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連接裝置,包括第一連接件和與該第一連接件插接配合的第二連接件,該第一連接件上表面設有開口朝向第一連接件第一邊緣的掛鉤,所述第二連接件的第一端折彎形成插接部,插接部活動設置于掛鉤內。本發明專利技術通過采用將外殼鋁板通過連接裝置固定在幕墻上,不僅避免了鋁板產生變形給幕墻結構帶來的影響,而且鋁板的安裝和更換更加方便,在第一連接件的第一邊緣和第二邊緣固定設有防水件,防水件與外殼鋁板之間形成一定的空間,達到了防水、隔音、隔熱的效果,同時造價低廉,結構緊湊并簡潔美觀。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種連接裝置及采用該連接裝置的幕墻結構。
技術介紹
隨著現代建筑的發展,國家對墻體材料應用的改革;越來越多的裝飾鋁板被用在建筑物外墻上,給鋁板幕墻的發展提供了廣泛的前景?,F有技術中,鋁板幕墻結構通常采用將鋁板的四條邊固定在橫梁和立柱上,另一種結構是將鋁板的一邊固定對邊插接的兩條邊固定在橫梁和立柱上。由于鋁板在溫度變化和鋁板內外壓強差的情況下,容易產生變形,所以這兩種結構在鋁板產生變形時輕則影響外表面的美觀,重則導致幕墻結構破壞,造成不必要的經濟的損失和安全隱患,而且鋁板的更換不方便,施工工藝繁瑣,同時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雨水的滲漏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連接裝置,不僅避免了鋁板產生變形給幕墻結構帶來的影響,而且鋁板的安裝和更換更加方便,同時還具有防水、隔音、隔熱的效果,同時造價低廉,結構緊湊并簡潔美觀。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另一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幕墻結構,不僅避免了鋁板產生變形給幕墻結構帶來的影響,而且鋁板的安裝和更換更加方便,同時還具有防水、隔音、隔熱的效果。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出了一種連接裝置,包括第一連接件和與該第一連接件插接配合的第二連接件,該第一連接件上表面設有開口朝向第一連接件第一邊緣的掛鉤,所述第二連接件的第一端折彎形成插接部,插接部活動設置于掛鉤內。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連接件的數量是一個,掛鉤的數量是一個。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連接件的數量是兩個或者兩個以上,掛鉤的數量與第二連接件的數量相同,且掛鉤之間的開口方向一致并且沿開口方向相隔一定距離。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連接件的內側上設有若干凹槽。進一步地,所述掛鉤的開口處設有限位塊。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還提出了一種幕墻結構,包括立柱、橫梁以及外殼,該橫梁固定連接于立柱的兩側,還包括所述的連接裝置,所述第一連接件的內側固定設置在立柱和橫梁的外表面上,所述外殼與第二連接件第一端的相對端固定連接。進一步地,還包括隔離件,所述隔離件固定在連接件的內側。進一步地,還包括防水件,所述防水件固定安裝在第一連接件的第一邊緣和第二邊緣上。進一步地,還包括密封膠,設置在立柱和橫梁外表面上的第一連接件之間留有縫隙,所述密封膠設置在縫隙內。上述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通過采用將外殼通過連接裝置固定在幕墻上,不僅避免了鋁板產生變形給幕墻結構帶來的影響,而且鋁板的安裝和更換更加方便,在第一連接件的第一邊緣和第二邊緣固定設有防水件,防水件與外殼鋁板之間形成一定的空間,達到了防水、隔音、隔熱的效果,同時造價低廉,結構緊湊并簡潔美觀。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連接裝置中基板與墊塊安裝時的結構剖視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連接裝置中基板與防水板安裝時的結構剖視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幕墻結構的俯視圖的剖視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幕墻結構的左視圖的剖視圖。 圖5是本專利技術幕墻結構的結構立體圖I。圖6是本專利技術幕墻結構的結構立體圖2。圖7是本專利技術幕墻結構的結構立體圖3 (不帶外殼和固定板)。圖8是本專利技術幕墻結構的結構立體圖4。具體實施例方式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描述。如圖所示,本專利技術的連接裝置實施例包括第一連接件I和第二連接件2。第一連接件I是與立柱4或者橫梁5的外表面尺寸匹配的長條形鋁制板件,其底面貼合固定安裝在立柱4或者橫梁5的外表面上,第一連接件I的上表面設有兩個掛鉤11,分別為開口方向一致并且開口朝向第一連接件I第一邊緣101的第一掛鉤111和第二掛鉤112,第一掛鉤111和第二掛鉤112之間沿開口方向相隔一定距離,具體地,沿第一連接件I長度方向的中心線兩側設有兩塊垂直第一連接件I表面向上延伸的長條墻板1111,在墻板1111的上端設有扣接板1112,墻板1111、扣接板1112和第一連接件I的上表面三者之間合圍形成掛鉤11,掛鉤11的橫截面呈U型,當然也可以是其他形狀,而且第一掛鉤111和第二掛鉤112分別與第一連接件I的第一邊緣101和第二邊緣102相隔一定的距離,這樣方便下述的防水件8安裝在第一連接件I的第一邊緣101或者第二邊緣102上,同時在第一連接件I的內側設有兩條凹槽12,這樣下述的隔離件7就可以嵌入在凹槽12內。第二連接件2是呈長條形的板件結構,其第一端安裝在掛鉤11溝槽,第一端的相對端用于連接鋁板外殼6,具體地,第二連接件2的第一端折彎形成“L”型插接部21,插接部21活動插接在掛鉤11的溝槽內,第一端的相對端上設有安裝孔,用于將鋁板外殼6通過螺栓安裝在第二連接件2上,為了安裝方便,第二連接件2的主體也可折彎,使得第二連接件2呈“弓”字型。所述第二連接件2的數量是一個和掛鉤11的數量是一個,當然第二連接件2的數量也可以是兩個或者兩個以上,此時掛鉤11的數量與第二連接件2的數量相同,且掛鉤11之間的開口方向一致并且沿開口方向相隔一定距離,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連接件2的數量和掛鉤11的數量都是2兩。限位塊3設置在掛鉤11的開口處,具體地,限位塊3設置在第一掛鉤111和第二掛鉤112之間,位于第一掛鉤111的開口處,防止第二連接件2的插接部21與掛鉤11的扣接板114之間左右滑動。本專利技術的幕墻結構包括上述的連接裝置,還包括立柱4、橫梁5、外殼6、隔離件7、防水件8、密封膠9。立柱4和橫梁5通過一角鋼件固定連接,角鋼件的一側面焊接在立柱4上,另一側面上設有長條形通孔,橫梁5對應長條形通孔處設有固定孔,立柱4與橫梁5通過螺栓穿過長條形通孔和固定孔后固定在一起,這樣在使用過程中,立柱4與橫梁5在連接時具有一定的可調性,以適應各種外部因素作用下的變形和位移;外殼6是一鋁制薄板,其四邊折彎后通過螺釘安裝在第二連接件2上,這樣外殼6與防水件8之間形成一定的空間,達到了隔音、隔熱的效果;連接裝置中的第一連接件I通過自攻螺釘固定在立柱4和橫梁5的外表面上,在第一連接件I內側的凹槽12內設有隔離件7,隔離件7是一長條形的橡膠條,其通過密封膠9粘合固定在凹槽12內,用于將第一連接件I與立柱4和橫梁5的表面隔開;防水件8通過螺釘和鋁合金墊條固定在第一連接件I的第一邊緣101或第二邊緣102,用于防止 雨水滲漏,當然,防水件8也可以是塑料薄膜等取代;設置在立柱4和橫梁5外表面上的第一連接件I之間留有縫隙,密封膠9設置在縫隙內,防止幕墻里外兩側漏風。安裝外殼6時,先把隔離件7嵌設在第一連接件I底面上的凹槽12內,然后采用自攻螺釘將第一連接件I固定在立柱4和橫梁5內,這時會在立柱4和橫梁5外表面上的第一連接件I之間留有縫隙,采用密封膠填充在縫隙內,接著防水件8通過自攻螺釘安裝在第一連接件I的第一邊緣101或第二邊緣102上,將第二連接件2的第一端插接在掛鉤11溝槽內,限位塊3通過自攻螺釘安裝在第一掛鉤111的開口處,最后將外殼6通過螺栓固定安裝在第二連接件2上。更換外殼6時,先將需要更換的外殼6的上方的外殼單元上移一定距離δ,將右邊的外殼單元右移一定距離δ ( δ根據所設計掛鉤11的溝槽深度確定),將需更換外殼6的右邊的限位塊3取出,同時將更換外殼6右移一定距離δ,取出需更換的外殼6,換上新外殼單元,裝上限位塊3,將所有外殼單元復位,更換完成。本專利技術適用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連接件(1)和與該第一連接件(1)插接配合的第二連接件(2),該第一連接件(1)上表面設有開口朝向第一連接件(1)第一邊緣(101)的掛鉤(11),所述第二連接件(2)的第一端折彎形成插接部(21),插接部(21)活動設置于掛鉤(11)內。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建輝,于海峰,杜靜波,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三鑫幕墻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