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馬桶,包括座便器,所述座便器設置有水箱連接部、水池、噴射通道和虹吸管道,所述水池的底部設置有排污口,所述虹吸管道的入口端連通于所述排污口,出口端連通外界;所述噴射通道的入口端為進水孔,出口端為噴射孔,所述噴射孔小于所述噴射通道的截面積,所述進水孔位于所述水箱連接部的偏左或者偏右的位置,所述噴射孔連通于所述排污口,所述噴射通道自進水孔至噴射孔為圓滑弧形過渡。本發(fā)明專利技術(shù)通過噴射通道的結(jié)構(gòu)及位置的改進使管道順暢,水壓損失小,獲得了更大的水流噴射壓力,所以虹吸管道的直徑做的比普通座便更大,通過污物的能力更強,更不易堵塞;由此形成虹吸所需要的時間和水量均比普通座便更少,所以比普通座便更節(jié)水。
【技術(shù)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shù)涉及衛(wèi)生潔具
,特別是涉及一種馬桶。
技術(shù)介紹
馬桶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人們對馬桶的要求是節(jié)水和清潔,這意味著馬桶技術(shù)永遠朝著采用更少的水沖洗得更潔凈的方向努力。現(xiàn)有技術(shù)的馬桶通常包括水箱、連通水箱和水池的噴射通道,以及排出污物的排水通道,沖便時水箱中的水經(jīng)過噴射通道進入水池,再帶動污物經(jīng)過排水通道排入外界。虹吸式馬桶從噴射通道排出的水直接進入排水通道,在排水通道與水池的交界處形成負壓,污物由此經(jīng)虹吸作用進入排水通道排出。但現(xiàn)有技術(shù)中噴射通道的設計沒有充分利用水流的重力,由于噴射通道設計的不合理,水流在噴射通道的流動中多次經(jīng)過彎折,水壓大幅減少,導致沖擊力不夠。因此,排水通道也不能采用較大的直徑,直徑過大容易導致水壓不足以推動排水通道內(nèi)的空氣形成負壓的問題。
技術(shù)實現(xiàn)思路
本專利技術(shù)的目的在于避免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馬桶,其通過對噴射通道的精心設計增強了水流的沖擊力,從而用更少的水達到更好的清潔效果。為達到上述目的,提供如下的技術(shù)方案。一種馬桶,包括座便器,所述座便器設置有水箱連接部、水池、噴射通道和虹吸管道,所述水池的底部設置有排污口,所述虹吸管道的入口端連通于所述排污口,出口端連通外界;所述噴射通道的入口端為進水孔,出口端為噴射孔,所述噴射孔小于所述噴射通道的截面積,所述進水孔位于所述水箱連接部的偏左或者偏右的位置,所述噴射孔連通于所述排污口,所述噴射通道自進水孔至噴射孔為圓滑弧形過渡。所述虹吸管道自入口端的進污孔至出口端的排污孔依次為平直段、圓弧段、水封段和排出段;所述平直段為從進污孔起始的水平直管,所述圓弧段為圓弧平滑過渡段,所述圓弧段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平直段和水封段相切,所述水封段為圓弧段。所述排出段的前半段為豎直管,該豎直管的管壁的最后點位于所述水封段的前管壁的最后點之前或平齊。所述排出段的后半段是由水平管段和豎直管段構(gòu)成的彎折管。所述進污孔為橢圓形孔,長軸水平。所述虹吸管道的圓弧段為自進污孔至水封段的漸縮管,所述進污孔的尺寸為長軸69 71cm,短軸59 61cm,所述水封段的橫截面為直徑50 52cm的圓。所述平直段的長度為15 20mm。所述水池的上端邊沿設置有座圈,座圈分布有連通于所述水池內(nèi)的刷洗孔;所述噴射通道的靠近所述進水孔的一端開設分水孔,分水孔連通于所述座圈。優(yōu)選的,還設置有分水箱,所述分水箱連通于所述分水孔,所述分水箱的下部設置有連通于所述噴射通道的補水孔,所述補水孔小于所述分水孔。所述分水箱位于所述馬桶的后半部。本專利技術(shù)通過噴射通道的結(jié)構(gòu)及位置的改進使管道順暢,水壓損失小,獲得了更大的水流噴射壓力,提前了虹吸產(chǎn)生的時間,單位時間內(nèi)進入虹吸管道的水量增多,所以虹吸管道的直徑做的比普通座便更大,通過污物的能力更強,更不易堵塞;由此形成虹吸所需要的時間和水量均比普通座便更少,所以比普通座便更節(jié)水。附圖說明利用附圖對本專利技術(shù)做進一步說明,但附圖中的內(nèi)容不構(gòu)成對本專利技術(shù)的任何限制。圖I是本專利技術(shù)的一個實施例的俯視圖。圖2是圖I的a-a截面圖。圖3是圖I的b_b截面圖。附圖標記座便器1,水箱連接部2,水池3,虹吸管道4,進水孔11,排污口 12。排水閥A,噴射通道D,噴射孔E,進污孔F,排污孔0,分水孔B,座圈P,刷洗孔Q,分水箱C,補水孔T。具體實施例方式結(jié)合以下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shù)作進一步說明,以人坐在馬桶時為標準,人臉方向為前,后背方向為后。如圖I所示的本專利技術(shù)的一種馬桶的實施例,包括座便器1,所述座便器I設置有水箱連接部2、水池3、噴射通道D和虹吸管道4,所述水池3的底部設置有排污口 12,所述虹吸管道4的入口端連通于所述排污口 12,出口端連通外界;所述噴射通道D的入口端為進水孔11,出口端為噴射孔E,所述噴射孔E小于所述噴射通道D的截面積,所述進水孔11位于所述水箱連接部2的偏左或者偏右的位置,所述噴射孔E連通于所述排污口 12,所述噴射通道D自進水孔11至噴射孔E為圓滑弧形過渡。工作原理如圖2,當排水閥A打開,水迅速流入噴射通道D,因噴射孔E截面積小于噴射通道D的截面積,水在瞬間充滿噴射通道D,強大壓力的水流通過噴射孔E釋放進入所述虹吸管道4的入口端的進污孔F后,迅速充滿虹吸管道4,并排出虹吸管道4內(nèi)的空氣,在水池3的排污口 12處產(chǎn)生負壓形成虹吸,從而將水池3內(nèi)的污物經(jīng)過排污孔O沖出。本實施例改變了噴射通道D的結(jié)構(gòu)及位置,進水孔11位于水箱連接部2的偏左或者偏右的位置,噴射孔E位于水池3的排污口 12的前方位置,虹吸管道4的入口端(進污孔F)位于排污口 12的后方位置。沖水時水流從進水孔11沿噴射通道D進入噴射孔E時,減少了彎折角度,水壓損失更小,所以獲得了更大的水流噴射壓力及更快的產(chǎn)生虹吸的時間,由此獲得了更大的噴射壓力;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噴射孔E的水量增多,所以可以將虹吸管道4的直徑做的比普通座便更大,管徑大了通過污物的能力更強,更不易堵塞;也因為獲得了更大的噴射壓力及更快的產(chǎn)生虹吸的時間,虹吸管道4形成虹吸的時間以及形成虹吸所浪費的水比普通座便更少,所以比普通座便更節(jié)水。所述虹吸管道4自入口端的進污孔F至出口端的排污孔O依次為平直段FG、圓弧段GH、水封段HJK和排出段KO ;所述平直段FG為從進污孔F起始的水平直管,所述圓弧段GH為圓弧平滑過渡段,所述圓弧段GH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平直段FG和水封段HJK相切,所述水封段HJK為圓弧段。如圖3,F(xiàn)點(進污孔F的位置)到G點為一段15 20mm長的平直管道,利于懸浮物及小顆粒通過。進污孔F為橢圓形孔,長軸水平,增加寬度方向尺寸,將H部位(Hl—H2這一段)做得平緩順暢,利于污物的通過。所述虹吸管道4的圓弧段GH為自進污孔F至水封段HJK的漸縮管,優(yōu)選的,所述進污孔F的尺寸為長軸69 71cm,短軸59 61cm,所述水封段HJK的橫截面為直徑50 52cm的圓。水封段HJK為以圖中虛線所示圓形I為中心的圓弧形,可利于虹吸的快速形成,因為水沿切線運動。如圖3,所述排出段KO的前半段為豎直管,該豎直管的管壁的最后點K位于所述水封段HJK的前管壁的最后點J之前或平齊,沖水時虹吸管道4內(nèi)的空氣比較容易排除,以利于虹吸的更早產(chǎn)生。所述排出段KO的后半段是由水平管段和豎直管段構(gòu)成的彎折管,以利于馬桶結(jié)構(gòu)整體成型以及采用豎直管段的位置調(diào)整排往外界的排污孔O的位置。所述水池3的上端邊沿設置有座圈P,座圈P分布有連通于所述水池3內(nèi)的刷洗孔Q ;所述噴射通道D的靠近所述進水孔11的一端開設分水孔B,分水孔B連通于所述座圈P。沖水時,在水充滿噴射通道D的同時,水會通過分水孔B進入座圈P,從而通過刷洗孔Q完成水池3的洗凈面的刷洗。此外,本實施例還設置有分水箱C,所述分水箱C連通于所述分水孔B,所述分水箱C的下部設置有連通于所述噴射通道D的補水孔T,所述補水孔T小于所述分水孔B。分水箱C作為馬桶本身自帶的小型補水箱,可以有效解決雙檔座便的補水問題,而且也適用單檔座便。當水通過分水孔B進入分水箱C內(nèi),因為補水孔T的截面積遠遠小于分水孔B,所以水很快充滿分水箱C,然后水進入座圈P通過刷洗孔Q完成水池3洗凈面的刷洗;虹吸完成后,分水箱C內(nèi)的水才逐漸通過補水孔T進入噴射通道D,從而再進入虹吸管道4補起水封。所述分水箱C位于所述馬桶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shù)保護點】
一種馬桶,包括座便器,所述座便器設置有水箱連接部、水池、噴射通道和虹吸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的底部設置有排污口,所述虹吸管道的入口端連通于所述排污口,出口端連通外界;所述噴射通道的入口端為進水孔,出口端為噴射孔,所述噴射孔小于所述噴射通道的截面積,所述進水孔位于所述水箱連接部的偏左或者偏右的位置,所述噴射孔連通于所述排污口,所述噴射通道自進水孔至噴射孔為圓滑弧形過渡。
【技術(shù)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shù)屬性】
技術(shù)研發(fā)人員:馮儲,楊立鑫,譚宏力,
申請(專利權(quán))人:佛山東鵬潔具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