噴氣增焓壓縮機代替普通壓縮機。例如,中國CN201488273U號技術專利公開的空氣源熱泵熱水器,包括噴氣增焓壓縮機、閃蒸器、節流裝置。該專利公開的技術方案零部件多、管道連接復雜,且噴氣增焓壓縮機價格較高,導致空氣能熱泵系統的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在使用普通壓縮機的空氣能熱泵系統上實現噴氣增焓效果、提高系統能效及實現普通壓縮機超低溫運行的空氣能熱泵噴氣增焓裝置、控制方法及空氣能熱泵熱水器。本專利技術的目的由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空氣能熱泵噴氣增焓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普通非噴氣增焓壓縮機、進氣管道、第一旁通閥、儲液器、回氣管道;其中,進氣管道的前端與壓縮機的排氣口相連,末端與儲液器的入口相連;回氣管道前端與儲液器的出口相連,末端與壓縮機的吸氣口相連;第一旁通閥設置于進氣管道前端。作為具體的技術方案,所述的進氣管道與回氣管道均為導熱的金屬管道,且進氣管道與回氣管道至少部分并排靠近安裝。作為具體的技術方案,還包括第二旁通閥,設置在所述進氣管道的末端。作為具體的技術方案,還包括減壓閥,設置在所述進氣管道的末端。作為具體的技術方案,還包括噴氣增焓預熱器,所述的噴氣增焓預熱器串接于進氣管道及回氣管道的中部,將進氣管道分為第一進氣管道和第二進氣管道,將回氣管道分為第一回氣管道和第二回氣管道;所述的噴氣增焓預熱器為雙層的層套式管道結構,內管穿設于外管之中,內管與外管不互通;所述的外管的進氣口與第一進氣管道的出氣口連接,所述的外管的出氣口與第二進氣管道的進氣口連接,使所述的外管成為進氣管道的一部分;所述的內管的進氣口與第一回氣管道的出氣口連接,所述的內管的出氣口與第二回氣管道的進氣口連接,使所述的內管成為回氣管道的一部分;所述噴氣增焓預熱器的內管為導熱性材料制成。作為具體的技術方案,還包括第二旁通閥,設置在所述第二進氣管道的末端。作為具體的技術方案,還包括減壓閥,設置在所述第二進氣管道的末端。一種所述的空氣能熱泵噴氣增焓裝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a)在低溫制熱時,檢測壓縮機的排氣溫度和吸氣溫度,通過這兩個溫度計算出壓縮機的排氣壓力、吸氣壓力及吸排氣壓力差;(b)將計算得到的實際吸排氣壓力差與預先設定的一壓縮機安全工作吸排氣壓力差進行比較,當實際吸排氣壓力差超過預先設定的吸排氣壓力差時,執行(i )操作;當實際吸排氣壓力差低于預先設定的吸排氣壓力差時,執行(ii)操作;其中( i )打開第一旁通閥,使壓縮機排氣口排出的一部分高溫制冷劑蒸汽進入儲液器(4);(ii)關閉第一旁通閥。作為具體的技術方案,在操作(i )后還包括以下步驟關閉第二旁通閥,使高溫制冷劑蒸汽在進氣管道中停留并將熱量交換給回氣管道中的低溫制冷劑;在操作( )后還包括以下步驟打開第二旁通閥,將進氣管道中的高溫制冷劑蒸汽排入儲液器中。一種空氣能熱泵熱水器,包括壓縮機、四通閥、冷凝器、分液頭、水熱交換器及儲液器連接構成的熱交換循環回路;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所述的空氣能熱泵噴氣增焓裝置。本專利技術的空氣能熱泵噴氣增焓裝置通過將空氣能熱泵系統的普通壓縮機排氣口的一部分高溫制冷劑蒸汽分流至儲液器或直接將熱量交換給回氣管道中的低溫制冷劑,從而實現對回氣管道中的低溫制冷劑增焓,提高壓縮機的吸氣壓力,減小壓縮機的吸排氣壓力差,保障壓縮機在極度低溫條件下始終安全運轉,實現了利用普通壓縮機對空氣能熱泵系統的噴氣增焓,提升了空氣能熱泵系統在極度低溫條件下的能效,降低了空氣能熱泵熱水器的成本。附圖說明圖I是實施例一提供的空氣能熱泵噴氣增焓裝置、空氣能熱泵熱水器的示意圖。圖2是實施例二提供的空氣能熱泵噴氣增焓裝置、空氣能熱泵熱水器的示意圖。 圖3是實施例三提供的空氣能熱泵噴氣增焓裝置、空氣能熱泵熱水器的示意圖。圖4是實施例三提供的噴氣增焓預熱器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以空氣能熱泵熱水器的空氣能熱泵噴氣增焓裝置為例,對本專利技術進行說明,但是該說明并不得理解為對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的用途的限定。實施例一如圖I所示,空氣能熱泵噴氣增焓裝置包括壓縮機I、進氣管道2、第一旁通閥3、儲液器4、回氣管道5 ;其中,進氣管道2的前端與壓縮機I的排氣口相連,末端與儲液器4的入口相連;回氣管道5前端與儲液器4的出口相連,末端與壓縮機I的吸氣口相連;第一旁通閥3設置于進氣管道2前端。上述各部分構成噴氣增焓循環回路。繼續參見圖1,空氣能熱泵熱水器的熱交換循環回路包括壓縮機I、四通閥6、冷凝器7、分液頭8、水熱交換器9、儲液器4,上述各部分通過銅管依次連接。繼續參見圖1,壓縮機I的排氣口連接三通管12,三通管12的一出口端連接空氣能熱泵熱水器的熱交換循環回路,實現正常的制冷、制熱功能。三通管12的另一出口端連接進氣管道2的前端,進氣管道2的前端串接有第一旁通閥3,第一旁通閥3為電動旁通閥。進氣管道2的末端通過另一三通管13連通儲液器4的入口。回氣管道5連接儲液器4的出口和壓縮機I的吸氣口。噴氣增焓循環回路與熱交換循環回路共用壓縮機I、儲液器4及回氣管道5。進氣管道2與回氣管道5均為銅管。壓縮機I為普通非噴氣增焓壓縮機。本實施例中的噴氣增焓原理為低溫制熱時,通過進氣管道2將壓縮機I排氣口的一部分高溫制冷劑蒸汽直接分流至儲液器4,從而實現對回氣管道5中的低溫制冷劑增焓。空氣能熱泵噴氣增焓裝置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在低溫制熱時,檢測壓縮機I的排氣溫度和吸氣溫度,通過這兩個溫度計算出壓縮機I的排氣壓力、吸氣壓力及吸排氣壓力差;(b)將計算得到的實際吸排氣壓力差與預先設定的一壓縮機安全工作吸排氣壓力差進行比較,當實際吸排氣壓力差超過預先設定的吸排氣壓力差時,執行(i )操作;當實際 吸排氣壓力差低于預先設定的吸排氣壓力差時,執行(ii)操作;其中( i )打開第一旁通閥3,使壓縮機I排氣口排出的一部分高溫制冷劑蒸汽進入儲液器4 ;(ii)關閉第一旁通閥3。繼續參見圖1,空氣能熱泵熱水器包括空氣能熱泵噴氣增焓裝置和熱交換系統。空氣能熱泵噴氣增焓裝置包括由壓縮機I、進氣管道2、第一旁通閥3、儲液器4、回氣管道5依次連接構成的噴氣增焓循環回路。熱交換系統包括由壓縮機I、四通閥6、冷凝器7、分液頭8、水熱交換器9、儲液器4通過銅管依次連接構成的熱交換循環回路。空氣能熱泵噴氣增焓裝置和熱交換系統共用壓縮機I、儲液器4和回氣管道5。在熱交換循環回路中,壓縮機I的排氣口連接三通管12,三通管12的一出口端連接噴氣增焓循環回路,另一出口端連接四通閥6的D 口。四通閥6的E 口與冷凝器7連接,四通閥6的C 口與水熱交換器9連接,四通閥6的S 口與儲液器4的入口連接。實施例二如圖2所示,空氣能熱泵噴氣增焓裝置包括壓縮機I、進氣管道2、第一旁通閥3、第二旁通閥10和減壓閥(圖中未示出)、儲液器4、回氣管道5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空氣能熱泵噴氣增焓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普通非噴氣增焓壓縮機(1)、進氣管道(2)、第一旁通閥(3)、儲液器(4)、回氣管道(5);其中,進氣管道(2)的前端與壓縮機(1)的排氣口相連,末端與儲液器(4)的入口相連;回氣管道(5)前端與儲液器(4)的出口相連,末端與壓縮機(1)的吸氣口相連;第一旁通閥(3)設置于進氣管道(2)前端。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俊,
申請(專利權)人:珠海英偉特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