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促進外科手術后傷口愈合的中藥組合物,屬于中藥技術領域。其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三七3-6份,大黃3-6份,黃柏6-8份,郁金8-10份,草烏3-6份,獨活5-7份,珍珠4-8份,爐甘石3-8份,車前子6-8份。本發明專利技術中藥組合物收斂消腫、抗炎生肌效果顯著,傷口愈合快,且愈后無疤痕,且本發明專利技術中藥組合物成本低、制備工藝簡單易于推廣。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中藥
,具體涉及一種促進外科手術后傷口愈合的中藥組合物。
技術介紹
外科手術后切口的感染是醫院感染中最常見的感染之一,在外科患者醫院感染中位居第二,僅次于呼吸道感染。外科手術后的手術切口輕度感染會造成切口延期愈合,增加患者疼痛,手術切口重度感染則可能會引起切口裂開甚至會引起全身性感染危及到生命。另外手術后的手術切口感染還會影響到醫院的床位周轉率和使用率,并且會增加醫院和患者個人的經濟負擔。隨著我國醫療制度不斷的改革和深化,醫療質量對醫院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影響越來越大,因而減少或避免醫院感染就成為擺在我們醫務人員面前的重要任務。隨著醫療消毒技術及潔凈技術的不斷改進,可以得到良好的手術環境,從而使手術感染率有明顯的下降趨勢。手術在臨床上是治療疾病和外傷的重要手段,如果患者得了疾病,如心臟病、胃癌等疾病,如果不及時進行手術將危及生命。在一些交通事故中,往往造成人的皮肉傷嚴重,需要盡快止血縫合傷口。外科手術容易發生傷口感染,目前臨床上多以服用具有消炎作用的西藥為預防手段。目前對手術后的刀口和一些刀傷,除了縫合傷口和常規治療手段外,一般采用的方法是輸液打針吃藥,一周需要上千元,患者不但要承受精神和肉體上的痛苦,還要承受昂貴的治療藥費的經濟負擔。目前,用于外傷的中藥復方有云南白藥、桃花散、圣金刀散等。用于止血的外傷藥目前主要是云南白藥,原名叫“百寶丹”,是曲煥章于1902年研制成功的,距今已有百年歷史。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旨在提供一種促進外科手術后傷口愈合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本專利技術促進外科手術后傷口愈合的中藥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三七3-6份、大黃3-6份、黃柏6-8份、郁金8-10份、草烏3_6份、獨活5_7份、珍珠4_8份、爐甘石3-8份、車前子6-8份。上述促進外科手術后傷口愈合的中藥組合物,優選地,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三七4份、大黃4份、黃柏8份、郁金10份、草烏6份、獨活7份、珍珠6份、爐甘石4份、車前子6份。根據中醫藥理論,三七、大黃止血涼血;黃柏、郁金清熱涼血止痛;珍珠、大黃抑菌抗菌;爐甘石、車前子收斂消腫;獨活去腐生肌;草烏麻醉止痛。諸藥合用,可消炎止痛,促進傷口血管重建和膠原纖維的增生,保護傷口防止感染,加速外科手術后傷口愈合。本專利技術中藥組合物可根據需要,依照常規的中藥制劑技術制備成油劑、乳劑、膏劑、糊劑、散劑等多種劑型。3本專利技術中藥組合物優選為散劑,具體的制作步驟為I、以本專利技術配方配伍量的各組分三七、大黃、黃柏、郁金、草烏、獨活、珍珠、爐甘石、車前子等9味中藥材進行烘干,烘干溫度控制在50°C -60°c,時間8-12小時。2、將烘干的上述9味中藥材混合攪拌均勻,粉碎; 3、將粉碎后的中藥材粉過200目篩;4、對過篩后的細粉中藥材進行稱量分裝;5、將包裝好的藥品滅菌,即得本專利技術中藥組合物散劑。本專利技術中藥組合物主要有如下顯著性進步1、收斂消腫、抗炎生肌效果顯著,傷口愈合快,且愈后無疤痕(輕微);2、組方簡單,原材料價廉易得;3、安全可靠,無毒副作用;4、本專利技術中藥組合物成本低、制備工藝簡單易于推廣。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通過具體實施方式的描述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但這并非是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基本思想,可以做出各種修改或改進,但是只要不脫離本專利技術的基本思想,均在本專利技術的范圍之內。實施例I :稱取三七400g、大黃400g、黃柏800g、郁金1000g、草烏600g、獨活700g、珍珠600g、爐甘石400g、車前子600g,將9味中藥材進行烘干,烘干溫度控制在60°C,時間8小時。將烘干的上述9味中藥材混合攪拌均勻,粉碎;過200目篩;對過篩后的細粉中藥材進行稱量分裝,每IOg為I小袋;將包裝好的藥品滅菌,即得本專利技術中藥組合物散劑。實施例2:稱取三七300g、大黃300g、黃柏600g、郁金800g、草烏300g、獨活500g、珍珠400g、爐甘石300g、車前子600g,將9味中藥材進行烘干,烘干溫度控制在50°C,時間12小時。將烘干的上述9味中藥材混合攪拌均勻,粉碎;過200目篩;對過篩后的細粉中藥材進行稱量分裝,每IOg為I小袋;將包裝好的藥品滅菌,即得本專利技術中藥組合物散劑。實施例3:稱取三七600g、大黃600g、黃柏800g、郁金1000g、草烏600g、獨活700g、珍珠800g、爐甘石800g、車前子800g,將9味中藥材進行烘干,烘干溫度控制在55°C,時間12小時。將烘干的上述9味中藥材混合攪拌均勻,粉碎;過200目篩;對過篩后的細粉中藥材進行稱量分裝,每IOg為I小袋;將包裝好的藥品滅菌,即得本專利技術中藥組合物散劑。實施例4:稱取三七500g、大黃400g、黃柏700g、郁金1000g、草烏500g、獨活600g、珍珠800g、爐甘石400g、車前子600g,將9味中藥材進行烘干,烘干溫度控制在55°C,時間12小時。將烘干的上述9味中藥材混合攪拌均勻,粉碎;過200目篩;對過篩后的細粉中藥材進行稱量分裝,每IOg為I小袋;將包裝好的藥品滅菌,即得本專利技術中藥組合物散劑。實施例5:稱取三七500g、大黃400g、黃柏700g、郁金800g、草烏400g、獨活500g、珍珠400g、爐甘石400g、車前子700g,將9味中藥材進行烘干,烘干溫度控制在55°C,時間12小時。將烘干的上述9味中藥材混合攪拌均勻,粉碎;過200目篩;對過篩后的細粉中藥材進行稱量分裝,每IOg為I小袋;將包裝好的藥品滅菌,即得本專利技術中藥組合物散劑。實施例6 :術后大鼠傷口愈合的動物實驗一、實驗材料與方法實驗藥物本專利技術實施例I制備的散劑;實驗動物健康雄性SD大鼠,體重230-250克;實驗條件清潔級動物室,溫度范圍21-23°C,相對濕度50%-60%。動物模型建立方法用1%戊巴比妥鈉將實驗大鼠麻醉后,剃去背部皮膚,消毒,背部兩側分別切一個2cm長的縱行切口,同時切開肌肉,深達腹腔,然后逐層縫合肌肉和皮膚以模擬臨床手術過程,同時手術當天計為術后第O天,以此類推。實驗動物分組取90只體重為230_250g的大鼠,隨即分為3組,每組30只,分別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I散劑組,傷口處覆蓋約Imm厚為佳、對照組涂以等量的磺胺嘧啶銀霜,空白組涂以碘酒,涂藥后用無菌紗布包扎,每天換藥I次并觀察各項指標。分別于第7、14天處死大鼠,每個時間點各10只動物。傷口愈合觀察肉眼觀察每隔日用放大鏡觀察切口變化情況。各組于術后第3天觀察傷口及其周圍組織的創傷反應,第7、14天觀察傷口的恢復情況。傷口及其周圍組織的創傷反應評定I期反應傷口有輕度腫脹。II期反應傷口及周圍組織輕度水腫,皮下有散在淤血斑。III期反應切口有少量血痂附著,傷口及周圍組織明顯水腫。傷口恢復情況評定優傷口組織無腫脹,皮膚青紫現象消失。良傷口組織輕度腫脹,皮下淤血斑消失,青紫現象逐漸消退。差傷口及周圍組織腫脹。切口愈合的組織病理學觀察各組大鼠分別于術后第7、14天于傷口處距切口邊緣約O. 5cm取全層皮膚組織。左側傷口所取組織的一半用4%多聚甲醛固定,保存待做石蠟切片及HE染色。切口的抗張強度檢測術后第7、14天,沿切口垂直方向切取以切口為中線,寬為O.5cm長為中線雙側各O. 5cm,并包含切口在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促進傷口愈合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三七3?6份,大黃3?6份,黃柏6?8份,郁金8?10份,草烏3?6份,獨活5?7份,珍珠4?8份,爐甘石3?8份,車前子6?8份。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商希芹,
申請(專利權)人:陳興旺,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