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水產養(yǎng)殖廢水組合凈化處理流程及裝置,屬于污水處理技術領域,本發(fā)明專利技術中水處理流程為養(yǎng)殖池塘中的水進入滴濾裝置的投配池,采用虹吸裝置,使投配池中的水經布水管道進入滴濾裝置,再由固定噴淋裝置均勻噴灑到滴濾裝置表面,處理好的水重新排入養(yǎng)殖池中,本發(fā)明專利技術中生物接觸氧化池內以鍍鋅圓鋼為依托、由塑料環(huán)和滌綸絲構成的組合填料懸掛在填料支架上,對降解水中污染物有很好的適應性和高效性,同時采用脈沖曝氣充氧技術,充氧時間內為微生物降解污染物提供溶解氧,同時對填料上老化的生物膜起到必要的沖刷作用;停止充氧時,節(jié)省動力消耗,同時有利于反硝化反應的更好進行,減少水中的亞硝酸鹽氮的累積,出水再經過以陶粒作為填料的普通滴濾裝置,使出水達到漁業(yè)水質標準。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水產養(yǎng)殖廢水組合凈化處理流程及裝置,是環(huán)境工程學科中的水產養(yǎng)殖廢水處理技術,是應用于水產養(yǎng)殖廢水的水質改善技術,屬于污水處理
技術介紹
養(yǎng)殖廢水具有污染物濃度低、廢水排放量大的特點。目前水產養(yǎng)殖廢水的水質改善技術大致分為物理處理法、化學處理法、生物處理法。其中常規(guī)物理處理技術主要包括過濾、中和、吸附、沉淀、曝氣、膜分離等處理方法,其中過濾、泡沫分離技術處理效果較好,主要去除水產養(yǎng)殖廢水中的懸浮物(TSS)和部分化學需氧量(COD),但對可溶性有機物、無機物及總N、P等的去除效果不佳。目前養(yǎng)殖水處理技術的化學方法主要包括化學絮凝技術、臭氧氧化技術、紫外照射消毒技術、電化學技術等,主要是利用水質改良劑、絮凝劑、化 學氧化劑對廢水進行處理,去除水中懸浮物,氧化分解難生物降解溶解態(tài)有機物,但存在殘留物質會對魚類有毒性效應、對環(huán)境造成二次污染、使用量大、不利于經濟利用且研究并不成熟等缺點。生物處理技術是利用微生物、植物、水生動物等的吸收、代謝等作用,達到降解水體中有機物和營養(yǎng)物質的目的,主要有投菌技術、固定化微生物技術、生物膜技術和人工濕地等,但是目前只有少量的研究,在水產養(yǎng)殖廢水處理方面還未能大面積推廣應用。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水產養(yǎng)殖廢水組合凈化處理流程及裝置,實現(xiàn)既能有效處理水產養(yǎng)殖廢水,又能減少能耗且操作運行簡單。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一種水產養(yǎng)殖廢水組合凈化處理流程,其特征是,所述處理流程為在對水產養(yǎng)殖廢水進行生物接觸氧化的同時進行脈沖曝氣充氧,然后再進行滴濾工藝。所述脈沖曝氣充氧采用時間繼電器和電磁閥控制,充氧5min,停止充氧lOmin。所述裝置包括生物接觸氧化池、投配池和滴濾池;生物接觸氧化池連接進水管,生物接觸氧化池與投配池經過水管連接,投配池與滴濾池經虹吸管連接,滴濾池靠近底部連接出水管;所述生物接觸氧化池內設置填料支架,填料支架上負載組合填料,填料支架下方設置曝氣管,曝氣管上固定若干曝氣頭,曝氣管穿過填料支架連接設置在生物接觸氧化池外的電磁閥,電磁閥的一端連接鼓風機;所述投配池內設置虹吸管,虹吸管的出口連接設置在滴濾池內的固定若干噴嘴的管道;滴濾池內噴嘴下方依次設置濾料層、承托層,承托層下方的滴濾池體上設置若干通風孔,靠近滴濾池體底部連接出水管。所述生物接觸氧化池內的填料支架為鍍鋅圓鋼,由塑料環(huán)和滌綸絲構成的組合填料懸掛在填料支架上。所述滴濾池內固定噴嘴的管道由布水管連接的若干布水支管構成,布水管的一端與池外的虹吸管出口端連接,各布水支管上固定噴嘴。所述滴濾池內的濾料層采用陶粒。所述承托層采用有級配的礫石。本專利技術中生物接觸氧化池內以鍍鋅圓鋼塑料環(huán)為依托、由塑料環(huán)和滌綸絲構成的組合填料懸掛在填料支架上,填料上附著水中原有微生物形成的生物膜,對降解水中污染物有很好的適應性和高效性。同時采用脈沖曝氣充氧技術。充氧時間內為微生物降解污染物提供溶解氧,同時對填料上老化的生物膜起到必要的沖刷作用,保證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活性;停止充氧時,節(jié)省動力消耗,同時有利于反硝化反應的更好進行,減少水中的亞硝酸鹽氮的累積。生物接觸氧化裝置的出水再經過以陶粒作為填料的普通滴濾裝置,進一步降低水中污染物,使出水達到漁業(yè)水質標準。本專利技術中水處理流程為采用泵提升養(yǎng)殖池塘中的水,通過管道伸入生物接觸氧化裝置底進水,經出水管出水,進入滴濾裝置的投配池,采用虹吸裝置,使投配池中的水經布水管道進入滴濾裝置,再由固定噴淋裝置均勻噴灑到滴濾裝置表面,處理好的水重新排入養(yǎng)殖池中。本專利技術具有下述優(yōu)點1)本專利技術采用生物修復,富集水中土著微生物,適應性更好,能有效處理水產養(yǎng)殖廢水;2)脈沖充氧提供微生物降解所需溶解氧,且起到沖刷老化生物膜的作用,同時節(jié)省能耗;3)滴濾裝置在保證處理效率的同時水力負荷大,經濟有效;4)整個組合裝置操作運行簡便。·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廢水處理工藝流程 圖2是本專利技術中生物接觸氧化裝置平面結構示意 圖3是圖2中的A-A向剖面結構示意 圖4是圖2中的B-B向剖面結構示意 圖5是本專利技術中滴濾裝置平面結構示意 圖6是圖5中的C-C向剖面結構示意 圖7是圖5中的D-D向剖面結構示意 圖中,I生物接觸氧化裝置,2投配池,3滴濾裝置,4組合填料,5填料支架,6濾料層,7承托層,8曝氣管,9曝氣頭,10進水管,11虹吸管,12出水管,13通風孔,14噴嘴,15過水管,16鼓風機,17電磁閥,18布水管,19布水支管。具體實施例方式結合附圖和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專利技術,本專利技術處理流程為在對水產養(yǎng)殖廢水進行生物接觸氧化的同時進行脈沖曝氣充氧,然后再進行滴濾工藝;脈沖曝氣充氧采用時間繼電器和電磁閥控制,充氧5min,停止充氧lOmin。如圖I所示,完成本專利技術處理流程的裝置包括生物接觸氧化池I、投配池2和滴濾池3 ;生物接觸氧化池I連接進水管10,生物接觸氧化池I與投配池2經過水管15連接,投配池2與滴濾池3經虹吸管11連接,滴濾池3靠近底部連接出水管12。如圖1、2、3、4所示,生物接觸氧化池內設置填料支架5,填料支架5上負載組合填料4,組合填料4由塑料環(huán)和滌綸絲構成,填料支架5下方設置曝氣管8,曝氣管8上固定若干曝氣頭9,曝氣管8穿過填料支架4連接設置在生物接觸氧化池I外的電磁閥17,電磁閥17的一端連接鼓風機16,填料支架5為鍍鋅圓鋼。如圖5、6、7所示,投配池2內設置虹吸管11,虹吸管11的出口連接設置在滴濾池3內的固定若干噴嘴14的管道;滴濾池3內噴嘴14下方依次設置濾料層6、承托層7,承托層7下方的滴濾池3體上設置若干通風孔13,靠近滴濾池3體底部連接出水管12,水是從上向下呈膜狀流下,滴濾池3內沒有集水,水從上噴淋下來,通風孔12的作用是為微生物提供氧氣,通風孔12下面有集水,相當于冷卻塔。滴濾池3內固定噴嘴14的管道由布水管18連接的若干布水支管19構成,布水管18的一端與池外的虹吸管11出口端連接,各布水支管18上固定噴嘴14。滴濾池內的濾料層采用陶粒。承托層采用有級配的礫石。本專利技術在實際運用中采用泵提升養(yǎng)殖池塘中的水,通過管道伸入生物接觸氧化裝置底進水,廢水經過一定的停留時間,經出水管出水;其中脈沖曝氣時間安排為充氧5min,停止充氧lOmin,利用時間繼電器和電磁閥控制充氧及停止充氧時間。生物接觸氧化裝置的 出水進入滴濾裝置的投配池,采用虹吸裝置,使投配池中的水經布水管道進入滴濾裝置,再由固定噴淋裝置均勻噴灑到滴濾裝置表面,控制滴濾裝置中的水力負荷,達到較佳的處理效果,處理好的水重新排入養(yǎng)殖池中。權利要求1.一種水產養(yǎng)殖廢水組合凈化處理流程,其特征是,所述處理流程為在對水產養(yǎng)殖廢水進行生物接觸氧化的同時進行脈沖曝氣充氧,然后再進行滴濾工藝。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水產養(yǎng)殖廢水組合凈化處理流程,其特征是,脈沖曝氣充氧采用時間繼電器和電磁閥控制,充氧5min,停止充氧lOmin。3.一種水產養(yǎng)殖廢水組合凈化處理流程的裝置,其特征是,所述裝置包括生物接觸氧化池、投配池和滴濾池;生物接觸氧化池連接進水管,生物接觸氧化池與投配池經過水管連接,投配池與滴濾池經虹吸管連接,滴濾池靠近底部連接出水管;所述生物接觸氧化池內設置填料支架,填料支架上負載組合填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水產養(yǎng)殖廢水組合凈化處理流程,其特征是,所述處理流程為在對水產養(yǎng)殖廢水進行生物接觸氧化的同時進行脈沖曝氣充氧,然后再進行滴濾工藝。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紀榮平,季俊杰,錢小青,江云,
申請(專利權)人:揚州大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