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實施例公開了一種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涉及液晶顯示領域,能夠有效降低液晶顯示器的總重量。本發明專利技術實施例的背光模組,包括:背板以及設置在所述背板一側的光源,還包括設置于所述背板上的反射片和位于所述反射片上方的光學膜材,所述反射片與所述光學膜材之間形成光學空腔,所述反射片上設置有復數個微結構突起,所述微結構突起在所述反射片上的分布密度沿靠近所述光源的方向依次減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液晶顯示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
技術介紹
隨著技術的進步,液晶顯示器朝著越來越輕、薄的方向發展。現有技術中,導光板是液晶顯示器的一個重要光學元件,其與光源、反射板、擴散板及棱鏡板等其它光學元件構成背光系統,其作用是導引點光源或線光源發出的光從出射面出射,同時提高面板發光輝度及其發光輝度的均勻性。專利技術人在研究過程中發現現有技術至少存在以下問題由于導光板占據了液晶顯示器相當的重量和體積,使得目前液晶顯示器的總重量很難降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能夠有效降低液晶顯示器的總重量。本申請的一方面,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包括背板以及設置在所述背板一側的光源,還包括設置于所述背板上的反射片和位于所述反射片上方的光學膜材,所述反射片與所述光學膜材之間形成光學空腔,所述反射片上設置有復數個微結構突起,所述微結構突起在所述反射片上的分布密度沿靠近所述光源的方向依次減小。所述反射片與所述光學膜材之間所形成的光學空腔的高度為O. 8mm-l. 8mm。所述微結構突起的高度為O.所述微結構突起的形狀為棱柱體、棱錐體、球面體中的任意一種或者至少兩種形狀的組合。所述微結構突起的表面涂覆有高反射率材料。所述光學空腔的高度為1mm、I. 2mm或者I. 5mm。 所述微結構突起在所述反射片上交錯排列。本申請的另一方面,還提供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包括以上所述的背光模組。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通過在反射片的設置密度依次變化的微結構突起,使得光源發出的光線進入反射片與光學膜材形成光學空腔后,能夠均勻的從光學膜材出射,與現有技術中具有導光板的背光模組具有相同的效果,由于本實施例的背光模組省去了導光板這一結構,使得液晶顯示器的總重量降低了,還節約了生產成本。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專利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I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背光模組的機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具有微結構突起的反射片的不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能夠有效降低液晶顯示器的總重量。以下描述中,為了說明而不是為了限定,提出了諸如特定系統結構、接口、技術之類的具體細節,以便透切理解本專利技術。然而,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清楚,在沒有這些具體細節的其它實施例中也可以實現本專利技術。在其它情況中,省略對眾所周知的裝置、電 路以及方法的詳細說明,以免不必要的細節妨礙本專利技術的描述。本實施例的背光模組,如圖I和圖2所示,包括背板I以及設置在所述背板I 一側的光源2,其中,光源2可以是LED光源,也可以是其它種類的光源,在此不作限定。本實施例的背光模組還包括設置于所述背板I上的反射片3和位于所述反射片3上方的光學膜材4,所述反射片3與所述光學膜材4之間形成光學空腔,所述反射片3上設置有復數個微結構突起31,所述微結構突起31在所述反射片3上的分布密度沿靠近所述光源2的方向依次減小。光源2發出的光進入光學空腔后,由于光學膜材4的作用,光源2發出的光一部分在光學膜材4處發生全反射并經過反射片3的反射繼續向前傳播,另一部分照射在微結構突起31上,由于微結構突起31會改變照射在其上的光線的方向,使光線朝數個方向出射,因此,光線經微結構突起31的作用后,會有一部分出射出光學膜材4。顯然,離光源2越近的微結構突起31所接收到的光線的強度越強,但由于本實施例的微結構突起31在反射片3上的分布密度沿靠近光源2的方向依次減小,即距離光源2越遠的位置微結構突起31的密度越大,數量越多,因此,從整體上看,出射的光線在整個光學膜材4平面上基本是均勻的。本實施例的背光模組,通過在反射片的設置密度依次變化的微結構突起,使得光源發出的光線進入反射片與光學膜材形成光學空腔后,能夠均勻的從光學膜材出射,與現有技術中具有導光板的背光模組具有相同的效果,由于本實施例的背光模組省去了導光板這一結構,使得液晶顯示器的總重量降低了,還節約了生產成本。進一步的,所述反射片3與所述光學膜材4之間所形成的光學空腔的高度H為O.8mm-l. Smm0現有技術中,由于生產工藝等因素的限制,導光板必須達到一定的厚度,目前最薄的導光板能夠達到2_。本專利技術中,由于省去了導光板,因此,反射片3與光學膜材4之間距離可以不受上述因素的限制,能夠進一步縮小,例如O. 8mm-l. 8mm,進而能夠使液晶顯示器更薄。優選的,光學空腔的高度H為1mm、I. 2mm或者I. 5mm。相應的,微結構突起31的高度為O. 在設計中,微結構突起31的高度通常為光學空腔的高度H的一半。進一步的,所述微結構突起的形狀為棱柱體、棱錐體、球面體中的任意一種或者至少兩種形狀的組合。圖I和圖2所示的背光模組中,微結構突起31為棱錐體形。進一步的,為增強微結構突起31的反光效果,所述微結構突起31的表面涂覆有高反射率材料。進一步的,為使出射光更為均勻,避免出現“亮線”,如圖2所示,所述微結構突起31在所述反射片3上交錯排列。本申請的另一方面,還提供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包括以上所述的背光模組。該背光模組的結構同上述實施例,在此不再贅述。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通過在反射片的設置密度依次變化的微結構突起,使得光源發出的光線進入反射片與光學膜材形成光學空腔后,能夠均勻的從光學膜材出射,與現有技術中具有導光板的背光模組具有相同的效果,由于本實施例的背光模組省去了導光板這一結構,使得液晶顯示器的總重量降低了,還節約了生產成本。此夕卜,由于省去了導光板,因此,反射片與光學膜材之間距離可以進一步縮小,進而能夠使液晶顯示器更薄。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術人員在本專利技術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權利要求1.一種背光模組,包括背板以及設置在所述背板一側的光源,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于所述背板上的反射片和位于所述反射片上方的光學膜材,所述反射片與所述光學膜材之間形成光學空腔,所述反射片上設置有復數個微結構突起,所述微結構突起在所述反射片上的分布密度沿靠近所述光源的方向依次減小。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片與所述光學膜材之間所形成的光學空腔的高度為O. 8mm-1. 8mm。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結構突起的高度為O.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結構突起的形狀為棱柱體、棱錐體、球面體中的任意一種或者至少兩種形狀的組合。5.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結構突起的表面涂覆有高反射率材料。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學空腔的高度為lmm、l.2mm或者 I. 5mmο7.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結構突起在所述反射片上交錯排列。8.一種液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背光模組,包括背板以及設置在所述背板一側的光源,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于所述背板上的反射片和位于所述反射片上方的光學膜材,所述反射片與所述光學膜材之間形成光學空腔,所述反射片上設置有復數個微結構突起,所述微結構突起在所述反射片上的分布密度沿靠近所述光源的方向依次減小。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賀陶,鹿堃,顏凱,布占場,
申請(專利權)人: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東方顯示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